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山村最後的那抹晚霞
字數:3379 加入書籤
在朱家巷這片寧靜而質樸的土地上,留守女人們宛如堅韌的基石,默默支撐著一個個家庭,續寫著村莊的故事。像謝小嫚這般,丈夫為謀生計遠走他鄉,她們便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擔,以柔弱之軀抗衡生活的風風雨雨,恰似山村傍晚時分那最後的一抹晚霞,雖不奪目張揚,卻以溫暖且堅韌的光輝,溫柔地籠罩著這片深愛的土地。
張嫂,便是這些留守女人中的典型代表。她的丈夫常年輾轉於外地的建築工地,那是個塵土飛揚、勞作繁重的地方,一年之中,也隻有在春節闔家團圓之時,一家人才能短暫相聚。家中,年邁體衰的公婆需要悉心照料,年幼懵懂的孩子正處於成長關鍵期,教育與陪伴缺一不可,而那幾畝賴以生存的農田,更是容不得絲毫懈怠。這千頭萬緒的生活瑣事,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全部壓在了張嫂一人的肩頭。
每日,當黎明還未完全掙脫夜幕的束縛,公雞的打鳴聲便如號角般喚醒了張嫂。她輕手輕腳地起身,盡量不發出聲響,生怕驚擾了還在熟睡中的家人。簡單洗漱後,她悄然走進廚房,熟練地生起火。爐灶裏的火苗“呼呼”地跳躍著,橘紅色的火光映照著她那略顯疲憊卻又無比堅定的臉龐。“孩子們正處在長身體的重要階段,老人身體不好,也得補充營養,無論如何,都得給他們準備一頓熱氣騰騰、營養豐富的早餐。”張嫂一邊往鍋裏添水,一邊在心底默默盤算著,眼神中滿是對家人的關愛與責任。
待早餐準備妥當,張嫂輕輕叫醒孩子和公婆。看著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得津津有味,她那原本略帶倦意的臉上,漸漸綻放出欣慰的笑容。孩子背著書包,歡蹦亂跳地出門上學後,張嫂便扛著鋤頭,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農田。此時,太陽已漸漸升高,熾熱的陽光無情地烘烤著大地,仿佛要將世間萬物都炙烤殆盡。張嫂置身於農田中,熟練地揮動著鋤頭,一下又一下,認真地除草、鬆土。汗水如斷了線的珠子般,不停地從她的額頭滾落,濕透了她的衣衫,滴落在幹涸的土地上,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這莊稼可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可得精心伺候著,容不得半點馬虎,一家人的口糧全指望它呢。”張嫂一邊勞作,一邊自言自語,手中的鋤頭始終節奏均勻地起落著,不曾有片刻停歇。
除了農田裏的繁重勞作,張嫂還精心飼養了一群雞鴨。傍晚,當夕陽的餘暉為天空染上一抹絢麗的色彩,張嫂結束了農田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她來不及稍作休息,又匆匆走向雞舍。雞舍裏,那群活潑的雞鴨見到張嫂,頓時“咯咯”“嘎嘎”地叫成一片,仿佛在熱烈歡迎主人的到來。張嫂看著這些充滿生機的小家夥們,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心中默默盤算著:“等把這些雞鴨養大,拿到集市上賣了,就能給孩子買身漂亮的新衣服,也能給公婆添些滋補身體的營養品了。”
然而,生活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與困難。那是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午後,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黑沉沉的雲層仿佛要壓到地麵。緊接著,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如傾盆般襲擊了朱家巷。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地砸落下來,天地間瞬間被雨幕籠罩。張嫂正在家中忙碌,看到這惡劣的天氣,心中猛地一緊,她顧不上拿雨具,隨手披上一件蓑衣,便心急如焚地朝著農田奔去。
當她趕到農田時,眼前的景象讓她的心瞬間沉入穀底。雨水已經沒過了腳踝,渾濁的水流在田間肆意橫流,原本茁壯成長的莊稼在狂風暴雨的肆虐下,東倒西歪,搖搖欲墜,仿佛在苦苦掙紮。張嫂心急如焚,顧不上腳下的泥濘,毫不猶豫地衝進農田。她彎下腰,雙手奮力地清理著排水渠道中的雜物,試圖讓積水盡快排出。雨水無情地打在她的臉上,模糊了她的視線,狂風呼嘯著,似乎要將她瘦弱的身軀吹倒。但張嫂沒有絲毫退縮,她咬緊牙關,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能讓這些辛辛苦苦種下的莊稼就這麽毀了,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心血啊!無論如何,一定要保住它們!”
