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那就開始吧

字數:9811   加入書籤

A+A-


    片刻後,子楚離開。
    次日,子楚頒布公文,大規模征召民夫!
    因隻是修繕上林苑的離宮,征召範圍僅限於京畿地區。
    期間,子楚安排親信,將京畿地區的雕刻工匠盡數調走。
    一切看似合情合理,外人難以察覺這些工匠的去向。即便注意到,上林苑離宮需雕刻裝飾,找些工匠也是理所當然。
    同時,吳巨秘密府邸中的工匠也被帶走,加上民夫中的工匠,總數接近兩千人。
    這些人被秘密運出鹹陽。
    關於工匠的運輸與監管,子楚經過反複考慮,交給了一個可靠之人。
    蒙恬!
    由他帶領一支秦銳士負責看守,地點設在秦嶺腳下的一個秘密軍營中,這些工匠至少要在那裏待一個月。
    ……
    穀雨時節過去,青石茶莊的新茶被搶購一空。
    春天果然名副其實,萬物複蘇,充滿活力。
    這段時間,吳巨收到的消息大多是好消息。
    這天,吳巨開始整理行裝,準備前往岐山。
    豈料張管家急報:“家主,玻璃廠的負責人到了。”
    “哦?”吳巨揚眉,“讓他進來。”
    “是。”
    不久,玻璃廠負責人劉璃到訪。
    “吳大人,您吩咐準備的玻璃窗,我已經全部備好。”劉璃說道。
    聽罷,吳巨雙眼一亮:“帶我去看看!”
    在劉璃的帶領下,吳巨來到府中庭院,隻見仆役們正小心翼翼地從馬車上卸下一塊塊用厚重布匹包裹的玻璃,輕輕放置在地上。
    吳巨揭開玻璃上的層層布料,映入眼簾的是光滑明亮的大塊玻璃,四周以鐵框固定,配有滑輪,幾乎與現代無異。
    “不錯!”吳巨心中暗喜。
    他對玻璃窗期待已久,因為紙糊窗戶不僅采光差,還很不方便。
    玻璃窗多通透啊!
    劉璃遞上一份設計圖紙:“吳大人,請過目,這是我們為府邸設計的效果圖。”
    吳巨接過一看,模樣端正,和他想象中裝上玻璃窗的樣子差不多。
    “很好,就按這個方案執行。”吳巨說道。
    “明白。”劉璃點頭回應。
    吳巨正在翻閱效果圖時,忽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聲,回頭一看,隻見呂凝和魏磬一同前來。
    “這是什麽?”呂凝詢問。
    “玻璃窗。”吳巨答道。
    “像結海樓那樣嗎?”魏磬問。
    “類似,結海樓的是落地窗,這種是常規尺寸的窗戶。在府內,特別是住的院子不適合裝落地窗,不然不拉窗簾就沒有一點隱私,拉了窗簾落地窗也沒什麽意義。落地窗更適合像結海樓那樣的高處使用。”吳巨解釋道。
    二女點頭,觸摸著玻璃,顯然很喜歡。
    “要不要也給你們的房間裝上?”吳巨問。
    “好啊。”二女欣然答應。
    剛好這次要去岐山一趟,期間足夠工匠完成玻璃窗的安裝。
    這也算是一次巧合。
    這些玻璃都是專門定製的,質量上乘,吳巨原以為還需要更多時間。
    吳巨將此事交給張管家和劉璃,讓他們組織工匠進行安裝,順便前往呂府,拜訪呂不韋,看看他是否也需要。
    呂不韋聽說是與結海樓相同的玻璃窗,立刻同意。
    離開呂府後,吳巨摸了摸下巴:“看來玻璃窗又能開拓一項新業務了。”
    隻是目前產能可能跟不上,這成了一大難題。
    看來是時候籌備擴大玻璃廠的規劃了,銷售玻璃窗同樣是一筆不小的生意,其利潤絕不遜於出售玻璃鏡。
    吳巨反複思索後,再次前往王宮,尋到了開陽公主。
    告別之餘,他也問起對方是否需要玻璃窗。
    女孩子通常喜歡這類精致物件,開陽公主也不例外。
    “會不會很麻煩?”開陽公主疑惑地問。
    “一點也不麻煩。”吳巨搖頭,“速度快的話,拆牆到安裝,一兩天就完成了。”
    “那太好了,謝謝。”開陽公主展顏一笑。
    盡管得知吳巨即將離開有些不舍,但他主動來告別並贈送這份禮物,讓她感到十分高興。
    隨後,吳巨妥善處理了所有事務。
    行囊裝載完畢,他帶著兩位女子登上馬車。
    章邯、司馬欣率領五百魁首近衛隨行。
    同行的還有蘇長老以及醫家的部分醫者。
    在與送行者道別後,馬車緩緩啟程,向西而去。
    岐山!我回來了!
