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柳毅傳書洞庭湖 龍女報恩水晶宮 (上)

字數:5752   加入書籤

A+A-


    煙波浩渺洞庭秋,龍女含冤岸上頭。
    仗義書生傳尺素,多情仙子解離愁。
    錢塘怒浪翻三島,寶殿奇珍耀九州。
    一段奇緣千古頌,柳毅傳書誌未休。
    列位看官,且說中唐德宗年間,江南學子輩出,其中有一才子,複姓柳名毅,表字鴻漸,本是吳郡人氏,後遷居長安。這柳毅生得是眉清目秀,器宇軒昂,更兼飽讀詩書,才高八鬥,隻是時運不濟,數次應試不第,心灰意冷之下,便欲回鄉省親。這一日,他收拾行囊,辭別親友,出了長安城,一路向南而行。
    正是暮春時節,草長鶯飛,雜花生樹。柳毅一路行來,隻見那青山疊翠,綠水潺潺,田野間麥苗青青,菜花金黃,好一派江南春色。他本是失意之人,見了這般美景,心中鬱悶也消散了幾分。這一日,行至洞庭湖岸邊,但見湖麵遼闊,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望不到邊際。岸邊蘆葦叢生,隨風搖曳,偶爾有幾隻水鳥掠過水麵,驚起一圈圈漣漪。
    柳毅走得有些乏了,便在湖邊一塊青石上坐下,取出幹糧飲水,暫且歇息。正吃著,忽見不遠處的岸邊,有一位女子在牧羊。那女子頭戴竹笠,身披青衫,雖是荊釵布裙,卻難掩其絕世容顏。但見她:
    眉如遠山含黛,目似秋水橫波。
    櫻唇輕蹙,似有無限憂愁;
    玉指纖纖,輕撫羊兒脊背。
    雖無珠翠環繞,卻有天然風姿;
    縱是荊布裹身,難掩仙子氣度。
    柳毅心中暗暗稱奇:“這荒郊野外,怎會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在此牧羊?看她神情落寞,似有心事,莫不是遇到了什麽難處?”
    正思忖間,隻見那女子抬起頭,朝著柳毅的方向望來,四目相對,那女子眼中竟流下淚來。柳毅見狀,心中不忍,便起身走上前去,拱手說道:“小生柳毅,路過此地,見小娘子在此牧羊,麵帶愁容,不知有何為難之事?若有需要,小生或可略盡綿薄之力。”
    那女子見柳毅溫文爾雅,並無惡意,便收住眼淚,還了一禮,聲音哽咽地說道:“多謝郎君垂問。妾身本是洞庭龍君之女,嫁與涇河小龍為妻。誰知那涇河小龍性情暴戾,喜新厭舊,又被婢妾讒言所惑,對妾身百般虐待,竟將妾身趕出龍宮,罰在此地牧羊。妾身遙望洞庭,歸期無望,心中悲痛,故而落淚,驚擾了郎君,還望恕罪。”
    列位看官,你道這龍女為何落得如此境地?書中代言,這洞庭龍君有一女,名喚三娘,生得如花似玉,聰慧善良。龍君愛如掌上明珠,一心想為她尋個好夫婿。恰好涇河龍王有一子,生得儀表堂堂,龍君便將三娘許配與他。誰知這涇河小龍乃是個花花公子,成婚之後,便對三娘日漸冷淡,後來更是納了幾個美妾,整日飲酒作樂,將三娘拋在腦後。那幾個婢妾又在小龍麵前搬弄是非,說三娘恃寵而驕,不把小龍放在眼裏。小龍本就喜新厭舊,聽了讒言,更是對三娘惡語相向,拳打腳踢,最後竟將她趕出龍宮,罰在洞庭湖邊牧羊,每日與羊群為伴,受盡了苦楚。
    柳毅聽了龍女的哭訴,心中大怒,說道:“豈有此理!那涇河小龍如此無禮,實在是豈有此理!小娘子既是洞庭龍君之女,為何不遣人送信回家,讓老龍君為你做主?”
