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錄製中

字數:7513   加入書籤

A+A-


    “好,我知道了!”顧胤的聲音隔著雨幕傳到粉絲耳中,又引得一陣小聲的歡呼。
    與粉絲們揮手道別後,顧胤轉身朝錄製場地走去,裏裏外外的攝像機早已架設妥當。
    《雅集手記》的常駐嘉賓陣容融合了文化學者、綜藝藝人與青年偶像,力求在知識性、娛樂性與年輕化傳播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而今天,正是這場文化與綜藝的破壁之旅。
    單層閣內大多數工作人員剛才都被他和粉絲互動的動靜吸引了去,此刻更顯安靜。
    顧胤剛走到隔扇門前,就看見一個身影正低頭看著手機。
    這個人就是節目中負責文化脈絡梳理的哲學係教授周寧,也是這檔節目創新點的設置之一。
    學者與綜藝咖的碰撞,能形成更好的知識輸出與笑點轉化的良性閉環。
    顧胤抬手,指節輕輕叩響了木質隔扇門,發出“篤篤”兩聲輕響。
    周寧聞聲抬頭,目光落在門口的年輕人身上。
    顧胤穿著一件新中式刺繡絲質襯衫,立領的設計,讓他領口微敞,再搭配上闊腿褲,寬鬆的版型襯得他身形愈發挺拔,整個人透著一股隨性自在、溫潤如玉的氣質。
    窗外雨霧氤氳,他就那樣站在光影交界處,與雨景相映成趣,別有一番詩意。
    周寧心中暗忖,外界對顧胤“顏值出眾”的形容,終究是太表麵、太膚淺了。
    他身上那種如沐春風的幹淨氣質,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讓人望之便心生好感。
    “周老師,您好,我叫顧胤。”顧胤朝周寧的方向走去,伸出右手,聲音禮貌而溫和。
    “你好,是顧胤啊,來,快坐。”周寧笑著起身,指了指旁邊的圓凳,“剛剛外麵那些是你的粉絲吧?我來的時候,她們也很熱情。”
    顧胤聞言,眼角微微上揚,漾開一抹溫柔的笑意:“謝謝,她們是很活潑,像一群小天使。”
    語氣裏沒有絲毫的驕矜,隻有真誠的自豪。
    “哈哈哈哈哈,看出來了。”周寧被他這份坦蕩的“不謙虛”逗得朗聲大笑,原本因初見而生的些許拘謹瞬間消散無蹤。
    兩人正閑聊間,閣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第三位嘉賓到了。
    來人是張儀,一位以低調努力著稱的演員,國學底蘊深厚,被觀眾們親切地稱為“除了演戲查無此人”的實力派。
    他今天穿著一身素雅的棉麻衫,更添了幾分書卷氣。
    “張儀來了啊!”周寧再次上前,熱情地打著招呼,“我們剛剛還在說,你也該到了。這可是我們第一次不是在校園裏見麵。”
    他與張儀在一次學術交流活動相識,算是舊識。
    顧胤也隨著周寧站起身,含笑看著兩人寒暄,目光中帶著恰到好處的好奇與尊重。
    待他們寒暄告一段落,顧胤便主動上前,向張儀伸出手:“張儀老師您好,我是顧胤,很高興能和您一起錄節目。”
    “你好你好,久仰大名。”張儀握住他的手,笑容溫和,眼中帶著對後輩的審視與善意。
    這時,最後一位常駐嘉賓柳洋也推門而入。
    他一身休閑裝扮,臉上帶著標誌性的爽朗笑容,一進門便拱手道:“抱歉抱歉,路上有點堵車,沒遲到吧?”
