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海島驗藥,證藥守藍魂

字數:3494   加入書籤

A+A-


    黃三炮的科考船穿過南太平洋的珊瑚礁群時,海水的顏色突然從湛藍變成了渾濁的灰褐色 —— 那是遠處貨輪泄漏的油汙。孫子趴在船舷邊,攝像機鏡頭裏的景象讓人心頭一緊:某座小島的海岸線比地圖上標注的後退了半米,原本生長著 “海芙蓉”治療風濕的海洋草藥)的潮間帶,如今隻剩被海水浸泡的爛泥;幾個穿著草裙的原住民正跪在礁石上,小心翼翼地撿拾著被油汙包裹的 “海藻藥團”,卻隻能無奈地搖搖頭 —— 這些原本能消炎的海藻,現在一捏全是黏膩的油汙。
    “海水每年都在往上漫。” 前來接應的拉羅部落族長塔娜,手裏捧著一個用椰殼製成的 “藥籃”,裏麵裝著幾株枯萎的海芙蓉,“我們世代用海芙蓉治風濕、用紅藻止血,可現在,潮間帶的草藥要麽被淹,要麽被汙染,連長老都找不到能入藥的新鮮草藥了。” 她指著遠處的 “藥草礁”,曾經長滿各種海洋草藥的礁石群,如今一半都被海水淹沒,露出水麵的部分還覆蓋著一層白色的汙染物,“上周有孩子誤食了被汙染的海藻,上吐下瀉,我們連對症的草藥都找不到。”
    本源珠懸在塔娜的藥籃上方,光芒中浮現出更揪心的畫麵:部落的 “海洋藥草屋”建在海邊的高架木屋)因海平麵上升,底部的木樁已被海水浸泡得發黑,屋內存放的海藻幹、海芙蓉粉全吸潮發黴;幾位老原住民坐在礁石上,用樹枝在沙灘上畫著早已消失的草藥生長區域,嘴裏念叨著 “以前這裏有大片紅藻,現在全沒了”;更可怕的是,某片珊瑚礁旁,外來物種 “紫莖澤蘭” 隨著洋流入侵,覆蓋了本土海藻的生長區域,讓原本就稀少的海洋草藥雪上加霜。
    團隊剛在部落搭建好臨時工作站,第一個難題就來了:海島的高濕度和鹽霧讓設備嚴重受損。筆記本電腦的外殼不到三天就開始生鏽,鍵盤裏進了鹽粒,按鍵頻頻失靈;用來掃描海洋草藥的設備,鏡頭被鹽霧腐蝕,掃描出的海芙蓉葉片全是模糊的光斑;最棘手的是數據存儲 ——u 盤和硬盤在高濕度環境下頻繁損壞,剛采集的紅藻樣本數據,沒等傳輸就丟失了大半。塔娜看著故障的設備,無奈地說:“我們這裏的海風和海水都‘咬’東西,連木頭房子都要每年刷一次椰子油防腐,你們的機器怕是扛不住。”
    跨國技術會議上,中國網絡安全專家老陳的臉在屏幕上滿是焦慮,“鹽霧對電子設備的腐蝕速度太快,我們的‘數據守護陣’連基礎的設備防護都做不到,更別說數字化保護了!” 越南的阿阮舉著生鏽的數據線,“接口處全被鹽腐蝕了,現在連設備都連不上,怎麽掃描草藥?” 伊朗的法拉赫博士看著實時傳回的海洋汙染數據,“油汙和外來物種的雙重破壞,讓海洋草藥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要是兩周內完不成保護,很多草藥可能就永遠消失了!”
    黃三炮蹲在海邊的礁石上,看著塔娜用椰子油擦拭木樁,突然注意到一個細節:部落的 “海洋藥草屋” 底部,纏著一層厚厚的紅樹林樹皮,樹皮上還塗著一層發亮的物質。“這是用紅樹林樹脂和椰子油混合製成的‘防腐層’,” 塔娜解釋道,“能防止海水和海風腐蝕木樁,我們的祖輩就是用這個法子,讓藥草屋撐了幾十年。” 黃三炮又發現,原住民儲存海洋草藥時,會將海藻幹、海芙蓉粉放進掏空的椰子殼,再用蠟密封,然後掛在通風的屋簷下,既能防潮又能防鹽霧。“老祖宗說‘靠海吃海,也要靠海護海’,” 黃三炮突然有了主意,“我們的設備和草藥保護,也該學原住民的‘海洋智慧’!”
