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族權變,伯益繼位
字數:4523 加入書籤
在大禹殫精竭慮治理人族的悠悠數十載裏,人族宛如一顆蓬勃生長的參天巨樹,勢力不斷向外延展。廣袤的大地上,人族的村落與城鎮如繁星般散布,日益繁茂。
外部,往昔那些妄圖進犯的強族,在人族崛起的聲威前,皆如霜打的茄子,不敢越雷池一步;內部,戰亂的陰霾早已消散,和平的暖陽普照著每一寸土地。這般安穩的環境,使得人族的人口數量仿若燎原之火,呈指數級迅猛增長,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然而,歲月是把無情的刻刀,在人族蒸蒸日上的背後,大禹卻被早年治水時留下的暗疾深深困擾。步入暮年的他,身體每況愈下,曾經挺拔的身姿變得佝僂,堅毅的麵龐也刻滿了歲月的滄桑。看著自己日益衰弱的身軀,大禹不得不開始思索人族共主之位的傳承大計。
在他內心深處,其實更傾向於將這重擔交予兒子啟。啟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聰慧,對各種事務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處理能力。
隨著年歲增長,啟愈發成熟穩重,其領導才能在諸多場合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大禹眼中,啟無疑是人族未來共主的不二人選。
但大禹心中還有另一份執念,他渴望能像堯舜那般,以禪讓之美名留芳青史。這份對千古讚譽的追求,讓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
為了能兩全其美,大禹一方麵不動聲色卻又竭盡全力地為啟積累勢力。他安排啟參與各類重要的人族事務,無論是部落間的協調,還是重大工程的規劃,都讓啟深度介入,借此樹立啟在人族中的威望。
另一方麵,他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要延續堯舜的禪讓傳統,廣尋賢良之人,為共主之位覓得合適的接班人。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如沸水般炸開了鍋。大臣們各執一詞,紛紛舉薦心中的理想人選。
有的大臣認為某些部落首領德高望重,在各自部落中素有賢名,且治理有方,定能引領人族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而更多的大臣則力挺大禹的兒子啟,畢竟啟在眾人眼中,無論是智慧還是才能,都絲毫不遜色於他人,是共主之位的有力競爭者。然而,在這場激烈的舉薦潮中,官員伯益的呼聲異軍突起,幾乎占據了大半。
伯益此人,智謀超群,對人族的發展有著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平日裏,他不僅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還廣結善緣,與眾多大臣交情匪淺。
在治理人族的諸多事務中,伯益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無論是水利工程的修繕,還是律法製度的完善,都離不開他的智慧與努力。
也正因如此,他在朝中擁有極高的威望,眾多大臣對他欽佩有加,紛紛舉薦他為人族共主的合適人選。
大禹靜靜地看著朝堂上這場激烈的爭論,表麵上神色平靜如水,可內心卻似翻江倒海一般。
他深知,此次共主之位的角逐,絕非簡單的個人競爭,而是各方勢力的一次大碰撞。這場爭鬥的結果,將深刻影響人族未來的走向。
朝會結束後,大禹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他秘密地將一部分統兵權交到了兒子啟的手中。這不僅是對啟的信任,更是為啟提供了一個展現實力的絕佳契機。
仿佛命運的齒輪早已安排好一切,恰在此時,北方部落突然發動叛亂。北方部落的勇士們如餓狼般凶猛,他們揮舞著武器,氣勢洶洶地向人族邊境撲來,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大禹當機立斷,任命啟為平叛大軍的統帥,責令他即刻率軍北上,平息叛亂。
啟深知這是父親給予他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他證明自己的難得機遇。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然地接下了這艱巨的任務。
啟迅速展開行動,他精心挑選了人族中最為精銳的部隊。這些士兵們個個身強體壯,武藝高強,對人族忠心耿耿。
啟親自到軍營中鼓舞士氣,他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目光堅定地掃視著台下的士兵們,大聲說道:
“兄弟們!北方部落的賊寇肆意踐踏我們的家園,殘害我們的同胞。我們身為人族的勇士,絕不能坐視不管!
