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歸真驗藥,證藥風情村
字數:4421 加入書籤
黃三炮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往藥道風情村走時,驗藥箱裏的《藥道民俗圖譜》正隨著步伐輕晃。封麵是用藍印花布裱糊的,邊角縫著粗麻繩,內頁貼著藥道民俗的手繪插畫端午掛艾的步驟分解、中秋製膏的場景速寫、冬至炮製藥材的工具圖解…… 每幅插畫旁都標注著 “民俗寓意”“操作訣竅”“傳承現狀”,最珍貴的是夾在書中的 “民俗木牌”,牌麵刻著 “生活化俗” 四字,牌身因常年被藥農摩挲已泛出溫潤光澤,此刻在風情村的煙火氣裏透著親切的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裏,本源珠正與一塊民國藥農的搗藥石殘片共鳴,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淡褐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叫賣聲 —— 那是商業化表演的吆喝聲。兩人剛穿過刻著 “藥韻民風” 的石拱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心頭發堵原本錯落有致的藥農院落,如今被統一改成 “明清風格” 的商鋪,穿戲服的 “藥農” 在門口表演 “虛假製藥”,有人用色素勾兌 “藥酒”,有人拿模具壓製 “手工藥丸”,而角落裏的 “老藥鋪”(傳承三代的家庭藥坊)被改成了 “網紅咖啡館”,櫃台上的銅藥臼換成了咖啡機,旁邊的 “民俗守則” 木牌被踩在腳下,牌上的 “藥融於俗,俗載藥魂” 字樣沾著奶泡。
“爺爺你看,他們把過日子的本事變成演戲了!” 小家夥指著最熱鬧的 “民俗表演區”,台上的 “老藥工” 穿著嶄新的對襟褂子,用事先準備好的藥粉假裝 “現場炮製”,動作浮誇得像皮影戲,台下遊客舉著手機瘋狂拍攝,沒人注意到他把黃柏當成了黃連,“這哪是傳承,是糊弄人啊!” 風情村中央的 “曬藥場”(村民集體晾曬藥材的空地)被鋪上塑膠跑道,改成 “藥道馬拉鬆” ,場邊的 “節氣藥諺” 石碑(刻著 “清明曬艾,端午驅蚊” 等俗語)被刷上熒光漆,變成 “打卡背景牆”,碑座縫隙裏還卡著半截沒吃完的網紅雪糕。更刺眼的是景區導覽圖上的字“藥道體驗,拍照優先 —— 穿古裝、擺姿勢、買特產,假裝當藥農”。
黃三炮走到被改造的老藥鋪前,伸手撫摸門楣上的 “百草堂” 匾額 —— 木質匾額被砂紙打磨得失去了包漿,原本刻著的 “光緒年立” 字樣被膩子填平,換成了 “網紅打卡點” 的激光雕刻。他從驗藥箱取出些真實的民俗物件一把纏著布條的藥農鐮刀(刀柄有長年握出的凹槽)、一捆端午紮艾的紅繩(結著代代相傳的吉祥結)、一本記著 “初一製香、十五曬藥” 的老黃曆,往鋪子裏的舊櫃台上一擺“這叫‘過日子的藥道’,” 他拿起鐮刀比劃著割艾草的姿勢,“藥農割艾要留三分根,來年才能再長,哪能靠擺拍演戲?” 說話間他已找來個陶盆,往裏麵放了艾葉、蒼術、白芷“你們看這端午香囊的配料,得按‘三三製’搭配,那些用香精棉片做的哪有這驅蚊實效?”
