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匾下藏龍鱗
字數:2344 加入書籤
雨過天青,青石板上還淌著水窪。
宋明允蹲在縣衙台階上,叼著根蔫巴巴的狗尾巴草,正啃最後一口豬肉包子。
他喉結動了動咽下最後半口,油星子沾在下巴上也不擦,隻拿眼尾掃著前頭——劉捕頭舉著銅鑼在前頭開道,嗓子都喊劈了:"讓讓讓!
青天大老爺的牌匾到啦!"
紅綢子被風掀起一角,"明察秋毫"四個金漆大字晃得人睜不開眼。
百姓擠成一團,賣糖葫蘆的王老漢舉著串山楂踮腳,豆腐西施端著半盆豆漿忘了賣,連平時總蹲牆根曬暖的老瘸子都柱著拐棍來了。
宋明允把狗尾巴草換到另一邊嘴角,餘光瞥見張老三縮在門廊下搓手指——那老仵作方才還跟他爭"驗屍該先看指甲還是後頸",這會兒倒搓出了墨跡,嘟囔聲比蚊子還小:"這縣太爺看著不靠譜,倒真有兩下子......"
"係統檢測到目標紋身與靖安王府地窖暗紋匹配。"識海裏的提示音剛響,宋明允就覺著後頸一涼。
他慢悠悠把油紙包的包子皮揉成團,隨手從袖中摸出那柄鍍銀鑷子——這是係統獎勵的"喉管探測勺",平時驗屍戳喉嚨,今兒倒能當撬棍用。
鑷子尖剛挑開牌匾夾層的薄木,張老三的老花鏡"啪"地砸在青石板上。
"龍、龍鱗?"老仵作抖著手指頭去摸匾底,金漆褪成淡黃的暗紋裏,五爪輪廓若隱若現。
宋明允眯起眼,鑷子尖挑起塊木屑對著光——木紋走勢不對,分明是後嵌進去的。
他剛要說話,身後突然傳來"砰"的一聲悶響。
張王氏掄著擀麵杖砸在了青呢小轎上。
那是師爺周福的轎子,平時總停在後院,今兒倒跟著湊起了熱鬧。"好你個周師爺!"張王氏叉著腰,擀麵杖尖挑開被砸破的轎簾,"我家老張前日在義莊翻出半本燒了邊角的縣誌,上頭還沾著你書房的沉水香!
合著你天天燒的不是廢紙,是咱們安平的老底兒?"
煙塵騰起的刹那,幾頁焦黑的紙片子撲簌簌掉下來。
宋明允眼疾手快撈住一張——"衛字營餘部暫避安平"幾個字被火燒得缺胳膊少腿,旁邊壓著半幅龍鱗紋,和牌匾底下的那半片嚴絲合縫。
他剛要細瞧,手腕突然被攥住。
飛燕子的指尖涼得像塊冰,短刀的刀柄隔著衣袖硌得他生疼:"縣太爺,你若要查周府舊案——"她瞥了眼地上的殘頁,又迅速鬆開手退後半步,"我要活口說話。"
話音未落,"當啷"一聲脆響。
一串銅鑰匙從轎簾窟窿裏掉出來,鑰匙柄上刻著的王旗紋還沾著銅綠——正是馬六那把開糧庫的鑰匙!
宋明允彎腰撿起,王旗紋的邊角剛好對上殘頁的龍鱗紋,像兩塊久別重逢的拚圖。
"叮——初現鋒芒等級解鎖。"係統提示音炸響的瞬間,宋明允已經把鍍銀解剖勺抵在了周福後心。
那師爺正縮在轎子裏抖如篩糠,官服前襟全是香灰:"縣、縣太爺,這都是誤會......"
"誤會?"宋明允扯了扯嘴角,另一隻手晃了晃從轎子裏摸出的火漆信,"《洗冤集錄》裏說,溫水泡印泥能顯真章——師爺,您這信上的火漆,該泡一泡了吧?"
衙門外突然響起三聲炸雷,銅錢大的雨點"劈裏啪啦"砸下來。
宋明允抬頭看天,就見街角的青瓦頂上,一個渾身濕透的身影正踮腳往縣衙裏張望。
她攥著半把破油紙傘,發梢滴著水,露出半張被雨水打花的臉——是周嬸。
"縣太爺!"劉捕頭抹了把臉上的雨,"周、周嬸來了!"
宋明允把解剖勺又往裏壓了壓,周福的官靴在青石板上蹭出兩道白印。
雨越下越大,縣衙門口的燈籠被吹得東倒西歪,燈紙上的"安平縣"三個字,在雨幕裏暈成一團模糊的紅。
喜歡開局係統逼我當仵作:這縣令斷案反套路請大家收藏:()開局係統逼我當仵作:這縣令斷案反套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