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龐勳戍卒首舉義

字數:4141   加入書籤

A+A-


    一、桂林戍樓的鼓角:八百兵卒的還鄉夢
    鹹通九年公元868年)的桂林,戍樓的銅鉦zheng)聲混著潮濕的瘴氣,敲得人心裏發慌。徐州籍戍卒張實一邊敲著見底的米袋,一邊罵罵咧咧:\"三年前說好了戍邊期滿就放我們回家,現在都過了五年!崔彥曾那老小子居然還說"再留一年",真當咱們是嶺南深山裏的奴隸?\"
    旁邊的龐勳默默擦拭著橫刀,刀光映出他額角的疤痕——那是去年征討南詔時留下的勳章。這位來自徐州的武寧軍小校,當初因作戰勇猛被選中戍邊。據《資治通鑒》記載,為了防禦南詔,朝廷從徐州、泗州招募兩千人駐守桂林,約定三年一輪換。可如今六年過去,節度使崔彥曾卻以\"軍府缺人手\"為由,再次按下了歸期暫停鍵。
    \"我娘來信說,老家正鬧蝗災呢!\"士兵許佶ji)扯開衣襟,露出胸口猙獰的鞭痕,\"去年求著要回去,都頭直接抽了我三十鞭子,還放話"誰再提回家就砍了誰"!\"龐勳猛地將橫刀插入箭囊,沉聲道:\"明天咱們就去節度使府討個說法,要是還不答應......\"他沒把話說完,但眼神裏的火苗,讓周圍的士兵都下意識握緊了兵器。
    二、桂州軍府的血盟:剺i)臂為誓的八百壯士
    第二天,龐勳帶著幾百號士兵闖進觀察使府。當時李叢正摟著歌姬喝酒,看見一群滿臉殺氣的士兵衝進來,嚇得酒杯都摔在了地上。龐勳\"啪\"地把當初的戍邊文書拍在桌上:\"李大人睜大眼睛看看,說好的三年之約,現在都過去五年了!您是想讓我們客死異鄉嗎?\"李叢支支吾吾:\"這事兒得上報朝廷,各位先消消氣......\"
    當晚,龐勳在空地上召集所有士兵:\"朝廷說話不算數,節度使隻會打太極,咱們不能再當冤大頭!\"說著他拔出刀,在左臂狠狠劃開一道口子,鮮血滴進酒碗:\"想回家的兄弟,就幹了這碗血酒!\"八百士兵二話不說,紛紛剺臂滴血,仰頭一飲而盡。《舊唐書·懿宗紀》記載,當天夜裏\"桂州大噪,殺都頭王仲甫,推龐勳為都將,劫庫兵北還\" 。
    野史《唐闕史》裏的記載更帶點傳奇色彩:龐勳剺臂時,天空突然劃過一顆流星,不偏不倚砸在他的刀刃上,刀身瞬間泛起紅光。有老兵當場大喊:\"這是將星出世啊!\"從此士兵們都認定,跟著龐勳準能成大事。
    三、北上沿途的響應:破敵與招降的妙算
    龐勳帶著隊伍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卻收獲了不少\"好評\"。到了湖南,潭州觀察使李庾yu)原本想閉城死守,幕僚趕緊攔住:\"這些戍卒都是徐州老鄉,就是想回家而已,不如開門好酒好肉招待。\"李庾一聽有道理,不僅開了城門,還送上酒肉。龐勳下令士兵秋毫無犯,隻取夠吃的糧食,臨走還客氣地說:\"我們不是來鬧事的,就是想回家,大人別擔心。\"《資治通鑒》)
    龐勳的\"招降術\"更是一絕。路過襄州時,節度使劉潼站在城樓上喊話:\"你們擅自離開駐地,這是犯法!現在解散回家種地,還能免罪!\"龐勳在城下扯開嗓子回應:\"劉大人沒聽過"苛政猛於虎"嗎?不是我們不怕死,是朝廷把人逼上絕路啊!\"他讓隊伍裏的老弱病殘上前哭訴家裏的慘狀,劉潼聽得直抹眼淚,最後居然打開城門放他們過去。
    四、徐州城下的內應:牙兵倒戈的破城妙計
    鹹通九年十月,龐勳的隊伍開到徐州城下。節度使崔彥曾早就布好防線,讓牙將尹戡kan)死守。龐勳卻不著急攻城,先派間諜混進城裏,到處散播\"龐勳隻回家,不害百姓\"的消息。《雲仙雜記》裏說,他還讓人用風箏往城裏送傳單,上麵畫著漫畫:枯瘦的禾苗旁,官府的大秤壓彎了腰,配文\"禾苗枯,官府酷,戍卒歸,百姓蘇\"。
    城裏百姓早就受夠了崔彥曾的苛政,看到傳單紛紛響應。半夜時分,牙兵趙武帶著一千多人砍開城門,大喊:\"龐將軍是來救咱們的,別給崔彥曾賣命了!\"龐勳率軍衝進城裏,崔彥曾嚇得躲進廁所,還是被揪了出來。龐勳指著他鼻子罵:\"當初你說"再留一年",現在我們回來了,你得跟我去見皇上說清楚!\"《新唐書·龐勳傳》)
    五、都梁陂bei)的伏擊:草人借箭的升級版
