第321集:《虛擬醫療的倫理信任構建》

字數:5199   加入書籤

A+A-


    代碼07信任的算法
    淩晨三點十七分,急診室的藍光透過百葉窗,在林舟的白大褂上投下細碎的條紋。他盯著屏幕上跳動的心電圖,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桌角——那裏有一道新的劃痕,是上周張阿姨的兒子砸過來的保溫杯留下的。
    “林醫生,3床的心率又掉了。”護士小陳的聲音帶著熬夜的沙啞,“虛擬醫生給的建議是加大多巴胺劑量,但……”
    林舟抬頭,屏幕右上角的虛擬醫生頭像正閃爍著柔和的綠光,一個平穩無波的電子音重複道“基於患者近24小時生命體征數據,推薦多巴胺靜脈滴注速率調整為15μgkg,置信度923。”
    “但患者有房顫病史。”林舟打斷它,指尖在鍵盤上敲下指令,調出患者的既往病曆,“把數據同步給心外科李主任,申請遠程會診。”
    虛擬醫生的頭像頓了半秒,綠光微微閃爍“已同步數據。根據《虛擬醫療倫理信任體係》第32條,本次調整建議僅作為輔助診斷參考,最終決策由人類醫師負責。是否記錄當前操作?”
    “記錄。”林舟深吸一口氣。這是係統上線的第三個月,也是他第17次在急診室否定虛擬醫生的建議。
    三個月前,那場被稱為“代碼07”的醫療事故像一塊冰,至今還凍在市一院每個人的心裏。
    那天也是深夜,兒科接收了一個持續高熱的患兒。值班醫生王磊正處理另一起驚厥病例,讓實習醫生用虛擬醫生做初步診斷。係統根據症狀庫匹配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給出了退燒藥處方。直到第二天早上,患兒出現皮疹和嘔吐,才被確診為川崎病——一種因誤診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擴張的罕見病。
    家長抱著孩子衝進醫生辦公室時,王磊正在打印虛擬醫生的診斷報告。“你們的ai說就是感冒!”孩子父親把報告摔在桌上,紙頁邊緣被眼淚浸得發皺,“現在告訴我要住院?要是我兒子有事,我饒不了你們!”
    那場風波最終以醫院賠償五十萬收場,但留下的裂痕遠比賬單更難填補。家長們開始在門診大廳舉著“拒絕機器看病”的牌子,醫生群體則陷入了更複雜的困境用虛擬醫生,出了問題算誰的?不用,基層醫院的人力根本扛不住日均三千的門診量。
    也就是那時,由醫管局、倫理委員會和技術公司組成的專項團隊進駐醫院,帶著一份厚厚的《虛擬醫療倫理信任體係》草案。
    “簡單說,就是給ai上枷鎖。”團隊負責人周明把草案推到院長辦公桌上時,眼鏡片反射著窗外的陽光,“第一,所有虛擬診斷必須標注‘輔助’屬性,像商品標簽一樣醒目。第二,人類醫生握最終決策權,係統隻給建議。第三,我們要建一個失誤賠償基金,技術公司出大頭,醫院按使用量繳費,出了問題先從基金賠付,再追溯責任。”
    林舟當時作為醫生代表參加了討論,他指著草案第47條問“係統誤診率要公開?包括具體病例分析?”
    “不僅要公開,還要每月更新改進措施。”周明調出一組數據,“比如代碼07事件,我們發現係統對川崎病的症狀權重設置有問題,把‘草莓舌’的優先級放得太低。現在算法已經調整,並且在病例庫中新增了1101novel.com例川崎病臨床數據。”
    他頓了頓,看向在場的醫生們“你們怕擔責,患者怕被機器糊弄,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中間搭座橋。這座橋的橋墩,就是‘可追溯’和‘可解釋’。”
    係統上線那天,林舟在自己負責的內科門診試了第一單。患者是個患高血壓的老太太,虛擬醫生根據她的血壓值和用藥史,推薦了一種利尿劑。林舟注意到老太太的病曆裏寫著“痛風史”,而這種利尿劑可能誘發痛風,於是換了另一種藥物。
    “小林醫生,你怎麽不用電腦說的那個藥啊?”老太太扶了扶老花鏡,“我兒子在網上查了,說ai比人靠譜。”
    “電腦是根據一般情況推薦的,”林舟指著屏幕上“輔助診斷”的紅色標識,“但您有痛風,得特殊對待。您看,這裏寫著呢,最終還是得醫生定。”
    老太太湊近屏幕看了看,忽然笑了“這樣好,這樣好,機器再靈,也不如你們摸脈準。”
    但信任的重建從來不是線性的。
    係統運行到第二個月,神經科出了一樁事。一位帕金森患者在家用遠程診療係統問診,虛擬醫生根據他上傳的震顫視頻和用藥記錄,建議增加左旋多巴劑量。患者家屬覺得方便,沒聯係主治醫生就按建議調整了藥量,結果引發了異動症——一種藥物過量導致的異常運動。
    家屬鬧到醫院時,手裏攥著打印出來的診療記錄,指著“最終決策由人類醫生負責”的條款質問“你們說醫生負責,但我們根本沒見到醫生!這不是騙人嗎?”
