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一統天下,成千古一帝
字數:8577 加入書籤
自與秦王結識,百官相迎,禮遇甚隆,連姻緣之事亦親自操持,對自家眷屬更是關懷備至。
這般情誼,趙遲難以置喙。
然而,若要他屈居秦王諸子之下,實難從命。
既握權柄,又怎能居於人下?趙遲難以接受。
“且行且看。”
“距離秦亡尚有時日,我能做的隻是盡力報答秦王的恩德。
待秦二世即位,我會盡力保全秦王的一些血脈,也算是盡了一份心。”
在旁人看來,秦王對趙遲的優待皆因他為大秦立下了諸多戰功。
趙遲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解釋。
正思索間,門外傳來叩門聲。
“武安君是否已醒?”
“大王與侯爺請您共進早食。”
呂府管家恭敬稟告。
“好。”
趙遲回過神,起身開門,見管家肅立門前。
“請武安君隨我來。”
偏殿中,祖龍與呂不韋分坐兩旁。
趙遲到來後,祖龍笑意盈盈地問:“遲小子,昨夜睡得如何?”
祖龍對這子嗣流露的盡是長輩的慈愛,毫無威嚴可言。
“嗯,還算可以。”
趙遲答道。
呂不韋笑容滿麵,語氣仿若青年時期般活潑:“武安君切莫嫌棄宅院簡陋。”
趙遲注意到,昨日所見呂不韋滿頭銀絲,今日竟多了幾縷黑發,皺紋也有所減少。
這一變化讓趙遲明白,必是秦王賜予了呂不韋那顆大還丹,否則絕無可能。
“文信侯言重了。”
趙遲回道,“我本鄉野之人,四海皆可棲身,在府上留宿一夜,已是莫大的榮幸。”
“武安君年方少壯,氣度非凡,未來數十年,天下必為你所有。”
呂不韋捋須而笑,此話暗藏深意。
“文信侯過獎了。”
趙遲謙遜地說。
“鄉野之人,四海為家。”
“遲兒,這是為父的過錯,日後定不會再讓你受委屈。”
祖龍自責道。
無意間的話反而讓祖龍更加愧疚。
呂不韋見狀,急忙提醒道:“大王,還不請武安君入座?”
祖龍這才醒悟,和顏悅色地招呼道:“一起用膳吧。”
“諾。”
趙遲毫不推辭,直接坐下。
於是三人開始用餐。
宴席間話語不多,這是當時的禮製要求。
飯畢,祖龍開口:“仲父在國事上有諸多成就,遲兒若有不解之處,可時常赴洛請教。”
呂不韋含笑應允:“大王過獎,老臣定當竭力為武安君釋疑。”
趙遲亦笑著點頭。
稍作閑談,話題輕鬆,但趙遲感到乏味,難以專注,隻覺時間飛逝卻又緩慢難熬。
祖龍啟程前說:“此行一是為久別仲父,敘舊情;二是讓其識得武安君。”
稍頓,他又道:“今日一聚,我也該歸返鹹陽了。”
呂不韋略顯不舍:“大王,何不留宿幾日?”
祖龍安慰道:“下次仲父返鹹,相聚時日自多。”
呂不韋無奈應允。
離去後,祖龍與趙遲回鹹陽。
目送車駕遠去,呂不韋沉思:“子楚,汝心安矣,政兒已成明主。
我未負所托,政兒重情義,此行令我重拾信念,更特意帶他敬重之人來見我。”
“汝孫天賦卓絕,出身雖微,卻堅韌不拔,憑戰功助我大秦平晉,功績斐然,實為最佳繼任者。
大秦百年基業有望,全賴他統籌全局。”
呂不韋感慨萬千,對管家笑道:“一夜未見,你覺我如何?”
管家驚異於他的神采:“主人愈發精神煥發。”
呂不韋笑言:“或許是心願達成,心中喜悅所致。”
“多年來大王暗中護佑於我,這份情誼無人能及。”
祖龍低聲接話:“他是我 ,怎會不知?得此 ,實為幸事。”
“你可曾好奇,坊間傳言我已亡,而我卻安然無恙?”
祖龍問趙遲。
趙遲困惑不解。
祖龍解釋:“昔日嫪毐謀反,文信侯遭貶回封地。
各國欲招攬,他均拒之。
後來各國使節入秦,似有叛意,朝臣及我震怒,流放其家眷,他最終鬱鬱而終。
然今日看來,這一切皆我布局,表麵看來,文信侯確已仙逝。”
“秘密中,文信侯雖隱匿,但洛陽之事盡在掌控,黑冰台密探遍布各地,察覺異常即除隱患。”
“此外,無我旨意,任何人不得擅入洛陽。”
祖龍語氣平靜。
“大王對文信侯可謂仁至義盡。”
趙遲歎服。
“並非如此。”
祖龍搖頭,“是仲父恩深似海。
初至秦帝國,政務人事,皆仰賴仲父指引。”
“平定嫪毐之變後,歸還兵權,穩固君權,仲父始終至關重要。”
“直至秦帝國重歸安寧,我完全掌握權力時,仲父察覺自身可能對我構成威脅,便借嫪毐之亂主動辭官,離開鹹陽。”
“初入秦帝國,他為權力而活;但我父王去世後,他的每一步都為秦帝國,也為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便我生母拋棄我另擇他人,唯獨仲父始終守護我。”
“他的餘生,全為我而活。”
“這般情誼,我又怎能忘懷?”
