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口述故事錄成冊
字數:1743 加入書籤
趙大爺完成了或許是他人生最後的田間勞作,他對土地的深厚情感深深觸動了村裏的每一個人。張蒙蒙和趙小薇意識到,這些老一輩村民的經曆和故事,是小山村無比珍貴的財富,若不加以記錄,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於是,她們決定發起一個特別的活動——收集村民們的口述故事,並錄製成音頻資料,永久保存下來。
活動一經發起,便得到了村民們的積極響應。第一個來到村委會參與錄音的,便是趙大爺。他坐在錄音設備前,有些拘謹,但眼中卻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張蒙蒙微笑著對趙大爺說:“趙大爺,您別緊張,就像平時跟我們聊天一樣,講講您這些年在村裏的故事就行。”
趙大爺點了點頭,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我啊,打小就生在這村子裏,那時候的村子可不像現在這樣。到處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村裏的房子也大多是破破爛爛的茅草屋……”趙大爺的思緒仿佛回到了過去,他詳細地講述著兒時在村子裏的趣事,如何跟著小夥伴們在河裏摸魚,怎樣在農忙時節幫著家裏人收割莊稼,還有村子裏曾經舉辦過的盛大節日慶典。
“有一年過年,村裏組織了一場大戲,四裏八鄉的人都趕過來了。那場麵,真是熱鬧非凡。戲台子就搭在村子中央,演員們在上麵唱得那叫一個精彩,我們小孩子就在台下跑來跑去,別提多開心了。”趙大爺回憶起這些,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趙小薇一邊認真地操作著錄音設備,一邊被趙大爺的故事深深吸引。她問道:“趙大爺,那後來村子是怎麽慢慢發展起來的呢?”
趙大爺感慨地說:“後來啊,多虧了村裏有見識的人帶頭,大家開始嚐試種一些經濟作物,慢慢地,日子就好過了起來。再後來,又修了路,通了電,村子的變化那是一天比一天大。這些年,看著村子越來越好,我這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趙大爺的故事錄製完成後,張蒙蒙對他說:“趙大爺,您的故事太精彩了,以後村裏的孩子們就能通過這些錄音,知道咱們村子的過去啦。”趙大爺笑著說:“那就好,希望這些故事能讓孩子們記住咱們村子的根。”
接下來的幾天,陸續有村民來到村委會分享他們的故事。劉奶奶講述了她年輕時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操持家務,拉扯大幾個孩子;王大叔回憶起曾經和村民們一起開山辟路,為村子的發展付出的艱辛努力;還有一些年輕人,也講述了自己在外麵闖蕩的經曆,以及最終選擇回到村子,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
其中,李大哥的故事充滿了波折與奮鬥。他說:“我年輕的時候,不甘心一輩子待在這小村子裏,就跟著同鄉去城裏打工。一開始,啥都不會,隻能幹些體力活,受盡了苦頭。但我不服輸啊,一邊幹活一邊學習技術。後來,終於在城裏的一家工廠站穩了腳跟,還當上了小領導。可心裏一直惦記著咱這小山村,想著自己有了本事,也得回來為村子做點事。所以後來就回來了,和大家一起搞起了村裏的特色產業。”
每一個故事,都飽含著村民們對小山村的熱愛與付出。張蒙蒙和趙小薇認真地錄製著每一段音頻,她們深知,這些聲音承載著小山村的曆史與未來。
隨著錄音資料的不斷豐富,小山村的過去逐漸清晰地展現在大家麵前。這些故事有歡笑,有淚水,有奮鬥,也有希望。張蒙蒙和趙小薇計劃將這些錄音整理成冊,並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製作成一本獨一無二的小山村故事集。
在這個過程中,村民們對自己生活的小山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他們通過分享彼此的故事,增進了相互之間的感情,小山村的凝聚力也變得更強了。而那些錄製好的音頻,就像一個個時光膠囊,將小山村的記憶永遠地保存了下來,等待著後人去聆聽、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