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繳獲之巨

字數:4029   加入書籤

A+A-


    秦義軍前後兩個月時間,攻破明軍大小城堡、邊墩、邊寨,共計兩百三十餘座。
    雖然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但繳獲也是十分驚人的。
    將寧夏鎮黃河以北地區的繳獲算上後,最為重要的糧食,一共繳獲了二十四萬餘石。
    若等到將寧夏鎮黃河以北地區的地主、莊園等第徹底清掃,糧食總數有望突破三十萬石。
    有了這些糧食,秦義軍半年之內,無需為糧草發愁,足以支撐大軍休整練兵、供給戰馬了。
    繳獲的牲畜數量也不小,騾驢八千餘頭,馱馬四千餘匹,戰馬兩千六百餘匹,還有繳獲的牛羊共計一萬三千餘頭。
    而且,因為行軍不便驅趕攜帶,他們還舍棄了兩萬餘頭豬羊,舍棄的雞鴨鵝等禽類,更是不計其數。
    而繳獲鹽、茶等物資也很多,舍棄的就更多了,折算成白銀,隻怕不下六七十萬兩。
    若將之拿來與草原人換取戰馬,直接能將河套地區的戰馬,換個幹幹淨淨。
    當然,這是不切實際的,秦義軍可養不起那麽多戰馬,當下也找不出那麽多騎兵。
    各類物資實在太多,不得不將一些不重要的、或者不必要的物資舍下。
    畢竟,秦義軍還要依靠板車、運糧車來附帶大量的重傷員。
    若大軍太過臃腫,會將行軍速度嚴重拖慢,到時反而有被明軍找到突破口的危險。
    另外,繳獲的金銀銅錢,數量也是非常龐大,僅金銀折算下來,便有近三百萬兩。
    還有珠寶玉石等寶物,價值暫時估算不出來。
    到後麵,都直接將銅錢當做賑濟,發放給軍戶百姓了,實在是運不了那麽多銅錢。
    繳獲的甲胄數量也不少,布麵甲、紮甲、魚鱗甲等甲胄,共計六千多副,棉甲、皮甲兩萬八千多套。
    當然,這些甲胄中,有很多是常年放在武器庫中的,沒有得到好的保養,皮革幹裂、甲葉鏽蝕等,無法直接使用。
    火器方麵,共計繳獲虎蹲炮一百零七門,佛郎機炮四十多門。
    繳獲的重型火炮,都直接舍棄了,但並未破壞,留給明軍防備草原韃子用。
    繳獲的火銃、鳥銃、魯密銃等共計六千七百餘杆,其中半數質量不過關,隻能當鐵料使用。
    還有一窩蜂、百虎齊奔、神火飛鴉等火器,繳獲數量也達到一千七百餘件。
    至於火藥,繳獲數量也很大,但在攻城戰中消耗了不少。
    因為,戰事持續時間長,士卒疲憊,又有不小的傷亡,隻能加大火器的使用頻率,先耗死一些敵人,或將敵人震懾住。
    即便是明軍邊軍,也沒有見過如此密集的火器轟擊,光聽聲音就足以讓一些明軍膽寒。
    而刀槍、弓弩等冷兵器,數量更是驚人,刀槍總計三萬餘柄,弓弩一萬兩千餘張,箭矢二十多萬支,其餘盾牌、長矛等皆是上萬件。
    若將舍棄的算上,數量可能要翻兩倍不止。
    除了以上繳獲,還有不少其他繳獲,如鐵蒺藜、絆馬索等等,數量不可計數,隻盡可能的隨軍攜帶一些。
    在兵員方麵,收攏的各類工匠有四千多人。
    其中懂火銃技藝的,有七百餘人,懂火炮技藝六十幾人,配備火藥的工匠三十餘人,其餘多為鐵匠、木匠等。
    然後就是投降或俘虜的明軍,共計八千餘人,大多數都是十六至三十五歲。
    隻因朝廷缺糧斷餉,這些明軍都顯得麵黃肌瘦,精氣神不佳。
    不過,以秦義軍的吃食待遇,這些人不出一個月,就能將元氣補回來。
    屆時,在按照秦義軍的訓練方式操練數月,那多數都是明軍邊軍一樣的精銳之兵。
    再就是自願加入的軍戶、百姓、流民等人中的青壯,目前統計在冊的就有兩萬六千多人,還有寧夏鎮黃河以北的軍戶百姓等未統計出來。
    按照嬴慶的估計,最少還會有一萬到三萬人,願意加入秦義軍。
    嬴慶聽到繳獲如此豐厚,臉上因為傷亡許多將士而沒表露出任何喜悅,但心裏卻是已經自我寬慰了許多。
    除去物資和人口上的收獲,等秦義軍恢複元氣後,軍魂軍心、信念信仰、戰鬥力、意誌力等,各個方麵必然都有提升。
    這些可不是用金銀財寶能衡量的東西,乃是一支軍隊真正的瑰寶!
    是可以一代代傳承下去的精神火種,是一支強軍的根基。
    而這,是嬴慶能夠自我寬慰的主要原因。
    亂世當中,犧牲在所難免。
    他要做的,是讓這些人的犧牲變得有意義,有價值!
    而不是單純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聽完繳獲匯報,嬴慶立即巡視傷兵營,逐帳探視。
    八千多重傷員,雖然得到了及時救治,但仍然有人情況不樂觀。
    按照軍中醫者判斷,這些傷兵之中,還會有幾百人活不了。
    嬴慶知道,以當下這種醫療條件,能將傷亡降低到這種程度,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而這些重傷員中,大概隻有一半能夠重返戰場,另一半即便康複,也會落下殘缺,或落下病根。
    一些傷兵擔心自己會被就地安置,嬴慶果斷做出承諾,一定將所有人帶回黃龍山安置。
    還對一些未成婚的將士做出承諾,保證以後親自給他們保媒,好讓他們成家生子。
    下午,秦義軍將陣亡將士的屍身收殮埋葬,嬴慶還為前軍陣亡的一名副遊將抬棺。
    這副遊將名黎樞,原是明軍降卒,三年積功至副遊將,也是秦義軍目前陣亡級別最高的一名將領。
    將士墳墓並沒有立碑,是為了防止被人報複破壞。
    所以還是按照先前之法做好標記,記錄在冊。
    以後若是功成,自然要為這些陣亡將士立碑,到時也能有跡可循。
    守歲之夜,嬴慶讓夥房剝牛宰羊殺豬,又將繳獲的酒水拿出,每人分得一碗。
    一是犒勞,二是讓眾人走出傷懷,三是慶祝勝利,四則好好過個節日。
    將士們雖然見慣了戰場生死,但身邊朝夕相處的袍澤永遠離開,卻也難免神傷。
    相較於秦義軍,楊鶴所部明軍卻是顯得死氣沉沉。
    就連楊鶴在內的一眾高官將領,也是垂頭喪氣,毫無精氣神。
    此刻,他們正想著要如何將延綏、寧夏的情況,匯報給朝廷。
    喜歡穿越明末,我率先舉起義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明末,我率先舉起義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