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決戰時刻,已然降臨

字數:5892   加入書籤

A+A-


    魏源頭痛欲裂,滿臉難以置信。
    “大王,魏齊聯軍慘敗的消息已傳入城中,恐怕會影響民心與士氣啊!”
    魏源緊盯著戰報。
    “十餘萬眾,即便是豬,趙拓也得抓上三天三夜吧,怎一夜之間,就潰敗至此?”
    陳策醒來步出府邸,隻見城中民眾議論紛紛。
    “何事如此轟動?”
    望著門外的侍衛,他剛晉升為魏國上大夫,魏王賦予其重權,初嚐仕途飆升的滋味。
    “上大夫,您還不知?城裏都傳遍了,昨夜趙拓親率大軍夜襲百裏外的魏齊聯軍,秦軍大獲全勝。”
    “就連相國大人與齊王李雄都喪命於夜襲,聯軍慘敗,僅齊相李威與大將李赫率數萬殘兵逃脫。”
    啊?
    陳策險些失態,心中一陣慌亂。
    剛登上魏國上大夫之位,正欲大展宏圖,豈料聯軍竟被趙拓一擊即潰。
    “這下糟糕了,一旦趙楚聯軍被李信擊敗,臨陽城對李信來說便失去了價值,他恐怕很快就會攻城,我得去找楚王,這個時候,他可不能慌亂啊!”
    韓信立刻前往楚王軍營。
    臨陽城外,李信親自率領四萬騎兵先行返回營地,後續的步兵大軍則押著趙楚聯軍的俘虜緩緩行進。
    李信營地內,他剛踏入營地,所有將領下屬紛紛抱拳站立。
    趙賁、吳廣麵帶笑意迎接:“恭賀大將軍凱旋而歸。”
    “哪裏哪裏,沒想到趙楚聯軍在我大秦鐵騎之下如此脆弱,如今楚王已逝,趙楚十四萬聯軍不複存在,我們也沒必要繼續圍困臨陽了。”李信說道。
    趙賁問道:“那是否準備一舉攻下臨陽城?”
    李信稍作思考:“沒錯,遲則生變,消滅趙勝後,我們還要全力南下對付劉邦項羽。三日後攻打臨陽城。”
    李信剛下定決心,這時李陵前來報告昨夜趙軍主動出擊的事情。
    “怎麽回事?趙勝這是在搞什麽鬼?”李信疑惑。
    他思考了一番,也沒想明白趙勝為何會突然派出兩萬趙軍夜襲西麵小城。
    為了盡快解決,李信決定宜早不宜遲。
    “命令大軍迅速休整,明日全軍正麵圍攻臨陽城,將所有攻城器械推至城牆下,明日一定要讓臨陽城元氣大傷。”
    “遵命。”
    ……
    城內,楚王宮。
    “大王,我軍尚未到絕境,大王切莫如此消沉。”韓信耐心勸解,趙勝斜躺在王位上,一臉無奈。
    “韓信啊,相國就這麽去了,寡人心裏悲痛啊。楚王遠道而來救援,也死在李信手裏,寡人真是心痛。”
    “你說,李信接下來是不是就要攻打臨陽了?我們能擋住嗎?”
    趙勝徹底失去信心,麵對李信這位帝國名將,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韓信分析當前形勢:“大王,從眼下情況來看,相國和楚王的聯軍已不複存在,但大王不必灰心。”
    “昨夜,我已派人出城,他們正急速前往鹹陽。一旦潛入鹹陽,施行離間計,我有把握讓李信受到趙高的猜忌。”
    “一旦趙高中計,李信失勢,秦軍換帥,我們堅守臨陽還有希望。您的族弟不是南下去找項羽了嗎?項羽對秦帝國的仇恨極深,一旦項羽北上,我們還有轉機。”
    李淵站起,稍微平複了內心的波瀾,隨後帶著一絲遲疑再次開口:
    “韓信,你的離間之策大約多久能見效?”
    韓信略作思索,給出了一個大致的時間框架:
    “十日,最晚十五日,必見分曉。隻要我們能夠堅守十五日,章將軍的大軍定會有所動作。”
    十五日,足足半個月,李淵麵露憂色。此番秦軍的戰鬥力,他算是有了切身的體會,也終於明白當初擁有數十萬大軍的楚王項梁,為何最終會敗在章將軍手下,此人的用兵之道實在是太過狠辣。
    “韓信,我擔心章將軍近日就會發起攻城,城中尚有數十萬百姓,我實在不忍心他們與我一同遭受秦軍鐵蹄的蹂躪。”
    李淵還算心存善念,隻可惜在這秦末亂世之中,他並無引領魏國走向獨立,爭奪天下的能力。
    韓信亦感苦惱:
    “大王,眼下秦軍圍城,局勢危急,當務之急是讓士兵們固守城池。百姓亦應與君王共禦外敵,唯有度過此存亡關頭,魏國才有未來。”
    李淵望著韓信,想到當前的局勢,真可謂是患難見忠臣,當即下定了決心:
    “如今丞相為國捐軀,請先生出任我大魏丞相,以解此次危機。”
    富貴來得如此突然,但韓信總感覺這個魏國丞相之位似乎暗藏風險。
