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千夫長策馬疾奔至城門
字數:9301 加入書籤
不少人心中對趙遲積怨已久,隻盼他早日離去。
即便知曉這一切,趙遲依舊淡然一笑。
他對行動的後果了然於胸,向來心如鐵石。
即便秦始皇以懇切語氣請求他在非必要時不親自出麵,但若事態未達預期,趙遲絕不會輕易罷休。
這些養尊處優的貴族子弟,若招惹上他,一個都難逃厄運。
“公子,此事並非無解。”
趙遲開口說道。
兩日後,趙遲再次入宮。
“臣參見大王。”
趙遲步入章台宮,恭敬地向祖龍行禮。
一如既往。
祖龍正專注處理奏折,作為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祖龍確有其過人之處,不僅統一了動蕩的中原,還是位勤勉的君主。
除了批閱奏折,他幾乎沒有空閑。
唯一能放鬆的時候,便是陪伴趙遲家族之後和兩個孫子玩耍。
“秦始皇果然令人欽佩,成就如此偉業。”
趙遲感慨道。
“真是位勤勉的君主。”
“可惜啊,這份基業最終落入奸佞之手。”
看著祖龍,趙遲歎息良久。
每次見到秦始皇,趙遲都有所觸動。
“來了?”
祖龍聞聲示意免禮,臉上掛著笑意。
“大王不是說兩天後要見一人嗎?”
“臣按時到達。”
趙遲笑著回答。
“這兩日看來休息得不錯,氣色很好。”
祖龍站起身打趣道。
“多虧大王賜予的幾位公主,臣這幾日確實忙碌。”
趙遲笑道。
在秦始皇麵前,趙遲毫無拘束,或許因為太過熟悉。
聽到這話,祖龍也笑了:“你這小子。”
“大王,莫忘。”
“等到滅掉齊、楚、燕等國,那些公主可別忘了賞賜給我。”
“我家就我這一個獨子,我要延續香火。”
趙遲半開玩笑地說。
“放心,我會記住的。”
祖龍無奈回應。
“大王若是真忘了。”
趙遲嬉皮笑臉地調侃道:“到那時若臣還能入您法眼,不妨考慮收臣為婿。”
祖龍聽後斥責道:“荒唐,休想。”
“大王,我們今日要去見誰?”
趙遲急忙轉移話題。
“到時候你就明白了。”
祖龍不耐煩地回道。
隨即站起身,朝殿外喊話:“辛勝,準備車駕。”
“遵命。”
辛勝應聲前來。
“陛下打算出宮?要不要臣為您安排?”
趙高畢恭畢敬地走進大殿詢問。
“不用。”
祖龍冷冷看了他一眼,“你留下。”
趙高雖心中失落,卻不敢多言,默默退下。
……
第一〇九章 趙遲:驚,他還活著?
章台宮外,祖龍的車駕已準備妥當,千名精銳侍衛整齊列隊,氣勢恢宏。
"遲小子,發什麽呆?快上車。”祖龍催促道。
"陛下車駕,臣貿然登乘似有不妥。”趙遲遲疑說道。
"莫要推辭,上來。”祖龍不耐煩道。
"好咧。”趙遲笑著上了車駕。
辛勝在一旁微笑觀二人對話,暗忖這對君臣情誼深厚,宛如父子般融洽。
車駕出發,在兩千精銳侍衛護送下緩緩離開鹹陽宮,未久出鹹陽城。
"陛下,咱們是要出城?"趙遲忍不住問,"去往何處?"
"約一天路程。”祖龍笑著回應。
"一天的路?"趙遲更覺困惑。
秦始皇特意帶他見一人,卻不知何人。
懷著好奇,趙遲不再追問。
時光流逝,侍衛們暢通無阻。
約一天後,自黎明至黑夜,抵達小城。
"陛下,"車駕外辛勝開口,"已到目的地。”
"終到了。”祖龍鬆氣,眼中掠過複雜情緒。
掀簾望向小城,祖龍竟顯不安,這在他身上少見。
"連秦始皇都如此緊張,究竟要讓我見誰?"趙遲心中思索,"隨遇而安,既是他親自帶來,定非凡人。”
"入城吧。”祖龍放下簾子,沉聲下令。
"是。”辛勝恭敬應命。
隨即,他從懷中取出令牌交予麾下千夫長。
千夫長策馬疾奔至城門。
夜深,按律夜間宵禁,違者重罰。
史載秦朝律法嚴苛,旨在穩固國基,使秦強盛。
若遇戰事尚可,太平時期不利,然眼下並無此狀。
城門緊閉,百餘名守衛駐守。
千夫長至,守衛立刻上前。
"陛下即臨,速開城門。”千夫長舉令牌。
守衛一愣,不敢怠慢,迅速開門,齊聲行禮:"恭迎陛下。”
禁衛軍護送下,鑾駕入城,停於大宅前,乃小城中豪邸。
府仆見眾多兵士,忙迎上前,見九馬駕鑾駕,皆驚,知府主非凡。
"速報侯爺,大王駕臨!"一名仆從呼喊。
"遵旨。”另一名仆從急入府報信。
餘下仆從立於門口,畢恭畢敬等候。
“敢問將軍,是否大王駕臨?”
為首侍者恭敬詢問辛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是。”
辛勝簡潔答道。
眾人紛紛跪拜,齊聲高呼:“恭迎大王!”
鑾駕內,祖龍微笑對趙遲說:“到了,隨我一同下車。”
“好。”
趙遲點頭答應。
他率先下車,心中暗忖。
縱使侍者語聲細微,以他先天境界的修為怎能聽不見?適才提到的府邸主人,莫非是侯爺?