    “剛到,正好。”周寧笑著應道。
    幾位嘉賓剛來得及簡單自我介紹,還沒來得及多聊幾句,坐在一堆攝像機中間的總導演便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靜。
    顧胤、周寧、張儀、柳洋四人安靜下來,將目光投向導演。
    “各位老師,飛行嘉賓已經到了,”導演組的聲音傳來,“我們的錄製,可以正式開始了。”
    錄製地點是在留聽閣外麵的觀景平台。
    雨不知何時已經停了,空氣中彌漫著青草與泥土的清新氣息。
    平台上早已布置妥當,古樸的石桌石凳旁,點綴著幾盆青翠的蘭草。
    最先進行單獨錄製的是周寧,他需要對著鏡頭,為本期節目的主題做一個引子,將觀眾帶入《雅集手記》的文化世界。
    周寧清了清嗓子,目光悠遠,緩緩開口:“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自古以來,雅集自古是文人雅士以文會友、切磋交流之地。
    今天,我們《雅集手記》也將在這裏,開啟一段尋雅之旅……”
    周寧輕撫軒柱上的雕花,目光掃過庭院裏錯落的太湖石,\"這‘與誰同坐軒"的楹聯,原是東坡居士的妙筆。今天在此雅集,倒應了這"明月清風我"的意境。\"
    他指尖在\"我\"字上稍作停留,忽然側耳笑道:\"隻是這清風裏,似乎還藏著腳步聲?\"
    張儀在聽到周寧的聲音時就已起身,青衫廣袖在廊下劃出弧線,拱手時腰彎得恰到好處:\"周寧兄好!在下張儀,江湖人稱"百曉生",今日特來做個姑蘇向導——這拙政園的每片瓦當,可都藏著故事呢。\"
    \"喲,是張儀兄!\"周寧眼睛一亮,\"好久不見,上次一別良辰美景虛設。\"
    \"已經有五年的時光。\"張儀眼角細紋裏都是笑意。
    “是好多年了。”
    “但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幽靜美麗的園林,我們再次重逢。”
    在下麵聽著兩人對話的顧胤:...原來學者演起戲來,比剛剛聊天的時候還輕鬆一些,入戲挺快的。
    兩人正說著,忽聞假山後傳來\"哎喲\"一聲,柳洋頂著歪掉的發冠鑽出來:\"周寧兄、張儀兄安好!\"
    他學著古人作揖,卻因動作太急差點絆倒。
    周寧被逗得撫須大笑:\"洋兄還是這般風趣。\"
    \"那是!\"柳洋得意地挺挺胸,忽然壓低聲音湊近,\"說真的,剛才我看見顧胤躲在那棵銀杏樹下偷瞄,還以為是來抓逃課學生的教導主任呢!\"
    話音未落,顧胤已從月洞門後轉出來,拱手鞠躬給前輩們打招呼:\"周寧老師好。\"
    “張儀老師幸會。”
    “顧胤兄。”柳洋率先打起了招呼。
    顧胤轉向柳洋時眉眼彎彎,\"洋洋哥好。\"
    \"嘿!叫洋兄!\"柳洋作勢要敲他額頭,手到半空又改成拍肩。
    周寧取出一卷泛黃的宣紙,眾人圍攏時,他指尖在\"雅集\"二字上輕輕一點:\"我們這趟遊學,要循著詩詞的脈絡,重走文人的路。
    從《蘭亭集序》的曲水流觴,到《牡丹亭》的遊園驚夢...然後順著這些詩人、詞人,這些文藝巨匠的腳步,衣食住行全部感受到...\"
    忽然抬頭望向月亮門,\"說曹操,曹操到——我們的最後一位雅集成員。\"
    “來了!”
    話音剛落,薑晏已經踏著青石板走來,新中式襯衫配卡其褲,\"周寧老師好、張儀老師好,柳洋老師好!\"
    “歡迎薑晏。”
    “歡迎歡迎。”
    “嗨,阿胤。”薑晏和三位老師挨個握手,然後跟最熟的顧胤擁抱,他張開手臂,給了顧胤一個大大的擁抱。
    顧胤笑眯眯地回抱住對方,“好久不見。”
    “薑晏,到我們遊學團來感覺怎麽樣。”
    薑晏道:“很開心,能跟大家一起來體驗這個內容。不過說實話,來之前確實沒想到蘇州的雨這麽纏綿,感覺連呼吸都帶著水汽。”
    引來幾人的笑聲。
    張儀開口道:“你是我們《雅集手記》的第一個飛行嘉賓。”
    \"我帶來的線索,需要我們一起解謎才能知道要去的地方。\"
    \"好,我們打開看一看。\"周寧接過信箋,幾人立刻湊成一圈。
    \"第一個字我就不認識了。\"柳洋指著箋上開頭的篆書,眉頭皺成個川字。
    那字形彎彎曲曲,像是三枝交錯的竹節。
    周寧故意逗他:\"喲,我們柳大學士也有不認識的字?那可得讓柳洋老師告訴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哪裏?\"
    柳洋盯著那字看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香館!\"
    他話音剛落,周寧和張儀就哈哈哈笑作一團,連顧胤和薑晏都忍不住輕笑起來。
    別看現在氣氛輕鬆,顧胤和薑晏心裏很清楚,但凡鏡頭前他們像周寧和張儀一樣大笑起來,等節目開播,黑子們就能剪輯出\"後輩譏笑前輩\"的通稿。
    所以柳洋故意裝傻時,兩人都是克製的輕笑。
    周寧接過薑晏手中的第二個簡帖,剛露出\"昆曲園林\"二字。
    薑晏阻止了他的動作:\"周老師,要解鎖這些風雅密碼,還要先隨我來——\"他指向遠處水榭,那裏隱約傳來三弦的輕響,\"聽,水磨調已經開場了。\"
    .
