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禹主沉浮,霸業初成與統治構建
字數:5276 加入書籤
均在禹如潮水般的猛烈攻伐下,已退無可退,心中隻剩拚死一戰的決絕。他站在臨時搭建的將台上,望著台下雖人數不多,卻眼神堅毅的將士們,心中五味雜陳。
均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兄弟們,禹為謀私利,背叛人族,陷我族於水火。今日,我們雖敵眾我寡,但為了人族的尊嚴與未來,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要讓禹知道,正義不可欺!”將士們聽著均的激昂陳詞,紛紛振臂高呼,士氣瞬間高漲。
而禹的軍隊,陣容龐大,鎧甲鮮明。禹騎在高頭大馬上,俯瞰著均那略顯單薄的軍隊,嘴角掛著一抹輕蔑的笑容。
他身旁的謀士說道:“大人,均此舉不過是困獸猶鬥,以我們的實力,打敗他如探囊取物。”禹微微點頭,眼中滿是誌在必得。
戰鬥打響,均一馬當先,率軍衝向禹軍。均揮舞著長劍,劍身閃爍著寒光,每一次劈砍都帶著無畏的氣勢。他的將士們緊隨其後,呐喊聲震天。
然而,禹軍憑借絕對的數量優勢,迅速將均軍包圍。禹軍的弓箭手萬箭齊發,均軍將士紛紛中箭倒下,但他們毫不退縮,依舊奮勇向前。
均在敵陣中左突右衝,身上漸漸多處負傷,鮮血染紅了戰甲。但他渾然不顧,一心隻想與禹決一死戰。此時,禹軍的精銳騎兵從側翼殺出,如利刃般插入均軍隊伍,將其切割得七零八落。
均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逐漸崩潰,心中滿是悲痛與不甘。最終,均被禹軍重重包圍,力竭被擒。
均被五花大綁,押到禹的麵前。禹看著狼狽卻依舊眼神堅毅的均,冷笑道:“均,你以為憑你這點兵力,就能阻擋我?”均怒視著禹, 怒 道:“禹,你這叛徒,背叛人族,必將遭受報應!”禹臉色一沉,下令將均押往商地囚禁。
均被囚禁在商地一處陰暗潮濕的地牢中。地牢狹小冰冷,僅有一扇小窗透進微弱光線。均躺在冰冷地麵上,身上傷口因未及時治療而化膿感染,疼痛難忍。
但比起身體的痛苦,心中的悲憤更讓他難以承受。他望著小窗,想著人族的未來,滿心無奈與不甘。
在這暗無天日的地牢裏,均的身體每況愈下。沒有藥物,沒有充足食物,他隻能在病痛與饑餓中煎熬。
兩年後的一個風雨交加夜,均帶著對人族的牽掛和對禹的痛恨,閉上雙眼,結束了短暫而悲壯的一生。
禹大敗均後,自以為掃清了一切障礙。人族各部落首領和官員,在禹的武力威懾與利益誘惑下,紛紛前來擁戴。禹決定舉行盛大儀式,宣告自己成為人族真正共主。
儀式當天,晴空萬裏,陽光灑在搭建的高台上,熠熠生輝。高台四周擺滿鮮花祭品,彰顯莊重神聖。禹身著華麗服飾,頭戴王冠,在眾人簇擁下,緩緩走上高台。
禹站在台上,環顧四周,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滿是得意。他命人呈上從均處繳獲的人族至寶軒轅劍和人族印璽,雙手高高舉起。
陽光灑在劍刃和印璽上,反射出耀眼光芒。台下眾人紛紛跪地,高呼:“共主萬歲!”聲音響徹雲霄。
禹正式成為人族共主後,野心愈發膨脹。他深知,要鞏固統治,需建立一套強大的管理體係。
於是,禹將人族疆域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他精心挑選官員,任命為各州州牧,賦予他們管理地方的權力,同時又在暗中製衡,確保權力集中於自己手中。
禹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能讓人族在他的統治下更加有序,也能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權威。
禹任命的州牧們,帶著禹的期望,紛紛奔赴各自的州府。他們有的是禹的心腹親信,有的是在戰爭中表現出色的將領,還有的是部落中有威望的首領。
禹對這些州牧進行了細致的訓話,強調他們的職責不僅是管理地方事務,更要維護人族的穩定與繁榮,同時絕對服從他的命令。
冀州州牧薑桓,為人正直且有謀略。他到任後,積極安撫百姓,組織開墾荒地,恢複生產。他深知冀州地理位置重要,是禹統治的核心區域之一,必須治理得井井有條。
薑桓製定了一係列政策,鼓勵百姓種植糧食,發展手工業,同時加強地方治安管理,讓冀州逐漸恢複生機。
而揚州州牧吳澤,性格豪爽,但有時過於魯莽。他到揚州後,麵對當地複雜的部落關係,起初有些手足無措。
但在禹的指導下,吳澤逐漸學會了平衡各方勢力,恩威並施。他組織修建水利工程,改善了揚州的灌溉條件,促進了農業發展。然而,吳澤在執行一些政策時,手段略顯強硬,引起了部分百姓的不滿。
禹密切關注著各州牧的一舉一動。他定期要求州牧們匯報工作,對表現出色的州牧進行嘉獎,對出現問題的州牧則加以斥責並指導改進。
通過這種方式,禹逐漸建立起了對九州的有效統治,權力架構日益穩固。但在這看似繁榮穩定的背後,一些潛在的問題也在悄然滋生。
隨著禹統治的深入,一些隱藏的矛盾開始浮出水麵。禹為了強化統治,不斷征調人力物力,用於修建宮殿、擴充軍隊。這使得百姓的負擔日益加重,民間漸漸出現了不滿的聲音。
在青州,百姓們原本安居樂業,但隨著禹的征調增多,許多青壯年被迫離開家鄉,去服勞役或兵役。農田無人耕種,家中隻剩老弱婦孺,生活變得十分艱難。一些百姓開始私下抱怨禹的統治過於苛刻,懷念起之前相對安定的日子。
而在豫州,州牧為了討好禹,過度執行禹的政策,對百姓橫征暴斂。百姓們稍有不滿,就會遭到州牧手下的嚴厲懲罰。
