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殷商風雲,女媧降怒淵源
字數:3985 加入書籤
在洪荒天地的悠悠歲月中,人族從最初成湯建國的大商,曆經十幾代人的傳承,傳至如今的帝乙時代。
帝乙主持朝政長達數十年,然而歲月不饒人,隨著年紀漸長,他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此時,商朝已步入後期,人族內部諸侯並起,局勢愈發複雜。
帝乙育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萁子、微子以及子受。萁子與微子雖有一定才能,但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缺乏足以應對複雜局勢的文韜武略。
而子受卻與眾不同,他天生神力,力能扛房梁。在一次宮殿梁柱突然斷裂之時,子受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扛起房梁,保護了帝乙的安全。
不僅如此,子受還隨軍南征北戰,在戰場上展現出卓越的武略,為商朝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鑒於子受的英勇與才能,帝乙深思熟慮後,決定立子受為太子。不久後,帝乙駕崩,子受順利登基為帝,號帝辛。起初,眾人皆對帝辛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帶領商朝走向新的輝煌。
然而,帝辛稱帝後,卻逐漸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他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整日與美人相伴,將朝政拋諸腦後。
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了奢華無比的酒池肉林。酒池之中,美酒如河,可供人盡情暢飲;肉林之內,掛滿了各種珍饈美味,奢靡至極。
與此同時,帝辛還推行重刑峻法,嚴控周祭製度,以嚴酷的手段統治著商朝百姓。他加重賦斂,使得百姓生活負擔極重,苦不堪言。
百姓們不僅要承受繁重的賦稅,還要麵對嚴苛的刑罰,稍有不慎便會招來殺身之禍。一時間,民怨在商朝境內沸騰,百姓們對帝辛的統治充滿了不滿與憤怒。
女媧聖人聖誕之日,按照慣例,帝辛本應前往女媧宮進香,以表對聖人的尊崇。然而,帝辛內心深處對“人皇祭神”的傳統觀念存在抵觸,最初拒絕前往。在大臣商容的苦苦勸說下,帝辛才勉強答應。
當帝辛來到女媧宮前,看到女媧娘娘神像的那一刻,他被女媧的絕美所震撼。
然而,他並未心生敬畏,反而鬼迷心竅,在神像前題下了一首詩:“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表麵上看,這首詩似乎是在讚美女媧娘娘的美貌,實則暗含輕薄之意,竟表達出希望女媧降臨人間,侍奉自己的妄念。
女媧娘娘得知帝辛在女媧宮題詩褻瀆自己後,不禁大怒。她認為帝辛此舉嚴重不敬神明,是對聖人的公然冒犯。
女媧娘娘心中暗自思量,商朝在帝辛的統治下,已然腐朽不堪,民不聊生。於是,她決定順應天道,言商滅周興,並將麾下的靈珠子投入人間,充當滅商先鋒。
同時,女媧娘娘派遣軒轅墳三妖——九尾狐、九雉雞、玉石琵琶精,前往迷惑帝辛,使其更加沉迷酒色,荒廢政事,加速商朝的滅亡。
九尾狐等三妖領命後,化作美女模樣,來到帝辛身邊。九尾狐憑借著自己的美貌與媚術,迅速獲得了帝辛的寵愛。
帝辛對她言聽計從,愈發不理朝政,整日與她在酒池肉林之中尋歡作樂。在九尾狐的迷惑下,帝辛變得更加殘暴無道,商朝的局勢也愈發危急。
而此時的周朝,在賢明君主的領導下,正逐漸發展壯大。他們看到了商朝的腐朽與帝辛的無道,認為這是一個推翻商朝統治,建立新秩序的好機會。
在靈珠子等各方力量的推動下,一場決定商朝命運的變革即將拉開帷幕,而洪荒世界也將因這一係列的事件,陷入更加複雜的風雲變幻之中。
九尾狐、九雉雞和玉石琵琶精三妖在女媧娘娘的指使下,成功混入商朝宮廷。九尾狐憑借著傾國傾城的容貌和魅惑人心的手段,迅速成為帝辛最寵愛的妃子。她被帝辛賜名妲己,自此在宮中肆意妄為。
妲己每日陪伴帝辛在酒池肉林之中嬉戲作樂,她不斷慫恿帝辛做出各種荒誕之事。為了滿足妲己的奇思妙想,帝辛下令建造了一座名為“摘星樓”的奢華宮殿,高聳入雲,耗費了無數的人力和物力。