    管他呢,不當白不當。反正要是讓城外的章將軍知道了他這次施行的離間之計,韓信的項上人頭恐怕也難保。若是城破,他這樣一個籍籍無名的魏丞相,趁亂逃脫也並非沒有可能。
    韓信躬身行禮:
    “感謝大王垂青,韓信定當竭盡全力守衛臨淄城。”
    離開魏王宮後,韓信感到肩上的重擔愈發沉重。他打算直奔城頭,心中隻盼章將軍能暫緩幾日再行攻城。
    次日清晨,秦軍大營中的士兵紛紛出動。
    城頭上,韓信焦急地望著城下。
    隨著秦軍的緩緩展開,章將軍的戰車方陣全部駛出營門。
    韓信冷汗涔涔,望著城外迅速集結的秦軍主力,心中有些後悔接下了這個魏國丞相之位。
    “天呐,章將軍竟連一日都不願給我喘息之機。”
    章將軍與司馬欣、董翳三人乘坐戰車緩緩來到曠野之上,數百輛戰車列成一陣,隨後是重甲騎兵方陣、方陣、長矛方陣,上百個秦軍方陣在原野上緩緩行進。
    旌旗飄揚,遮天蔽日,無數斧鉞刀槍閃爍。大軍的前排,數十座高聳的箭塔穩步推進,每座箭塔之後,數十架投石車在秦軍步兵的推動下向城牆靠近。
    大軍的兩側,秦軍步兵抬著攻城雲梯。在章將軍戰車隊伍前方的中央位置,由盾牌和弓箭手組成的聯合方陣中,一架巨大的撞城車隱藏在盾牌之下。
    晨曦中,風輕拂著李穆背後的披風,讓它隨風起舞,萬千秦卒的目光緊鎖著前方雄偉的城池。
    決戰時刻,已然降臨。
    “咚咚咚”
    戰鼓轟鳴,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十五萬秦軍精銳化作數百個井然有序的戰陣。
    投石器、箭樓、衝車伴隨著大軍的步伐,一步步逼近城牆。
    戰車上,李穆手持劍柄,凝視著遠方的城池,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將其夷為平地。
    “嗖”
    李穆緩緩拔劍,全軍將士的視線瞬間匯聚於他。
    “帝國的勇士們,魏趙之地,即刻平定,進攻!”
    “咚咚咚”
    戰鼓再次被大力敲擊,率先衝鋒的是長槍方陣與盾陣,秦軍步兵推動著箭樓緩緩接近城牆,而數十台投石器則緩緩進入射程。
    城樓上,韓宇深知,李穆此番意在發起最後的瘋狂攻勢。
    在他的調度下,綿延數十裏的城牆上,萬餘魏軍弓箭手各就各位,每名弓箭手背後都有一名士兵輔助,負責取箭。
    城牆之下,又有萬餘魏軍士兵將滾木礌石搬上城樓。大型攻城戰的初次交鋒,主要依靠遠程武器。
    魏軍憑借城牆之利,以弓箭壓製,足以抵禦秦軍的攻勢。
    而城下的秦軍,作為攻方,依賴投石器、箭樓及自身強大的弓弩,對城牆上的魏軍進行攻擊,破壞城牆。一旦秦軍破門或登城,魏軍此戰便近乎敗局。
    “呼呼呼”
    韓宇額頭滲出冷汗,城下列隊整齊的秦軍步伐沉重,仿佛連城牆都為之震顫。
    剛坐上魏國相位一日,還未過癮,韓宇便心生悔意。如此團結且意誌堅定的秦軍,無愧於昔日令六國聞風喪膽的鐵血之師。
    兩軍尚未接近,秦軍的投石器便已蓄勢待發。
    “放!”
    “唰”
    數十台投石器率先向城牆發起遠程攻擊,精心雕琢的石塊在投石器的杠杆作用下,以九十度角甩出,飛向數百米外的城牆。
    “哐當”“哐當”
    城牆上,飛石炸裂,留下一個個巨大的坑洞。
    第一波攻擊為試探,迅速調整後,第二波飛石如雨點般落下,三分之一命中城牆。
    “砰砰砰”
    飛石所至,城牆上蹲守的魏軍弓箭手紛紛遭殃,三五成群地被砸飛。
    李浩心中驚懼,忽見一石自遠方疾馳,直衝李浩頭頂觀戰台上,石破瓦飛,李浩初次遭遇此景,驚恐之色溢於言表。
    “敵軍攻城器械竟如此凶猛!”
    李浩急忙移位,投石車之下,魏軍箭矢未發,已損數百。秦軍前鋒距城牆不過兩百步,雙方已進入箭矢可及之地。
    “放箭!”
    “射擊!”
    城頭城下,命令齊發,魏軍箭如雨下,萬箭齊發,秦軍盾牌如壁,箭矢擊其上,叮當作響。魏軍箭停,秦軍箭塔之上,弓箭手依高射遠,精準打擊城牆後魏軍。
    箭矢如飛,密布城頭,城牆後魏軍傷亡慘重。秦軍依托盾牌,冒箭前行,每進一步,皆有士卒中箭倒地。魏軍箭雨連綿,力道愈強,箭塔秦軍亦傷亡不輕。遠處,趙龍與李豹緊盯秦軍先鋒。
    “終入我攻擊範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