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魚來了
字數:5446 加入書籤
2033年夏季,中原大地的陽光熾熱而明亮。我站在村口那片新種的蘋果園裏,望著一排排整齊的果樹,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這是一場艱苦的勝利,是我的團隊和村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小顧,今年的蘋果收成真不錯,這多虧了你啊!”老李頭扛著鋤頭走過來,臉上滿是皺紋,但眼睛裏透著光。
我擺擺手,笑著說:“老李頭,這都是大家的功勞。咱這蘋果園,從選址到種植,都是大家一起幹的。這不,今年第一茬果子就賣了個好價錢。”
“可不是嘛,以前咱村窮,就靠那幾畝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好了,有了這蘋果園,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老李頭感歎道。
我望著遠處的田野,心裏卻在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蘋果園的成功隻是第一步,我深知,鄉村振興不能隻靠一個項目。這片土地,還有更多的潛力可以挖掘。
幾天後,我在村裏轉悠,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我走到了村子的北邊,那裏有一條小河,河邊有幾個大坑,雜草叢生,垃圾堆積。我站在河邊,皺起了眉頭。
“老王叔,這河邊的坑怎麽這麽亂?”我叫住了正在河邊釣魚的村民老王叔。
老王叔抬起頭,一臉無奈地說:“哎,這河坑以前是養魚的,後來河水汙染了,魚都死了,大家就不管了。現在就成了垃圾場了。”
我蹲下來,撥開雜草,看著那渾濁的河水,心裏有了主意。我站起身,對老王叔說:“老王,要是能把這河坑清理幹淨,再打通河道,說不定能搞個漁業項目呢。”
老王叔瞪大了眼睛:“漁業?這水能養魚嗎?”
“試試唄,說不定能成。”我笑著說。
我回到村委會,把我的想法和村幹部們一說,大家議論紛紛。
“顧茗,這事兒能行嗎?咱村從來沒搞過漁業。”村支書老王有些懷疑。
“是啊,這水汙染這麽嚴重,魚能活嗎?”會計小劉也跟著說。
我耐心地解釋:“我查過資料了,現在有好多治理水汙染的技術,咱們可以先清理河道,再引進新水。而且,這河坑麵積不小,要是能利用起來,肯定能給村裏帶來不少收入。”
“那得多少錢啊?咱村沒錢。”老張擔心地說。
我笑了笑:“政府有扶持政策,我可以去申請項目資金。再說,咱村的蘋果園和那幾個項目不是剛賺了錢嘛,可以拿出來一部分投資。”
村幹部們聽了,互相看了看,最後點了點頭。
“好,那咱們就幹吧。”老張說。
我又把村民們召集起來,給大家講了我的想法。村民們聽了,有的興奮,有的懷疑。
“小顧,這事兒能成不?要是失敗了,那不是白花錢嗎?”一個村民問道。
“我有信心,現在主要解決汙染源的問題就沒問題了。。”我堅定地說。
村民們聽了,互相看了看,最後都點了點頭。
“好,那咱們就跟著你幹了。”老李頭帶頭說。
說幹就幹,我帶著村民們開始了艱苦的清理工作。我們先清理河坑裏的垃圾,然後疏通河道,讓河水流動起來。隨後,我通過村書記了解到上遊有個焦化廠,汙水是從那裏來的。我們聯名鄉鎮黨委向縣委反映情況,縣委給我們的建議是立即讓焦化廠整改。縣委這辦事效率挺高的,半個月就解決了那個焦化廠的汙水問題,聽說是讓他們配套汙水處理設備才解決的。看來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是喊口號的!
