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葬禮上的老規矩

字數:1920   加入書籤

A+A-


    陳爺爺安詳離世,小山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在這個悲傷的時刻,遵循傳統的葬禮規矩,成為了村民們表達對逝者尊重與緬懷的重要方式。小山村的葬禮規矩由來已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寄托,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逝者的不舍。
    陳爺爺的葬禮定在離世後的第三天。天還未亮,陳家的親眷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家中的男人們負責搭建靈棚,他們從村裏借來竹竿、蘆席,熟練地在院子裏搭起一個寬敞的靈棚。靈棚正中擺放著陳爺爺的遺像,周圍擺滿了鮮花和祭品。遺像中的陳爺爺麵帶微笑,仿佛在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
    女眷們則在廚房裏忙碌,準備著前來吊唁的賓客們的飯菜。按照老規矩,葬禮上的飯菜要豐盛且樸素,以表達對逝者的敬重。她們燒火、洗菜、切菜,動作嫻熟而有序。廚房裏熱氣騰騰,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哀傷。
    隨著天色漸亮,前來吊唁的村民們陸續趕到。他們身著素色衣服,神情肅穆。一進陳家的院子,便在靈前上香、鞠躬,表達對陳爺爺的哀思。陳家的子孫們則跪在靈棚兩側,向每一位前來吊唁的人磕頭回禮。
    村裏的老人們自發地組織起來,負責指導葬禮的各項流程,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老規矩。李大爺是村裏輩分最高的老人之一,他拄著拐杖,在靈棚內外穿梭,不時地提醒著大家。“這香啊,要三根一起上,代表著天、地、人,也寓意著陳老哥一路走好。”李大爺說道。
    在葬禮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報廟”。按照規矩,逝者的長子要在特定的時間,端著一個裝有祭品的托盤,帶領家族中的男性成員,前往村裏的土地廟。他們在廟前擺上祭品,焚燒紙錢,向土地爺“報告”陳爺爺離世的消息,祈求土地爺保佑陳爺爺在去往另一個世界的路上平安順利。
    長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麵,神情悲痛而莊重。他手捧著托盤,一步一步地走著,每一步都仿佛承載著對父親的思念。跟在他身後的男人們,個個麵色凝重,默默地跟著前行。到達土地廟後,長子將祭品擺放好,點燃紙錢,然後帶領大家一起跪地磕頭。“土地爺啊,我父親陳某某今日歸西,還望您多多關照,讓他一路走好……”長子的聲音顫抖著,在寂靜的廟宇前回蕩。
    報廟結束後,便是“送盤纏”的環節。這個環節通常在傍晚進行。家人們會在村子的路口,用麵粉在地上畫一個大大的圓圈,圓圈裏寫上陳爺爺的名字。然後在圈內焚燒紙糊的車馬、房子、衣服等“冥物”,意為給陳爺爺準備好去往另一個世界的盤纏和生活用品。
    當夜幕降臨,送盤纏儀式正式開始。家人們圍在畫好的圓圈旁,將紙糊的冥物一件件放入圈內點燃。火苗在夜風中搖曳,照亮了家人們悲傷的臉龐。“爸,這些東西您都帶上,在那邊別委屈了自己……”陳爺爺的女兒哭著說道。熊熊燃燒的火焰,仿佛將家人們對陳爺爺的思念和祝福,傳遞到了另一個世界。
    到了出殯的日子,整個村子都籠罩在一片哀傷之中。清晨,棺材被抬出靈棚,放置在早已準備好的靈車上。按照老規矩,棺材不能落地,所以抬棺材的人必須小心翼翼地將其平穩地放在靈車上。
    送葬的隊伍緩緩出發,走在最前麵的是手持引魂幡的長孫,後麵跟著抬棺材的人,再往後是陳家的親眷和前來送葬的村民。一路上,嗩呐聲、哭聲交織在一起,響徹整個小山村。送葬隊伍沿著村子的主要道路前行,讓陳爺爺最後再看一眼他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
    當隊伍來到墓地,棺材被緩緩放入墓穴。家人們將一些陳爺爺生前喜愛的物品放入墓穴中,作為陪葬。然後,大家開始填土,將墓穴掩埋。在填土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懷著悲痛的心情,一鍬一鍬地將土鏟入墓穴,仿佛在與陳爺爺做最後的告別。
    葬禮結束後,陳家按照規矩設宴答謝前來幫忙和吊唁的村民。大家圍坐在一起,默默無語,這場葬禮讓每一個人都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和傳統規矩所蘊含的情感力量。小山村的老規矩,在這場葬禮中得到了完整的呈現,它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村民們對生命的敬重、對逝者的緬懷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