    龍女歎了口氣,說道:“妾身何嚐不想送信回家,隻是涇河與洞庭相隔千裏,中間又有無數水怪把守,妾身身邊無人可用,欲送信而不得。今日得遇郎君,乃是妾身三生有幸,不知郎君可否替妾身送一封家書到洞庭龍宮?若能事成,妾身當結草銜環,報答郎君大恩。”
    柳毅聞言,慨然說道:“小娘子放心,小生雖是一介書生,卻也知人間冷暖,看不慣那等恃強淩弱之事。你既有此難,小生豈有不幫之理?隻是這洞庭龍宮在何處,又如何投遞這書信?”
    龍女見柳毅答應,喜出望外,連忙擦幹眼淚,說道:“多謝郎君仗義相助!這洞庭龍宮就在這洞庭湖底。郎君若肯送信,可隨妾身來,妾身教你如何進入龍宮。”說罷,便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遞給柳毅。
    柳毅接過書信,隻見那信封上並無一字,觸手溫潤,似是用某種特殊材料製成。龍女又從頭上拔下一支金釵,對柳毅說道:“這是妾身的信物,郎君到了洞庭湖邊,可將這金釵往東南方向敲擊三下,便會有巡海夜叉出來接引。郎君隻需將此信交與我父王,他自會知道。”
    柳毅將書信和金釵小心收好,說道:“小娘子放心,小生定會將書信送到,絕不有誤。”
    龍女又再三叮囑了一番,這才依依不舍地與柳毅告別。柳毅看著龍女遠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盡快將書信送到,救她脫離苦海。
    且說柳毅收了龍女的書信和金釵,不敢怠慢,當即按照龍女的吩咐,朝著洞庭湖東南方向走去。走了約有一裏多地,隻見湖邊有一棵老橘樹,枝繁葉茂,亭亭如蓋。龍女曾說,就在這橘樹下敲擊金釵,便可召喚巡海夜叉。
    柳毅走到橘樹下,定了定神,取出金釵,朝著湖麵輕輕敲擊了三下。隻聽“當、當、當”三聲脆響,那聲音仿佛穿透了水麵,傳入了湖底。緊接著,隻見湖水翻湧,波浪滔天,從水中鑽出一個夜叉來。
    但見那夜叉:
    麵如鍋底,發似朱砂。
    口似血盆,牙如鋸齒。
    身披鎖子黃金甲,手持三股托天叉。
    眼放金光,嚇人魂魄;
    聲如洪鍾,震人耳膜。
    那夜叉見了柳毅,厲聲喝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敲擊金釵,驚擾龍宮?”
    柳毅雖有些害怕,但想到龍女的囑托,便定了定神,拱手說道:“小生柳毅,奉洞庭龍君之女三娘之命,前來送信。請夜叉大哥通報一聲,就說有故人之使求見。”
    那夜叉聽了“三娘”二字,臉色頓時變了,連忙收起兵器,說道:“原來是三公主的使者,小人失敬了。請郎君隨我來,我這就帶您去見龍王。”說罷,便伸手一拉柳毅,隻聽“撲通”一聲,兩人一同鑽入了水中。
    柳毅隻覺得身體一輕,仿佛置身於雲霧之中,耳邊是嘩嘩的水聲,卻並不感到窒息。他低頭一看,隻見自己腳下是一條寬闊的水道,兩旁珊瑚玉樹,光彩奪目,各種奇魚異蝦在身邊遊過,看得他眼花繚亂。
    走了約有一盞茶的功夫,眼前忽然一亮,出現了一座宏偉的宮殿。但見那宮殿:
    瓊樓玉宇,鱗次櫛比。
    珊瑚為梁,玳瑁為柱。
    珍珠瑪瑙,鑲嵌四壁;
    夜光明珠,照耀殿中。
    水藻輕搖,如簾如幕;
    遊魚戲水,似舞似歌。
    真個是水晶宮裏神仙府,龍王殿上王侯家。
    夜叉帶著柳毅來到宮殿門前,對守門的衛兵說道:“這位是三公主派來的使者,要見大王,快去通報。”衛兵不敢怠慢,連忙進去通報。
    片刻之後,隻聽殿內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請使者進來。”柳毅整了整衣冠,跟著夜叉走進殿內。隻見殿中央坐著一位老者,頭戴衝天冠,身穿赭黃袍,腰係玉帶,足蹬雲頭靴,麵如重棗,目若朗星,頷下一部銀須,飄灑胸前,正是洞庭龍君。
    柳毅連忙上前,躬身一揖,說道:“小生柳毅,見過龍王陛下。”
    洞庭龍君起身還了一禮,說道:“柳郎君請起。聞聽郎君是小女三娘派來的使者,不知小女現在何處?她可有書信帶來?”
