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狸貓換太子

字數:4965   加入書籤

A+A-


    景德四年春,汴京大內的玉津園裏,杏花正開得如雲似霞。劉娥憑欄而立,身上的蜀錦披風隨微風輕揚,繡著的杜鵑鳥仿佛要振翅飛出。她望著池中悠遊的金鯉,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腕上的暖玉鐲——那是二十年前,她隨夫婿龔美從成都府東下時,母親留下的唯一念想。
    “娘娘,陛下召您去禦書房。”貼身宮女珊瑚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劉娥回過身,鏡中的女子已年近四十,眼角雖有細紋,眼神卻依舊銳利如鷹。自景德元年澶淵之盟後,真宗皇帝趙恒的身體每況愈下,朝堂之事多由她代為批閱,這後宮與前朝的分量,早已悄然壓在她肩頭。
    禦書房內,真宗斜倚在軟榻上,手裏捏著本《太平禦覽》,卻望著窗外出神。見劉娥進來,他勉強笑了笑“你看這書上說,商湯祈雨於桑林,終致甘霖。如今朕……”
    劉娥心中一歎。真宗登基多年,雖有過幾個皇子,卻都早早夭折,如今膝下唯有楊淑妃所生的皇長女,可帝王豈能無嗣?她走上前,替真宗掖好被角“陛下何必憂心,臣妾已請龍虎山的高道設壇祈福,想必上天會垂憐大宋。”
    真宗握住她的手,指尖冰涼“當年你入宮時,朕還是襄王,如今……”他頓了頓,聲音低下去,“若不是郭皇後難產而逝,朕早已……”
    “陛下慎言。”劉娥打斷他,目光掃過案上堆積的奏折,“如今最重要的是龍體安康。至於子嗣……”她話未說完,忽聽外麵傳來喧嘩,珊瑚匆匆進來“娘娘,李才人在禦花園暈倒了!”
    李宸妃彼時還隻是個普通的才人,因家世低微,在宮中向來默默無聞。當太醫診出她有孕時,整個坤寧宮都轟動了。劉娥站在寢殿外,聽著裏麵太醫的恭賀聲,指甲深深掐進了掌心。
    “娘娘,”珊瑚低聲道,“李才人這胎……可是陛下多年來的第一個皇子啊。”
    劉娥沒有說話。她想起自己早年曾有過一子,卻在繈褓中夭折,此後再無身孕。如今李才人有孕,於國是幸事,於她卻是隱憂——若這孩子是皇子,母憑子貴,李才人怕是要威脅到她的地位。
    三日後,劉娥在偏殿召見李才人。殿內熏著龍涎香,李才人穿著淺碧色宮裝,跪在地上瑟瑟發抖。“起來吧,”劉娥聲音平淡,“聽說你有孕了,這是天大的喜事。”
    李才人惶恐地磕頭“謝娘娘恩典。臣妾出身微賤,不敢……”
    “好了,”劉娥打斷她,示意珊瑚送上一碗湯藥,“這是本宮特意為你熬的安胎藥,每日一碗,可保你母子平安。”
    李才人望著那碗深褐色的湯藥,猶豫著不敢接。劉娥見狀,親自端起藥碗“怎麽,你是信不過本宮?”
    “不敢!”李才人慌忙接過,一飲而盡。苦澀的藥味在舌尖蔓延,她忍不住咳嗽起來。劉娥看著她,嘴角勾起一抹難以察覺的笑意“好好養著吧,若生下皇子,本宮定奏請陛下,封你為妃。”
    待李才人退下,珊瑚忍不住問“娘娘,那藥……”
    “不過是些健脾安神的藥材罷了。”劉娥淡淡道,目光落在窗外,“隻是這孩子,未必能順利出生。”
    大中祥符三年,李才人臨盆之日,汴京忽然下起了罕見的黑雪。劉娥站在坤寧宮的窗前,看著漫天飛舞的黑色雪花,心中隱隱不安。珊瑚匆匆來報“娘娘,李才人難產,太醫們正在全力救治!”
    “知道了。”劉娥轉身,從妝奩裏取出一個錦盒,裏麵裝著一張剝製好的狸貓皮,毛色烏黑,爪牙鋒利。這是她早已備好的——若李才人誕下皇子,便用這狸貓換走,隻說生下了個怪物,以絕後患。
    正思忖間,忽聽外麵傳來嬰兒的啼哭。珊瑚驚喜道“生了!是個皇子!”
    劉娥臉色一變,拿起狸貓皮就要往外走,卻又停下腳步。她想起真宗期盼子嗣的眼神,想起自己多年的謀劃,忽然覺得這一步太過凶險。“等等,”她對珊瑚說,“你去告訴產婆,就說本宮有旨,皇子需先抱來給本宮看看。”
    產婆抱著繈褓中的嬰兒來到坤寧宮,見劉娥麵色冷峻,不由打了個寒噤。劉娥接過嬰兒,看著他皺巴巴的小臉,心中忽然一動——這畢竟是真宗的骨肉,是大宋的皇子。
    “娘娘,”產婆小心翼翼地問,“是否要抱去給陛下看?”
    劉娥沉吟片刻,將嬰兒遞給珊瑚“你親自抱去禦書房,就說李才人誕下皇子,陛下定會龍顏大悅。”她頓了頓,又叮囑道,“李才人產後虛弱,讓她好好休養,暫時不要讓她見皇子。”
    珊瑚抱著嬰兒走後,劉娥看著桌上的狸貓皮,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她知道,自己終究還是下不了那個狠心。隻是這孩子,從此便要養在她的名下,李才人……也隻能做個默默無聞的生母了。
