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古法驗藥,證藥手工坊

字數:3780   加入書籤

A+A-


    黃三炮順著野菊指引的方向往藥道古法工坊走時,驗藥箱裏的《藥道古法考》正隨著步伐輕晃。箱底墊著塊百年老陳皮,散發著醇厚的藥香,翻開書頁,桑皮紙繪製的技藝圖譜上還留著藥工的指痕“製膏需用桑木柴,文武火交替,每刻鍾攪三百六十圈,至掛旗而不滴方止”,旁側用朱砂批注 “膏者,凝天地之氣,聚草木之精,手不勤則氣散,火不勻則精失”。最珍貴的是壓在書裏的 “古法玉碾”,玉質溫潤如脂,碾槽裏還嵌著去年製膏時殘留的蜂蜜結晶,碾輪刻著 “手作乃魂” 四字,此刻在工坊的晨光裏泛著柔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裏,本源珠正與半塊老藥杵共鳴,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琥珀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齒輪轉動聲 —— 那是自動化生產線的運行聲。兩人剛推開工坊的榆木大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攥緊了拳頭原本擺滿青石案、銅鍋、竹匾的工坊,如今被六條銀色生產線占據,機械臂正夾著藥材在不鏽鋼槽裏翻滾,電子屏上跳動著 “每小時產膏 500 斤” 的紅色數字,而牆角的石碾、銅甑、蠟紙(傳統包藥材料)全被堆在廢料區,上麵落著的銅鍋沿還帶著磕碰的新痕。
    “爺爺你看,機器在做藥膏!” 小家夥指著最前排的生產線,不鏽鋼攪拌槳正高速旋轉,鍋裏的藥汁濺得四處都是,冷卻後的膏體泛著死氣沉沉的白,傳送帶末端的包裝機 “哢嚓” 作響,給每盒藥膏貼上 “古法秘製” 的標簽。工坊中央的 “傳承灶”(曆代藥工傳下來的七星灶)被改成了控製麵板,穿藍工裝的工人正用旋鈕調節溫度,灶邊的 “百煉石”(檢驗藥膏成色的奇石)被當成了踏板,上麵的裂紋裏卡著半截塑料手套。更刺眼的是牆上的標語“自動化生產,告別手作 —— 效率提升 1000,成本降低 60”。
    黃三炮走到廢料區的石碾旁,伸手撫過碾槽裏的包漿 —— 那是數代藥工用手掌磨出的溫潤,槽底還留著朱砂的殘痕(傳統製膏時需加朱砂收膏,需手工碾至無顆粒)。他從驗藥箱取出袋當歸、黃芪、枸杞,擺在僅存的青石案上,先用羊角刀將藥材切成細絲,刀工勻得像用尺子量過“這叫‘三絲歸宗’,” 他把三種藥絲按 “天、地、人” 三才方位擺好,“當歸為天,得順紋切;黃芪為地,需橫斷切;枸杞為人,要整粒留,機器哪辨得清這講究?”
    工坊老板坊伯穿著油汙的圍裙走過來,胸前別著 “工業 40 藥道改造者” 的徽章。他踹了踹旁邊的銅甑“黃師傅別守舊了,現在誰還費那勁?我這生產線能自動分揀、切片、熬煮,出來的藥膏檢測指標全達標,比你蹲灶前熬三天靠譜多了。” 他指了指旁邊的成品庫,“看見沒?這月發往全國的貨,抵得上你老手藝十年的量!”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生產線控製台前一放。老鱉似乎嫌機械臂晃眼,猛地對著操作屏噴出股清水,屏幕瞬間花掉,參數麵板上的 “古法模擬” 字樣被衝成了 “假” 字。“大家快看!” 小家夥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他們用機器冒充老手藝!爺爺說真藥膏得手攪出來,像這樣 ——” 他學著黃三炮的樣子拿起竹鏟,雖攪得歪歪扭扭,卻讓幾個圍觀工人停了手裏的活。
    新出現的老藥工坊伯背著個藤編藥簍走來,簍裏裝著剛煉好的一小罐黑膏,罐口蒙著桑皮紙。老人掀開紙時,一股藥香瞬間壓過了機器的油味“當年我師父教我煉‘回春膏’,得用銅鍋陶蓋,每熬一個時辰就換次柴,鬆柴增香,柏柴固形,最後用柳木鏟收膏,鏟柄得貼著鍋沿轉,聽見‘沙沙’響才叫到家。” 他用指甲挑了點膏體,能拉出細長的金絲,“這絲得韌如棉線,入口能化,機器攪的要麽太稀要麽太硬,哪有這股活氣?”
