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資本

字數:3847   加入書籤

A+A-


    資本的原始積累:古今財富聚斂的鐵血路徑
    一、圈地議:羊吃人的資本原罪
    甲展《資本論》皺眉): 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可英國圈地運動時,貴族圈占耕地養羊,農民流離失所,這等野蠻積累,難道是必經之路?
    乙指《烏托邦》插圖): 托馬斯·莫爾筆下"羊吃人"的慘狀,正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典型。15世紀英國呢絨價漲,貴族驅趕農民圈地養羊,《亨利八世法令》竟將失地流民定為"流浪者",鞭撻後賣為奴隸。但反觀戰國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授田於耕戰之士,雖也打破舊製,卻以軍功授爵為補償,此中差別何在?
    甲: 難道資本積累非得伴隨暴力?
    乙: 非獨西方如此。漢初桑弘羊行鹽鐵官營,"籠天下鹽鐵之利",看似國家資本積累,實則剝奪民間商人。《鹽鐵論》載賢良文學抨擊"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此與圈地運動何異?資本積累的核心,在於打破舊有資源分配,暴力與否,隻看手段差異。
    二、販奴篇:三角貿易的血色賬本
    甲捧《糖霜譜》): 明末福建商人陳振龍偷運番薯藤入閩,救荒無數,此等商業智慧,比之葡萄牙人販奴如何?
    乙攤開三角貿易圖): 16世紀葡萄牙"黑三角貿易",從非洲運奴隸至美洲種甘蔗,製糖後銷往歐洲——每磅糖都沾著黑奴的血。反觀明代海商王直,"海上絲綢之路"運絲綢瓷器,雖冒海禁風險,卻行平等貿易。資本積累的正邪之分,在於是否將人異化為工具。
    甲: 但荷蘭東印度公司靠壟斷香料貿易,成首個股份製公司,這難道不是文明積累?
    乙: 《國榷》載鄭和下西洋"厚往薄來",而荷蘭人在印尼屠殺班達島居民,獨霸肉豆蔻貿易——同是海洋貿易,一為懷柔,一為掠奪。馬克思說"原始積累的不同因素,多少世紀以來,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但是,隻有在溫帶地區,特別是在西歐,才得到充分發展",此中關鍵,在於製度是否為掠奪背書。
    三、商幫錄:明清資本的非暴力路徑
    甲翻《晉商票號史》): 晉商雷履泰創辦日升昌票號,從顏料商轉型金融,未靠暴力,何以積累千萬資本?
    乙指《河東鹽法誌》): 晉商崛起始於"開中製"——明政府讓商人運糧至邊關,換鹽引販賣。此與英國"圈地養羊—紡織出口—殖民擴張"的路徑不同,晉商靠官商合作而非暴力掠奪。但徽商胡雪岩"借官款辦絲業",操縱市場致生絲價格崩盤,此又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何異?
    甲: 看來資本積累路徑不止一種?
    乙: 明末徐光啟在《農政全書》記"商賈貿易,以通有無",此為市場型積累;而清初廣州十三行靠"一口通商"壟斷,此為官商型積累。就像威尼斯商人靠地中海貿易契約積累,與西班牙靠殖民掠奪積累,路徑天差地別。
    四、實業誌:技術革命的資本密碼
    甲觀瓦特蒸汽機模型): 瓦特改良蒸汽機時,靠博爾頓投資才量產,這算文明的資本積累嗎?
    乙展《英國工業革命史》): 博爾頓的投資背後,是英國圈地運動提供的自由勞動力,殖民地提供的棉花原料——看似技術驅動,實則原始積累的成果轉化。對比清末張謇辦大生紗廠,靠"狀元實業"招牌招股,用"棉鐵主義"抵製外資,此乃借社會資本積累,與洛克菲勒用標準石油托拉斯壟斷市場,形成鮮明對比。
    甲: 現代vc投資初創企業,是否也算原始積累?
    乙: 19世紀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用鐵路股票操縱市場",與今日矽穀"燒錢壟斷市場份額",本質都是資本集中。但區別在於:前者靠暴力並購,後者靠技術迭代——正如《國富論》所言,資本積累若與技術進步結合,便能脫離血腥路徑。
    五、當代鑒:平台經濟的積累新形態
    甲刷共享單車app): 某打車軟件靠補貼搶占市場,燒錢百億後壟斷,這算新形態的原始積累嗎?
    乙調閱《反壟斷法》): 19世紀洛克菲勒"用鐵路回扣擠壓對手",今日平台"用大數據殺熟"——手段升級,本質未變。但深圳某科技公司靠研發投入,從代理轉型自主創新,此乃"技術驅動型積累",與東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奪判然有別。
    甲: 數字時代的資本積累,還需要暴力嗎?
    乙: 馬克思預見"資本主義積累的曆史趨勢,是剝奪者被剝奪",今日反壟斷法限製平台壟斷,恰似當年英國《穀物法》限製圈地。但要警惕數據壟斷成為新的"圈地運動"——用戶數據若被無度掠奪,便成數字時代的原始積累原罪。
    六、終局論:資本積累的倫理邊界
    甲捧《21世紀資本論》): 皮凱蒂說"r>g資本回報率大於經濟增長率)",意味著資本積累必然導致貧富分化,這能破解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乙書"節製"二字): 北宋王安石"青苗法"試圖節製資本兼並,雖敗猶榮;今日北歐"社會民主主義"用高稅收調節資本,此為製度性節製。資本積累本身無善惡,關鍵在"取之有道"——如陶朱公"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既積累財富,又"富好行其德",此乃資本倫理的終極答案。
    甲再拜): 今知資本積累如雙刃劍,當效張謇"實業救國",勿學東印度公司"唯利是圖",謝先生教我!
    乙指《資本論》結語): "現代社會運動將揭開新的一頁"——資本積累的鐵血路徑,終將被文明演進所超越,但銘記曆史血痕,方知今日節製之可貴。
    附:資本原始積累的古今案例對照表
    時期 西方案例 中國案例 積累特征
    古代 羅馬隸農製 漢代鹽鐵官營 暴力與官權結合
    中世紀 威尼斯商業契約 宋代交子發行 市場型積累
    近代 英國圈地運動 晉商票號崛起 土地與金融資本積累
    工業革命 羅斯柴爾德家族金融帝國 張謇大生紗廠 技術與實業結合
    現代 標準石油托拉斯 深圳科技企業研發投入 壟斷與技術驅動並存
    當代 矽穀平台資本擴張 中國新基建投資 數據與創新資本積累
    結語: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色曆史警示我們:財富聚斂若脫離倫理約束,必成社會毒瘤。從圈地運動到數據壟斷,形式在變,本質未變——唯有以製度節製資本,以創新引導積累,才能走出"羊吃人"的曆史循環。此乃《資本論》留給21世紀的終極命題。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