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上黨
字數:5636 加入書籤
“秦國,我老吳回來了!”
這是吳巨的高呼。
擋住眾人去路的這座雄偉關口,正是秦長城的重要門戶——蕭關。
即為“蕭關逢候騎”中的蕭關。
趙亥雖未隨行歸來,但他派遣了官吏同行,在出示身份後,眾人順利進入關中。
至此,眾人緊懸的心終於放下。
安全了……
這片土地上,無人圖謀加害於他們。
嬴政望著蕭關,幾乎激動得雙手顫抖“哈哈哈,那些黑衣衛士或許此刻仍在邯鄲附近尋找我,卻不知我們早已返回秦國!”
每一位從草原歸來者,無不感歎良多。
“宛如南柯一夢,實在難以置信已置身秦國。”趙姬凝視眼前壯麗山河,神情恍惚,隨即眼眶泛紅,悄然落淚。
“到底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章邯憶起典故。
吳巨聞言回頭笑道“別繞圈子了,覺得不真實就掐自己一下。”
董翳聽到後立刻朝司馬欣出手,卻被對方敏捷地一巴掌擋開。
隊伍中的氛圍輕鬆愉快。
此時正值巳時七刻,大約早上十點。
經過商議,眾人決定在蕭關暫留,吃完午飯後再啟程,當晚抵達下一城池休息。
蕭關令趙逞得知是公子夫人過關,急忙前來拜訪,並設宴款待。
……
另一邊,上黨。
此地位於晉東南,太行山西麓,是秦、趙、韓三國交界的險要之地,因地勢險峻而聞名,著名的長平之戰就發生於此!
“黨,所在山巔,因其位置最高,故稱上黨。”
又說“地勢極高,與天相連,故名上黨。”
關於上 歸屬問題,需追溯至十年前。
當年,這片土地歸韓國所有,但秦昭襄王正對韓國虎視眈眈,深知“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的策略,攻勢如狂風驟雨般猛烈。
公元前264年,周赧王五十一載,秦昭襄王派遣武安君白起率軍攻韓,攻陷九城,斬首五萬。
次年,攻取韓南陽。
再一年,五大夫賁攻韓,拿下十城。
再一年,奪取韓國“緱氏”和“藺”兩城。
再一年,秦軍派王齕攻打上黨!
自秦昭襄王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整整五年,每年一場大戰,專挑韓國,堪稱兢兢業業。
由此不難看出為何後世史家認為秦昭襄王時期是戰國最血腥的時代,那些年幾乎殺紅了眼,各大戰役數不勝數。
“虎狼之師”的威名由來已久,但真正聲震天下,是在秦昭襄王執政、白起領軍的時期。
秦昭襄王與白起這對組合,如同化學反應般激烈,差點顛覆七國格局。
……
王齕在秦昭襄王時期僅次於白起,其才能非凡,攻勢凶猛,讓上黨岌岌可危。
由於南陽先前失守,韓國與上 聯係已被切斷,上黨成了韓國的一塊“飛地”。
時任上黨太守的馮亭,想出了一個極為毒辣的計策。
他決定將上黨這塊燙手山芋轉送給趙國。
馮亭覲見 ,說道“韓國守不住上黨,但上 百姓寧願成為趙國子民,也不願歸屬秦國,所以我願意將上 十七座城池全部獻給趙國。”
聽後大喜,卻不知自己已落入圈套。
首先找來了平陽君趙豹商議。
趙豹認為“聖人以無故之利為禍”,並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勸誡 秦國費盡心力攻打韓國,如果我們接受上黨,便是無端獲利,會惹怒秦國。
接著 又找來智囊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量。
二人主張“百萬大軍攻打,一年都未能拿下一座城池,如今卻能白白獲得十七座城池,這是天大的好處,絕不能錯過。”
點頭稱好。
當時 和趙勝確實因貪圖利益而做出決定,這源於他們對自己的實力過度自信,同時也低估了秦國的實力。
回顧過去十年,秦對趙的軍事行動不像對韓魏那樣頻繁。
大致可歸納為三次。
一次趙魏聯合攻韓,秦國救援韓國,此戰魏國慘敗,被斬首十三萬,趙國隨後也戰敗,兩萬人被投入黃河。
這樣的損失不算太大,而且可以歸咎於盟友的無能。
這是一次小敗!
