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守藝驗藥,證藥非遺坊

字數:4065   加入書籤

A+A-


    黃三炮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往藥道非遺坊走時,驗藥箱裏的《藥道非遺技藝譜》正隨著步伐輕晃。封麵是用藍印花布裱糊的,邊角用麻線縫合,布麵繡著十幾種傳統製藥技藝的圖案蠟丸製作時的融蠟手法、藥酒釀造時的封壇技藝、膏藥熬製時的攪膏弧度…… 每幅繡圖旁都標注著 “技藝步驟”“關鍵訣竅”“傳承譜係”,最珍貴的是夾在書中的 “傳藝銀針”,針尾刻著 “守藝如命” 四字,針身因常年演示挑藥技藝已磨得發亮,此刻在非遺坊的蒸汽裏泛著瑩潤的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裏,本源珠正與半塊非遺傳承人製作的膏藥殘片共鳴,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淡金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傳送帶嗡鳴 —— 那是文創流水線的機械聲。兩人剛推開刻著 “匠心傳藝” 的木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心頭發顫原本擺滿傳統製藥工具的工坊,如今被改成了標準化生產車間,機械臂正往模具裏灌注藥膏,包裝上印著 “非遺傳承” 字樣,而角落裏的 “傳藝台”(師父帶徒弟的木案)被換成了 “質檢台”,上麵的牛角藥刀被塑料刮刀替代,旁邊的 “技藝碑”(刻著製藥口訣的石碑)被貼上了 “日產萬盒” 的生產指標,碑縫裏還卡著張沒撕完的計件工資表。
    “爺爺你看,他們把手上的真本事換成機器了!” 小家夥指著最刺眼的 “自動化蠟丸機”,原本需要用手揉、掌心焐、舌尖嚐的蠟丸,此刻被機器壓成統一規格,技術員卻在記錄表上寫著 “符合非遺標準”,“這哪是傳藝,是毀藝啊!” 非遺坊中央的 “試藥區”(品嚐藥膏口感的陶碗)被換成了 “抽樣檢測機”,屏幕上跳動著含水量、粘度等數據,區邊的 “技藝口訣” 木牌被踩在腳下,牌上的 “膏藥熬得老,能粘住蒼蠅腳” 字樣沾著機油。更刺眼的是車間標語“非遺產業化,量產新突破 —— 標準化生產,人人都能享‘非遺’”。
    黃三炮走到被遺棄的膏藥石鍋前,伸手撫摸鍋沿的包漿 —— 那是百年間用銅鏟攪膏磨出的光滑弧度,鍋底的紋路裏還嵌著沒刮淨的藥渣,是清代非遺傳承人王阿婆親手熬製時留下的痕跡。他從驗藥箱取出塊親手熬的黑膏藥,膏體烏黑發亮,能拉出細長的絲“這叫‘老膏藥’,” 他往傳藝台的舊址上一放,“得用麻油浸藥七日,文武火交替熬三晝夜,最後加黃丹收膏,哪能靠機器灌出來?” 說話間他已點燃酒精燈,用銅鏟舀起些藥油演示,“你看這油花,熬到‘滴水成珠’才算好,那些流水線的藥膏哪有這股子滲皮的藥力?”
    非遺坊老板藝伯穿著印著 “非遺轉化總監” 的工裝走來,手裏拿著個平板電腦,屏幕上是文創產品的銷售數據。他踢了踢旁邊的牛角藥刀“黃師傅別抱著老手藝不放了,現在誰還等得起三天熬一鍋膏藥?我這流水線一小時出兩千盒,包裝印上非遺字樣,照樣賣得火,比你守著石鍋強多了。” 他指了指牆上的訂單量,“看見沒?這月賣了十萬盒‘非遺藥膏’,夠你熬一輩子!”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 “流水線蠟丸” 的包裝前一放。老鱉似乎嫌蠟皮太硬,猛地對著包裝盒噴出股清水,蠟丸遇水後竟變軟變形,露出裏麵混著澱粉的藥粉。“大家快看!” 小家夥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這些都是假非遺!爺爺說真手藝得憑手感,像這樣 ——” 他拿起黃三炮剛揉好的小蠟丸,放在手心焐了焐,蠟皮立刻變得柔韌,引來幾個老藥工的點頭。
    新出現的老非遺傳承人藝伯背著個藤編工具箱走來,箱子裏裝著傳藝的工具牛角刮刀、銅製藥碾、浸藥用的陶缸,還有一本泛黃的《技藝手劄》。老人翻開手劄,裏麵記著光緒年間的製藥心得“熬膏藥,要‘三看三聞’看油色變深褐,聞藥香轉醇厚,看膏體能拉絲,方算成。”“當年我師父教我熬膏,第一樁事是練臂力,他說‘攪膏要三千六百下,少一下就差一分藥性’。” 他指著角落裏的廢棄陶缸,“這是浸藥用的‘百年老缸’,陶土透氣,能讓藥材慢慢舒展,哪能用不鏽鋼桶替代?”
