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王必命你接掌雍城兵權

字數:7116   加入書籤

A+A-


    “大王在邯鄲的十年飽受欺淩,宛如身處煉獄。
    所以,大王回國後表現得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穩重。
    這十年間,始終有個女孩陪伴在側,陪他度過艱難時光。
    大王回國後,那個女孩也隨他到了鹹陽。”
    “然而,自大王登基以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那女孩出身貧寒,地位低下,而當時的大王剛登基,手中無權,真正的權力掌控在太後、呂不韋和宗室手中。”
    “大王想要娶她為後,但所有人都反對,甚至讓他顏麵盡失。
    為了不拖累大王,這個女孩在大王即位不久後便離開鹹陽,從此杳無音訊。”
    蒙武凝視著蒙恬,緩緩講述十多年前的故事。
    “難怪大王這麽多年都沒有立後,即使鄭夫人誕下長子扶蘇,他也未曾立後。
    原來有這般緣由。
    大王心裏一直惦記著那個與他共度難關的女人。”
    蒙恬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內心深受觸動。
    沒想到,秦帝國十餘年前竟隱藏著這樣一段秘事。
    十餘年前,夏禦醫初入宮時,恰逢那女孩離開鹹陽。
    起初,人們皆以為大王重用夏禦醫是因其醫術超群,直至今日我才恍然大悟,宮中雖多名醫,卻無人能如夏禦醫般深受大王青睞,隻因他是陪伴在大王身邊女子的父親。
    今日,我比朝堂眾人更早洞察到權力深處的秘密。
    然而,此事萬不可外泄,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難怪夏禦醫看向煙言和趙遲孩子的眼神與眾不同,畢竟他可是趙遲的親外祖父。
    蒙恬感慨之餘,疑惑地問:“夏禦醫既已尋得至親,為何不相認?還裝作不識趙遲之父?”
    “你實在愚鈍,確實夠傻。”
    蒙武笑著搖頭。
    “父親,這其中難道有難言之隱?”
    蒙恬急切追問,眼中閃爍光芒。
    “大王多年未立皇後,心中念念不忘的正是趙遲之母,可見她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若大王得知趙遲之母已逝,後果難以想象。”
    “我隨侍大王多年,即便麵對嫪毐、呂不韋的壓力,大王仍忍辱負重,終將二人擊潰。
    但我知道,一旦大王知曉趙遲之母的死訊,必然震怒,屆時秦帝國乃至天下都將為之震撼。”
    “因此,這也是夏禦醫不敢相認的原因,他深知大王的性格,而趙遲之母對大王來說,是最深的安慰。”
    蒙武感慨道。
    說實話,蒙武也為祖龍感到惋惜,命運對他實在太殘酷。
    聽罷蒙武的話,蒙恬全身一震,終於看清真相。
    若大王得知趙遲之母已故,必會雷霆震怒,整個秦帝國乃至天下都可能因大王的憤怒陷入混亂。
    統一天下的重任,恐怕難以完成。
    “父親。”
    “此事絕不能讓大王知道,否則局勢不堪設想,我秦帝國多年的謀劃也將付諸東流。”
    蒙恬焦急說道。
    “還需要你提醒嗎?”
    蒙武不滿地回應。
    “唉,現在我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變化。”
    蒙恬長歎一聲,頓悟。
    “這次事件對我們蒙家來說,也算一件好事。”
    蒙武嘴角微揚。
    蒙恬抬眼看向父親。
    “這兩年間,從趙遲參軍至今地位顯赫,我們父子待他不薄。
    而且李思屢次構陷趙遲,也多虧我們蒙家替他化解不少危機。”
    “趙遲夫婦深知我們的恩情,對我們父子感激不盡。”
    “原本想把趙遲培養為大秦的重要支柱,甚至超過武安君那樣的名將。
    但如今看來,無心插柳的結果,或許並非塑造一名將軍,而是成就一位……”
    蒙武情緒激動地說。
    今日方覺豁然開朗。
    天子之子趙遲,乃大王最鍾愛女子所出,若其尚在人世,必為皇後親子。
    作為大秦嫡長公子,他承襲正統血脈,身份尊崇無比。
    蒙恬笑著問父親:“父親,蒙家是否就此迎來轉機?”
    蒙家竟培養出大秦嫡長公子,這無疑為其開辟了光明坦途。
    “胡鬧!”
    蒙武沉聲說道,“恬兒,我年事漸高,而你戰功赫赫,才智過人。
    將來我退任後,大王必命你接掌雍城兵權。
    不過,你也需維係好與趙遲的關係。
    若趙遲與大王相認,其嫡長公子的身份將使他有望成為太子儲君。”
    蒙武語重心長地繼續說道:“隻要我們扶持趙遲,蒙家就能重振榮耀。”
    這條路雖非刻意規劃,但如今已顯坦蕩,蒙武決心不遺餘力。
    “父親放心,我輩始終支持趙遲,未來亦然。”