此次出征,我們定要讓那些賊寇知道,侵犯人族的代價!為了我們的親人,為了我們的家園,殺!”士兵們被啟的激情所感染,紛紛振臂高呼,士氣瞬間被點燃到頂點。
大軍一路向北,啟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在行軍途中,他時刻關注著士兵們的狀態,噓寒問暖,與他們並肩前行。遇到艱難險阻,啟總是身先士卒,帶領大家克服困難。這份與士兵們共進退的情誼,讓士兵們對啟愈發忠誠。
當大軍抵達北方邊境時,啟並沒有急於發動進攻。他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啟派出多路偵察兵,對北方部落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以及作戰風格進行了詳細的偵察。
經過一番深入了解,啟發現北方部落雖然來勢洶洶,但他們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各個小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利益,存在著諸多矛盾和分歧。
啟決定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他先派遣能言善辯的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前往北方部落中相對弱小且與其他部落矛盾較深的幾個小部落。
使者們向這些小部落的首領曉以利害,誠懇地說道:“你們與其他部落一同叛亂,不過是被他們利用。人族向來寬宏大量,隻要你們現在迷途知返,脫離叛亂聯盟,人族不僅既往不咎,還會給予你們諸多好處,保障你們部落的安寧與繁榮。”
這些小部落的首領們權衡利弊後,覺得與強大的人族為敵並非明智之舉,紛紛表示願意聽從啟的勸告,倒戈相向。
失去了部分力量的北方部落聯盟頓時實力大減,內部人心惶惶。啟看準時機,下令發動總攻。人族軍隊如猛虎下山般衝向北方部落的營地,喊殺聲震天。啟一馬當先,衝入敵陣,他手中的長劍揮舞得虎虎生風,每一劍都帶著淩厲的氣勢,斬殺了眾多敵人。
在啟的英勇帶領下,士兵們士氣大振,作戰更加勇猛。北方部落的叛軍在人族軍隊的猛烈攻擊下,頓時陣腳大亂,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經過一番激烈的拚殺,啟成功地平定了北方部落的叛亂,大獲全勝。
啟凱旋而歸,人族百姓夾道歡迎,歡呼聲如雷。啟的威名在人族中迅速傳播開來,他的勢力也因此大漲。
士兵們對他的忠誠達到了頂點,百姓們對他的讚譽不絕於耳,眾多部落首領和大臣們也對啟刮目相看。啟在人族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在啟平叛成功後,大禹對各方勢力的情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深知,此時人族共主之位的歸屬,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於是,大禹再次宣布召開大會,正式決議人族共主之位的最終人選。
朝會當日,朝堂上氣氛緊張而凝重。大臣們早早地來到朝堂,心中都在猜測著最終的結果。當大禹步入朝堂時,所有人都安靜下來,目光緊緊地盯著大禹。
這次朝會上,局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原本呼聲極高的伯益,此次的支持率較之前有了顯著下降。而啟的支持者卻變得更多了,其中軍方派係對啟的支持尤為堅定。
軍方將領們親眼目睹了啟在平叛過程中的英勇表現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們堅信啟有能力帶領人族走向更強大的未來,因此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啟這一邊。
相比之下,伯益的支持者更多是朝中那些擅長處理政務的官員,他們認可伯益在治理人族內政方麵的能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禹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宣布任命伯益為人族共主。這一決定讓在場的眾人都頗為震驚,尤其是啟,他的臉上瞬間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失望與憤怒。
大禹做出這一決定,自有他的考量。他深知,人族如今雖然表麵繁榮,但內部各方勢力錯綜複雜。
啟在軍方擁有強大的支持,若直接將共主之位傳給他,可能會引發朝中政務派的不滿,導致人族內部出現分裂。
而伯益在政務處理方麵經驗豐富,且在朝中擁有廣泛的人脈,由他擔任共主,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方勢力,維持人族的穩定。
同時,為了安撫啟,大禹將他派往豫州任州牧,並賦予他轄其他四州兵權的重權。大禹希望啟能在豫州繼續磨礪,積累更多治理地方的經驗,同時也借助他手中的兵權,為人族的穩定保駕護航。
啟雖然心中極度不滿,但他深知此時反抗並無益處。在得到結果後,他強忍著心中的怒火,帶著親信默默地離開了人族都城。
就在啟離開之際,一位身著宮廷服飾的官員神色匆匆地走到啟的手下身邊,將一個模樣奇異的包裹悄悄塞到他手中,然後迅速轉身離去。
啟的手下看著手中這個散發著神秘氣息的包裹,心中充滿了疑惑,但他還是緊緊地握住包裹,跟隨啟踏上了前往豫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