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字數:5389 加入書籤
\"我要狐狸!\"穿粗布褂的男孩踮腳夠阿星手裏的書簽,辮子甩得像小鞭子,差點掃到阿星的臉。
\"我要桑苗!\"梳雙丫髻的女孩拽著阿星的衣角,聲音脆得像咬青杏,力道大得差點把阿星拽倒。
孩子們圍著阿星吵,小手伸得像剛出土的苗,你推我搡的。
阿星懷裏的《鳥獸圖》被擠得\"嘶啦\"一聲響。
她低頭一看,狐狸尾巴裂成了兩截,像被生生扯斷的。
阿星的臉瞬間白了,捏著書頁的手指關節發白,眼淚在眼眶裏打轉:\"破了......周師傅說,撕書要賠的......我沒錢......\"
借還處的長隊裏,王老實捧著補好的《農器圖譜》,書脊上的錦線補丁針腳細密。
橫緯的桑皮線透著黃,像田裏的稻梗。
豎經的錦線閃著銀,像沾了露水的蛛絲。
\"周師傅的法子,\"他舉著書給管理員看,指腹得意地蹭過補丁,\"橫緯用桑皮線,豎經用錦線,跟織錦一樣結實。\"
他忽然壓低聲音,像說啥機密事。
\"上次我家婆娘補我破棉襖,就用這法兒,穿了三年都沒綻線——比單股線牢十倍,冬天灌風都少了。\"
周墨在旁點頭,從懷裏摸出個小錦袋,袋口用抽繩係著,一拉就開。
袋裏裝著各色線,紅的像桑果,藍的像溪水。
\"陳太後新教的"經緯補書法",\"他捏起根錦線晃了晃,線在光裏閃,\"比我年輕時用的糨糊粘得牢。糨糊遇潮會脫,這錦線,跟書長在了一塊兒,蟲都咬不動。\"
忽然傳來哭腔,阿星舉著撕破的《鳥獸圖》跑過來,眼淚掉在書頁上,洇出小水痕,像雨後的泥點。
\"桑娘子說她的膠帶粘不牢......\"她抽抽噎噎的,肩膀一聳一聳,\"周師傅,我不是故意的......\"
桑小娥剛好來還書,見狀從袖中摸出卷\"錦紙膠帶\"。
膠帶用錦線織的,塗著越人蜜蠟,黏糊糊的像塊琥珀。
\"你看。\"她捏著膠帶往撕裂處一粘,指腹輕輕按了按,像給傷口塗藥膏。
\"比你阿娘補你破布鞋還快,針都不用。\"她舉著書笑,\"上次小張撕了《農器譜》的角,粘完跟新的一樣,蟲見了都繞著走——蜜蠟味兒,蟲不喜歡。\"
阿星摸著補好的書頁,紙頁平平整整,連裂縫的印子都淡了。
她忽然笑了,淚還掛在睫毛上,像沾了露水的草葉。
\"比小桃姐姐的食簽靈!食簽隻會響,這膠帶能把書粘好!\"
夜間縫補坊的燈亮得早,油芯\"劈啪\"爆著火星。
趙嬸正對著\"錦線紉針器\"歎氣,器身的小磁鐵吸著繡花針,針鼻兒亮得像顆小星。
可她捏著錦線,線在針鼻前晃悠,半天穿不進。
\"這玩意兒比我家老花鏡好用?\"她眯著眼,手直抖,\"上次阿月教我越人繡法,說"稻穗紋要穗尖帶彎",可我針都穿不利索,還繡啥穗子?繡出來也是直挺挺的,像被霜打了的。\"
小桃捧著塊\"防脫線蠟\"跑進來,蠟裏摻著錦灰,聞著清清爽爽的,像曬過的芸香。
\"趙嬸,針過這蠟再縫。\"她往趙嬸手裏塞蠟,針在蠟上蹭了蹭,\"線不鬆,比你用口水抿線頭管用。\"
她忽然壓低聲音,像說啥得意事。
\"上次我縫書衣,線鬆得像沒係牢的鞋帶,用了這蠟,針腳緊得能掛住銅錢——真的,我試過!\"
趙嬸把針往蠟上蹭了蹭,再穿線,\"嗖\"地一下就穿進了針鼻。
她忽然笑,往書衣上繡稻穗,銀線在布上走,穗尖彎得像剛灌漿的稻。
\"你看這穗子,越人繡法講究"穗尖帶彎",比漢人的直穗子活泛——縫書也一樣,線得順著紙紋走,才不硌得慌,跟給娃縫衣裳得順著布紋一個理,不然穿著紮人。\"
便民工具角圍滿了人,小張舉著\"錦繩書夾\"演示。
夾子用織錦的\"琵琶襟\"原理,木柄纏著錦線,一按就\"哢嗒\"夾住書頁,鬆開時錦繩\"啪\"地回彈,書頁平平整整的。
\"這比我們的羊皮繩方便!\"波斯商人阿羅憾摸著夾子上的銀粉字,字閃得像撒了星子,\"記筆記時書頁不會合上,上次我用羊皮繩捆《絲路商記》,解繩時散了一地,撿得腰疼——這夾子,比駱駝鞍子上的扣還靈。\"
小張得意地晃著夾子,錦繩在他手裏轉圈圈。
\"魯師傅說,這是仿阿月織錦的"回紋",鬆緊自如。比麻繩結實,還好看,銀粉字夜裏都能瞅見——上次李嫂半夜來抄書,就靠這字找頁碼,不用點燈費油。\"
