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禪位風雲,禹心之變

字數:4648   加入書籤

A+A-


    帝堯,這位心懷天下、目光如炬的上古賢君,在經過對舜長期且全麵的考驗後,心中已然有了定論。
    他對舜的品德、品行以及政務能力等多個方麵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考察,舜在麵對各種考驗時所展現出的高尚品德與出眾能力,令帝堯深感欣慰與讚賞。
    於是,帝堯毅然下令,宣布一年後將舉行禪讓大典,把人族共主之位禪讓給舜。
    此令一出,人族民眾並未出現較大的驚訝。在他們心中,經過長期的觀察,早已習慣了帝堯逐漸隱退,由舜主持諸多政務的局麵。此次帝堯正式禪位於舜,不過是賦予舜真正的大義名分,讓人族共主之位名正言順地傳承。
    在這一年的時間裏,人族大本營一片忙碌景象。為了籌備這場意義非凡的禪位儀式,各方人員全力以赴。首先,負責裝飾大殿的工匠們精心挑選材料。他
    們從遙遠的深山之中尋來紋理細膩、質地堅硬的巨木,用以修繕大殿的梁柱。這些巨木被雕工們以精湛的技藝刻上精美的圖案,有象征祥瑞的龍鳳呈祥,有寓意人族繁榮的百獸朝拜,每一處雕刻都栩栩如生,仿佛蘊含著生命。
    大殿的地麵被鋪上了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這些石板是從地底深處開采而出,經過無數次打磨,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牆壁上,畫師們用天然顏料繪製了一幅幅展現人族曆史與輝煌的畫卷,從人皇軒轅帶領人族崛起,到帝堯治理下的繁榮昌盛,每一筆每一劃都傾注著畫師們對人族的熱愛與對此次禪讓的期許。
    與此同時,傳訊的使者們快馬加鞭,奔赴人族的各個部落。他們懷揣著帝堯的旨意,一路風塵仆仆。
    每到一個部落,使者便鄭重地宣讀帝堯即將禪位於舜的消息,並邀請部落首領屆時前來參加禪位儀式。部落首領們聽聞後,紛紛表示定會按時前往,共同見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在精心籌備了一年之後,禪位儀式終於正式舉行。那一日,陽光明媚,萬裏無雲,仿佛連上天都在為人族的這一盛事祝福。
    人族大本營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各族百姓身著盛裝,從四麵八方趕來,將大典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在人族各部落首領及各職官員的見證下,帝堯身著華麗莊重的冕服,神情肅穆地站在高台上。
    台下,舜恭敬地跪地,等待著這神聖的一刻。帝堯緩緩舉起象征人族共主的寶劍與印璽,那寶劍劍身寒光閃爍,仿佛訴說著人族曾經的輝煌與榮耀;印璽古樸厚重,凝聚著人族的希望與責任。
    “舜,你品德高尚,能力出眾,自即日起,人族共主之位便傳於你。望你能延續人族輝煌,庇佑人族百姓。” 帝堯的聲音堅定而洪亮,傳遍了整個會場。
    舜雙手接過寶劍與印璽,眼中滿是感激與堅定:“堯帝放心,舜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隨後,舜拿出禦旨,聲音沉穩地宣讀起來。
    “堯帝一生,功績卓著。在政治治理上,倡導德治與禮治,以高尚品德為萬民表率,以身作則,引領人族走向文明。推崇禮儀之道,使社會秩序井然。
    選賢任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任命大禹、舜等賢能之士,開創‘賢者治國’之典範,提高政府效能,贏取民眾信任。
    推行分封製度,將國家合理劃分,任命德行兼備之人治理各地,促進地方穩定與發展,此製度對後世影響深遠。
    經濟發展方麵,麵對洪水與幹旱之挑戰,堯帝積極組織水利工程建設。大禹治水之成功,得益於堯帝之英明領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經濟繁榮奠定基礎。
    同時,重視農業,鼓勵農民辛勤耕作,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倡‘耕讀傳家’理念,增強國家經濟根基。
    文化成就上,堯帝重視天文曆法研究,製定精準曆法,助農民掌握農時,促進農業豐收。大力推動禮樂文化建設,鼓勵民眾參與音樂舞蹈,增強社會凝聚力與文化認同感。
    堯帝之德,如日月光輝,照耀人族大地;堯帝之功,如巍峨高山,永載史冊。其治國理念,為後世君主之楷模後世將其事跡載於《史記》《大元大一統誌》等古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深遠。”
    舜宣讀完畢,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
    隨著堯禪讓與舜儀式的完成,舜正式號為大舜。就在此時,天空中突然光芒大放,無量功德如金色的洪流從天而降,匯聚在舜的身上。
    舜,這位原本一介凡人之軀,在這磅礴功德的加持下,開啟了一場震撼世人的突破之旅。