    乾興元年,真宗皇帝趙恒駕崩,年僅十三歲的仁宗趙禎繼位,劉娥以皇太後之尊垂簾聽政。金鑾殿上,劉娥坐在皇帝禦座旁的紗帳後,聽著大臣們的奏報,眼神銳利如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太後,”宰相丁謂出列奏道,“如今陛下年幼,國事繁重,懇請太後臨朝稱製,以安天下。”
    劉娥心中冷笑。這丁謂想效仿東漢的梁冀,獨攬大權,卻不知她早已布下棋子。“丁愛卿忠心可嘉,”她緩緩道,“隻是祖宗家法不可廢,本宮隻需輔佐陛下即可。”
    散朝後,劉娥回到慈寧宮,珊瑚呈上一份密報“太後,李宸妃病重,想再見皇子一麵。”
    劉娥握著密報的手微微一顫。李才人早已被封為宸妃,但一直被幽禁在深宮,仁宗至今不知自己的身世。“知道了,”她淡淡道,“傳旨,讓太醫好好診治,若有差池,唯他們是問。”
    三日後,李宸妃薨逝。劉娥接到奏報時,正在批閱奏折。她放下朱筆,望著窗外的落日,許久才說“按一品夫人的禮製下葬,棺中填滿水銀,勿使屍身腐爛。”
    珊瑚驚道“太後,為何要用水銀?”
    劉娥眼神複雜“她畢竟是陛下的生母,本宮不能讓她……死得不明不白。”
    仁宗親政後,對劉娥的管束漸漸不滿。一日,他在翻閱先帝舊檔時,發現了一份關於李宸妃的密奏,上麵隱約提到她才是自己的生母。
    “這是怎麽回事?”仁宗拿著密奏,質問貼身太監周懷政。
    周懷政嚇得跪地“陛下恕罪,此事……此事太後曾嚴令不得外傳。”
    仁宗震怒,立刻派人調查。很快,真相便水落石出——李宸妃才是他的生母,當年被劉娥收養,而李宸妃則被幽禁深宮,鬱鬱而終。
    “好個劉娥!”仁宗拍案而起,“竟敢欺瞞朕二十餘年!”他立刻下令,派兵包圍了慈寧宮,要為生母討回公道。
    劉娥得知消息,異常平靜。她召來仁宗,指著紗帳後的禦座說“陛下如今是天子了,可還記得當年是誰抱著你上朝,是誰為你批閱奏折?”
    仁宗看著劉娥斑白的頭發,想起多年來的養育之恩,心中的怒火漸漸平息。“你為何要隱瞞朕的身世?”
    劉娥歎了口氣“當年若讓你認回生母,以她的出身,如何母儀天下?如今你是大宋的天子,隻要你安好,本宮背負罵名又何妨?”
    仁宗沉默了。他派人開棺查驗,發現李宸妃的棺中果然填滿水銀,屍身完好,穿戴的竟是皇後的服飾。他這才明白,劉娥並非無情,隻是在權力與親情之間,做出了她認為最好的選擇。
    李宸妃的葬禮過後,汴京的街頭巷尾開始流傳起“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有人說劉娥當年用剝了皮的狸貓換走了李宸妃的兒子,有人說李宸妃是被劉娥毒死的,各種版本層出不窮。
    開封府尹包拯在巡查時,聽到了這些傳言。他回到府衙,看著桌上的卷宗,眉頭緊鎖。“張龍,趙虎,”他喚道,“去查查李宸妃的死因,務必要水落石出。”
    數日後,張龍趙虎回報“大人,李宸妃確實是病死的,太後還以一品夫人之禮下葬,並無不妥。”
    包拯沉吟道“既然如此,為何民間會有那麽多傳言?”
    “大人,”張龍說,“聽宮裏的老人講,當年李宸妃生產時,太後確實抱走了皇子,隻是沒用狸貓,而是……”
    包拯擺擺手“罷了,皇家之事,豈是我等能管的?隻是這傳言若不製止,恐生事端。”
    然而,傳說一旦流傳開來,便如野草般難以根除。後來,有人將這個故事編成了戲文,在瓦舍勾欄中演唱,劉娥被塑造成了一個陰險毒辣的女人,而包拯則成了為李宸妃伸冤的青天大老爺。
    劉娥垂簾聽政十一年,期間政通人和,史稱“章獻之治”。她去世後,仁宗親政,開創了“仁宗盛治”。然而,“狸貓換太子”的傳說卻一直流傳下來,成為了大宋宮廷中最著名的謎案之一。
    多年以後,仁宗在整理劉娥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塵封的錦盒,裏麵正是當年那張烏黑的狸貓皮,旁邊還有一封劉娥的親筆信“吾兒親啟當年之事,非吾寡情,實乃不得已而為之。望吾兒以江山社稷為重,勿念舊惡。母劉娥。”
    仁宗捧著信,淚水潸然而下。他終於明白,劉娥的一生,都在權力與親情的夾縫中掙紮。她既是一個政治家,也是一個母親,隻是她的愛,來得太過沉重。
    而那張狸貓皮,最終被仁宗葬入了劉娥的皇陵。它就像一個沉默的證人,見證了那段波譎雲詭的曆史,也見證了一個女人為了守護江山,所付出的一切。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