陳阿嬌派來的宮女捧著\"多語種標簽\"走來,標簽用錦紙做的,漢波越三文並排繡著,針腳密得像魚鱗。
\"阿羅憾掌櫃,\"宮女笑著遞標簽,\"記頁碼用這個,比您在羊皮卷上刻痕省事——刻痕深了會裂,這標簽,揭下來都不損紙。\"
阿羅憾接過標簽,忽然拍案,絡腮胡都抖了。
\"訂百張!回波斯給商隊用,比刻在駱駝鞍子上清楚——鞍子磨久了,刻痕就看不清了,這錦紙,水浸都不怕!\"
讀者夜話會的錦紙燈晃悠悠,燈罩上的\"女紅圖\"投在牆上,像有人在織錦,梭子\"唰唰\"走。
李嫂指著《織錦速成譜》皺眉,指尖點著\"通經斷緯\"四個字,紙都被戳得起了毛。
\"這法子,書上寫得明白,手可學不會——跟教瞎子認色一樣,白說!我家漢子就會說"你照著織",可經在哪?緯在哪?我瞅著都一樣!\"
劉妧剛走到廊下,聽見這話笑了,肩頭微微顫。
陳阿嬌不知何時站在她身後,對宮女低語兩句。
宮女很快捧來\"錦線模擬板\",板上紅、藍錦線排得整整齊齊。
拉動機關,經緯線\"哢嗒\"交錯,藍線在紅線中間跳,像在跳舞。
\"你看,\"陳阿嬌轉動機關,紅線不動,藍線來回穿,\"這紅線是經,藍線是緯,"通經斷緯"就是......\"
\"就是藍線在紅線中間跳著走!\"李嫂忽然拍手,聲音亮得像敲銅盆,\"跟看織機幹活一樣!我家那台老織機,就是這麽織出"萬字紋"的——經不動,緯來回穿!\"
她摸著模擬板,忽然笑,眼角的紋擠成了花。
\"比我家漢子講得明白,他光會說"你照著織",哪有這板靈?這板,能讓手跟著眼學!\"
活板印房的車軸轉得歡,\"吱呀\"響著,像老織機。
墨非正往錦紙上印《天祿閣縫補譜》,圖裏的\"錦麵熨鬥\"畫得活靈活現,銅底包著錦布,墊著桑皮紙熨褶皺的書頁,平得像剛裁的紙。
\"陳太後說,這熨鬥比石頭壓書快。\"他指著圖裏的褶皺,\"上次我把受潮的《桑蠶歌》壓在石下,三天才展平,用這熨鬥,一燙就好,還不損傷紙——石頭壓久了,紙會發脆,跟曬過頭的桑皮紙似的,一折就裂。\"
阿月往\"縫補錦囊\"裏裝針、線、蠟塊,囊上繡著\"書衣\"二字,針腳走得勻,像稻穗在風裏搖。
\"這囊給讀者應急用,\"她往囊裏塞塊小錦帕,帕子邊角繡著芸香花,\"上次王老實的《農器譜》被茶水潑了,用這帕子吸得快,比他用袖子擦強,不磨紙——袖子上的糙布,會把紙擦起毛,跟砂紙似的。\"
掌燈時,禦書閣的燭火照得《閣中縫補錄》發亮。
趙嬸畫的\"錦線補書圖\"歪歪扭扭,圖裏的老婦正用紉針器穿線,銀線在紙上走,像條小蛇。
旁邊注著:\"錦線比麻線結實,補過的書能再傳三代,比我家的米缸還經用——米缸會漏,這線,蟲都咬不斷。\"
陳阿嬌捏著\"夜光書簽\"進來,簽用錦緞裹著磷粉,暗處能發光,像顆小星子懸在書裏。
\"尚方署做了千個,給熬夜讀書的百姓。\"她往《女紅圖譜》裏夾了根,光透過紙頁,映得字都發綠,\"上次李嫂讀《織錦譜》讀到半夜,摸黑找頁碼,把書都翻亂了,有這簽,不用點燈也能找著——比螢火蟲還亮,還不燒書。\"
衛子夫捧著《讀者生活冊》進來,紙頁晃得燭火跳,像受驚的魚。
\"縫補坊接待八十人,借出"錦線補書套裝"三十套,李嫂她們還說,要把"錦線模擬板"搬到織坊去,教姑娘們學織法呢——說比師傅口傳心授還清楚。\"
劉妧往窗外看,夜間縫補坊的燈還亮著。
趙嬸正教阿星繡書衣上的稻穗,小姑娘的針在布上紮,歪歪扭扭的,銀線卻走得認真,像在地裏種稻。
周墨在旁用鑷子挑書頁裏的碎紙,錦線在他指間穿梭,紅的、藍的、銀的,像在織一匹看不見的錦。
\"周師傅,\"阿星忽然問,針尖在紙上頓了頓,銀線在月光下閃,\"這錦線連書,是不是跟漢越人的心連在一塊兒一樣?\"
周墨抬頭,眼裏的光比燭火亮,他指著補好的《鳥獸圖》,撕裂處的錦線像道彩虹。
\"對嘍,\"他聲音像曬暖的棉絮,\"你看這撕裂的頁,錦線一縫,比沒破時還結實——心也一樣,連著連著,就分不開了,跟這錦線似的,越連越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