經過幾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在張嫂的全力奮戰下,排水渠道終於漸漸疏通,積水緩緩退去,莊稼也暫時脫離了危險。此時的張嫂,早已筋疲力盡,全身被雨水和汗水濕透,冷得直打哆嗦。但她顧不上自己疲憊不堪的身體,一心牽掛著家中的公婆和孩子。她拖著沉重的步伐,艱難地回到家中,進門的第一句話便是:“爸媽,孩子,你們沒事吧?”
夜晚,喧囂的世界漸漸歸於平靜,張嫂獨自坐在院子裏。天空中繁星閃爍,宛如鑲嵌在黑色天幕上的璀璨寶石。張嫂望著星空,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遠方,心中滿是對丈夫的思念與牽掛。“他在外麵打工,每天都從事著那麽繁重的體力勞動,一定很辛苦。也不知道他吃得好不好,能不能按時吃上一口熱乎飯;住的地方怎麽樣,能不能睡個安穩覺……”張嫂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擔憂與眷戀。但很快,她的眼神又變得堅定起來,在心中暗暗發誓:“我一定要把家裏照顧得妥妥當當,讓他在外麵能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朱家巷,像張嫂這樣勤勞堅韌的留守女人還有很多。李嬸也是其中之一,她的丈夫同樣外出打工,留下她獨自操持家中大小事務。除了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精心打理農田,李嬸還憑借著自己的心靈手巧,學會了編織手藝。農閑時節,她便坐在院子裏,手中的竹條、稻草在她的巧手下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美的竹籃、一張張平整的草席便在她的手中誕生。她將這些手工藝品帶到集市上售賣,換來的微薄收入雖然不多,但卻能為家庭增添一份額外的補貼。“咱女人雖然不能像男人一樣外出掙大錢,但也不能閑著,能多掙一點是一點,也能幫家裏減輕些負擔。”李嬸總是這樣樸實而堅定地說道。
還有王姐,她的丈夫在城裏從事運輸工作,整日奔波在路上,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王姐不僅要操持家務,照顧家人的衣食起居,還在村裏的手工棉鞋廠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廠裏,她工作認真負責,對待每一雙棉鞋都如同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從選料、裁剪到縫製,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她精湛的手藝贏得了廠裏上下的一致稱讚。“在廠裏好好幹,既能掙點錢補貼家用,又能方便照顧家裏,這樣的生活安排也挺好的。”王姐對自己的生活有著清晰的規劃,用勤勞的雙手努力描繪著美好的未來。
而謝小嫚,在經曆了與薛超的感情波折後,仿佛破繭成蝶,變得更加堅強獨立。她不再僅僅局限於等待薛超畢業歸來,而是積極投身到村裏的各項事務中。她虛心地跟著村裏經驗豐富的長輩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遇到問題時,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僅如此,她還熱情地幫助其他村民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成為了村民們口中的“種植小能手”。“我不能總是依賴薛超,我也要憑借自己的力量,為朱家巷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謝小嫚眼神中閃爍著自信與堅定,渾身充滿了幹勁。
傍晚,夕陽的餘暉如同金色的紗幔,輕柔地灑在朱家巷的每一個角落,給整個村子披上了一層夢幻般的色彩。張嫂、李嬸、王姐、謝小嫚等留守女人們,結束了一天的辛勤勞作,拖著疲憊卻滿足的身軀,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們的身影被夕陽拉得長長的,與這片養育她們的土地融為一體,恰似山村最後的那抹晚霞。盡管這抹晚霞即將在黑夜的降臨中悄然消逝,但它所散發的溫暖與美好,卻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著勤勞勇敢的拚搏精神,成為了朱家巷不可或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她們的存在,如同點點繁星,照亮了這個寧靜的小山村,為其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讓朱家巷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洋溢著溫暖與希望。
喜歡山村女人的那些事請大家收藏:()山村女人的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