    坊伯被說急了,從倉庫拖出桶 “膏體改良劑”,往生產線的料鬥裏倒了些“看好了!這玩意兒能讓機器膏拉出絲,檢測時連老藥工都辨不出,比你守著老灶強多了!” 機械臂立刻加速運轉,鍋裏的膏體果然泛起光澤,坊伯拍著機器冷笑“等會兒對比下,看你手作的和我機器產的有啥不一樣!”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古法考》裏翻出張 “九蒸九曬圖”,上麵用朱砂標著 “每蒸需露一宿,每曬得見月華”。他往銅鍋裏倒了桶山泉水,架在臨時搭的柴堆上,火苗舔著鍋底時,他抓起藥絲撒進去,竹鏟在鍋裏劃著圓弧,每圈都貼著鍋壁,攪得藥汁泛起均勻的漣漪“這叫‘順氣攪’,” 他額角滲出細汗,“力道得跟著藥氣走,氣往上冒就輕攪,氣往下沉就重翻,機器那死力氣哪行?” 說話間藥香已彌漫開來,膏體漸漸變得濃稠,提起竹鏟時,果然如掛旗般垂而不落,滴在桑皮紙上竟凝成顆顆圓潤的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老藥工突然往 “辨膏石”(曆代藥工檢驗膏體的奇石)上抹了點機器膏,石頭隻微微發潮;再抹上黃三炮煉的膏,石麵竟透出溫潤的紅光,還隱隱泛著藥香。“瞧見沒?” 老人用指腹蹭了蹭石麵,“真膏能入石三分,假膏隻會浮在表麵,這可不是添加劑能糊弄的!”
    坊伯臉色鐵青,突然按下總控台的紅色按鈕,所有機械臂同時舉起砍刀“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刀片瞬間將堆在廢料區的銅鍋劈成碎片,“這是‘技術革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服氣?”
    黃三炮將 “古法玉碾” 往傳承灶上一放,玉碾的柔光與灶膛的火光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百工製膏圖》—— 畫麵裏的藥工們圍著灶台,有的添柴,有的攪拌,有的嚐味,每個人的動作都透著專注,竹鏟在鍋裏轉出的圓弧仿佛帶著韻律。“這才是工坊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工人說,“藥道古法講究‘手觸而心悟’,柴火氣裏藏著藥性,掌紋中裹著匠心,機器哪學得來?”
    孫子突然想起什麽,從藥箱裏掏出本源珠往青石案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案麵的刀痕蔓延,那些被丟棄的傳統工具竟自己動了起來銅鍋在灶上微微發燙,竹匾裏的藥材輕輕顫動,連蠟紙都自動展開,仿佛在等藥膏冷卻。幾個老工人忍不住放下手裏的活,圍過來看黃三炮操作,眼裏泛著久違的光。
    老藥工趁機往眾人手裏塞了把蜂蠟“來,試試封膏,得用掌心的溫度焐化,再順著罐口捏出圓邊,這樣才透氣不泄氣。” 他自己先示範,粗糙的手掌來回搓動,蜂蠟在指尖化成薄薄的膜,“這活兒練的是手感,機器封的要麽太鬆要麽太緊,哪有這恰到好處的勁兒?”
    坊伯見勢不妙,想趁亂按生產線自爆鍵,卻被黃三炮用玉碾攔住手腕。“工坊不是工廠,”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機器轟鳴格外清晰,“蒸藥的柴得選三年的桑木,攪膏的鏟得用七年的柳木,連盛藥的罐都得是陶土燒製的,這不是流水線能複製的講究。”
    本源珠突然飛向工坊最高處的 “匠心旗”,旗麵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手作千年,藥魂所係”。隨著旗幟展開,所有生產線的齒輪突然卡住,而那些傳統工具卻愈發光亮。黃三炮往傳承灶邊撒了把藥種,瞬間長出片翠綠的藥苗,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麵匯成 “古法”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裏的本源珠正往西南方向飛去,那裏隱約可見一片市集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藥材市’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熱鬧的方向,突然想起老藥工的話“機器能做出藥的形,卻做不出藥的魂,這魂得靠手溫焐出來,靠心勁煉出來。” 他扛起藥杵,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工人們拆卸生產線的聲響 —— 那是工坊久違的、屬於手工的動靜。
    喜歡逆世雄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逆世雄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