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金水橋試
字數:4159 加入書籤
五月初一,剛露頭的太陽喚醒了喧鬧的京城。
張璁起了個大早,沒有早朝的日子,他喜歡到城西的羊肉餛飩館,來一碗小蔥餛飩。
餛飩館老板為人實在,羊湯熬得濃稠,羊肉放得很足,咬上一口肉香四溢,再配上一口秘製小菜,那味道真是絕了。
“老張頭,生意興隆啊。”
“啊,張大人,您請這邊來,王三,快把樓上的雅間收拾出來!”
“好勒!”
張璁笑著連連擺手,“不麻煩了,我坐在樓下正好,瞧瞧煙火氣。”
老張頭嘿嘿一笑,手上的動作不慢,左手揪起一個麵團,右手擀麵杖耍得飛起,麵粉一撒,片刻的功夫,桌麵上就摞起了一小疊的麵皮。
張璁狠狠地吹了幾口氣,終是沒有忍住,夾了餛飩就往嘴裏放。
“唉,你聽說了嗎?真他娘高興,打跑了紅毛鬼!”
“嘿嘿,這誰不知道,八百裏加急的快馬,那氣勢,就在昨天,就從我家門前跑過!”
鄰桌的兩人麵色潮紅,一邊吃著餃子,一邊手舞足蹈。
小二王三走到張璁的鄰桌,收拾碗筷也插上了一嘴。
“要我說,還得看當今聖上,別瞧年紀小,辦起事來可不含糊!這一仗打得痛快!”
“對了,有句話怎麽說來著?”
“英雄出少年!”
“就是這個理,咱們陛下就是這個”鄰桌的大哥伸起大拇指,對著張璁連連點頭。
張璁心中也是激動萬分,剛想有所動作,樓上一個小廝快步走了下來,高喊道:“明軍大勝,收回屯門島,我們家少爺說了,今天的餛飩他請了”
說著,小廝將一大塊銀錠丟在了餛飩館的櫃台。
“這位公子真是敞亮,俺佩服!”
“對,感謝公子!”
……
樓上的郭言嘿嘿一笑,一甩手打開手中折扇,愜意地扇了扇。
張璁這幾日都埋首於案牘之中,為了提俸費盡心力,連大明收複屯門島這樣的大事,也是今天才知道。
匆匆將餛飩湯的湯汁喝完,爽快地付了錢,他向一旁老板言道:“老張頭,下次再來!”
“張大人,這錢……”
老張頭看著手中的銀子緊皺眉頭,疑惑地看著張璁。
張璁指了指,門外偶爾駐足的孩童,他們頻頻向餛飩館探頭,卻並不靠近。
隻是待在館子的門外,順風的方向,閉著眼睛,輕輕地抽動鼻子,大口地往嘴裏呼氣,仿佛這樣就真吃到了羊肉。
“這錢不用找了,剩下的就給這些孩子做碗餛飩吧!錢不多,能做幾碗算幾碗。”
張璁言罷瀟灑離開,老張頭愣在原地。
老張頭看著手中的銀子,一臉感慨趕忙叫來一邊的小二。
“王三,讓廚房準備一百碗餛飩,不一百五十碗,趁熱送去城西的濟孤院。”
“好勒!”
張璁興衝衝地跑到桂萼的院子外,剛想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他,卻忽然想到今天是五月初一,金水橋選官的日子。
他口中念叨的桂萼,此刻在金水橋畔聚精會神地答著考卷。
“汝為郡官,縣內突起大疫,疾疫者千,棺貴,至秋未止,何解?”
第一場是統考,所有人的考卷一致,而這一題是最後一題,也可以稱之為壓軸。
楊廷和輕撫胡須,意味深長地看向金水橋外的禁軍,他們神情整肅,紀律嚴明,而更遠一些的地方,腰跨繡春刀的錦衣衛不時巡邏。
“看來陛下遠比我們想像的,重視此次選官!”
“是呀,那宣紙都是進貢!”毛紀挑了挑眉毛,嘴角一撇:“甚至提前一天安排人住到西宛,那地方如今可不是誰,都能進的!”
王瓊冷哼一聲,聽出了毛紀的言下之意,還不就是禮爭。
大明朝第一次選官外任的考試,內閣五位閣老坐鎮,六部尚書也都來齊了,對此不可謂不重視。
桂萼看到了最後一道題,眉頭先是一緊,沉吟片刻,才慎之又慎地開始動筆。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而離他稍遠一些的楊慎,從開場到現在筆就沒停下過,仿佛如有神助一般,答題從容淡定,運筆酣暢淋漓。
楊慎寫道:“疫之所興,或溝渠不泄,蓄其穢惡,熏蒸而成者,疏浚河道,勿使積汙,廣鑿井泉,勿使飲濁……”
參加選官外調考試,除了文官之外還有武將,二者的統考試卷一樣,隻是進階考試的試卷不同。
南京都督同知馬澄是此次考試中的一員,他本就有在外為官的經曆,年輕時也在地方曆練,答起題來也是得心應手。
信筆寫道:“官府出錢贈予棺木,埋葬疫病屍體,哄抬物價者斬……”
不多時,朱厚熜也來到了金水橋,楊廷和等人皆是一揖,正要口呼萬歲,就被他揮手製止。
他邁步不來到考試眾人前方,但也不下去觀看考生的試卷,反而招呼了一聲麥福,坐到了最前方的桌案上。
隨即麥福將一套一模一樣的卷子呈了上來,在桌案上鋪展開,黃錦也適時的遞上一套文具。
楊廷和臉帶驚疑之色,朱厚熜卻已經開始下筆。
隻見他運筆如飛,仿佛答的不是考題,短短三炷香的工夫,所有的考卷都被他答完了。
相比之下,眾人之中答題最快的楊慎,也才答道第四套卷子,堪堪完成了一半。
“這……”毛紀心中震顫,有些驚疑不定的看朝費宏。
費宏瞧著他的目光,也感覺匪夷所思,這幾道卷子被他們稍改動過,較之原先更顯難度,即使讓他來做也不可能這麽快。
蔣冕想得更多,自從朱厚熜掌權,內閣就默契地不再提及經筵,而如今陛下又是如此了得,那講學豈不是……
除了統考卷之外,由完成內閣部指定三套卷子,其餘兩套可自選。
每一套試卷對應一個地方,最後根據綜合成績,選派外任地點。
而翰林院的學士們,還會多做兩套卷子,確定監察使外任的地點。
今天六部官員不單單隻為監考,他們還是下一場麵試的主考官。
由朱厚熜提議,大明朝劃時代的,製度化的麵試第一次出現在華夏大地上。
看到朱厚熜答完考卷,楊廷和想起昨晚的信件,神情一肅,正要上前言語。
黃錦卻麵色一變,躬身一禮後走到朱厚熜麵前,言道:“陛下,太後有事相請。”
喜歡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請大家收藏:()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