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這局麵實因嬴傒自招禍端
字數:8239 加入書籤
"廷尉所言極是。” 一位官員點頭附和,"扶蘇雖為長子,但秦帝國一向以賢德為先。”
昨日討論分封製時,僅王綰等少數人發言,其餘人都保持沉默,未敢違背大王旨意,但扶蘇仍被視為背離大王意誌的共犯。
單憑這一點,大王絕不會輕易對待扶蘇。
因此,胡亥少主必將成為儲君,我們也將全力支持胡亥少主……李思話音剛落,殿內群臣齊聲響應。
主位上的胡亥聽後嘴角微揚,"有這麽多支持者,儲君之位非我莫屬。” 內心竊喜,激動不已。
在他看來,太子之位似乎唾手可得。
趙高冷眼旁觀,怒視趙遲,"若非你當年陷害我被罷免中車府令一職,我也不會離開王宮。” 心中滿是對趙遲的怨恨。
一夜之間,鹹陽城氣氛緊張。
眾多朝臣暗中活動,因為大王已經明確表示,明日將在宗廟前裁定儲君人選。
而這個儲君人選,早已顯而易見。
當前的候選人是長公子扶蘇和胡亥公子。
在朝堂之上,他們是最引人注目的兩位公子。
其餘公子要麽缺乏支持,要麽對儲君之位興趣寥寥。
然而,眾多公子心中難以平靜。
太子之位由君父裁決,他們是祖龍之子,怎能不心存向往?不到最後一刻,人人懷有一絲希望,若能得到君父冊封,命運定會截然不同。
一夜過去,次日悄然來臨。
鹹陽城閉門戒備,宮中禁軍往來頻繁,仿佛預示著重大事件即將發生。
與此同時,大秦最隱秘的情報機構——黑冰台也在秘密調動兵力。
這些行動悄無聲息,外人一無所知。
宗廟位於鹹陽城中,獨立於王宮之外,由宗室管理,是供奉曆代先祖之處。
相較其他國家宗室仍活躍於朝堂,秦帝國宗室逐漸式微,這與其過往行為密切相關。
當年他們迫使祖龍廢黜趙遲為後,宗室內又缺乏賢才,導致他們在朝廷中的地位日漸衰落。
如今,宗室雖保留名號,卻已失去昔日權力。
這全因自食其果。
昔日宗室權勢滔天,視自己為國家根基,甚至淩駕於王權之上,最終落得今日局麵。
現任宗室首領嬴傒是祖龍之父嬴子楚的兄長,執掌宗室已久。
宗廟之外,嬴傒已有部署。
祭台上擺設著祭祀所需的血食。
“諸位。”
“大王多年未來此處祭祖,今日下旨至此,不僅關乎太子人選,更關乎宗室是否能在滿是外臣的朝廷中重新站穩腳跟。”
“太子需具備正統與仁德,扶蘇公子當是最佳人選。”
“若大王未立扶蘇為太子,宗室將按長幼有序之禮進言。”
“若扶蘇公子被立為太子,宗室必重歸朝堂,諸位可明白此意?”
嬴傒麵容滄桑,目光堅定,直視宗室官員,沉聲說道。
“諾!”
宗廟官員齊聲應答。
他們同屬嬴姓王族,宗廟事務盡在其掌控之中。
談及重返朝堂、重掌權柄,眾人滿懷期待。
“大王。”
“你之手段堪稱高明。”
“僅憑一人便能壓製宗室,但大秦並非你個人所有,而是嬴氏一族的基業。
縱使你再強大,也難逃衰老之時。”
“你的兒子扶蘇不及你這般手腕,日後必依賴宗室治理國家。”
“到那時,我會讓你明白,無宗室相助,秦帝國難以成事。”
嬴傒注視宗廟,心中暗想。
時光靜靜流逝。
不久,到了朝堂與宗廟商議的時刻。
文武百官陸續到達宗廟前的祭台旁。
人人身著官服,神色莊重。
文官以王綰為首,武官之首卻不見趙遲,而是由蒙武代替。
這讓王綰眉頭微皺,頗為不滿。
“趙遲如此輕視朝廷,實在不應。”
“今日決定儲君之日,他竟未現身?”
“令人失望至極。”
王綰心中怒火難平,愈發不悅。
他年事已高,即將辭去相邦之職,但仍需在朝堂上為家族謀取長遠利益,確保扶蘇成為儲君,維持王家繁榮昌盛。
此事對他至關重要。
文武百官相繼抵達宗廟。
很快,祖龍的諸子也紛紛來到宗廟前。
按照順序站立,扶蘇毫無爭議地位居首位,胡亥緊隨其後,與扶蘇並肩而立。
這是宗廟安排的結果。
作為儲君爭奪的兩大熱門人選,他們的地位自然更高。
宗室重歸朝堂,嬴傒處處小心。
文武百官、諸公子與公主齊聚。
寂靜中,忽聞一聲高呼:“大王駕到!”
