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集:《AI作曲的倫理版權界定》

字數:2844   加入書籤

A+A-


    代碼裏的休止符
    淩晨三點的監控錄像顯示,“繆斯30”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用十二種樂器編排了《量子搖籃曲》。當這段旋律以“ai獨立創作”的標簽登上音樂平台榜首時,林硯正在專利局的玻璃窗前,看著自己名字旁邊“《潮汐算法》發明人”的頭銜慢慢蒙上水汽。
    這場風波的藏在數據洪流裏。三個月前,獨立音樂人周野發現自己未發布的deo片段,出現在某流量歌手的ai作曲專輯中。維權時,唱片公司甩出的證據讓他啞口無言ai的創作日誌顯示,這段旋律源自對19世紀民謠的重組,與周野的作品隻是“算法巧合”。
    “巧合?”林硯把周野遞來的頻譜分析圖推到會議桌上,咖啡漬在打印紙上暈成淡褐色的汙漬,“繆斯的深度學習模型裏,周野近五年的作品被標記為‘高適配樣本’。你們的工程師調整過權重參數,這不是巧合,是定向模仿。”
    對麵的法務總監推了推金邊眼鏡,文件袋上的公司lo在頂燈照射下泛著冷光“林博士,您是算法設計者,但法律隻認‘創作行為’。ai沒有主體資格,談何侵權?”
    這句話像根冰錐紮進林硯的後頸。三年前,她在實驗室裏看著繆斯生成第一支完整旋律時,曾興奮地在日誌裏寫下“它學會了用音符呼吸。”現在,那些流動的音符成了資本手裏的利刃,而她親手打磨了刀柄。
    周野的維權官司成了導火索。當法院以“ai創作不受版權法保護”為由駁回訴訟時,音樂人圈子炸開了鍋。有人把自己的作品加密後喂給ai,結果生成的“新作”在短視頻平台賺得盆滿缽滿;獨立樂隊發現,自己排練數月的新歌,被ai用十分鍾“原創”出來,播放量是他們的百倍。
    “我們需要規則。”在行業協會的緊急會議上,林硯把一疊草稿拍在桌上。窗外,初夏的暴雨正衝刷著玻璃上的城市倒影,像要洗去那些被竊取的旋律。“ai不是創作者,也不是純粹的工具。它是麵鏡子,照出我們對創作的定義有多模糊。”
    她的提議在爭議中艱難推進。技術派認為應當保護ai生成內容,否則會扼殺創新;創作者堅持必須劃定紅線,否則人類的靈感將無立足之地。最激烈的爭論發生在深夜的會議室,某唱片公司的代表拍著桌子吼道“如果ai作品進入公共領域,誰還會投資研發?”
    “那如果放任模仿,誰還會提筆創作?”林硯的聲音不大,卻讓喧鬧的房間瞬間安靜,“上周,我的導師把他的手稿鎖進了保險箱。這位寫了四十年交響樂的老人說,他怕自己的旋律變成ai的飼料。”
    框架的初稿在無數次爭吵中成形。林硯帶著團隊逐字逐句打磨條款時,總想起父親臨終前的樣子。那位老鋼琴教師躺在病床上,手指還在被單上彈奏肖邦的夜曲,“音符是有靈魂的,”他氣若遊絲卻眼神明亮,“你能教會機器排列組合,卻教不會它為什麽流淚。”
    《ai作曲倫理版權框架》的核心條款在聽證會上引發軒然大波。當林硯念出“人類未參與核心創作的ai作品進入公共領域”時,台下的相機快門聲像密集的鼓點。有人當場站起來質疑“如何界定‘核心創作’?難道要給靈感稱重嗎?”
    她早有準備,調出了周野案件的重構演示。屏幕上,ai將周野deo裏的三個核心音符拆解、重組,像玩積木般生成新旋律。“看這裏,”林硯指向時間軸,“人類輸入的動機是種子,ai的編排是土壤和陽光。沒有種子,再好的土壤也長不出特定的花。”
    但真正的硬仗在細則部分。禁止ai模仿特定作曲家風格的條款,遭到了某ai音樂公司的強烈反對。他們開發的“大師係統”能完美複刻莫紮特或貝多芬的風格,市場反響極好。“風格是公共財富,憑什麽不讓學習?”公司ceo在電視辯論裏咄咄逼人。
    林硯的回應是一場公開實驗。她讓ai分別模仿巴赫和一位在世作曲家的風格創作,然後請音樂學者盲聽。結果顯示,人們能輕易分辨ai模仿的巴赫——那是曆史沉澱的風格模板,而模仿在世作曲家的作品,卻讓人產生“原創者自己寫的”錯覺。
    “當風格模仿指向特定個體時,就不再是學習,而是替代。”她在鏡頭前舉起兩份樂譜,陽光透過紙張,讓重疊的音符像蝴蝶翅膀般顫動,“我們保護的不是風格本身,是創作者繼續探索風格的權利。”
    框架通過那天,林硯獨自去了周野的工作室。老舊的調音台旁,周野正在修改新歌,屏幕上跳動的波形裏,藏著幾個刻意偏離ai常見組合的音符。“這是故意的?”林硯笑著問。
    “算是吧。”周野撓撓頭,吉他弦在指尖彈出一串泛音,“現在寫歌時總會想,哪些東西是機器學不會的。比如這個滑音,我試了一百次才找到感覺,ai大概一秒鍾就能算出最優解,但它不知道我為什麽要在這裏慢半拍。”
    窗外的陽光剛好落在譜架上,把“ai輔助創作”的標注照得格外清晰。林硯想起框架裏最被爭議的一條所有ai參與的作品,必須在開頭注明人類創作者與ai的分工比例。當時有人嘲笑這是“給靈感貼價簽”,但此刻她看著周野眼裏的光,突然明白這不是標價,是確權——確認那些無法被算法量化的猶豫、堅持和熱愛,同樣值得被尊重。
    深夜的實驗室裏,林硯給繆斯輸入了新的指令。屏幕上,代碼流成瀑布,最終生成一段簡單的旋律。她在日誌裏寫下“今天,它學會了在作品開頭留下一個空拍。不是算法錯誤,是給人類聽眾的提醒接下來的音樂裏,有一部分來自代碼,還有一部分,來自我們之所以為人的那些不確定。”
    走廊盡頭的咖啡機發出咕嘟聲,像在為這段新的旋律伴奏。林硯望著窗外漸亮的天色,知道這場關於版權的戰爭遠未結束,但至少從今天起,代碼裏開始有了休止符,留給人類的靈感喘息的空間。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