    同一條路,反方向再走一遍,心境與景象便截然不同了。
    這三人——吳巨、魏磬、章邯皆有此感受。
    然而,對於呂凝來說,一切都顯得新鮮。
    畢竟,隊列中的多數人都曾走過從鹹陽到岐山的路,包括呂凝自己,但她卻是個例外。
    上一次走這條路時,呂凝正患病在身,整天神誌不清,清醒的時間極為有限,根本無暇顧及沿途景色。
    這一次可不一樣了。
    從鹹陽到岐山距離並不遙遠。
    從鹹陽到洛陽大約八百裏,而從鹹陽到岐山兩百裏足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快馬加鞭,一天便可抵達。
    但吳巨等人走得十分緩慢。
    蘇長老等幾位醫者也難得輕鬆下來,心態放鬆,任由幾個年輕人盡情遊玩。
    一路賞景遊玩,無比愜意。
    兩天後的清晨。
    岐山,醫家。
    山門前。
    眾多醫者和得知吳巨與蘇長老即將返回岐山的消息後,紛紛聚集在山門前等候。
    遠遠看見一支車隊從東方駛來,心中驟然一驚。
    仔細看去,馬車前方站著兩人,一老一少,不是蘇長老和魁首大人又是誰?
    “太好了!”
    醫者和們齊聲歡呼,車隊靠近時,所有人高聲喊道:
    “拜見魁首!拜見長老!”
    放眼望去,山間回蕩著震耳欲聾的呼喊,驚飛了無數鳥兒。
    吳巨一手扶軾,一手高高舉起:
    “同誌們好!”
    許久未回岐山,突然歸來,還能在人群中看到幾張熟悉的麵孔,即便是吳巨也忍不住激動起來。
    車隊停穩後,吳巨和蘇長老走下車。
    “恭迎魁首、長老回山!”醫者和們拱手行禮。
    ……
    吳巨慰問了醫者和們一番,隨即在眾人的陪同下進山。
    片刻後,醫者和散去,吳巨和蘇長老打過招呼,便暫時離開。
    回到久違的小院。
    推開門進去。
    當初醫家內亂時,這座院落被刺客焚毀,後來重新修建。
    這裏無人居住,但一直有人打掃。
    看著繁茂的庭院和房間內的桌椅陳設,吳巨心中感慨萬千。
    “這是你的房間?”呂凝好奇地問。
    “是的。”
    吳巨點頭,輕輕牽起她的手,壞笑著問:“今晚要不要跟我一起住?這裏床挺大的。”
    “討厭,真不知羞!”呂凝輕嗔一句。
    吳巨笑了笑:“好了,你們自己找間房住吧,今晚會設宴,你也參加。”
    “好。”
    兩位女子乖巧地點點頭。
    吳巨又安排了章邯、司馬欣等五百名近衛魁首,隨後洗淨一身風塵。
    夜晚降臨,岐山燈火輝煌,大開宴席,通宵歡慶,整個山上洋溢著歡樂氣氛。
    主堂內,眾人齊聚一堂。
    “來!讓我們舉杯,歡迎魁首歸來!”蘇長老舉起酒杯,笑著說。
    在場有張師、賈師、閆師、執事,章邯、司馬欣、呂凝、魏磬以及一些醫者。
    吳巨初見張師與蘇長老於岐山,後各自別離,於函穀關再度相逢,再別後,最終又在岐山重聚。
    此情此景,感慨萬千,眾人舉杯痛飲,將情誼融於酒中。
    次日清晨,吳巨召開大會。
    會議首日,蘇長老及諸位矚目下,吳巨手持象征醫家領袖權柄的藥囊,頭戴玉冠,身披白底青色瑞獸紋華服,登臨岐山之巔,祭拜仙神與醫家先賢,祈願醫道興盛,天下無疾無憂。
    “這就是醫家之首?”司馬欣目光閃爍。
    遍山醫者雲集,宏偉樓宇宛如白玉雕砌的階梯,如此景象令司馬欣歎為觀止。
    “這不算什麽,當年師父接任之時,七國醫者匯聚岐山,場麵更勝於此。”魏磬帶著些許驕傲說道。
    次日會議繼續。
    吳巨召集全體醫者發言。台下坐滿醫者與諸位賓客,一眼望不到盡頭,人群密集。
    台上,吳巨手握一卷文書,沉默片刻後開口,聲音低沉:
    “據統計,此次疫病中,患病人數接近三百萬,痊愈人數達兩百五十萬以上,而逝去者則有四十五萬八千餘人。”
    一組組數字令人揪心。
    現場醫者與賓客皆感壓抑沉重。
    吳巨放下文書,高聲說道:
    “此刻,請諸位放下事務,保持肅靜,為亡者默哀。”
    短暫寂靜中,岐山一片安寧,持續一分鍾。
    每位醫者與賓客低頭或閉目,向逝者致意。
    有人因親友罹難而落淚,整個會場彌漫出淡淡的哀傷。
    默哀結束,吳巨繼續講話。
    在這場疫情中,我見證了無數醫家子弟挺身而出,無畏生死,投身一線。即使醫術尚淺的  和軍醫,也願意為抗擊疫情、守護生命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看到了你們的拚搏,看到了你們的堅守,看到了你們不懈努力的身影,內心深感欣慰,你們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吳巨的講話聲如洪鍾,擲地有聲,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觸動了每個經曆過這場疫情的醫者和  的心。
    吳巨其實有著極強的演講才能,隻是一直未曾察覺。回想起前世,他連回答問題都會被導師認為口齒不清。
    直至講到最後,連他自己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對於旁人而言或許不解為何如此感慨,但在他們心中,每個人都感同身受。
    “抗疫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的努力,每位參與者都功不可沒,有你們這樣的醫者,醫家才真正值得驕傲!”