    藝伯被說急了,從控製室調出 “智能製藥係統”,屏幕上立刻顯示出 “非遺膏藥模擬程序”“看好了!這係統能記錄老藝人的手法,自動複製熬膏溫度、攪拌速度,比你手把手教徒弟高效多了!” 他點擊 “啟動” 鍵,機械臂立刻開始模仿攪膏動作,“等會兒對比下,看你土法熬膏和我這‘科技傳承’有啥不一樣!”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非遺技藝譜》裏翻出張 “膏藥熬製十二訣”,上麵用朱砂寫著 “浸要透,炒要勻,熬要老,濾要淨,攪要勤,丹要準,和要勻,攤要薄,晾要透,藏要陰,貼要準,換要勤”。他拿起傳藝銀針,往自己熬的膏藥上一紮,銀針拔出後竟帶出細絲“這叫‘驗膏’,” 他指著絲的長度,“能拉三寸不斷,才算熬到家,機器哪懂這火候的微妙?” 說話間個戴頭巾的婦人湊過來說“俺奶奶的膏藥都是熬得黑乎乎的,貼在身上火辣辣的才管用,哪像這些輕飄飄的?” 黃三炮遞給他一把小銅鏟“來,試試攪膏,這力氣得用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藝伯突然往 “守藝石”(檢驗技藝真偽的奇石)上放了片流水線膏藥,石頭立刻蒙上層灰霜;再放上黃三炮熬的膏藥,石麵竟透出溫潤的紅光,還隱隱浮出 “匠心” 二字。“瞧見沒?” 老人用指甲刮了刮膏藥斷麵,“真膏藥裏有藥材的纖維,假的隻有膠質,這可不是程序能糊弄的!”
    藝伯臉色鐵青,突然按下總控台的紅色按鈕,所有機械臂的轉速同時加快“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屏幕上開始播放 “非遺文創發布會”,明星拿著流水線產品推薦,“這是‘讓非遺走進生活’,消費者就認這個,不服氣?”
    黃三炮將 “傳藝銀針” 往傳藝台的石座上一插,銀針的青光與木案的紋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技藝傳承圖》—— 畫麵裏的老藝人在石鍋前攪膏,額頭上的汗珠滴進鍋裏;徒弟在旁研藥,每研一下都要聞聞藥香;孩童在角落模仿揉丸,小手沾滿藥膏卻笑得開心。“這才是非遺坊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工人說,“非遺不是商標,是手上的功夫、心裏的敬畏,哪能靠機器批量複製?”
    孫子突然想起什麽,從藥箱裏掏出本源珠往守藝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石縫蔓延,那些流水線設備突然停轉,而被遺棄的石鍋竟自己燃起炭火,牛角藥刀也飛回傳藝台。幾個工人忍不住關掉機械開關,圍過來看黃三炮演示熬膏,臉上露出向往的神色。
    藝伯趁機往眾人手裏塞了本《家傳製藥小技藝》“來,拿著學,這裏麵教怎麽熬秋梨膏、做薄荷糖,比如熬梨膏得用銅鍋,火大了會糊,那些不鏽鋼鍋熬的哪有這股子清甜味?” 他自己先拿起塊蜂蠟,往小銅鍋裏放了些,“這叫‘煉蠟’,得用小火慢慢融,急了就會有雜質。”
    藝伯見勢不妙,想趁亂按銷毀鍵毀掉所有傳統工具,卻被黃三炮用傳藝銀針攔住手腕。“非遺坊不是流水線,”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機械噪音格外清晰,“一招一式都藏著前人的智慧,得手把手教、心貼心傳,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活態遺產,不是標準化生產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飛向非遺坊最高處的 “傳藝旗”,旗麵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匠心守藝,薪火不滅”。隨著旗幟展開,所有流水線的傳送帶突然卡住,而被改成質檢台的傳藝台竟自己擺上製藥工具,牆上的生產指標被 “守藝傳心” 的匾額替代。黃三炮往傳藝台邊撒了把藥種,瞬間長出片翠綠的幼苗,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麵匯成 “守藝”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裏的本源珠正往東南方向飛去,那裏隱約可見一片藥道研學苑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研學苑’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傳授藥道知識的園地,突然想起藝伯的話“機器能做出樣子,做不出味道;能複製步驟,複製不了心勁,丟了手藝,非遺就成了空殼子。” 他扛起銅鏟,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銅鏟攪膏的 “沙沙” 聲 —— 那是非遺坊久違的、屬於匠心的韻律。
    喜歡逆世雄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逆世雄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