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趙公明的成聖之路,篡世之局
字數:4710 加入書籤
天地之間,殺伐之氣尚未散盡,在天帝被刑天斬殺的那一刻,整個洪荒世界仿佛都為之一滯。
昊天神魂如殘燭之焰,飄搖著墜入九幽冥界,那是陰陽交匯、生死輪轉之地,卻即將成為一場驚天陰謀的起始點。
冥界掌舵人趙公明,宛如一道黑色的閃電,瞬間閃現在六道輪回盤之前。輪回盤散發著幽冷的光芒,符文閃爍,仿佛在訴說著世間生靈的宿命。
趙公明凝視著緩緩飄來的昊天神魂,他的雙眼如同燃燒的火炬,成聖的想法在其中熊熊燃燒。
“這便是我證道成聖的鑰匙,絕不能錯失。” 趙公明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佛從九幽深淵傳來,在這幽冥之地回蕩。
他回想起自己那堪稱絕妙的布局,為了這一刻,他精心策劃已久。先是巧妙地撥動因果之弦,利用巫族與天庭之間微妙的矛盾,悄然鼓動巫族大巫九鳳。
他深知九鳳在巫族中的威望與影響力,借她之口,如春風化雨般煽動巫族對天庭的不滿情緒,進而促使她動用大巫之力,掀起與天庭的紛爭。
而刑天,那位以勇猛無畏著稱、越戰越勇的戰神,便是他計劃中至關重要的利刃。
當確定刑天成為與天庭對抗的核心人物後,趙公明的內心滿是按捺不住的興奮與期待。
他清晰地回憶起刑天在戰場上那如魔神般的戰鬥姿態,堅信隻要給予刑天足夠強大的助力,斬殺天帝並非難事。於是,他毅然決定鋌而走險,秘密潛入巫族祖巫祖地。
巫族祖巫祖地,那是巫族最為神聖且戒備森嚴之處。四周被層層強大的禁製環繞,宛如銅牆鐵壁,禁製光芒閃爍,似在警告一切試圖闖入者。
巫族高手如鬼魅般往來巡邏,他們的氣息沉穩而強大,對任何異常都保持著高度警惕。然而,趙公明憑借著自身高超的隱匿之術,如同黑夜中的幽靈,巧妙地避開了一波又一波的巡邏者。
同時,他深厚的法力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每當遇到禁製阻攔,他總能以精妙的法術解開或繞過,最終成功盜取巫族至寶——祖巫精血。
隨後,在一個恰當的時機,趙公明將祖巫精血打入刑天體內。那祖巫精血宛如沉睡的巨龍被喚醒,釋放出磅礴而古老的力量。
刑天本就戰意滔天,在祖巫精血的強大助力下,如同烈火澆油,一舉突破祖巫之境,實力瞬間暴漲。終於,在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中,刑天成功斬殺天帝。
此刻,看著即將進入六道輪回盤的昊天神魂,趙公明迫不及待地開始實施他那大膽而瘋狂的 “李代桃僵” 計劃。
他要憑借自己在冥界的權柄,以三屍化身替換昊天神魂,從而占據昊天的主意識。待昊天曆劫歸來,他便能堂皇地以天帝之姿重臨洪荒,號令三界。
不僅如此,他的想法並未就此滿足,他將目光投向更為遙遠的未來——人族五帝時期。
他打算動用化身,成為人族五帝共主之一,進而一統天地人三界,登上至尊之位。
他懷揣著一個宏偉的夢想,期望借助這至高無上的地位,衝破洪荒世界的極限束縛,成就媲美聖人的混元大羅金仙境界,站在這方世界的巔峰。
趙公明再不遲疑,口中念念有詞,催動三屍化身。那三屍化身如三道黑色的流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昊天神魂撲去。
昊天神魂似也察覺到滅頂之災的降臨,本能地劇烈掙紮,發出陣陣淒厲的嘶吼,試圖掙脫這股邪惡力量的掌控。然而,在趙公明本尊強大的壓製下,一切反抗都顯得如此徒勞。
趙公明施展秘法,符文閃耀,將化身與昊天神魂進行替換,整個過程如同行雲流水,卻又驚心動魄。
終於,替換完成,隻等 “昊天” 曆劫歸來,趙公明的第一步計劃便將大功告成。
做完這一切,趙公明緩緩抬起頭,目光穿過重重幽冥迷霧,投向人族所在的方向。他深知,人族將是他整個宏偉計劃的關鍵一環,一場圍繞人族的風雲變幻即將拉開帷幕。
人族共主顓頊,歲月的痕跡已悄然爬上他的麵龐,曾經銳利的目光多了幾分滄桑。如今的他,雖身形依舊挺拔,但也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如同一輪漸落的紅日,該為輝煌的人族挑選新的引路人了。
顓頊決定仿效祖父人皇軒轅,將人族共主之位傳給最有能力的兒子。他深知,這共主之位,承載著人族的興衰榮辱,容不得半點馬虎。於是,他在留觀室中,開啟了對一眾兒子的考察之旅。
顓頊首先展開了一係列秘密考察。他派遣親信暗中觀察兒子們在日常中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
大兒子,平日裏喜好結交各方豪傑,家中常常賓客滿座。然而,顓頊的親信發現,舜在與賓客交談時,偶爾會流露出傲慢之色,對待一些身份低微的仆人,也缺乏應有的尊重。