另一次秦國攻打趙國,圍攻閼與,趙奢嶄露頭角,大破秦軍,被封為馬服君。
這是大勝!
再有一次 即位,秦國入侵,趙國以長安君前往齊國為人質為條件,換得了齊國的援助。
這場戰爭表麵上看趙國處於劣勢,但實際上是因為 剛剛即位,國內政局不穩,且當時 年幼,實際掌權的是太後,所以責任不應歸咎於 。
這算是一次平局!
綜合這十年間的三次戰爭,就不難理解 為何決定接收上黨。
唯一的解釋就是過於自信。
當然,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趙國為其自信、魯莽和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起初,趙國按計劃步步退讓,將大片土地拱手相送給秦國,轉而在長平構築防線,由廉頗坐鎮抵禦強敵。
這一守便是三年。
緊接著,趙括取代廉頗,上演了著名的“紙上談兵”。
真是虎父犬子,沒人料到名震七國的馬服君趙奢竟有如此兒子。
不久後,四十萬趙軍慘遭坑殺,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全國震驚,各國皆為之震動。
在這存亡關頭,丹再次展現知錯就改的精神,召回廉頗試圖力挽狂瀾,但已無力回天。再強的將領也需要足夠的兵力作戰,而趙國的軍事力量早已消耗殆盡,難道指望廉頗率老弱殘兵守住上黨?
趙國節節敗退,撤離上黨,秦國隨即收複失地,順勢出擊,兵分兩路一路由王齕統領攻陷皮牢,另一路由司馬梗率領拿下晉陽。一年後,秦軍重新集結,東進上黨,翻越太行山,直逼邯鄲城下。
然而,圍城三年卻未能攻克。
荒野千裏,白骨遍地。
趙國彈盡糧絕,深陷戰爭泥潭。
就在戰火連天之際,一個商人攜同質子賄賂守城官吏,趁機逃離邯鄲,這兩人便是日後成為秦莊襄王的子楚和文信侯呂不韋。
同一時期,一名女子在邯鄲誕下一子,取名嬴政。
此時,平原君趙勝向鄰國求援,找來小舅子信陵君魏無忌,後者以“竊符救趙”聞名天下。隨後,平原君又派出毛遂赴楚求助,春申君黃歇領軍出征。
三位公子聯手內外夾擊。
後來,秦昭襄王采取了的決策——賜死白起!
白起曾勸諫秦王撤軍,指出再戰必敗,但秦昭襄王未采納建議,白起便稱病不出。多次被下令後,白起依舊拒絕,終招來秦王怒火,不僅剝奪其武安君爵位,還將其逐出鹹陽。
在此之前,應侯範雎因擔憂白起權力過大,受縱橫家蘇代(蘇秦之弟)挑撥,曾勸秦王罷兵,以免白起建功,從而與白起結怨。
應侯範雎借此事進讒言。
秦王最終賜予白起一柄劍。
“我對天有何罪過竟至如此境地?”
“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軍降卒數十萬,我卻設騙局盡數坑殺,此足以致死。”
全國震驚,秦人哀悼,各地祭祀,得知主將冤死的秦軍軍心動搖。長平之戰後,秦軍已損失過半。
王齕率殘軍繼續攻城。
最終,趙、魏、楚聯軍擊敗王齕所率秦軍,將其逐出趙國。
白起之死,使邯鄲之圍解除,卻成為王齕終生遺憾。
然而,長平與邯鄲之戰並非全無成果,秦軍雖撤退,卻保住了上黨。
守住上黨,既能進攻又能防守,為日後對趙、韓再次開戰奠定了基礎。
這是上黨事件的始末。
如今回顧這段曆史,可謂群星璀璨,戰國末期湧現出眾多英才,其中參與此事者日後皆聲名顯赫,照亮了那個時代。
如白起、馮亭、趙括等已逝之人,留名青史,或令人歎惋,或令人激憤。
但王齕、廉頗、毛遂等人仍光彩照人,傲然當世,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將繼續展現才華。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