同時,妲己還向帝辛進讒言,讓他對朝中正直的大臣進行迫害。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因勸諫帝辛而慘遭殺害,商朝的朝堂之上,一時間血雨腥風。
九雉雞和玉石琵琶精也在暗中配合妲己,她們利用自己的妖術,製造各種詭異的現象,擾亂商朝的社會秩序。
百姓們人心惶惶,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而帝辛在三妖的迷惑下,不僅對這些亂象視而不見,反而變本加厲地推行暴政,使得商朝的危機愈發深重。
與此同時,在商朝的西方,周朝正在悄然崛起。周族的首領姬昌,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他禮賢下士,廣納人才,使得周朝的國力日益強盛。
姬昌深知帝辛的殘暴統治不得民心,商朝已然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他順應天命,決心帶領周朝推翻商朝的統治,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姬昌重用薑子牙等一批有才能的謀士,積極發展農業生產,訓練軍隊。周朝的百姓們安居樂業,對姬昌感恩戴德,紛紛願意為周朝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周朝實力的不斷增強,周邊的一些小諸侯國也紛紛前來歸附,周朝的勢力範圍逐漸擴大。
在這個過程中,姬昌還積極與其他諸侯國建立聯盟,共同對抗商朝。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個諸侯國,宣揚周朝的仁義之道,勸說他們一起加入反商的陣營。
許多諸侯國看到了周朝的誠意和實力,紛紛響應,一場反商的聯盟正在逐漸形成。
麵對商朝日益嚴峻的局勢,朝中仍有一些忠心耿耿的賢士,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紛紛向帝辛進諫,希望他能迷途知返,改變自己的行為,拯救商朝於水火之中。
比幹,作為帝辛的王叔,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他看到帝辛沉迷酒色,荒廢朝政,心急如焚。
比幹多次向帝辛進諫,言辭懇切地指出帝辛的錯誤,並勸說他以商朝的江山社稷為重,停止那些荒唐的行為。
然而,帝辛不僅不聽從比幹的勸告,反而在妲己的挑撥下,對比幹心生怨恨。
最終,妲己設計陷害比幹,她對帝辛說:“聽聞聖人之心有七竅,王叔比幹號稱聖人,不知是否如此。”
帝辛聽信了妲己的讒言,竟然下令剖比幹之心。比幹寧死不屈,最終被殘忍殺害。比幹的死,讓朝中大臣們心寒不已,許多人對帝辛徹底失望,商朝的統治集團內部開始出現嚴重的分裂。
隨著帝辛的暴行不斷加劇,商朝的諸侯們也漸漸對他失去了信心。原本對商朝忠心耿耿的諸侯們,看到帝辛如此昏庸無道,紛紛萌生了異心。
東伯侯薑桓楚,聽聞帝辛的種種惡行後,義憤填膺。他召集手下的將領,商議起兵反抗帝辛的統治。
薑桓楚認為,帝辛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天下百姓的利益,這樣的君主不值得他們效忠。於是,東伯侯率先舉起了反商的大旗。
其他諸侯看到東伯侯的行動後,也紛紛響應。一時間,商朝的諸侯們紛紛起兵,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商勢力。帝辛麵對諸侯們的反叛,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調集軍隊,對反叛的諸侯進行殘酷鎮壓。
然而,此時的商朝軍隊,由於長期受到帝辛暴政的影響,軍心不穩,戰鬥力大打折扣。在與諸侯聯軍的戰鬥中,商朝軍隊屢戰屢敗,商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而此時的帝辛,在妲己等三妖的迷惑下,仍然沉迷於享樂之中,對商朝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渾然不覺。商朝這座大廈,在內部的腐朽和外部的衝擊下,已經搖搖欲墜,即將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