豫州的集市上,人們談論的不再是生活瑣事,而是對州牧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擔憂。這種不滿情緒如星星之火,在豫州悄然蔓延。
在部落層麵,一些原本有自治權的部落,對禹劃分九州、任命州牧的做法感到不滿。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力被削弱,部落的傳統和利益受到了侵犯。
這些部落首領雖然表麵上對禹表示服從,但私下裏卻在聯絡其他部落,試圖尋找機會,恢複部落的原有地位。
禹雖然察覺到了一些異樣,但他認為這隻是少數人的不滿,不足以威脅到他的統治。他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強化統治,卻不知,這些暗流正在逐漸匯聚,可能會在未來引發更大的危機。
隨著民間不滿情緒的蔓延,部落聯盟內部的裂痕也越來越明顯。那些對禹統治不滿的部落,開始秘密集會。他們在深山老林中,避開禹的耳目,商討應對之策。
其中,位於梁州邊境的一個小部落首領拓跋,率先發言:“禹自從成為共主,越來越獨斷專行。他劃分九州,我們部落的土地被劃得七零八落,權力也被州牧奪走。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其他部落首領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另一個部落首領烏桓說道:“但禹現在勢力強大,我們貿然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我們需要聯合更多部落,共同對抗禹。”於是,這些部落開始派人聯絡周邊其他對禹不滿的部落,試圖組建一個反對禹統治的聯盟。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部落心存顧慮。他們擔心反抗禹會帶來滅頂之災,畢竟禹擁有強大的軍隊和嚴密的統治體係。但隨著禹的統治愈發強硬,這些部落的擔憂逐漸被憤怒所取代。
與此同時,禹也從一些眼線那裏得知了部落有異動的消息。他並沒有把這些部落的反抗跡象放在心上,認為隻是一些小部落的不安分。禹覺得,憑借自己的威望和實力,足以鎮壓任何反抗。
然而,他沒有意識到,這些部落的聯合正在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巨獸,隨時可能對他的統治發起致命一擊。
隨著部落間聯絡的加深,反對禹統治的聯盟逐漸成形。這個聯盟涵蓋了多個部落,他們雖然實力參差不齊,但都對禹的統治深感不滿,渴望恢複部落的自治和權力。
聯盟的首領們推選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領阿骨打作為盟主,帶領大家對抗禹。
阿骨深知任務艱巨,他一方麵積極組織聯盟部落訓練軍隊,提高戰鬥力;另一方麵,派人四處聯絡那些還在觀望的部落,希望能擴大聯盟的力量。阿骨還與一些民間的反抗組織取得聯係,試圖將民間的不滿情緒轉化為實際的反抗力量。
而禹這邊,雖然輕視部落的異動,但也開始加強對各地的控製。他命令各州牧密切關注轄區內部落的動向,一旦發現有反抗跡象,立即上報並采取措施鎮壓。
禹還進一步擴充了自己的直屬軍隊,提升軍隊的裝備和訓練水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在這場風雲變幻的局勢中,還有一些勢力在觀望。一些中立的部落和地方勢力,他們既不想得罪禹,也不想與反抗聯盟為敵。
他們希望能在這場權力博弈中保持中立,等待局勢明朗後再做選擇。這些中立勢力的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局勢的發展。
民間的百姓們,在這場權力鬥爭中,生活愈發艱難。不管是禹的統治,還是反抗聯盟的活動,都給他們帶來了諸多不便。
他們渴望和平與安寧,希望這場紛爭能盡快結束。然而,各方勢力的博弈卻愈演愈烈,人族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一場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隨著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人族大地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中,山雨欲來風滿樓。反抗聯盟在阿骨打的帶領下,勢力不斷壯大。他們的軍隊經過訓練,戰鬥力有了顯著提升,且不斷有新的部落加入聯盟,使得聯盟的規模日益擴大。
阿骨深知,與禹的決戰不可避免。他召集聯盟首領們開會,商討戰略。阿骨打說道:“我們已經準備了這麽久,如今時機已漸漸成熟。禹雖然強大,但他不得民心,我們隻要團結一心,定能戰勝他。”
一位首領問道:“那我們該如何進攻?禹的軍隊分布在九州各地,我們很難全麵突破。”阿骨沉思片刻後說:“我們先集中力量攻打禹統治相對薄弱的地區,逐步擴大我們的勢力範圍,同時切斷禹的糧草供應和兵力補給,然後再與他進行決戰。”眾首領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禹也察覺到了反抗聯盟的威脅日益增大。他開始調整戰略布局,將精銳部隊集中部署在可能受到攻擊的區域,加強防禦工事的建設。禹還派人去分化反抗聯盟,試圖用利益誘惑部分部落退出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