“現在汙染源問題解決了。大家加把勁,爭取早點把河道清理幹淨。”我一邊幹活一邊喊。
村民們幹得熱火朝天,有的用鐵鍬鏟垃圾,有的用繩子拉雜物。老李頭幹得最起勁,他一邊鏟垃圾一邊說:“顧茗,這事兒要是成了,咱村可就發了。”
我笑了笑:“老李頭,你就等著數錢吧。”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河道終於清理幹淨了,河水也變得清澈起來。我站在河邊,看著清澈的河水,心裏充滿了希望。
“小顧。這水看著真幹淨,說不定真能養魚呢。”老王說。
我點了點頭:“接下來,咱們得去引進魚苗了。”
我帶著幾個村民去市裏買魚苗。我們來到一家專業的漁業公司,我仔細地詢問著各種魚苗的情況。
“你們想養什麽魚?”漁業公司的技術員問。
“我們想養鯉魚和草魚,這兩種魚好養,而且市場需求大。”我說。
技術員點了點頭:“那你們得注意水質,這兩種魚對水質要求比較高。”
“放心吧,我們已經清理了河道,水質沒問題。”我說。
最後,我買了幾萬尾魚苗,帶著村民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村裏。
“小顧,這魚苗可得好好養,可別死了。”老李頭說。
我笑了笑:“放心吧,我已經請教了專家,隻要我們按照要求養,肯定沒問題。”
我帶著村民們在河坑裏放了魚苗,然後教大家如何喂養。他我來了漁業專家,給大家講解養魚的注意事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家要注意水質,定期換水,還要注意魚的飼料。”專家說。
村民們聽了,都認真地記著。
幾個月後,魚苗長大了,河坑裏一片生機勃勃。我帶著村民們去收魚,大家看著滿網的魚,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小顧,這魚長得真不錯,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老李頭說。
我笑了笑:“這都都是大家操心了。要不然這魚也不會長得這麽好。”
收完魚,我帶著村民們去市場上賣魚。魚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大家都說這魚肉質鮮美,味道好。
“這魚真不錯,以後我天天來買。”一個顧客說。
我聽了,心裏充滿了成就感。
然而,漁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一天,我發現河坑裏的魚開始死亡,我急忙帶著村民去查看。
“小顧,這魚怎麽死了?”老李頭著急地說。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是水質出了問題。我馬上聯係了漁業專家,專家說可能是河水汙染了。
“這可怎麽辦?咱們的魚可不能死。”老李頭急得直跺腳。
我想了想,說:“咱們得趕緊治理水質,先把死魚撈出來,然後換水。”
村民們聽了,都開始行動起來。他們撈出死魚,然後用抽水機把河水抽幹,再引進新水。
經過幾天的努力,水質終於恢複了正常,魚也停止了死亡。
“小顧,這事兒可嚇死我了,以後咱們可得注意水質。”老李頭說。
我點了點頭:“是啊,咱們得定期檢測水質,不能再出這種事兒了。”
經過這次教訓,我們更加注重水質的管理。我請來了專業的環保團隊,對河道進行了全麵治理,還安裝了水質監測設備。
“小顧,這設備真好用,能隨時監測水質。”老王書記說。
我笑了笑:“這都是為了咱們的魚。”
在我的帶領下,漁業項目越來越壯大。我們不僅養鯉魚和草魚,還引進了其他品種的魚,如鯽魚、鰱魚等。河坑裏一片生機勃勃,魚兒在水裏歡快地遊著。
“小顧,這漁業項目可真不錯,咱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老李頭說。
我笑了笑:“這都是大家的功勞,隻要大家不怕吃苦,肯學習,肯團結,咱們村肯定會越來越好。”
隨著漁業的發展,村裏的人氣也越來越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裏,加入了漁業項目。他們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理念,讓漁業項目更加現代化。
“顧叔,我想在河坑裏建一個觀光台,讓遊客來觀賞魚,和休閑垂釣。”一個年輕人說。
我聽了,眼睛一亮:“這主意不錯,咱們可以搞個生態旅遊項目。”
於是,我帶著村民們開始了新的項目建設。我們在河坑邊建了一個觀光台,還修了一條小路,方便遊客行走。觀光台建成後,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觀賞和休閑垂釣。
“這魚真好看,我以後還會來的。”一個遊客說。
“另一個有客戶反饋,在這環境下釣魚挺好,還能現釣現烹飪,不錯,不錯!”
我聽了,心裏充滿了希望。
我站在觀光台上,望著河坑裏的魚兒,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我深知,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不斷努力。
“小顧,這漁業項目可真不錯,咱村以後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老李頭說。
我笑了笑:“這都是大家的功勞,大家都信任我們,配合我們的工作,才會有這麽大收獲的。”
在我的隊團的帶領下,中原大地的這個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七種植,生態大棚蔬菜,蘋果園和漁業項目讓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臉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顧,謝謝你,讓咱村有了今天。”老李頭說。
我笑了笑:“不用謝我,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我望著遠方,心裏充滿了希望。我知道這隻是剛剛開始,鄉村振興的路還很長。
喜歡因果樹請大家收藏:()因果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