    蒙恬感慨,“身為嫡長公子,趙遲注定成為王位繼承者,難怪他一入伍便表現超群。”
    蒙武冷笑:“李思行事荒謬,本想讓煙言嫁與扶蘇,使其攀附皇親,卻不知煙言早已與趙遲私定終身。
    他對趙遲多方刁難,甚至意圖致其於死地,殊不知趙遲才是名副其實的儲君人選,地位遠高於扶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思必將敗北。”
    蒙武斷言,“一旦趙遲身份確認或正式冊封為儲君,李思定會追悔莫及。”
    想到這裏,蒙武放聲大笑:“父親所言甚是,我們終會看到李思懊悔不已。
    他構陷趙遲,如今深陷困境,隻因其貪權枉法,連親生女兒都可利用,竟還覬覦趙遲的後嗣,實在卑劣。”
    蒙恬附和:“確實令人齒冷。
    父親說得對。”
    蒙武告誡道:“此事僅限你我父子知曉,切勿對外人提起,即使是心腹也不行。”
    蒙恬鄭重承諾。
    於是父子二人離開李家村,返回雍城軍營。
    這一經曆讓他們久久難以平靜,需時間化解情緒。
    後山,夏無且獨自來到趙遲母親的墓前。
    望著眼前墳塋與石碑,他心中滿是疑惑,但眼前景象不容置疑。
    墓碑上寫著:“趙氏妻冬兒之墓,不肖子趙遲立。”
    夏無且喃喃自語:“阿房,你為何真的離去了?”
    “父親尋找你十餘年,你卻選擇棄世而去?正值壯年,為何如此?”
    “父親多年未見你,你怎能如此決絕地離開他?”
    夏無且悲從中來,涕淚縱橫,跪倒在地,幾乎崩潰。
    白發送黑發的痛苦,他如何承受?
    哭聲回蕩在林間。
    山林深處的老村長,無論是在劈柴還是忙別的事,見到夏無且泣不成聲時,先是愣了一下,隨後無奈說道:“冬兒的父親竟如此,白發送黑發,怎能承受?唉,終究要看冬兒自己了,不知她去了哪裏?”
    “但她一心一意,隻為趙遲那個孩子,母愛堅韌。”
    “唉。”
    一聲長歎後,老村長轉身離開,哭聲在山林久久未散。
    良久之後。
    “阿房。”
    “你放心,我已經找到你了。
    從今以後,爹不會再離開你,我會留在村裏,陪伴你、你的兒媳以及你的孫輩。”
    “直到你的兒子凱旋歸來。”
    “你知道嗎?”
    “你的兒子才華出眾,他是你政哥哥的兒子,非常優秀,如今是大秦最年輕的上將軍,地位崇高,統領數十萬士兵。”
    “他對你的政哥哥也多有幫助。”
    “但是。”
    “阿房,你知道嗎?”
    你這樣離去,父親該如何繼續?政兒又該如何自處?
    “如果他知道你的去向,恐怕會瘋掉,整個大秦,甚至天下,或許都會……”
    “你難道還不明白嗎?”
    “現在父親處境艱難,好不容易找到你,卻不敢告訴你,因為一旦得知,後果難以預料……”
    夏無且獨自跪坐在墓前,對墳塚低聲絮語,這些年經曆的所有事情,他一一訴說。
    他終於找到了女兒。
    但內心滿是無法言表的無奈。
    ……
    視線轉向。
    晉地之間。
    三國並立,如同金字塔一般,趙國居上,魏國居中,韓國在下,疆域相互接壤。
    起初,趙國與韓國並不直接相鄰,但隨著秦帝國勢力迅速擴張,韓國成為了阻止秦軍東進的前線國家,其安危關係到整個三晉地區的存亡,唇亡齒寒的道理顯而易見。
    早年,三晉之主曾會盟並簽訂協議,決定以韓國對抗秦帝國,趙國與魏國全力協助。
    同時,趙魏兩國劃撥數十裏土地給韓國,這不僅增強了韓國的實力,還使韓國的疆域與趙魏相連,形成三國聯合抗秦的戰略布局。
    這一舉措也是趙魏兩國為了避開王翦率領的主力進攻而采取的策略之一。
    通過暗中割讓部分領土作為支援通道,他們確保了戰略上的靈活性。
    不過,這條通道僅用於傳遞信息和調動兵力,禁止駐紮軍隊,完全服務於抗秦大局。
    此時,約兩萬精銳悄悄向趙國邊城晉陽推進,其中包括騎兵和步兵。
    晉陽,位於趙魏韓交界的關鍵要塞,是趙國通往中原的門戶。
    秦帝國占領韓國全境後,晉陽的防禦力度大大提升,駐軍增加到五萬,以防秦軍通過新開辟的路徑發動突襲。
    這一部署出自趙國名將廉頗的計策,晉陽既是三晉聯絡的樞紐,也是保衛趙國都城邯鄲的重要屏障,因此必須嚴加防守。
    長久的安寧終被打破,秦軍依舊未能跨越防線抵達晉陽。
    守城的趙軍漸漸懈怠,以為秦軍不會選擇進攻此地。
    即便真要攻打,也會從韓國方向入侵魏國,因為韓魏邊境才是兩國交界之處。
    城牆之上,巡邏的趙國士兵發現遠處有大軍緩緩逼近,立刻向千人將報告:“將軍,前方有異動。”
    聽完匯報,千人將快步登城,遙望見遠處火光點點。
    凝神細看,他的眉心已深深皺起……
    火光映照下,趙國旗幟與盔甲盡收眼底,守城將士略感安心。
    “何須這般緊張?”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