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格局

字數:4870   加入書籤

A+A-


    ——癸酉年暮春於大學東閣四方學者對話錄
    一、對話緣起學人的困惑
    場景大學東閣內,古柏掩映,博古架上陳列著《四庫全書》與西洋譯本。新科進士李生手持書卷請教,對麵坐著西洋博士、史官、禪門長老與稷下祭酒四位學者。
    李生(拱手行禮)晚生聽聞“見賢思齊”,但近年治學,或困於經典,或迷於新說,始終難以拓展眼界與格局。想請教諸位先生為何說“見過卓越的事物,才能快速成長”?
    西洋博士(輕撫書卷微笑)西方哲人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這與《禮記·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的觀點不謀而合。我曾考察劍橋大學的實驗,發現觀賞文藝複興真跡的人,其海馬體神經突觸的增生速率比常人高百分之三十,這正是“見好速長”的生理證據。
    史官(按劍而言)《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商湯見野外張網四麵,祝禱說‘從天下四方都進入我的網中。’湯說‘唉,這太絕了!’於是撤去三麵網。”這是成湯的格局,因見網開三麵而拓展仁心,最終得天下。近代史家湯因比論述文明演進時,提出“挑戰與回應”機製,正需廣泛了解他族文明以催生新機遇。
    禪門長老(點燃一炷香)《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眼界未開的人,如同井蛙觀天,把一隅當作全部。從前達摩麵壁九年,觀天地萬象而領悟禪宗,這難道不是“見過卓越”的體現嗎?西方榮格學派所說的“集體無意識”,也需要遍曆文化符號才能喚醒自性。
    稷下祭酒(擊缶而歌)《管子·霸言》說“爭強之國,必先爭謀,其次爭交,其次爭力。”謀略與外交的能力,都源於廣泛的見識。從前蘇秦佩戴六國相印,因遍曆諸侯而明了合縱之術;如今麥肯錫谘詢每立奇策,必定研究全球百業案例,這是古今同一的道理。
    二、西洋博士認知拓展的科學依據
    李生博士所說的神經突觸增生,能否詳細論述?
    西洋博士諾貝爾獎得主坎德爾曾研究海兔神經,發現經驗可重塑神經元連接。我們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監測,發現觀賞羅浮宮藏品的人,其大腦右半球梭狀回麵孔區活躍度提升百分之四十五,該區域正與審美認知相關。哈佛商學院研究也顯示,跨國輪崗管理者的決策質量比本土任職者高百分之二十六,皆因眼界廣而偏見少。
    稷下祭酒(拍手稱善)這與《荀子·勸學》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如出一轍。齊威王設立稷下學宮,匯聚天下賢士,故能“戰勝於朝廷”。如今矽穀的創新,多源於移民文化交融,如喬布斯將禪宗與極簡設計融合,這也是“見過卓越”的驗證。
    禪門長老西方完形心理學所說的“格式塔”,需要整體認知才能破執。從前趙州從諗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如今參禪之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三境之說,正符合皮亞傑認知發展論中的“同化順應”機製。
    史官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史記》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近代曆史哲學家柯林伍德說“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其學說實源於廣觀博思,與我國“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宗旨相同。
    三、史官曆史格局的鏡鑒作用
    李生史公說“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但如今世變日急,曆史如何拓展格局?
    史官從前商君變法,“觀俗立法,察國事本”,才能“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我曾考察威尼斯商人檔案,其十三世紀便設立商業仲裁庭,這種製度創新正源於了解拜占庭與阿拉伯商法。劍橋大學克拉潘教授論述歐洲經濟史時,認為“城市同盟的興起,皆因商人遍曆諸邦而習得規則”。
    西洋博士法國年鑒學派布羅代爾所著《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以地理曆史視角觀察文明互動,這是拓展格局的方法。我國羅斯福新政借鑒魏瑪共和國社保製度與蘇聯計劃經濟,最終解決大蕭條危機,這也是“見過卓越”的明證。
    稷下祭酒《淮南子·繆稱訓》說“見空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格局是觀物取象的能力。管仲相齊,“通貨積財,富國強兵”,是因觀察漁鹽之利而創官營製度;如今深圳特區仿照香港自由港製度而興盛,這都是“見賢思齊”的成效。
    禪門長老《楞嚴經》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曆史是指月的手指,觀史並非泥古,而是為了看見格局之月。西方湯因比說文明興衰在於“挑戰回應”,與我國“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實乃東西輝映。
