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戚夫人作人彘
字數:2004 加入書籤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長安西市的肉鋪裏,屠夫老張正剁著豬骨。圍觀的孩童突然指著肉案驚叫:“血!血像人頭發!”老張啐cui)了一口:“瞎喊啥?當年戚夫人……”話沒說完,便被掌櫃的一記耳光打斷——這樁事,在長安是連提都犯忌諱的。
一、人彘zhi)之刑的恐怖傳言
《漢書》載,呂後將戚夫人“斷手足,去眼,煇hui,通‘熏’,灼燒)耳,飲瘖yin,啞)藥,使居廁中,號為人彘”。這段正史記載翻譯成白話文便是:呂後命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她的雙眼,用火燒灼她的耳朵,強迫她喝下啞藥,然後把她扔在廁所裏,稱其為“人彘”彘,即豬,意在將人變成豬一樣的怪物)。
這駭人聽聞的刑罰,在民間衍生出諸多驚悚版本。長安百姓傳言,永巷漢代宮中長巷,多關押宮女、罪人)的宮牆每到深夜就滲出黑水,守夜的老宦官說曾聽見牆裏傳來“舂chong,把穀物的皮搗掉)米、舂米”的哀號——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前,曾唱《舂歌》:“子為王,母為虜……”白話文:兒子做了王,母親卻成了階下囚)
更邪乎的是“避彘神”習俗。據《風俗通義》記載,漢初婦女夜間出門,必在腰間係一把笤帚tiao zhou),稱能驅“人彘鬼”。洛陽出土的漢磚上,還刻著婦人持帚而立的畫像,旁注“勿近廁,防彘祟,指鬼怪作祟)”。這些看似荒誕的傳說,實則是民間對呂後暴行的道德批判。
二、漢宮夜啼的市井演繹
民間流傳,惠帝劉盈見人彘後大病一場,並非全因驚嚇。《西京雜記》載,惠帝曾夢到戚夫人渾身是血,在未央宮的水井邊梳頭,每扯下一縷頭發,井裏就浮起一具嬰孩屍體。長安百姓添油加醋:“戚夫人的怨氣,連井龍王都鎮不住!”
永巷的宮女們私下傳言,每月十五月圓,能在茅廁的磚縫裏看見血字,寫著“呂後、呂後,汝亦將為人彘”。這些流言雖無實據,卻反映出後宮宮女對權力傾軋qing ya,指在權力鬥爭中排擠打壓)的恐懼。據《漢宮秘事》記載,呂後晚年常說“聞廁中泣聲”,或許正是長期背負罪惡感的心理投射。
三、民間信仰中的善惡報應
戚夫人的悲劇,在民間被演繹為“因果循環”的警示故事。沛縣老輩人說,當年戚夫人得寵時,曾用金簪劃花呂後的臉,這才招來殺身之禍。但更多百姓同情戚夫人,稱她是“鳳凰落平陽”。
在河南、山東一帶,曾流行“祭彘神”的儀式:百姓用麵團捏成無手足的人形,埋在糞坑旁,祈禱“莫讓惡人得勢,莫讓冤魂受苦”。這種將宮廷慘劇轉化為民間信仰的現象,恰如《三輔舊事》所言:“宮闈ei,指宮廷)秘事,終入巷陌之口。”白話文:宮廷裏的隱秘之事,最終都會傳到大街小巷。)
四、野史中的女性命運鏡像
戚夫人的遭遇,在野史中被不斷重構。有人說她死後化作“廁神紫姑”,專管人間冤屈;也有人傳她的頭發被呂後做成掃帚,每掃一次地,就會滴下三滴血。這些傳說看似荒誕,實則暗含百姓對女性命運的悲憫。
長安酒肆的說書人講《戚夫人傳》時,總愛加一句:“莫羨宮中富貴花,糞土堆裏埋芳華。”這種市井視角的解讀,讓戚夫人的故事超越了宮廷鬥爭,成為民間對權力、善惡、女性處境的集體反思。
結語:怨魂背後的民間記憶
兩千年前的漢宮血跡早已幹涸,但戚夫人的故事仍在民間流傳。從永巷的黑水傳說,到“避彘神”的習俗,野史用鬼神敘事記錄著對暴政的批判。這些看似迷信的傳言,實則是百姓對正義的樸素追求——正如長安老嫗yu,老年婦女)常說的:“人彘雖死,怨氣不散,這是老天爺給呂後的報應。”
這正是:斷肢剜目慘人寰,永巷冤魂夜未眠。野老猶說彘神怨,千年淚灑漢宮煙。往後的漢家野聞,且從這帶血的傳說裏,再尋人間善惡。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