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自是求之不得

字數:6029   加入書籤

A+A-


    從大一統的角度看,胡亥已不配二世皇帝之稱,隻能算是秦王了。
    “丞相,百姓生活困苦,陛下隻聽信趙奸賊一人之言,混淆是非,朝中僅你我數人還堅守正道,不與趙奸賊同流合汙。若此次勸諫不成,帝國的未來堪憂啊!”
    雷傲所言非虛,如今朝堂大半臣子皆依附於趙奸賊,正義之士寥寥無幾。
    此次趙奸賊派人來傳達擴建阿房宮的旨意,李丞相本就步履維艱。
    章將軍大軍每日消耗巨大,賦稅徭役已重不堪負,再征數十萬民夫修建阿房宮,定會激起民變。到那時,人人反秦,胡亥這皇位還如何能坐穩?這些人,究竟是怎麽想的?
    “好吧,再等等,等章將軍凱旋歸來,趁著陛下高興,我們再進言,或許能說服陛下減輕徭役。”
    “嗯,就按丞相所說。”
    豐邑
    項雄大營內
    “稟告首領,我軍進攻栗邑時,突遭張合右翼軍伏擊,李信將軍領一萬士兵奮勇抵抗,損失頗重。”
    李績與韓信麵露疑惑,張合的右翼軍從何而來?近日,依韓信之策,李績命李家軍分兵多路,攻打鄰近各縣,李廣領五千人馬攻打房陵,李靖亦率兩萬大軍前往奪取汝南。
    李績與韓信凝視地圖。
    “此刻這股秦軍是否仍在栗邑?”
    “首領,秦軍襲擊李信將軍後,繼續北上,似乎直指安陽。”
    安陽二字,讓韓信目光一凜。
    “張合用兵果然老辣。首領請看,安陽乃連接沛地與濟水的咽喉,張合是怕我們乘虛北上,特意布下此軍阻攔。”
    李績點頭,又向探子詢問:
    “這股秦軍兵力幾何?”
    “不少於五萬。”
    李績與韓信心中微震,未料到張合還有此等後手,顯然,在張合眼中,李家軍不容小覷。
    “先生,我軍雖分散行動,但沛地仍有七萬精兵。張合將五萬秦軍置於安陽,足以表明,他一旦攻下魏地,必揮師南下。屆時,我們仍將麵臨一場惡戰。”
    韓信豈會不明張合之意,若無安陽這股秦軍,李家軍壓力或可減輕,得以繼續擴張。但安陽五萬秦軍,李績斷不能坐視不理。
    “李公,我的意思是,李靖、李廣繼續攻打房陵、汝南,我們則率餘下主力北上,一舉攻下安陽,消滅這股秦軍,給張合迎頭痛擊。”
    “或許,屆時我們還能聯合趙、燕兩國,共同夾擊張合,一舉殲滅這支朝廷大軍。”
    “好!”
    李績精神大振,有機會消滅張合,自是求之不得。
    “不過,我們還需劉邦出兵相助,否則,劉邦定會借此機會壯大。李公要明白,有些勢力,隻能弱於我們,我們才能掌握話語權。”
    韓信提議,李績沉思後,默許了韓信的看法。
    ……
    沛城
    府衙之中
    劉邦正欲率兩萬精兵攻打相鄰的東海郡,東海郡不僅鄰接泗水郡,亦與齊國接壤。時下各地紛亂,勢力錯綜複雜,張合大軍北上攻魏,正是劉邦擴張勢力的良機。
    “什麽?要我率大軍與李績會合?”
    劉邦以為自己聽錯了,此時張良步入。
    “劉兄,你可能有所不知,最新情報顯示,章將軍麾下的右軍主將陳淩,正領著五萬秦兵穿越泗水郡,直逼安陽。”
    右軍?怎又冒出這麽一支隊伍?
    “劉兄有所不知,章將軍組建那支特殊軍隊時,將其分為中、左、右、後四大部隊。中路乃章將軍親率的主力,現今已達十五萬人;左路由蘇雄指揮,右路由陳淩統領,各五萬兵馬;後軍則負責糧草,共計三萬,由章將軍之弟章寧親自押運。”
    劉備未曾料到章將軍的軍隊竟有四大部,他正欲擴張領地,卻被項羽的一番話打亂了計劃。
    “兄長,我們何不隨便找個借口敷衍過去?我們又不歸項羽管轄,何必如此聽從於他?”
    張飛直言不諱,關羽亦麵露憂色。
    “是啊兄長,良機難得,我們無需聽從項羽的指揮。”
    眾人紛紛勸說劉備,劉備思索再三,又問:
    “項羽是要親自北上攻打安陽嗎?”
    “正是,項羽正有此意,且已著手準備,隨時可能揮師北上,意在一舉消滅駐守安陽的秦軍。”
    “子房,你以為如何?”
    張良望向劉備,抬手道:“劉兄,目前章將軍才是我們的頭號勁敵。若他滅了魏國,定會揮師南下,屆時我們將危在旦夕。”
    既然項羽本人都要親自出征,劉備便再無拒絕之理。
    “諸位兄弟,回去後各自重新準備,我們暫不攻打東海,整頓兵馬,隨項羽大軍一同北上,順道解決掉曹豹,他也在魏國。”
    劉備說罷轉身離去,留下眾人麵麵相覷。
