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天下無人能與你抗衡

字數:7291   加入書籤

A+A-


    祖龍端坐主位,趙遲居於側位,蒙驁初見此景略有驚詫,旋即眼中閃過一絲喜色:“原來大王已在培養遲小子的治政能力,難怪奏折上的批文與大王筆跡不同,竟是出自遲小子之手,實屬非凡。”
    回過神來,蒙驁躬身行禮:“臣蒙驁拜見大王。”
    祖龍含笑示意免禮,目光轉向趙遲:“嶽父大人親臨,未能遠迎,還請見諒。”
    趙遲急忙起身行禮:“見過將軍。”
    蒙驁朗聲笑道:“看來大王對你寄予厚望,竟委你以奏折重任。
    此乃難得的曆練,武安君豈能僅擅軍務而忽政務?”
    趙遲心中暗喜,麵上卻附和道:“將軍所言甚是,武安君理應兼顧政務。”
    祖龍傲然道:“遲小子甫涉政務數日,已見解獨到,某些方麵連朕亦不及。”
    蒙驁聽罷,由衷讚歎:“遲小子見解竟勝過陛下?”
    祖龍眉飛色舞地講述趙遲的謀略:“趙韓等地災後民生凋敝,遲小子提出之策堪稱精妙……”
    蒙驁點頭讚許:“遲小子還需不斷精進。”
    蒙驁感慨道:“日後,秦帝國必以你為首。”
    趙遲忙謙辭:“嶽父切勿如此謬讚,大王才是國之棟梁。”
    此類話不宜輕率出口,若傳至外人耳中,恐生嫌隙。
    “誠如將軍所言,大王實乃國之柱石。”
    蒙驁恍然大悟,隨之附和。
    “許久不見。”
    “同桌共食,暢敘舊誼。”
    “至於趙遲,可繼續處理奏折,多虧他,這幾日朕方得閑暇。”
    “大王得武安君這般賢才,實為幸事。”
    蒙驁奉承道,意指大王有如此傑出的兒子當感欣慰。
    聽罷,祖龍再次得意微笑。
    每個父母都盼兒女有所成就。
    ……
    扶蘇府邸。
    “近來父王未召你入宮?”
    淳於越神色嚴肅問扶蘇。
    “除數日前父王遇刺時去過一次,此後父王再未召喚我。”
    扶蘇坦然答道。
    聽罷,淳於越麵露憂慮:“此非吉兆。”
    “身為長子,又是儲君首選,父王漸疏遠於我,此情狀恐不利。”
    “師尊不必擔憂,這些日子以來,不僅是公子,幾位兄長也無緣入宮麵聖,即便胡亥幾次獻殷勤亦被拒之門外。”
    扶蘇展顏淺笑。
    雖氣質溫文爾雅,但身為長子,扶蘇豈無誌向?隻是他性情豁達,從不顯露罷了。
    在宗室眼中,不論王子資質如何,那位置總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相比胡亥和其他幾位兄弟,扶蘇的野心雖深藏不露,但因其長子身份,他自然被公認為繼承人選,背後更有眾多權貴與家族支持。
    “聽君一言,父王似未因章台宮之事遷怒於公子。”
    淳於越聞言稍感欣慰。
    作為扶蘇的授業恩師,他是扶蘇爭奪儲位的關鍵支持者,更是謀劃全局的核心人物。
    若扶蘇未來登基,儒家在秦廷的地位或將重振,甚至可能超越如今勢如破竹的法家。
    “父王氣量恢弘,絕非斤斤計較之人。”
    “請師尊放心。”
    “我是長子,順理成章該承襲大統,無人可與我爭鋒。”
    扶蘇笑意朗朗,語氣篤定自信。
    “看來這幾月你有所收獲。”
    “終於明白了爭與不爭的真諦。”
    “身為長子,又是大王嫡出的長子,你本就是正統儲君,注定承襲這片江山。
    若有絲毫懈怠,不僅讓父王失望,也會寒了扶持你的心。”
    “須知,天下無人能與你抗衡。”
    “王室之路充滿艱險。”
    “若你退縮,那些覬覦王座的兄弟豈會輕易放過你?”
    淳於越語重心長,將自己的經驗全盤傳授。
    雖扶蘇年少,但言行舉止早已深受其影響。
    聆聽師尊的叮囑,扶蘇鄭重點頭。
    若他將來成為至尊,或許會寬恕昔日對手,但那些兄弟能否同樣大度,答案已顯而易見。
    “師尊教誨,銘記於心。”
    “我絕不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扶蘇目光堅定,毅然答道。
    “對了,近日父王未召見諸公子,宮中可有其他異常?”
    淳於越忽然問道。
    “父王對趙遲一家頗為照顧,趙氏子女常伴左右,父王還親自料理他們的生活。”
    扶蘇低聲說道,眉宇間滿是困惑。
    在他心中,父王一貫鐵麵無私,不重親情,可對趙遲的孩子竟比對自己的親生骨肉更體貼,令他百思不解。
    不僅是他,鹹陽城中的貴族也對此議論紛紛。
    眾人猜測,這可能是父王借助趙遲籠絡人心之舉。
    “此事實在奇怪。”