    龐勳占領徐州後,朝廷派康承訓帶兵圍剿。鹹通十年正月,唐軍抵達都梁陂,遠遠看見龐勳的軍隊在對岸紮營,卻一直按兵不動。康承訓哈哈大笑:\"這群反賊沒糧食了,當然不敢出來!\"他萬萬沒想到,龐勳正憋出個大招——讓士兵紮了幾千個草人,穿上唐軍的衣服,趁著夜色用船運到淺灘,然後敲鑼打鼓假裝進攻。
    《唐語林》詳細記錄了這場好戲:唐軍以為敵人夜襲,拚命放箭,草人身上插滿了箭矢。龐勳趁機派五百死士從上遊偷偷渡河,突然衝進唐營。康承訓從睡夢中驚醒,連盔甲都沒穿就騎馬逃命,唐軍被打得丟盔棄甲。這招比當年張巡的\"草人借箭\"還狠,不僅騙到了箭,還直接端了敵人老巢。
    六、蘄qi)縣民的讖語:麥田裏的黃衣
    龐勳的隊伍路過蘄縣時,一位老農突然用木犁在麥田裏劃出一道痕跡:\"將軍看看,這犁出來的形狀像不像個"黃"字?您命中該穿黃衣啊!\"龐勳心裏一動,問:\"要是真成事了,怎麽報答您?\"老農指了指金黃的麥田:\"隻要讓老百姓吃飽飯,比穿啥黃衣都強!\"《雲仙雜記》)
    這則野史暗合了龐勳後來的舉動——他雖然沒稱帝,卻自稱\"天冊將軍\",還穿上了象征尊貴的黃色戰袍。更得民心的是,他每到一個地方就開倉放糧,糧倉門口大筆一揮:\"龐勳開倉,百姓自取\"。靠著這波操作,隊伍很快擴充到二十萬人。
    七、糧道斷絕的敗局:康承訓的長圍之術
    朝廷一看龐勳勢頭太猛,趕緊派康承訓帶著沙陀騎兵增援。沙陀首領李克用的三千\"鴉軍\"身穿黑衣,擅長突襲,戰鬥力爆表。康承訓使出\"長圍術\":挖壕溝把徐州圍得水泄不通,斷絕糧草供應。沒過多久,龐勳的軍隊就開始啃樹皮,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舊唐書·龐勳傳》)。
    龐勳想突圍,卻被李克用的騎兵追著打。《新五代史·李克用傳》記載,李克用在戰場上一箭射死龐勳的部將姚周,還大聲喊話:\"龐勳反賊,還不趕緊投降!\"龐勳的士兵一看主將死了,軍心徹底散了,徐州城危在旦夕。
    八、渙水之敗的終局
    鹹通十年九月,龐勳帶著殘兵敗將逃到渙水。他回頭望著火光衝天的徐州城,對身邊的士兵說:\"咱們就是想回家才起兵,要是敗了,千萬別傷害老百姓。\"話音剛落,李克用的騎兵就追了上來。龐勳挺著長矛衝進敵陣,一連砍翻好幾個人,直到矛尖折斷,又拔出橫刀繼續拚殺,直到精疲力竭倒在地上。
    《資治通鑒》記載,龐勳戰死時,\"當地百姓見了,沒有不流淚的\" 。他的首級被送往長安,掛在朱雀街示眾。但民間傳說他沒死,《唐闕史》說有漁夫在渙水撈到一把刻著\"龐勳\"二字的橫刀,刀刃鋒利如初,大家都說這是龐勳的英魂守護著百姓。
    九、曆史長河中的預演:黃巢起義的前奏
    龐勳起義隻持續了一年,卻像一場暴風雨,為後來的黃巢起義探了路。《新唐書》評價:\"龐勳之亂,禍根在桂林,卻蔓延到徐泗地區,唐朝的滅亡,從這時就埋下了種子。\"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裏也說:\"龐勳帶著八百人起兵,不到一年就失敗了,但造成的影響卻波及全國,可見當時民怨有多深。\"
    這場起義還改變了軍事格局。朝廷為了平叛重用沙陀李克用,結果養虎為患,為後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麵埋下伏筆。而龐勳\"開倉濟民\"的做法,被黃巢學了去,成了唐末農民起義的\"經典操作\"。
    十、千年之後的渙水:徐州父老的戍卒歌
    安徽宿州的渙水河畔,\"龐勳渡\"的地名沿用至今。當地老人還會唱一首《戍卒歌》:\"桂林戍,六年長,徐州兒,思故鄉。龐將軍,舉刀槍,開糧倉,濟饑荒。\"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往河裏投放麥餅,傳說這是紀念龐勳\"寧肯自己挨餓,也不搶百姓糧食\"的義舉。
    龐勳起義像一道閃電,照亮了晚唐的黑暗天空。這位沒當過皇帝的\"天冊將軍\",用八百戍卒掀起的風暴,不僅撼動了大唐的根基,更敲響了王朝覆滅的前奏。站在渙水之濱,仿佛還能聽見千年前的呐喊,看見那個橫刀立馬的身影——他用生命證明:被壓迫到絕境的普通人,也能成為改寫曆史的英雄。而龐勳起義的故事在告訴統治者們,民心向背,才是決定王朝命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