聲震四方,文武官員、諸公子公主皆警覺起身,齊聲道:“臣等恭迎大王。”
“兒臣恭迎父王。”
鑾駕由禁衛護送至宗廟前,受眾人敬仰。
帷幕掀開,趙遲緩步而出。
眾人見趙遲,不明其身份者皆疑惑。
今日重要之日,趙遲竟得乘鑾駕,連儲君扶蘇也未獲此殊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父王待趙遲甚厚。”
扶蘇心生不滿,胡亥等人亦嫉妒。
趙遲雖有功,卻終究外臣,何以受此厚遇?連王子們亦不及。
“待儲君定後,必打壓趙遲勢力。”
群臣憤憤思忖,“他如今權勢滔天,無視我等。”
“同乘鑾駕,大局已定。”
眾人暗喜,尤其是蒙武,他早知趙遲身份,期待已久。
“武安君趙遲,”
有人冷諷,“朝中威望雖高,卻對扶蘇無禮,不過是武夫,不懂為臣之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縱有功,也不過虛名。”
“可惜。”
嬴傒目光掃過趙遲,輕蔑一閃而過。
朝中多心機深沉之人,較戰場更難應對。
“陛下。”
“晉為太子。”
“未來基業,必歸陛下。”
屠睢與韓非激動。
“諸卿聽旨。”
“直至今日方悟,大王讓我批閱奏章,早欲培養我治國之能。”
“戰場以武力決勝,朝堂卻不可單靠武力。”
“從今往後,看他如何應對。”
“從今日起,這是我的秦帝國。”
趙遲環視群臣。
一夜之間,趙遲承認秦始皇為其父,對他而言,此乃最佳局麵。
從此不必再申請戍邊,也無需掩飾。
他一手培植的勢力亦可坦然立足,因他已是秦帝國合法繼承人。
趙遲離禦座,至宗廟前,祖龍亦下禦座。
祖龍直抵階前,環視眾人,沉聲道:“諸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群臣齊聲道賀。
“祭祀準備如何?”
祖龍麵向嬴傒,語氣威嚴,絲毫未顧及晚輩身份。
這局麵實因嬴傒自招禍端。
“陛下明鑒,祭祀所需均已完備,隻待陛下選定太子,便可行祭祖大典。”
嬴傒從容作答。
即便祖龍態度冷淡,他也未曾退縮。
多年以來,早已習慣。
在祖龍麵前,嬴傒不敢表露過多野心。
當年祖龍初掌大權時,宗室仍有影響,但如今宗室日漸式微,多專注宗族事務。
話至此,音漸消。
祖龍默然,環視群臣與諸子。
他目光一掃,似已揭開立儲序幕。
“臣啟奏陛下。”
“今日正是陛下欽點太子之日。”
“我大秦已滅六國、統天下,陛下功業永垂,創不世之功。”
“然欲保大秦萬世基業,太子之位不可虛懸。”
“長公子扶蘇,仁義為先,眾子之首,備受百官敬重,且名正言順,實為儲君首選。”
“臣以為,扶蘇公子為太子,理應如此。”
王綰率先起身,語調堅定。
此言一出,立場盡顯。
“相邦所言極是。”
“吾等讚成!”
王綰門生與扶蘇支持者齊聲呼應。
頃刻間,朝廷多數聲音傾向扶蘇。
顯然,身為長子的扶蘇,獲得的支持遠超其他兄弟。
見扶蘇得擁護,胡亥眸中閃過寒意。
“扶蘇,我定不會敗於你。”
胡亥緊握雙拳,眼中滿是不甘。
此時,李思緩步而出,高聲道:“扶蘇雖為長子,然大秦素以才德選嗣。
扶蘇公子年長卻顯固執,拘泥禮法,忽視根本。
他甚至主張恢複分封製,悖逆大秦根基,故不適合作儲君。
臣建議胡亥公子繼任太子之位。”
“商議分封與郡縣製時,胡亥公子深思熟慮,力主郡縣製,非隨波逐流。
若胡亥公子為儲君,大秦必能長治久安。”
李思話畢,胡亥心中暗喜。
近來百官多倡分封,然趙高知始皇心意,早勸胡亥置身事外。
昨日,趙高回朝複命。
廢除分封後,扶蘇一係失利,胡亥泰然處之,趙高之策見效。
胡亥黨羽紛紛擁戴,稱其睿智非凡,當仁不讓。
然喧嘩聲勢未能動搖始皇,他對廷臣爭議置若罔聞。
權力核心中,臣僚進諫僅作參考,決斷權獨歸君主。
群臣之議雖能影響部分君主,對祖龍而言卻無足輕重。
他心思堅定,冷眼觀朝,深知兩子均不堪大任。
曆史或許可證,始皇未立儲君,因其不見賢才,期望愈高失望愈烈。
臨終遺詔命扶蘇繼位,實屬無奈之舉。
今有趙遲,勝己數倍之子,始皇別無選擇。
“止!”
祖龍低喝一聲,群臣瞬間噤聲,仰視期待。”汝等以為儲君隻在扶蘇與胡亥之間擇取?豈非荒謬。”
蒙武、王翦等人早已心領神會,知曉今日結局。”今日正是立儲之時。”
祖龍緩緩啟口。
“為此,寡人已等待許久。”
祖龍語氣溫和而堅定:“自即位之初。”
“曾有一女子,常伴吾側,名喚夏玉房。”
“昔年寡人許諾,若能成就王業,必封其為後,母儀天下,受尊崇。”
祖龍娓娓道來,談及所愛時,眼中柔情畢現。
話音未落,滿殿官僚盡皆驚愕,麵露疑雲。
唯少數知情者神色不變。
“夏玉房?”
“那出身低微之女?”
“君上提及她意欲何為?”
“數十載過去,生死不知,君上難道仍念念不忘?”
嬴傒、王綰等老臣眉頭緊鎖。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