    雨絲如簾,拙政園的黛瓦粉牆在水汽中暈染開一幅水墨長卷。
    雅集遊學團的顧胤五人踩著青石板路走進秫香館時,簷角的銅鈴正隨著穿堂風輕響,像是在應和三百米外平江路上隱約傳來的評彈琵琶聲。
    穿過聽雨軒時,顧胤輕聲問薑晏:\"今天請假來的?\"
    他知道薑晏現在正在培訓,日程排得極滿。
    \"對,跟導演磨了好久才放我出來。\"薑晏無奈道。
    顧胤笑笑:“你的《江湖夜雨》我也看了,打戲很精彩。\"他頓了頓補充道,\"劇本不錯,鏡頭也很有意境。\"
    “謝謝。”
    顧胤不是客套,這部戲確實拍的不錯,但如果主演粉絲沒打起來,成績會比現在還要好看一點。
    現在外麵戰火連天,彎彎繞繞,打得天昏地暗,但不管怎麽說,目前來看,薑晏確實是獲益者,他這對副cp磕的人很多,周玲和俊輝也都提到過。
    \"培訓完就要進組了吧?\"顧胤換了個話題,目光落在廊外被雨水洗得發亮的芭蕉葉上。
    \"是啊,就要去當辛勤的園丁了。\"薑晏做了個澆水的動作,\"對了顧胤,你的電影是不是要上映了?我看到好多營銷號都在傳定檔消息。\"
    \"啊?顧胤你電影要上了?\"張儀立刻來了精神,\"什麽類型的?到時候我們組團去貢獻票房!\"
    顧胤無奈地擺擺手:\"謝謝你們。都是營銷號傳的,吳導那邊正式上映日期還沒定下來。\"
    幾人說說笑笑穿過曲廊,很快便到了秫香館。
    館前的荷花池裏,雨滴敲打著碧綠的荷葉,濺起一圈圈漣漪,遠處北寺塔的剪影在雨霧中若隱若現。
    \"各位老師你們好。\"身著月白長衫的園林專家沈先生早已等候在館前,他手裏展開一卷泛黃的《園冶》複刻本,封麵上\"計成著\"三個字古樸蒼勁。
    “沈先生好。”
    “先生您好。”
    \"今天我們要破解的第一道謎題,藏在文徵明設計的"與誰同坐軒"裏。\"
    他指著不遠處的扇形軒榭:\"請根據書中"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的描述,用這些太湖石和芭蕉道具,在卅六鴛鴦館前還原"借景北寺塔"的經典造園手法。\"
    他話音剛落,幾個工作人員便抬來一堆形態各異的太湖石和幾盆青翠的芭蕉。
    柳洋自告奮勇抱起塊形似臥牛的石頭往荷花池邊挪,腳下青苔一滑差點摔進水裏,被眼疾手快的顧胤一把扶住。
    \"柳洋哥小心!\"薑晏也連忙伸手去攙,三人撞在一起,引得周寧和張儀在一旁偷笑。
    \"都怪這雨!\"柳洋站穩後拍著胸口,逗得大家笑聲更大了。
    \"你們看,把這塊豎石擺在東側,\"張儀已經蹲在池邊用竹篙比劃起來,\"正好能框住對岸的香洲和遠處的塔尖,這就是計成說的"巧於因借,精在體宜"!\"
    他說著用竹篙在泥地上畫出簡易的示意圖,雨水順著他的發梢滴落,在圖上暈開小小的墨點。
    顧胤蹲下身仔細端詳:\"確實,太湖石的透漏瘦皺正好能當天然的畫框,加上芭蕉葉的掩映,既有層次又不遮擋塔影。\"
    他轉頭問沈先生,\"是不是還要考慮光影變化?\"
    沈先生讚歎道:\"顧老師說得對。文徵明設計時特意將軒窗朝向西北,就是為了讓夕陽西下時,塔影能恰好落在卅六鴛鴦館的地磚上。\"
    柳洋聽得入神,突然指著池中悠遊的錦鯉笑道:\"那我們是不是還得學古人"濠梁觀魚"?\"
    一句話讓嚴肅的對話瞬間變回輕鬆的綜藝錄製,再次響起一片歡聲笑語。
    而跟著他們移動的粉絲們,則在那裏拍的越發來勁,上下拍拍拍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