    柳毅從懷中取出書信,雙手奉上,說道:“正是。三公主命小生將此信交給陛下。”
    洞庭龍君接過書信,見是女兒的筆跡,雙手不禁顫抖起來。他連忙拆開書信,隻見上麵寫道:
    “女兒三娘,叩拜父王大人膝下:自別尊顏,忽已數載。本以為嫁得良人,誰知所托非人。涇河小龍,性情暴戾,喜新厭舊,聽信讒言,將女兒趕出龍宮,罰在洞庭湖邊牧羊,受盡苦楚。遙望洞庭,歸期無望,思父念母,淚如雨下。今幸遇義士柳毅,願為女兒傳書。萬望父王念及父女之情,速來相救,女兒不勝泣血盼待之至。”
    洞庭龍君看完書信,氣得渾身發抖,“啪”的一聲將書信拍在案上,大聲說道:“好個涇河小龍,竟敢如此虐待我的女兒!我與他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他為何要如此對待我的女兒?”說罷,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殿上的文武百官見龍王如此傷心,也都紛紛上前勸慰。正在此時,忽聽殿外一聲怒吼,如晴天霹靂一般,震得整個宮殿都搖晃起來。眾人嚇了一跳,隻見從殿外衝進一個大漢來。
    但見那大漢:
    身高十丈,頭如泰山。
    口若血盆,目似銅鈴。
    赤發披肩,獠牙外露。
    身穿紅錦戰袍,腰圍虎皮戰裙。
    手持一柄方天畫戟,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這大漢不是別人,正是洞庭龍君的弟弟,錢塘君是也。這錢塘君性情暴躁,勇猛無比,曾因發怒,將錢塘江的水都掀了起來,因此得名。他聽說侄女被涇河小龍欺負,早已按捺不住,此刻見哥哥如此傷心,更是怒火中燒。
    錢塘君大步走到殿中,聲如洪鍾般說道:“哥哥,不必悲傷!待小弟率領水族,殺到涇河,將那小龍碎屍萬段,為侄女報仇雪恨!”
    洞庭龍君連忙說道:“賢弟且慢!涇河與我洞庭雖有淵源,但也不可輕易動武。待我仔細想想,再作計較。”
    錢塘君怒道:“哥哥就是心太軟!那涇河小龍如此欺人太甚,若不給他點顏色看看,我洞庭龍族的臉麵何在?你若不去,我自己去!”說罷,轉身就要往外走。
    柳毅見狀,連忙上前說道:“龍王陛下,錢塘君息怒。小生以為,涇河小龍如此無禮,實在是罪不容誅。錢塘君若肯出兵,救三公主脫離苦海,正是大快人心之事。隻是不知涇河水軍實力如何,錢塘君此去,可有勝算?”
    錢塘君聞言,哈哈大笑,說道:“柳郎君放心!那涇河小龍不過是個紈絝子弟,手下兵將也都是些蝦兵蟹將,如何是我的對手?我看他是活得不耐煩了,竟敢欺負到我洞庭龍族的頭上!”說罷,也不等龍王下令,便大步走出殿去,隻聽外麵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呐喊聲,想必是錢塘君正在點兵遣將。
    洞庭龍君見弟弟已經出兵,知道無法挽回,便對柳毅說道:“讓郎君見笑了。我這弟弟性情暴躁,卻是個熱心腸的人。如今既然他已出兵,想必很快就會有消息。郎君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且先到偏殿歇息,待我那侄女救回,再與郎君好好道謝。”
    柳毅連忙說道:“陛下客氣了。小生不過是舉手之勞,何足掛齒。隻是不知三公主何時能得救?”
    洞庭龍君歎了口氣,說道:“這就要看我那弟弟的了。他此去,少則三日,多則五日,想必就能回來。郎君且安心歇息,一切有我。”說罷,便命左右引柳毅到偏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