    他的身體周圍泛起柔和的光芒,氣息開始急劇攀升。瞬間,舜突破了人仙境界,周身氣息愈發醇厚。緊接著,毫無阻礙地突破地仙境界,光芒變得更加耀眼。
    眾人隻見光芒閃爍,眨眼間,舜又突破了天仙境界,一股強大的威壓以他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開來,令在場眾人無不心生敬畏。
    突破的速度愈發迅猛,一個瞬間,舜便突破了金仙境界。他的氣勢如火山爆發般洶湧,仿佛要衝破天地的束縛。隨後,太乙金仙、大羅金仙境界也被他接連突破,每一次突破都伴隨著天地間奇異的景象。
    天空中五彩祥雲匯聚,瑞獸虛影浮現,仿佛在為舜的突破歡呼。
    最終,舜直接進入了準聖境界。而且,他的突破並未就此停止,一路橫衝直撞,很快便進入了準聖後期境界,成為了人族屈指可數的高手。
    而後,在人族諸多人的注視下,舜帝腳下突然出現一隻麒麟。麒麟周身散發著祥瑞之光,仰天長鳴。舜帝踏上麒麟之背,緩緩升空,實行白日飛升之舉。
    這一幕,令在場的人族人族都驚訝得合不攏嘴。畢竟,人皇軒轅時期的白日飛升之舉,到如今已經像是傳說之言,今天眾人卻親眼目睹了舜帝的白日飛升,心中滿是羨慕之情。
    其中,新繼位的舜帝的左膀右臂——禹,目睹帝堯飛升,內心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的雙眼緊緊盯著舜帝飛升的方向,眼中閃爍著激動與渴望的光芒。
    禹,一直以來心懷壯誌,渴望能夠成就非凡。此刻,看到舜帝憑借禪位獲得無量功德進而飛升,他心中的野心被無窮地放大。
    禹深知,成仙之路艱難無比,而這禪位所帶來的功德,或許就是他實現夢想的關鍵。他想象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舜帝這般,在功德的輔助下突破重重境界,白日飛升,成為眾人敬仰的存在。
    然而,禹表麵上卻沒有任何波動,依舊一臉平靜地站在原地。他深知,在這複雜的局勢下,自己不能輕易表露內心的想法。他暗暗握緊拳頭,心中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尋找機會,實現自己的成仙之夢。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禹表麵上依舊兢兢業業地輔佐舜帝,為治理人族盡心盡力。他主動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積極參與各項事務,贏得了舜帝和眾人的讚譽。
    但在無人注意的角落,禹開始暗自研究各種修行之法,探尋獲取功德的途徑。他四處搜集古老的典籍,拜訪隱居的修行者,試圖找到一條通往成仙之路的捷徑。
    禹的內心逐漸被野心填滿,他的每一個舉動,都似乎在為那個遙遠而宏大的目標做著準備。而這一切,都在悄然進行著,沒有人察覺到禹內心的變化。在人族看似平靜的表象下,一場因野心而起的波瀾正在悄然醞釀。
    禹在暗中謀劃的同時,並未放鬆在人前的表現。他深知,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必須先在人族中樹立更高的威望。於是,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項事務中,治水之事更是被他放在重中之重。
    禹帶領著人族百姓,穿梭於山川河流之間。他仔細勘察地形,製定出更為完善的治水方案。每一處河道的疏浚,每一道堤壩的修築,他都親自監督,確保工程的質量。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不僅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還與百姓們同甘共苦。他不顧烈日的暴曬,不顧風雨的侵襲,始終堅守在治水的第一線。百姓們看到禹如此盡心盡力,對他的敬佩之情愈發深厚。
    同時,禹也開始有意無意地結交各方勢力。他與部落首領們頻繁往來,在交流中展現出自己的智慧與抱負,贏得了許多首領的支持。
    他還利用治水的機會,幫助一些部落解決了長期以來的水患問題,這些部落對禹感恩戴德,紛紛表示願意聽從他的調遣。
    然而,禹的這些舉動並非完全出於公心。他在心中暗自計算著,這些人脈和支持將成為他未來實現野心的重要助力。
    他深知,要獲取足夠的功德,僅靠治水和輔佐舜帝遠遠不夠,他需要更大的影響力,需要掌控更多的資源。
    在一次與部落首領的秘密聚會中,禹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對人族未來的“獨特見解”。他暗示,人族不應僅僅滿足於現有的安穩,而應該追求更高的境界,甚至隱晦地提及了成仙的可能。
    這些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部落首領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有些首領對禹的話半信半疑,而有些則被禹的“宏偉藍圖”所吸引,不知不覺間,開始向禹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