    韓國
    新鄭
    提及韓氏,在韓國無疑是大族。自韓氏代韓後,此姓氏在韓國本土極具影響力。
    韓成、韓廣、韓章三兄弟,自秦末戰亂起,相繼占據韓地稱王,一時顯赫,成為一時的風雲人物。
    韓王宮
    在韓國使者的引領下,趙國國相李沐步入大殿。
    “啟稟大王,趙國國相李沐,特來求援。”
    使者向王位上的韓成叩拜,李沐則略顯局促。
    先前李沐一路征戰,收複趙地後,進軍至狄城,不料與此同時韓成自稱齊王,發兵攻打李沐的軍隊。李沐撤退後,韓成率軍東進,迅速平定了韓國故地。
    “堂下可是趙相李沐?”
    李沐拱手答道:“啟稟韓王,正是李沐。”
    韓成故作姿態,輕撥王冠上的玉玦,確認大殿之下躬身之人確是李沐後,起身走下台階。
    “哎喲喲,李卿長途跋涉至此,真是勞頓非凡。李卿乃安定李地的首要功臣,本王對李卿滿心欽佩。未知李地究竟遭遇何種侵擾,竟勞煩李卿不遠千裏前來臨安求援?”
    趙桓緊緊握住趙寧的手,隨即又為趙寧引見大殿中的其他人。
    “本王為李卿引見,這位乃我國相趙峻,這位乃大將軍趙廣。”
    趙寧麵上堆笑,心中卻暗自嘀咕,這不都是自家人嘛,還分得那麽清。
    “有禮了,有禮了。”
    “李卿大名,我等早已如雷貫耳,今日得見,果然非同凡響。”
    一番客套之後,趙寧終於道明來意。
    “齊王,國相,大將軍,如今我李地正麵臨強敵,臨安城已被圍困,懇請齊王速速發兵救援,共退敵軍。”
    臨安被圍了?
    趙寧與使者一路從臨安奔逃至臨安,章晗圍困臨安的消息尚未傳至此處。
    “李卿,莫不是在開玩笑?臨安城堅如磐石,加之李王身邊勇士如雲,怎會輕易被圍?”
    趙峻與趙廣亦心存疑慮,趙寧不禁歎了口氣。
    “我豈會誆騙諸位,原與項梁對峙於泗水郡的章晗,突然率軍悄無聲息地直逼臨安城下,如今臨安已被章晗圍得水泄不通。章晗之意甚明,一旦臨安城破,下一個目標便是齊國,還請齊王速作決斷!”
    趙桓聞言大驚,若臨安真被圍,若是被其他軍隊圍住,趙桓或許不會太過在意,但一聽是章晗率領的秦軍,那便大不一樣了。
    “確有此事?”
    一旁的使者亦躬身稟報:“啟稟我王,李卿所言句句屬實,我等逃出臨安時,章晗的先鋒韓信已攻占臨安城外的北城。”
    此言一出,趙桓神色頓時凝重,趙峻與趙廣亦起身。
    “章晗竟會調轉槍頭攻打李地,二位賢弟,你們有何看法?”
    趙峻與趙廣對視一眼。
    “大王,章晗如今率軍四處征伐諸侯,此次突襲李地,意在一舉滅李,滅李之後,恐怕就會揮師直指齊國。唇亡齒寒,我們必須前去救援。”
    “不錯,秦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隻有解救臨安,擊敗章晗,才能確保我齊國不被秦視為下一個目標。若隻顧自身,我們恐將重蹈六國覆轍。”
    趙峻與趙廣皆見識卓越,意識到章晗的下一個目標便是齊國,早打勝過晚打。
    “好,章晗此人非同小可,有白起、王翦之能。此次救援臨安,為表我國決心,本王決定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救援李地。”
    趙寧一聽,心中頓時湧起一陣喜悅。
    “齊王果真是英明之主。”
    對著陳震的身影深鞠一躬,
    “韓相,期盼此次戰役落幕,我韓趙兩國能長久結盟。”
    “那是自然。”
    “相國,大將軍,接朕旨意,即刻召集兵馬,明日一早,疾馳前往陵安。”
    “遵命。”
    次日清晨,整裝待發的趙國大軍自邯鄲向西進發。
    聞聽此次趙王親征,更有丞相趙嘉、大將軍趙勝隨行,目標直指章晗,邯鄲城內,眾多民眾自發前往為出征的將士鼓勁。
    陳震端坐於禦輦之上,在萬千民眾的矚目下駛出城門。
    而在陵安城內的韓王宮中,自被章晗如鐵壁般圍困以來,長久積壓的沉悶,讓這座宏偉的宮殿顯得格外寂寥。
    大殿深處,韓非隻能借由舞姬曼妙的身姿與醇香的美酒,暫時忘卻城外的重壓。
    “報,大王,今日城外秦軍仍無動靜,但東城外,秦軍正在製造巨型攻城器械。”
    韓非默不作聲,揮手示意傳令官退下,繼續沉浸於乏味的歌舞之中。
    “我的相國,我的手足啊,朕的安危全係於你們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