風情村老板風伯穿著唐裝走來,手裏拿著本 “網紅打卡攻略”,上麵標著 “必拍景點”“必買特產”。他踢了踢旁邊的老藥碾“黃師傅別抱著破銅爛鐵當寶貝了,現在誰還看真幹活?我這表演讓遊客體驗‘藥道氛圍’,一天的收入夠你種十年藥田!” 他指了指電子屏上的 “抖音熱度”,“看見沒?這月播放量破億,帶火了三百家商鋪,夠你修十座老藥鋪!”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 “虛假藥酒” 的攤位前一放。老鱉似乎嫌酒精刺鼻,猛地對著酒壇噴出股清水,壇裏的 “藥酒” 立刻分層,紅色沉澱在底,上麵浮著層透明液體,標簽上的 “三十年陳釀” 字樣被水泡得模糊,“這是假的!” 小家夥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鏡頭裏拍到攤主往白水裏倒色素的全過程,“爺爺說真民俗得看真功夫,像這樣 ——” 他拿起黃三炮的老黃曆,展示著 “立秋曬知母” 的記載,引來幾個老人的共鳴。
新出現的老藥農俗伯背著個藤編藥簍走來,簍裏裝著民俗傳承的物件奶奶傳下的納鞋底藥包(裏麵裝著防腳氣的蒼術)、父親用過的節氣藥牌(每個牌上刻著當季該做的藥活)、自己記的 “民俗偏方” 手抄本,還有一本泛黃的《藥農生活誌》。老人翻開生活誌,裏麵貼著 1950 年的全家福“這是俺們村的藥農,” 他指著照片上在院裏曬藥的婦人,“俺娘端午掛艾要按‘男左女右’掛在門楣,中秋製膏得用井水熬,哪像現在這樣瞎比劃?” 他從簍底摸出塊 “藥俗傳承證”,“這是村裏給俺發的,證明俺會‘二十四節氣製藥法’,不是演出來的。”
風伯被說急了,從倉庫推來台 “民俗生成機”,往裏麵輸入 “藥道” 關鍵詞“看好了!這機器能自動生成‘仿古藥俗’,連服飾道具都能配好,比你守著老規矩高效多了!” 他按下生成鍵,機器立刻吐出套 “七夕製藥” 劇本,要求演員穿漢服用銀簪攪藥,“等會兒對比下,看你土法傳俗和我這‘商業表演’有啥不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民俗圖譜》裏翻出張 “俗藥三則”,上麵用朱砂寫著 “應時節,融生活,有實效”。他拿起民俗木牌,往老藥鋪的舊址上一立,木牌竟透出暖光“這叫‘生活藥俗’,” 他指著牆角的灶台,“俺們藥農燉肉會放當歸去腥,醃菜要加花椒防蟲,都是過日子琢磨出的智慧,機器哪懂這煙火氣裏的門道?” 說話間個戴頭巾的大媽湊過來說“俺婆婆以前教過‘冬至泡蘿卜要加生薑’,現在年輕人都不知道了。” 黃三炮遞給他一把艾葉“來,教大家編個驅蚊艾辮,比看表演實在。”
俗伯突然往 “歸真石”(檢驗民俗真偽的奇石)上放了個表演用的假藥包,石頭立刻蒙上層灰霧;再放上黃三炮的納鞋底藥包,石麵竟透出溫潤的黃光,還隱隱浮出 “本真” 二字。“瞧見沒?” 老人用手指點著藥包裏的蒼術顆粒,“真民俗的物件有生活痕跡,假表演的隻有浮誇,這可不是機器能糊弄的!”
風伯臉色鐵青,突然下令所有演員換上更暴露的古裝“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他指著剛搭好的 “藥神選妃” 舞台,“這是‘創新民俗’,年輕人就愛看這個,不服氣?”
黃三炮將 “民俗木牌” 往曬藥場的石碾上一放,木牌的青光與石碾的紋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藥農生活圖》—— 畫麵裏的婦人在院裏曬藥,孩童在旁撿拾掉落的藥材,老人坐在門檻上用針線縫製藥包,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自然的笑意。“這才是風情村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遊客說,“藥道民俗得‘從生活裏長出來’,是柴米油鹽裏的智慧,不是刻意演給人看的,哪能靠商業化包裝?”
孫子突然想起什麽,從藥箱裏掏出本源珠往歸真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石縫蔓延,那些虛假的表演道具突然變成普通日用品,而被改成咖啡館的老藥鋪竟自己擺上銅藥臼,熒光漆的石碑也恢複了 “節氣藥諺” 的原貌。幾個遊客忍不住放下手機,圍過來看俗伯演示 “醃菜加花椒” 的技巧,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俗伯趁機往眾人手裏塞了本《家常藥俗小竅門》“來,拿著學,這裏麵講咋把藥材用進生活,比如燉魚放紫蘇去腥味,那些演戲的哪懂這些實在的?” 他自己先點燃一把艾條,在院子裏熏了起來“這叫‘回歸平常’,藥道本就是過日子的一部分,不用搞得花裏胡哨。”
風伯見勢不妙,想趁亂拆除所有老藥農的舊屋,卻被黃三炮用民俗木牌攔住去路。“風情村不是影視城,”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叫賣聲格外清晰,“藥道民俗得‘源於生活,歸於生活’,是為了讓藥道融入日常,不是為了賺錢,這是老祖宗傳下的生活道,不是商業表演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飛向風情村最高處的 “民風旗”,旗麵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藥俗相融,生生不息”。隨著旗幟展開,所有仿古商鋪的招牌突然變回樸素的農家門牌,而被占用的曬藥場竟自己鋪上了晾曬的藥材,巷子裏傳來藥農們家長裏短的閑聊聲。黃三炮往老藥鋪的院子裏撒了把藥種,瞬間長出片嫩綠的幼苗,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麵匯成 “歸真”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裏的本源珠正往東北方向飛去,那裏隱約可見一片藥道義診堂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惠民堂’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為百姓免費診病的場所,突然想起俗伯的話“藥道不是擺出來看的,是用在日子裏的,演戲演不出真藥效,賺錢換不來好人心,守不住這份實,藥道就成了飄著的幌子。” 他扛起驗藥箱,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藥碾轉動的吱呀聲 —— 那是風情村久違的、屬於生活的韻律。
喜歡逆世雄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逆世雄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