秦帝國封侯者寥寥無幾。
“或許是他?”
趙遲沉思片刻,有所揣測。
當他踏上地麵,一眼便看到府門上的牌匾——呂府。
頓時醒悟。
“竟然是他?他還活著?”
按史書記載,因嫪毐叛亂,其家族被流放蜀地,他自己更服毒而亡。
然而現況顯示,他似未離世。
曆史記錄常有偏差,曆經歲月洗禮,後人所述難免有出入。
中原屢遭戰亂,外族侵擾頻仍,不知多少真相已被扭曲。
趙遲默默思索。
“怎麽會不是大王?”
“他是誰?”
“竟與大王同乘鑾駕,莫非是傳聞中的長公子扶蘇?”
呂府仆役目睹從鑾駕下來的趙遲,在燈火映照下皆感震撼。
與 同乘鑾駕,這是無上榮耀,史上僅少部分人得享此待遇。
商君衛鞅曾多次與秦孝公共乘鑾駕,張儀、白起也曾獲此殊榮。
對呂府仆役而言,最熟悉不過的就是他們的主人,他曾事奉兩代秦王,地位顯赫。
趙遲下鑾駕後,祖龍亦緩步而出,抬頭望向呂府牌匾,神情複雜。”十餘年過去,我終於歸來。”
祖龍凝視宅邸,思緒翻湧。
此時,
一位白衣老者自府中走出,須發皆白,麵露激動與焦慮。
“臣呂不韋,叩見大王。”
老者鄭重行禮,祖龍疾步上前扶起,目光滿含溫情與敬意。
“仲父,請免禮。”
祖龍低聲說道。
“果然是呂不韋,昔日權傾朝野的秦帝國丞相,強秦之主,令諸國聞風喪膽。”
祖龍注視眼前雖年邁卻依然銳氣不減的老者,感慨不已。
“大王。”
“久別重逢,仲父。”
“再見大王,實乃老臣之幸。
老臣……”
呂不韋望著祖龍,眼中竟泛起淚光,那是極盡歡喜的表現。
“仲父,請入內敘談。”
祖龍和藹邀請,親手扶持呂不韋入內。
他轉頭對趙遲說:“遲兒,你也進來,辛勝,你率禁衛軍在外守護。”
趙遲隨即答應,辛勝亦謙遜致意。
呂不韋看見趙遲,眸中閃過一絲驚訝。
從祖龍對趙遲的稱呼中,他察覺到不同尋常的意味。
呂不韋借著光線看清趙遲的容貌,蒼老的臉龐浮現驚愕之色,隨後轉向祖龍,眼中滿是複雜情緒。
但他最終未發一言,隨祖龍入府。
進大殿後,祖龍未坐主位,而是與呂不韋對坐,趙遲恭敬立於祖龍身後。
“仲父,我們相別多久?”
祖龍笑著問呂不韋。
“約十年吧。”
呂不韋笑答。
“十年如夢,猶記初回秦帝國時受您指引的日子,那時有您庇護,令人懷念。”
祖龍感慨。
“大王,時光飛逝,我也年邁。
當年先王托付教導您,實是我福分。
今見您威震四方,六國歸一指日可待,欣慰至極。”
呂不韋語氣誠摯。
“若天下歸一,唯我大秦獨尊,雖死無憾。”
祖龍道。
“教導大王,是我畢生榮耀,此生無悔。”
呂不韋言辭懇切。
“仲父,您將見證我大秦統一盛景,引領天下走向和平,讓諸國止戈。
您將目睹我開創炎黃子孫的偉大時代。”
祖龍目光堅定。
“這一天不遠了。”
“縱然與仲父分別十年,您的教誨,祖龍銘記於心。”
祖龍深情凝視呂不韋。
“好,好。”
呂不韋點頭讚許。
“先王若知今日大王之才智,見大秦興盛,必含笑九泉。”
呂不韋慈愛又敬佩地看著祖龍。
“曆史記載未必全然可信。”
“都說呂公權重朝野,壓製始皇,然觀今日,二人關係融洽,呂公對始皇敬重有加,如何會謀逆篡位?”
“終究不可盡信後人之言。”
“畢竟年代久遠,僅供參考。”
趙遲默默聽著,沉思其中。
“仲父恩情,祖龍永記。”
祖龍語氣真誠。
“但願大王與大秦安康,老臣無憾。”
呂不韋微笑回應。
“這就是趙遲?”
祖龍溫和側目看向趙遲。
“威名不僅傳於我大秦,更震懾齊、楚、燕等國。”
祖龍驕傲介紹。
“聽大王提及,老臣便知是誰。”
呂不韋含笑打量趙遲。
“年輕一代中,無人能及武安君趙遲之名望與功績。”
呂不韋讚許。
“他便是新任武安君?”
呂不韋笑問。
“晚輩趙遲,拜見文信侯。”
趙遲謙遜行禮。
“正如仲父所言。”
"這些年來,您遲遲未立皇後,皆因冬兒,此位本就該屬於她。
如今尋得冬兒固然是喜事,但此時立她為後卻並非最佳時機。”
"如今晉國覆滅,大秦鐵騎橫掃天下。
趙遲驍勇無雙,舉國齊心,共赴宏圖。”
"然若大王欲立冬兒為後,趙遲則成嫡長子,恐生變故。
他們或不顧一切與大王爭鋒,致使大秦內亂。”
"大秦統一之時,絕不可有內患滋生。”
"待天下歸一,內外無憂,大王方可隨心所欲。”
呂不韋神情凝重,進言勸諫祖龍。
身為前大秦丞相,若無此等見識,豈會是呂不韋。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