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柏梁台大火

字數:1842   加入書籤

A+A-


    列位,上回書說到衛子夫因巫蠱之禍懸梁,今兒咱聊聊漢武帝那陣子的一樁邪乎事兒——柏梁台大火。這台子本是皇上求仙的地兒,結果燒得片瓦不留,事後還鬧出“金人厭勝”的把戲,把長安城的百姓看得一愣一愣的。您猜怎麽著?這裏頭啊,全是方士們糊弄皇上的鬼點子!
    一、柏梁台:求仙夢起的“神仙窩”
    話說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漢武帝聽了方士的攛掇,在長安建了座柏梁台。這台子可不得了,全用香柏木搭成,高二十丈,頂上還立著個銅鑄的“承露盤”,說是能接天上的甘露,和著玉屑喝下去就能長生不老。
    皇上天天帶著方士在台上祭神,老百姓隔著宮牆都能瞧見青煙直冒。長安西市的說書人編了段詞兒:“柏梁台,入雲端,銅盤接露喂神仙。皇上盼著升仙去,苦了百姓把稅捐!”您別說,為了建這台子,國庫的銀子流水似的花,老百姓的田賦都漲了三成。
    二、大火突至:是天災還是人禍?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的一個夜裏,柏梁台突然火光衝天。《漢書》裏記著,“風助火勢,一夜而盡”,可民間傳的版本可玄乎了。守城門的老兵說,起火前瞧見台上有個紅衣人飄來飄去,手裏還舉著個火把;更邪乎的是,有賣早點的瞧見,大火裏飛出一群黑鳥,叫聲跟哭似的。
    老百姓私下嚼舌根:“這是神仙嫌皇上心不誠,放火燒台子呢!”還有人說得更直接:“準是方士們怕露餡,故意縱火!”您想啊,柏梁台修了十年,花了那麽多錢,啥仙藥都沒求來,皇上能不翻臉?方士們指不定就想一燒了之。
    三、金人厭勝:方士的“續命”把戲
    大火之後,漢武帝慌了神,趕緊把方士們叫來問計。有個叫勇之的越巫站出來說:“這是遭了‘災殃’,得用金人鎮住!”皇上一聽,立馬下令鑄了兩座二十丈高的金人,立在建章宮門口,說是能“厭勝辟邪”。
    可老百姓瞧著就樂了。賣炊餅的王二跟主顧念叨:“這金人看著威風,還不是拿咱交的稅錢鑄的?說是鎮災,我看呐,鎮的是皇上的心慌!”更有膽大的,在金人腳底下貼了張紙條:“金人金人,泥胎木身,要能辟邪,豬都能封神!”
    《三輔舊事》裏還記著個笑話:金人剛立好,長安就下了場大雨,把金人的金漆衝掉了一塊,露出裏頭的木頭。老百姓瞧見了,編了句順口溜:“金人身,木頭芯,方士的話別當真!”
    四、市井傳言:災異背後的民心
    這柏梁台的事兒,在民間傳得五花八門。有人說金人的眼睛會動,夜裏還會流眼淚;也有人說建章宮的地基下埋著童男童女,所以才招來大火。這些傳言聽著荒誕,可細琢磨都是老百姓的怨氣——皇上為了求仙,勞民傷財,最後啥都沒撈著,可不就成了笑話?
    更絕的是,有個叫東方朔的滑稽大夫,當著皇上的麵說了個謎語:“有物大如屋,身子重如牛,看著是金貴,實則爛木頭。”皇上正納悶呢,底下大臣憋笑憋得臉通紅——這說的不就是金人嘛!
    五、野史餘韻:一場大火照人心
    柏梁台的火雖然滅了,可這事兒成了長安百姓的“話把兒”。後來皇上再搞求仙的事兒,老百姓就撇嘴:“別又是柏梁台那一出吧?”如今去西安,柏梁台的遺址上長滿了荒草,老輩人指著地基跟孩子說:“瞧見沒?這就是皇上被方士騙的地兒!”
    這正是:柏梁台上青煙起,一場大火夢成灰。金人鎮不住災殃,方士騙不了民心!欲知漢家還有啥荒唐事兒,您呐,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