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德國丹麥戰役作戰計劃:閃電戰的北歐變奏

字數:2768   加入書籤

A+A-


    一、戰略目標的三重維度
    一)波羅的海的安全鎖鑰
    希特勒在1939年12月的軍事會議上明確指出:"控製丹麥是確保波羅的海側翼安全的決定性一步。"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的報告顯示,德國60的鐵礦石運輸依賴波羅的海航線,而丹麥海峽厄勒海峽、大貝爾特海峽)是該航線的咽喉。若丹麥被敵對勢力控製,德國不僅麵臨瑞典鐵礦運輸中斷的風險,基爾運河至但澤的海軍基地群也將暴露在敵方火力下。1940年3月,德軍總參謀部模擬推演顯示,若丹麥保持中立或倒向盟國,德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出擊效率將降低40。
    二)挪威戰役的戰略支點
    丹麥戰役是"威悉演習"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德軍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作戰日誌中寫道:"丹麥的機場和港口是進攻挪威的跳板。"奧爾堡空軍基地距離挪威首都奧斯陸僅450公裏,可覆蓋挪威南部所有戰略目標;埃斯比約港則是德軍登陸挪威西部的理想出發地。更關鍵的是,控製丹麥可防止英法通過丹麥海峽向挪威輸送兵力,1940年4月的情報顯示,英國正計劃通過丹麥海域向挪威派遣遠征軍。
    三)心理威懾與資源整合
    希特勒希望通過速勝丹麥達成雙重心理效應:對北歐國家展示德國武力威懾,迫使瑞典、芬蘭等國保持中立;對西方盟國證明閃電戰的不可阻擋性。此外,丹麥的農業資源對德國戰時經濟至關重要——1939年丹麥向德國供應了82的進口黃油和41的豬肉,占領丹麥後,德軍可直接控製這些食品供應鏈,緩解本土糧食壓力。
    二、作戰方案的立體設計
    一)空降兵的"斬首行動"
    德軍第7空降師承擔核心突擊任務,其作戰計劃具有鮮明的"斬首"特征:
    哥本哈根突襲:第1傘兵團3營乘ju52運輸機空降卡斯楚普機場,著陸後17分鍾控製跑道,隨後引導第22步兵師機降部隊著陸。同時,特種作戰分隊乘坐滑翔機突襲丹麥王室居所阿馬林堡宮,企圖俘虜丹麥王室作為政治籌碼。
    奧爾堡雙機場攻略:第2傘兵團分兩路空降奧爾堡東、西機場,使用炸藥炸開跑道混凝土層阻止丹麥戰機起飛,同時攻占機場附近的高射炮陣地。德軍戰報顯示,空降兵在奧爾堡遭遇丹麥王室近衛軍的輕微抵抗,但3小時內完全控製目標。
    二)海軍的"閃電封鎖"
    德國海軍北方集群執行多線封鎖任務:
    海峽控製:輕巡洋艦"尼奧爾德"號率領6艘魚雷艇封鎖厄勒海峽,攔截任何試圖出入波羅的海的中立國船隻,其艦載雷達係統首次在實戰中應用,成功追蹤到3艘試圖突破封鎖的丹麥炮艇。
    港口突襲:驅逐艦"z14"號編隊突入哥本哈根港,艦炮對準丹麥海軍基地,迫使丹麥艦隊12艘艦艇)未發一彈便繳械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德軍登陸部隊使用新型突擊登陸艇ca),其航速達22節,可快速輸送兵力上岸。
    三)陸軍的"閃電推進"
    第11步兵軍承擔地麵主攻任務,采用"箭頭推進"戰術:
    日德蘭半島軸線:第198步兵師沿a1公路向北推進,其先頭部隊裝備sdkfz 231型裝甲偵察車,利用丹麥軍隊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弱點,在維堡附近擊潰丹麥第2步兵旅的防線。
    島嶼跳板作戰:第22步兵師主力通過火車輪渡穿越小貝爾特海峽,在菲英島登陸後,使用繳獲的丹麥鐵路係統快速向西蘭島機動,這種"以敵製敵"的運輸策略使推進速度提升30。
    四)特種作戰的隱秘配合
    德軍阿勃維爾軍事情報局)策劃了係列隱秘行動:
    通信癱瘓:特種分隊在戰役發起前6小時滲透至丹麥郵電總局,安裝定時炸藥摧毀電話交換係統,導致丹麥政府與軍隊的通訊中斷達4小時。
    橋梁控製:"勃蘭登堡"特種部隊身穿丹麥軍服,趁夜奪取大貝爾特海峽鐵路橋,使用塑性炸藥在橋墩設置詭雷,阻止丹麥軍隊炸毀橋梁的企圖。
    三、計劃中的風險預案
    德軍總參謀部針對三種可能風險製定應對措施:
    1. 丹麥頑抗預案:若丹麥軍隊依托日德蘭半島防線抵抗,第1裝甲師將從德國本土馳援,其裝備的35(t)輕型坦克可快速突破丹麥臨時構築的反坦克壕。
    2. 英法幹預預案:北海艦隊的4艘潛艇在斯卡格拉克海峽設伏,若英法艦隊北上,將實施魚雷攻擊;同時,第5航空隊的ju88轟炸機隨時準備從丹麥機場起飛,空襲英國斯卡帕灣海軍基地。
    3. 氣候突變預案:戰役計劃預留48小時氣候窗口,若遇大風浪,海軍登陸部隊將改由荷蘭弗利辛根港出發,通過內河航道迂回進入丹麥。
    這份融合空降突擊、海軍封鎖與裝甲推進的立體作戰計劃,充分體現了德軍對閃電戰理論的創新應用。當1940年4月9日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照亮丹麥海峽時,這套精密設計的戰爭機器已悄然啟動,而丹麥這個北歐王國,即將在4小時內經曆從中立到淪陷的曆史劇變。
    喜歡一戰,二戰風雲請大家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