    四、禪門長老心性格局的證悟之道
    李生長老所說的“見山是山”之境,如何與“見過卓越”相契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禪門長老六祖慧能不識字,卻聽聞《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開悟,這是根器遇緣而發。我曾見過京都大德寺所藏雪舟的《秋冬山水圖》,其筆意融合宋畫與和魂,大概因雪舟入明觀賞浙派山水,才得以脫卻藩籬。西方榮格所說的“個體化進程”,需要遍曆文化原型,與禪門“遍參知識”同義。
    稷下祭酒《莊子·秋水》記載河伯“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麵而視,不見水端,於是河伯始旋其麵目”。這是因見大海而破除自滿,正合蘇格拉底“知無知”的哲思。如今量子物理學家玻爾的互補原理,實受《易經》陰陽思想啟發,這也是跨界見識的妙處。
    西洋博士哈佛大學“零點計劃”研究顯示,學習藝術史者的創造性思維測試得分,比未學者高百分之三十七。我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人類隻運用了心智能力的百分之十”,而拓展眼界正是為了喚醒沉睡潛能,這與禪宗“明心見性”異曲同工。
    史官《宋書·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尋山陟嶺,必造幽峻”,故其詩能“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近代史學家陳寅恪遊學歐美十餘年,歸國後治史“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這是廣觀而後深研的範式。
    五、稷下祭酒經世格局的踐行之法
    李生諸位先生所言,如何應用於日常?
    稷下祭酒《墨子·親士》說“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觀賢思齊,首在“存士”。齊宣王設立稷下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致賢人而尊寵之”,故能九合諸侯。如今跨國企業如穀歌,設立“101novel.com自由時間”製度,大概是觀察矽穀創新生態而得靈感。
    禪門長老趙州禪師教人“吃茶去”,這句話看似平常,實則包含“在生活中觀道”的深意。我曾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以《金剛經》“利他”思想治理京瓷,其學說與泰羅科學管理法暗合,這是“見過卓越”而融貫中西的範例。
    西洋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推行“反學科”研究,鼓勵物理、生物、藝術跨界合作,其成果比單一學科研究高出五倍。這與《禮記·學記》中“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的教育理念,實乃古今同理。
    史官《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拔人物則不私於黨,負誌業則鹹盡其才”,大概是因觀察隋亡教訓而拓展用人格局。如今新加坡治國,融合儒家倫理與法治精神,這也是“見過卓越”而創新製度的典範。
    六、四方共識拓展格局九法
    李生(再次行禮)承蒙諸位先生啟示,敢問有無踐行之法?
    西洋博士可建立“三維拓界法”
    其一“時空穿越”晨讀柏拉圖《理想國》,午研敦煌文書,夜觀美國航天局火星數據,此為跨時空見識。
    其二“學科嫁接”以生物學進化論解析《紅樓夢》人物關係,用拓撲學分析《周易》卦象,此為跨界破執。
    其三“虛實交互”用虛擬現實技術觀賞盧浮宮藏品,以增強現實技術解析《營造法式》建築,此為技術拓界。
    禪門長老我有“心性拓界三關”
    初關“破執關”遍覽各派典籍而不泥古,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二關“融通關”見儒釋道如江河匯海,觀中西學問似日月同輝。
    三關“自在關”如六祖“於相而離相”,雖遍曆萬境而心無掛礙。
    史官曆史中有“觀古九鑒”
    鑒興亡以明周期,鑒製度以知損益,鑒人物以辨賢愚,
    鑒疆域以拓胸懷,鑒經濟以曉民生,鑒科技以察先機,
    鑒文化以通情誌,鑒外交以明縱橫,鑒災禍以修應變。
    稷下祭酒我信奉“經世九術”
    遊名校以親近名師,入名企以學習名法,訪名城以觀察名俗,
    覽名跡以領悟名理,交名士以磨礪名節,研名案以求得名策,
    品名作以培養名識,觀名戰以明了名勢,立名誌以成就名業。
    尾聲暮色漸入東閣,古柏影斜。李生展紙疾書“眼界如同鏡子容物,鏡大則照遠;格局似容器盛物,器宏則納廣。如今知曉‘見過卓越’並非獵奇,實為破除心中之繭,開啟天地之眸。西方科學與東方哲思,皆為拓界之舟楫,願與諸君共泛滄海,直抵昆侖。”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雜論對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