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這樣才能贏得天下人的敬仰
字數:7865 加入書籤
辛勝恭敬地領命,隨後離開。
“嬴傒此舉,總算洗清了昔日的過錯。”
“嬴傒過去的最大錯誤,就是與叛徒無異。
宗室之首應當效忠君王,而不是拘泥於繁文縟節。”
呂不韋感慨道。
二十年前,
呂不韋是唯一親身經曆並深入參與此事的人,不僅毫發無傷,還贏得了祖龍的絕對信任。
自入秦以來,呂不韋的態度備受讚譽。
盡管地位崇高,他始終敬畏王權,從不越界。
即使滿朝官員多有異議,不顧君王顏麵,呂不韋仍堅守臣道,輔佐祖龍,並暗中保護了夏玉房。
呂不韋在祖龍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
“何其荒謬,竟有人企圖用禮法束縛君王。”
祖龍冷笑道,目光轉向嬴遲,“遲兒,你當年訓誡扶蘇的話很有道理。
禮法、秦法乃至天下之法,都是君王治理天下的工具,若這些法律反而淩駕於君王之上,又有何意義?”
“君主既然居於高位,就應駕馭諸法,而非受製於法,否則終將淪為傀儡。”
“然而,作為君王,應當澤被萬民,造福百姓,這樣才能贏得天下人的敬仰。”
祖龍語氣堅定。
“兒臣銘記於心。”
嬴遲點頭,神情專注。
對嬴遲來說,每次身份的變化都促使他重新審視自我。
擔任百夫長或千人將時,他的目標是率領部下建功立業;升任萬人將後,則追求更大的成就;隨著權力的增長,他的心智也愈發成熟,更加堅韌且全麵。
掌握秦帝國兵權時,他的視野甚至超越了許多將領。
如今身為太子,不但統領三軍,還擁有監國之權。
這一轉變迫使嬴遲迅速調整自己,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宗室事務該如何安排,你有何看法?”
祖龍突然問道。
宗室成員皆為嬴姓,血脈相連,關係緊密。
自從那件事發生後,祖龍掌控大權,宗室的地位逐漸下降,在朝廷中的影響力逐步減弱。
直至今日。
“此事交給臣處理即可。”
嬴遲略加思索後回答。
“很好。”
“嬴傒已經離世,今後宗室諸事全權交予你。”
祖龍果斷應允,賦予嬴遲更多實權。
祖龍對嬴遲的信任毫無保留。
嬴遲雖為太子,卻依舊掌控著武安君的軍權,更兼任代理國政的重任。
可以說,他手握的權力幾近王權,唯獨差一步登基。
“多謝父王。”
嬴遲誠摯道謝。
“遲兒,你打算何時遷你母後的陵寢至王陵?”
祖龍帶著期待詢問,這並非命令,而是征詢意見。
此事關乎他的意願,也需要尊重兒子的想法。
“待東宮班底建成,郡縣製推行後,我便歸鄉完成遷葬。”
嬴遲語氣平穩。
“如今四海安定,分封製已廢,若郡縣製再拖延,恐對天下不利。”
嬴遲言辭堅定。
“說得對。”
“遲兒如此重視此事,我很滿意。”
祖龍滿意地笑。
他原以為嬴遲會立刻遷母後的陵寢,但成為太子後,嬴遲迅速適應了角色。
“遲兒,你如何看待郡縣製?”
“兩位愛卿盡可暢所欲言。”
祖龍恢複嚴肅,環視眾人。
“中原遼闊。”
“六國滅亡後,秦帝國疆域擴大,治理需考慮各地的具體情況。”
“此事我心裏已有規劃。”
嬴遲首先發言。
畢竟,他的見識遠超常人,對於郡縣製早有設想。
“太子所言極是。”
呂不韋出列道,“推行郡縣製至關重要,此事我願與太子共議。”
“很好。”
“有仲父協助,郡縣製定能順利推行。”
見呂不韋表態,祖龍十分欣慰。
呂不韋的能力毋庸置疑,他的支持能讓嬴遲少走彎路,推行郡縣製也將成為嬴遲作為太子的重要成就,有助於提升威望。
“今日事已大致解決。”
“遲兒,你也回去準備搬入東宮吧。”
“待郡縣製施行,父王將與你一同回李家村。”
“未能再見你母後最後一麵,父王怎能讓機會再次錯過。”
祖龍笑著說道,但話語間仍流露出深深的哀傷。
即便過去許久,祖龍依然無法完全釋懷內心的傷痛,尤其在今日,他終於實現了曾經未竟的願望。
“父王,您該休息了。”
“兒臣告退。”
嬴遲向祖龍行禮後起身,蒙驁與呂不韋也隨之行禮。
三人離開章台宮正殿,殿內複歸寂靜,大門緩緩閉合。
待四周無人,祖龍席地而坐,眼中滿是複雜的情感,既有歡喜又有悲痛。
“冬兒。”
“若你在天有靈,是否看見了?”