    熱烈的掌聲隨即響起。
    提到疫情後,吳巨簡單提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以及“懸壺濟世”的精神傳承。他向來認為長篇大論並無實際意義,與其空談,不如身體力行去引導。真正的改變需要榜樣作用,而非僅靠言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轉眼間,大會已進入第三天。
    這天的日程對普通醫者和  來說並不相關。
    在前往岐山的路上,經驗豐富的蘇長老提前告知了吳巨即將發生的事情。
    “大會的最後環節,會將你的學術成果收錄進《醫家大典》。”蘇長老說道。
    “醫家大典?”
    擔任這麽久的醫家魁首,吳巨並非懵懂之人,自然知曉這本典籍的重要意義。
    醫家大典是一部由全體醫家共同編撰的權威書籍,記錄了從古至今的所有可考證的醫術,包括藥方、針法、器械以及推拿按摩等方法。據說,這是醫家曆史上某位領袖為了防止戰亂或災難導致優秀醫術失傳而發起編纂的。
    醫家大典雖聲稱所有醫者均可參與編纂,但實際上有一支由魁首和長老任命的審核團隊,成員皆為當代名醫。隻有經過他們審核確認的醫術才會被收錄,同時也會注明醫者的姓名,並給予豐厚獎勵。
    醫家大典分為總書與分冊,七大分部各自保管一份分冊,用於記錄本地域內的醫術成果,年終時將這些內容匯總至總書中。
    每位醫者都將自己的醫術錄入醫家大典視為無上的榮耀,因為它象征著永載史冊。此外,評判一位醫者是否達到頂尖水平、具備革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便是其醫術是否被收錄其中。雖然這不是唯一的標準,但絕對是一個含金量極高的參考依據。
    毋庸置疑,吳巨在此次疫情中所展示的青黴素、口罩等創新成果完全符合收錄條件!
    “沒錯,醫家大典。”蘇長老點頭讚同,“通常來說,醫家大典的編纂較為被動,一般是醫者主動申報,偶爾會有定期宣傳活動。但像這次疫情這樣的特殊情況,審核組的人早就對你刮目相看了,恨不得你立刻前往岐山。”
    說到這裏,蘇長老忍不住笑了起來。
    “收錄沒有問題。”吳巨毫不猶豫地回答。
    “嗯。”蘇長老回應道,隨後轉向他說:
    “當然可以,不過我要提醒你一件事——你有權決定是否提交你的醫術。編纂醫家大典並不對外公開,即便你不申報,也不會有人批評你。不選擇申報也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
    岐山後山藏經閣三樓,書架林立,層層疊疊的醫書和其他相關書籍擺放在四周,形成一個包圍圈。  是一塊圓形空地,吳巨等人就在此處聚集。
    這是吳巨首次見到審核組的全貌。蘇長老自然在列,張師、賈師、閆師等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員。醫家大典的審核條件並不複雜:一是醫術高超,二是德行高尚,不偏不倚。蘇長老等人顯然都符合這些要求。
    此外,還有幾位赫赫有名的醫者,如回春妙手李正輔、逢春客左岱、去病士申潭等,秦國境內的名醫幾乎悉數到場,其中十大醫者就有六位出席。
    審核組共有十二人,而身為醫家魁首的吳巨本應加入,但為了避免嫌疑,他選擇回避。
    吳巨環視眾人一眼,說道:“既然大家都到齊了,那就開始吧?”
    “開始!開始!”眾人帶著期待和些許急切回應道。
    這個內部會議氣氛輕鬆,畢竟大家關係都不錯,不必裝得一本正經。
    再說,傻子都能猜到吳巨寫在醫家大典裏的內容肯定能通過審核,所以也不需要擺出鐵麵無私的樣子。
    眾人抬進一個箱子,看起來很特別,底部一角有焦痕,像是被火燒過,但完好無損,似乎具有防水防火的能力,是用來存放醫家大典的專用箱。
    箱子上掛著一把拳頭大的銅鎖,蘇長老拿出一把鑰匙,張師掏出另一把,兩把鑰匙分別從銅鎖兩側插入,然後用力一轉。
    哢嚓一聲,銅鎖打開。
    蘇長老從中取出一卷空白竹簡:“魁首,請開始吧!”
    “讓我來磨墨!”李正輔主動請纓,表現得很積極。他是吳巨的小粉絲雖然比吳巨年長),當初吳巨初次治愈呂凝時他就作為旁觀者在場。
    “麻煩你了。”吳巨笑著回應。
    他坐下,深吸一口氣,拿起毛筆蘸墨,開始書寫。
    十二人圍成一圈。
    “那個……”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