祖龍微笑,但言語間隱約透出痛苦。
這種痛非為自己,而是為他的仲父——那位世人眼中的權力操控者呂不韋。
世人常以為呂不韋為權力所惑,視其為不忠之輩,終致祖龍不得不除去他,以穩固自身地位。
然而,唯有祖龍深知,呂不韋所作所為皆為秦帝國,為其學生祖龍。
他不懼世人眼光,唯求強國之實,深念祖龍安危。
這些心意,唯祖龍知曉。
今祖龍將呂不韋之事告知趙遲,世上又多一人知此隱秘。
趙遲聽罷,陷入沉思。
"史書稱呂不韋為權臣,因權誤國,終敗於王權,然據始皇帝所述,真相迥異。”
"呂不韋一生效忠秦帝國,竭力奉獻,可見其胸襟膽略。”
"曆史終歸是曆史,並非事事皆真。”
"今日方明呂不韋內心。”趙遲暗自感歎,亦感振奮。
融入曆史,目睹真相,乃重生者震撼體驗。
"文信侯。”
"心係秦帝國,忠於大王。”
"這般情誼,世間稀有。”
"他為秦帝國之功,大王永記於心,文信侯必受觸動。”趙遲見祖龍憂慮,笑言安慰。
"或許你說得對。”
"然我對文信侯尚有虧欠,他曾可遊曆四方,現卻困於一城。”
"諸國欲請他為相,他隻需應允,便可脫囚居,但他為秦帝國,為我,未肯離去。”
"他為我,為秦帝國付出了太多。”祖龍低語。
"今因外敵,且慮朝中影響,不得不將其拘於此,然待天下一統,陛下成就偉業,無人可擋。”
"屆時解除禁令,誰敢異議?"
"請大王安心。”趙遲笑著寬慰。
"一統天下,成千古一帝。”
祖龍目光如炬,聞"千古一帝"四字,身心震動,似被深深吸引。
"若大王統萬邦,造絕世奇觀,令山河重合,立不世功業,豈不當稱為萬古一帝?"趙遲神色莊重。
"萬古一帝"四字銘刻祖龍心底。
"萬古一帝"之誌。
雖時未至,卻是後人對秦始皇無上功績的認可,亦是崇敬與畏懼。
簡短話語,承載祖龍一生榮耀。
"妙哉,妙哉。”
"遲小友。”
"汝言甚是。”
"若寡人真能完成天下一統,統我炎黃血脈,以萬古一帝之名,誰敢抗衡?"
鹹陽。
武安君府。
“遲兄,你回來了!”
李煙言欣喜地迎上前。
“孩子們呢?”
趙遲溫和一笑。
“睡下了。”
李煙言笑著回答。
趙遲牽起李煙言的手,目光溫柔:“那正好,今晚我有空陪你。”
次日清晨,趙遲準備離去。
他輕聲對李煙言說:“煙言,我該回去了。”
李煙言麵露不舍,但她明白此行的重要性。
“孩子交給我,你安心去吧。”
李煙言笑著說。
“此去不知何時能歸,務必保重。”
趙遲撫摸她的發絲,從懷中拿出一隻瓷瓶,“這是獻給大王的禮物,日後入宮時呈上。”
“你不打算與大王告別?”
李煙言接過瓷瓶問。
“昨日已辭別,今日就不打擾了。”
趙遲溫言道,“別送了,我該走了。”
府外,五千精銳衛隊整齊排列,武安君府氣氛肅穆。
“李青。”
趙遲沉聲下令。
“武安君,將士們已準備妥當,隻等出發。”
李青恭敬答道。
“血虎!”
趙遲再度呼喊。
“嗷!”
一聲震天長嘯回蕩。
那血虎體形巨大,比尋常猛虎大出一倍,渾身血紅,背上配有虎鞍和馬鐙,鞍側還放置箭囊與強弓,顯然訓練有素。
這血虎非凡品,身為神獸之後,已達先天之境,戰力超群。
僅是年幼,未來潛力無限。
“出發!”
趙遲躍上血虎,環視眾衛士,一聲令下。
“是!”
李青高聲應答。
趙遲率五千精兵,大軍直指邯鄲主營,沿途百姓敬仰。
秦王宮內,辛勝稟報:“武安君已離鹹陽赴邯鄲。”
祖龍握刀稍頓,繼續批閱奏章。”朕與遲兒情非泛泛,他重任在肩,朕亦然。
亂世未靖,天下未定,聚少離多。
唯天下一統,方可太平。”
辛勝言:“武安君乃秦最強將帥,燕國行刺之事隔二十日,燕國當已收到戰書。
武安君回邯鄲籌備滅燕,理所當然。”
祖龍微笑回應:“朕信遲兒。
去吧。”
趙高奉召入殿,心中忐忑。
雖失昔日榮耀,仍謙恭待命。
祖龍示意他處理事務,趙高領命退出。
趙遲揭露胡亥野心後,這些日子趙高隱忍不語。
但內心翻騰。
趙高匆忙趕到章台宮,跪拜叩首:“臣在。”
“你在宮中待了多久?”
祖龍溫和發問。
此問似驚雷,趙高驚懼交加,汗流浹背。”臣惶恐……不知錯在何處,請大王責罰。”
“回稟大王,大王登基時,臣也入宮,至今二十多年。”
趙高顫抖答道,神色慌張。
“二十多年,你伴朕左右,該知朕厭惡何事。”
祖龍冷言道。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