有一次,一位老仆不小心打翻了茶水,當場就大發雷霆,絲毫不念及老仆多年的侍奉之情。
二兒子,熱衷於治水之術,整日鑽研水利工程。但在考察中,顓頊得知禹在治理一處小水患時,急於求成,忽視了周邊百姓的利益。
為了加快治水進度,他強行征用百姓的勞力,使得許多家庭失去了主要勞動力,百姓們敢怒不敢言。
而小兒子堯,生活十分簡樸,對待他人寬厚仁愛。他經常深入民間,與百姓一同勞作,了解他們的疾苦。有一回,村子裏遭遇旱災,莊稼顆粒無收。
堯不僅將自己的糧食拿出來分給村民,還帶領大家尋找水源,打井灌溉農田。在這個過程中,他親自下井挖掘,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卻從未抱怨過。這些細節,都被顓頊的親信一一記錄下來,呈到了顓頊麵前。
經過一段時間的秘密考察,顓頊心中已有了初步的判斷。但為了進一步確定,他決定召集兒子們當麵論政。
這一日,陽光透過窗欞,灑在留觀室的地麵上。顓頊高坐主位,麵色凝重,他的一眾兒子們恭敬地站在下方。
顓頊率先開口:“如今人族雖繁榮昌盛,但周邊仍有不少隱患。北方的蠻夷時常侵擾邊境,百姓苦不堪言。你們說說,該如何應對?”
大兒子搶先說道:“父親,兒以為當以武力鎮壓。集結人族精銳之師,一舉蕩平蠻夷,讓他們不敢再犯我人族邊境。”
顓頊微微皺眉,看向二兒子。二兒子思索片刻後說道:“武力並非長久之計。兒覺得可在邊境修築堅固的城牆,加強防禦工事。同時,與蠻夷開展貿易往來,以利誘人,化幹戈為玉帛。”
輪到堯發言,他沉穩地說道:“父親,兒認為應雙管齊下。一方麵加強軍事防禦,確保邊境百姓安全;另一方麵,派遣使者深入蠻夷部落,了解他們的文化習俗,傳播人族的禮儀道德。以仁心感化他們,讓他們自願與我人族交好,共同發展。”
顓頊點了點頭,又提出一個問題:“人族內部,貧富差距逐漸增大,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該如何解決?”
大兒子皺了皺眉頭,說道:“可頒布法令,限製富人購置田產,將多餘的土地分給窮人。”
二兒子則說:“應鼓勵富人投資商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窮人有生計可謀。”
堯思考良久,緩緩說道:“兒覺得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方麵,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增加土地產出;另一方麵,設立學堂,教導百姓耕種技術和謀生之道,讓他們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對於富人,可倡導他們樂善好施,救濟窮人,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經過多次這樣的當麵論政,顓頊對兒子們的才略和見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認為大兒子雖有勇氣,但行事魯莽,缺乏仁愛之心;二兒子有智謀,但過於注重功利,忽視了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小兒子堯,不僅寬厚仁愛,且有長遠的眼光和全麵的治國方略,具備人族共主的能力。
於是,顓頊做出了決定,將政務逐漸安排給堯曆練。他把一些重要的民生事務、外交事宜交予堯處理。堯深知這是父親對自己的信任,也是沉甸甸的責任。
在處理民生事務時,堯親自走訪各個村落,了解百姓的需求。他發現許多地方交通不便,影響了物資的流通和百姓的生活。
於是,他組織百姓修築道路,改善交通狀況。在這個過程中,他充分考慮到百姓的勞作時間和能力,合理安排任務,既保證了工程的進度,又不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
在外交方麵,堯接待了周邊部落的使者。他以禮相待,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與他們簽訂了友好互助的協議。
在與一個小部落的談判中,對方擔心人族會吞並他們。堯誠懇地表示,人族願與他們平等相處,互相學習,共同發展。他還贈送了一些人族的先進農具和書籍,幫助小部落提高生產和文化水平。
隨著曆練的深入,堯在人族中的威望越來越高,百姓們對他讚不絕口。而顓頊看著兒子的成長,心中也感到無比欣慰,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人族在堯的帶領下,必將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