    有人疑惑道,“秦帝國有眾多功臣,為何獨對趙遲一家格外優待?”
    “難道趙遲是父王的私生子?”
    淳於越靈光一閃,大膽假設。
    “先生此言差矣。
    先王即位後深居後宮,嫪毐之亂與呂不韋之事發生時,哪有機會外出生育?再說先王向來不近女色,就連我的生母,在誕下我之後,也隻是匆匆一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我的記憶中,先王一向冷峻無情,若非血緣相係,或許根本不會顧及於我。”
    “大王性情疏冷,然此乃王者特質,掌權者必孤高。”
    淳於越笑答。
    他隨即否定了趙遲為私生子的傳言。
    時間久遠,真相難辨,且大王誌存高遠,非兒女情長之人。
    “宮中似有隱情。”
    扶蘇低聲說,此話來自生母密信。
    燕國刺客事發後,趙遲被召至章台宮,竟開始代批奏章。
    此舉本應專屬嫡長子,卻讓外臣得享,顯見先王對趙遲偏愛,令扶蘇不悅。
    “先王竟授外臣批奏之權?”
    扶蘇不解。
    淳於越聞言,目光驚疑,“宮中多有此論。”
    “先王待趙遲之寵,連我等親兒亦不及,朝臣亦然。”
    “此違禮製。”
    淳於越麵容陰沉,語氣憤懣。
    按規矩,批奏章者唯君主或監國太子,祖龍卻予外臣此權,實悖傳統。
    “確違禮製。”
    扶蘇附和。
    “公子,此事不可輕忽。
    大王厚遇趙遲,不僅因其戰功,更因其護駕之功。
    未來對趙遲倚重無雙,恐非兵權所能限。”
    “由君王或太子批奏無咎,縱嫡長子亦無爭議。
    然外臣代勞,公子將來若為太子,恐損身份正統,失臣敬。
    此乃大王背祖製,不可默許。”
    聽聞先生之言,扶蘇點頭認同。
    若他批奏,合禮法;若外臣代勞,則不合規。
    “先生有何計策?莫非要我廷諫父王?恐適得其反。”
    “非也。”
    淳於越搖頭,“此事無需公子出手,禦史彈劾即可。”
    淳於越冷笑一聲,“公子以為,諸公子真會坐視趙遲受寵至此,獲準監國?”
    扶蘇疑惑,“先生之意,他們亦會彈劾趙遲,諫阻父王?”
    胡亥與眾公子對太子之位勢在必得,不容放棄。
    淳於越語氣堅決:“須警示趙遲,也讓大王知曉恪守禮法的重要。
    君王也應受禮法約束。”
    扶蘇疑惑:“我與趙遲無深怨,此刻是否參奏他?是否太過?”
    淳於越答:“趙遲身為武安君卻未拒不當之責,此乃對禮法的輕蔑。
    懲處他也是對其無禮行為的回應。”
    “即便公子非儲君,身為長子,身為臣子竟如此放肆,不可容忍。”
    淳於越正色警告:“王者不可心慈,更不可婦人之仁。”
    扶蘇點頭認同。
    胡亥府邸內,傳來消息:“公子,已告知扶蘇。”
    胡亥冷笑:“淳於越定焦慮不安。
    他堅持儒家之道,此次大王命趙遲審閱奏折之舉完全違背其禮法觀念,定會有所動作。
    他會讓屬下禦史彈劾趙遲,甚至可能彈劾大王。”
    “我們隻需順勢而為。”
    趙高滿意地看著胡亥,胡亥亦冷笑:“扶蘇那固執之人必覺父王此舉會讓諸公子不滿,但這與我們何幹?他總以為太子之位穩固如山,常以禮法束縛我們。
    此計已設,看他如何自陷。”
    武安君趙遲,秦帝國功勳卓著的將領,聲望極高。
    扶蘇與趙遲關係惡化,趙遲絕不會坐視扶蘇登基。
    趙遲若與扶蘇對立,作為潛在對手之一,為自保必不會對扶蘇登基保持沉默。
    故此,他定會與扶蘇為敵,胡亥則是最佳人選。
    若獲趙遲支持,胡亥可在軍中鞏固根基,削弱扶蘇的影響力。
    趙高滿意一笑,一切盡在掌握。
    扶蘇得知母後傳遞的消息:章台宮的祖龍命趙遲審閱奏折。
    扶蘇母後如何得知?顯然是趙高故意透露。”有老師謀劃,太子之位非我莫屬。”
    “扶蘇頑固,淳於越愚鈍,連趙遲這般威名也落入老師計策。”
    胡亥興奮地笑言。
    扶蘇有淳於越相助,胡亥則有趙高獻策。
    此時,趙遲或許未察覺,秦始皇命其審閱奏折之事,在某些別有用心者的推動下,已在鹹陽高層流傳。
    即使趙遲知情,也不會在意。
    審閱奏折是秦始皇旨意,並非他主動要求。
    若有針對他之人,趙遲絕不會退縮。
    蒙府大廳內,三代齊聚,蒙恬缺席,蒙驁、蒙武、蒙毅共聚,凝視一石柱。
    石柱滿布裂痕與掌印,引人注目。
    蒙武皺眉問蒙毅:“你確定隻是隨意一掌造成的?”
    許久,蒙武語氣嚴肅。
    蒙毅堅定答道:“父親,我確信無疑。”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