“政兒今日總算兌現了當年對你的承諾,如今你是大秦皇後,真正的母儀天下。”
“不僅如此,我們的孩子也已認祖歸宗,被立為太子,未來天下之主就是我們的孩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未向遲兒提及我的事,或許是顧忌牽連。
然而,你內心希望他能認出我,所以留下了那塊玉佩。”
"你知道,看到玉佩後我便明白了他的身份。”
"冬兒,你找到遲兒的機會微乎其微,卻低估了他的能力。”
"他遠超我們的預期,短短八年便一統諸國,奠定基業。”
"正因遲兒的出色,我才得以迅速找到他。”
"有意思,你不信的話,當年他投身軍旅時我就聽說過他的威名,怎料竟是自己的親生子……"
祖龍從床榻上取出冬兒的畫像,低頭注視,時而微笑,時而落淚。
對祖龍來說,麵對眾人須顯威嚴,唯有對冬兒無需掩飾,因為他了解祖龍的一切,包括年少時的艱難。
離開章台宮後,
"兩位太傅,告辭。”
嬴遲對呂不韋等人說。
"太子殿下,關於推行郡縣製的計劃,何時商議?"呂不韋問。
"離大朝會還有五日,明日起即可討論,請太傅移步東宮。”嬴遲答道。
對於秦帝國,朝會分大小:
小朝會在章台宮內,僅皇帝與重臣參與;大朝會則要求所有文武官員出席。
此外,朝會非每日舉行。
"明白了。”呂不韋點頭,隨後思索著郡縣製的具體實施。
不久後,
嬴遲回到武安君府。
但隻住了一夜,
次日便準備遷往東宮,作為太子,東宮才是正式的住所。
回寢殿後,
嬴遲整理思緒。
"升任太子,地位超越武安君,定有封賞。”
心中暗忖。
果然如此,
"恭喜宿主成為太子儲君,獎勵玄階寶箱一個,是否立即開啟?"係統的提示傳來。
"恭喜宿主成為太子儲君,獲得稱號《大秦太子》……"
"恭喜宿主成為太子儲君,獲得稱號《大秦太子》,佩戴此稱號處理政務和軍務時可保持頭腦清醒,決策效率提升兩倍,修煉速度翻倍。”係統的聲音響起。
聽完後,嬴遲嘴角揚起笑意。
"此稱號甚是實用!"
"日後登基,此頭銜又該如何助我?"
"處理國事效率提升兩倍,無論軍務、政務或瑣事,皆成倍增長。
這對暫代攝政的我至關重要。”
"修煉速度亦加倍。”
"這點毋庸置疑。”
"有了這助力,宗師境界指日可待。
屆時,或許還能再選一門技藝分支。”
嬴遲心中激動不已,想到自己手中已有數千塊下品靈石,還有不少中品靈石,足以支撐他邁向更高的境界,宗師之境就在眼前。
“遲哥哥。”
李煙言輕聲呼喚。
“該用餐了。”
嬴遲回應。
李煙言緩步走近,今日穿著華麗的宮裝,更顯端莊典雅,魅力非凡。
在這個等級森嚴的時代,禮儀製度嚴格,原本屬於武安君夫人的服飾,如今因嬴遲地位的變化,李煙言作為太子妃、東宮正妃,未來的大秦皇後,身份隨之提升。
“走吧,我們去武安君府共進最後一頓家宴。”
嬴遲笑著牽起李煙言的手,走向後殿。
李煙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無論歲月如何變化,遲哥哥依然是那個最愛她的遲哥哥。
即便他已成為太子儲君,未來的帝王,對她的深情從未改變。
即使府中有許多公主,個個美麗動人,卻無人能取代她在遲哥哥心中的位置。
嬴遲如他的父親祖龍,心中隻容得下一人,其餘女子不過是為了延續血脈的工具。
不多時,他們來到後殿,桌上美食早已擺好。
今日是嬴遲被冊封為太子的日子,武安君府的廚子特意準備了最豐盛的菜肴,放在當時看來堪稱奢華。
“臣妾叩見太子。”
後殿走出十幾位絕色佳人,齊齊向嬴遲行禮,態度謙卑恭敬。
嬴遲看向幾位側妃,她們從妾室升為正式的側妃。
“都坐下吧。”
嬴遲點頭示意。
“謝太子。”
眾側妃帶著敬意依次落座,與嬴遲和李煙言保持適當距離,這是禮法所定,不可逾越。
對她們來說,這樣的待遇已是殊榮。
起初她們以為成為武安君的妾室便是福氣,而昨日得知自己的夫君竟是大秦嫡長公子、現在的太子,這令她們的地位再次提高,成為太子的側妃。
這樣的機會過去難以想象。
縱然她們出身各國公主,享有無上尊榮,但在那個女子地位低下的時代,大多在成年後被父王賜婚給功臣。
而今卻截然不同,身為太子側妃,若能為太子誕下子嗣,地位將更加穩固。
待太子登基,她們或許能成為王的側妃,甚至冊封為夫人。
但正妃之位她們連想都不敢想,因為那是嬴遲給予李煙言的專屬承諾。
嬴遲與李煙言的關係眾人皆知,李煙言是他最珍視的人。
在這府中,若有人心存異誌,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李煙言作為太子妃,並未壓製其他人,而是給予她們侍奉太子的機會,這讓她們心存感激,絕不敢逾矩。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