    團隊立刻開啟 “海島適配” 計劃。塔娜帶領族人用紅樹林樹皮和椰子油,為設備製作 “防腐保護套”,在筆記本電腦和掃描儀的外殼上塗滿 “防腐層”,還在設備旁放置裝滿幹燥椰子殼的箱子,吸收空氣中的濕氣;年輕原住民阿瓦教大家用傳統方法儲存草藥樣本 —— 將新鮮的海芙蓉和紅藻用海水清洗幹淨去除表麵鹽分和汙染物),然後放在竹篩上,用海風自然晾曬,曬幹後裝進密封的椰子殼,再放入特製的 “防潮屋”用火山岩搭建的幹燥房間)。
    在海洋草藥保護方麵,黃三炮發現拉羅部落的 “潮間帶藥草地圖” 藏著大智慧 —— 原住民會根據潮汐規律,在不同的潮位線標記 “可采草藥區” 和 “禁采區”,漲潮時不采集靠近深海的草藥,避免破壞根係,退潮時隻采集成熟的草藥,留下幼苗讓其生長。結合藥道 “水性調和” 理念,團隊幫部落製定了 “海洋藥草共生防護計劃”:在被汙染的海域,種植能吸收油汙的 “去汙海藻”,淨化海水;在潮間帶種植紅樹林,利用紅樹林的根係固定海岸,防止海水進一步侵蝕,同時為海芙蓉、紅藻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針對外來物種 “紫莖澤蘭”,引入其天敵 —— 本土的 “食藻蟲”,通過生物防治的方式清除入侵物種。
    最關鍵的 “海洋藥草共生防護體係” 逐漸成型:一是 “防護層”,用紅樹林和去汙海藻構建海岸防護帶,淨化海水、固定海岸;二是 “儲存層”,用改良的椰子殼密封法和防潮屋,保存珍貴的海洋草藥;三是 “監測層”,在潮間帶安裝鹽度、溫度、汙染物傳感器,通過手機 app 實時監測海洋環境,一旦發現汙染或外來物種入侵,立刻發出警報。為解決設備的鹽霧腐蝕問題,團隊還在工作站周圍種植了能吸收鹽分的 “鹽生草”,降低周邊空氣的鹽度,讓設備的使用壽命延長了三倍。
    當 “海洋藥草共生防護體係” 首次在部落推廣時,曾因找不到草藥而焦慮的年輕原住民阿瓦,主動加入了監測隊伍。他每天背著裝有傳感器的背包,沿著潮間帶巡查,用手機記錄草藥的生長情況,“以前覺得老祖宗的法子太老套,現在才知道,這些法子能讓我們的草藥活下去,也能讓大海活下去。” 本源珠的光芒投射在海麵上,形成動態的 “海洋藥草生長圖”,標注出哪些區域的海芙蓉已經恢複生長,哪些海域的汙染已經得到控製,塔娜指著圖上的紅藻標記,激動地說:“這和我們老人口中的‘海洋記憶’一模一樣,以前這裏全是紅藻,現在終於要回來了!”
    半個月後,一場台風過後,團隊驚喜地發現:種植紅樹林的區域,海岸沒有進一步後退,潮間帶的海芙蓉冒出了新芽;去汙海藻成功吸收了部分油汙,周邊海域的海水重新變得清澈;被生物防治清除的紫莖澤蘭區域,本土海藻開始重新生長。阿瓦在礁石上發現了幾株新鮮的紅藻,興奮地跑回部落:“我們有能止血的草藥了!以後孩子再受傷,再也不用怕了!”
    離開時,塔娜送給黃三炮一件特殊的禮物 —— 用椰子殼和紅樹林樹脂製成的 “海洋藥盒”,盒身上刻著 “海洋共生密碼”:海芙蓉、紅藻、紅樹林的圖案相互纏繞,象征著海洋草藥與生態的共生。“你們帶來的不隻是技術,是讓我們的海洋和傳統一起活下去的希望。” 科考船駛離海島時,孫子的攝像機對準後方,隻見拉羅部落的原住民站在海邊,揮手送別,潮間帶的海芙蓉在風中搖曳,與本源珠的光芒遙相呼應,仿佛在訴說著海洋與生命的共生故事。
    黃三炮摩挲著手中的海洋藥盒,突然明白:藥道的守護,從來不是與自然對抗,而是像海洋草藥適應潮汐一樣,順應自然、融入自然。就像紅樹林用根係守護海岸,海洋草藥用生命守護人類健康,人類也必須用智慧守護這片藍色家園 —— 隻有海洋繁榮,海洋草藥才能存續,傳統知識才能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