    那天的倫理委員會緊急會議開到後半夜。林舟作為列席代表,聽著各方爭執。技術公司的人認為責任在患者沒遵守流程,家屬代表拍著桌子說係統設計有漏洞,而醫生們則在討論遠程診療中,“人類醫生負責”到底意味著什麽?是必須實時在線,還是可以事後審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我們得加一道鎖。”周明最後敲了敲桌子,“遠程診療係統必須設置‘雙確認’環節虛擬醫生給出建議後,係統自動推送至對應的人類醫生賬戶,醫生確認後才能生成處方。如果醫生15分鍾內未響應,係統自動凍結處方功能,提示患者聯係線下門診。”
    新功能上線那天,林舟值夜班,收到了係統推送的第一條待確認信息。是個糖尿病患者,虛擬醫生建議調整胰島素注射時間。林舟核對了患者的血糖監測記錄,發現淩晨血糖偏低,確實需要調整,便點了“確認”。屏幕彈出提示“已記錄醫生確認操作,可追溯編號rl。”
    他看著那個編號,忽然想起代碼07事件後,王磊醫生在辦公室裏說的話“其實我們怕的不是擔責,是擔了莫名其妙的責。現在好歹知道,每一步操作都有記錄,錯了也能說清楚。”
    轉折發生在一個暴雨天。
    那天全市交通癱瘓,郊區一位孕婦突然破水,附近的社區醫院沒有產科醫生。社區護士急得給市一院打求助電話,林舟正好在產科支援,立刻啟動了遠程診療係統。
    虛擬醫生快速分析了孕婦上傳的超聲報告和宮縮記錄,給出“胎頭位置正常,暫未出現胎兒窘迫,建議立即聯係救護車,途中保持左側臥位”的建議。林舟盯著屏幕上跳動的胎心數據,補充道“讓護士測一下孕婦體溫和血壓,我要排除感染性破水。”
    暴雨衝斷了部分信號,視頻畫麵斷斷續續。林舟一邊聽著護士報數據,一邊在係統上標注“患者體溫378c,血壓13085,不排除輕度感染,建議救護車到達後優先送檢羊水常規。”
    “已記錄醫生補充建議,可追溯編號rl。”虛擬醫生的電子音在嘈雜的雨聲中顯得格外清晰。
    兩個小時後,孕婦被送到市一院,順利產下一名男嬰。第二天,產婦家屬送來錦旗,非要見“那個遠程指導的醫生和電腦大夫”。
    “當時雨太大,我以為完了。”產婦的丈夫紅著眼圈,“社區護士說,電腦給了建議,市一院的醫生又補充了幾句,我心裏才踏實點。這機器是好東西,隻要有人盯著,就不怕出岔子。”
    那天下午,林舟收到了倫理團隊發來的信任度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患者對虛擬醫療的信任度從係統上線時的38,提升到了現在的62。報告末尾附了幾條患者留言,有人說“看到‘輔助診斷’的標識,就像看到醫生在旁邊看著”,還有人寫“知道有賠償基金,感覺有了保障”。
    他正看著報告,急診室的門被推開,一個抱著孩子的男人衝進來,懷裏的孩子臉色發青。
    “醫生!醫生!我兒子喘不上氣!”男人聲音發顫,手裏攥著手機,“我在家用那個虛擬醫生測了,說是哮喘,讓我趕緊送醫院!”
    林舟立刻接過孩子,同時示意護士啟動急救設備。虛擬醫生的係統自動同步了孩子在家測量的血氧和呼吸頻率數據,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初步判斷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推薦沙丁胺醇霧化吸入,置信度897。輔助診斷,最終決策由人類醫師負責。”
    “給氧,準備霧化器。”林舟一邊聽診,一邊對護士說,“加一支布地奈德,他有過敏史。”
    虛擬醫生的頭像閃爍了一下“已記錄醫生用藥調整,可追溯編號rl。當前係統誤診率03,較上月下降01,改進措施包括……”
    “關了吧。”林舟輕聲說。屏幕暗下去的瞬間,他看到孩子的胸廓開始有規律地起伏。
    男人在旁邊喃喃道“我本來不信這機器的,上次鄰居家孩子就是被ai誤診……但它說‘輔助診斷’,讓我必須送醫院,我才趕緊過來的。”
    林舟抬頭看了看他,忽然想起周明說過的那句話“信任這東西,就像給ai寫代碼,得一步一步來,錯了就調試,漏了就補全。”
    淩晨五點,天邊泛起魚肚白。林舟整理好病曆,在係統上填寫今天的診療總結。頁麵自動彈出一個窗口,是倫理團隊的信任度調研問卷。
    他看著問題“您認為虛擬醫生在診療中應扮演何種角色?”
    手指懸在鍵盤上,他想起那個暴雨天的產婦,想起質疑係統的老太太,想起代碼07事件裏那個無辜的孩子。最終,他敲下一行字
    “像一把手術刀,鋒利,有用,但必須握在醫生手裏。”
    提交的瞬間,屏幕右下角跳出虛擬醫生的提示“本次調研已記錄,感謝您的參與。根據《虛擬醫療倫理信任體係》第71條,您的反饋將用於係統優化。”
    林舟關掉電腦,走到窗邊。急診室的走廊裏,保潔阿姨正在拖地,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在地板上投下長長的光斑。遠處傳來救護車的聲音,由遠及近,像一串被拉長的代碼,最終融入城市的喧囂裏。
    他知道,關於信任的算法,永遠沒有完美版本。但隻要每一步都走得紮實,每一個漏洞都被及時修補,總有一天,那串冰冷的代碼裏,會生長出溫暖的力量。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