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通脹和資產

字數:22010   加入書籤

A+A-


    耆老論資:通脹之際優質資產升值之辯
    時維孟夏,熏風解慍。洛陽耆英堂前,古槐覆蔭,石桌列陳。三位皓首老者圍坐品茗,其一為博通經史之張公,其二為久曆商海之李公,其三為曾涉西洋之王公。忽有後生執經叩問:「近聞幣值日貶,物價騰湧,世人皆言優質資產可保其值,敢問其理安在?」三老相顧微笑,遂展開論辯。
    第一章 幣值之變:洪水汜濫與高埠之固
    張公撫須長歎曰:「夫通脹者,非今時之特有也。《史記·平準書》載:『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於是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一黃金一斤,約法省禁。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踴騰糶,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此非古之通脹乎?其時米價騰踴,馬值百金,然關中膏腴之地,價猶昂昂若嶽峙。」
    李公頷首接言:「張公所言極是。某嚐聞唐德宗時,貨輕錢重,判度支趙讚采連州白銅鑄錢,然民間私鑄蜂起,幣值愈亂。時人語曰:『米鬥千錢,絹匹五百,而長安坊宅,價增十倍。』此非資產保值之明證耶?以今觀之,通脹猶洪水也,尋常財物如浮萍,隨波上下;優質資產如高埠,水漲而埠愈顯。昔年某經商於南洋,見荷屬東印度公司發行紙鈔,歲增十之二三,未及十載,米價三倍,然巴達維亞港畔之商鋪、蘇門答臘之橡膠園,其值竟翻五倍有餘。」
    王公撫掌笑曰:「李公以洪水喻通脹,妙哉!西哲亞裏士多德於《政治學》中嚐言:『貨幣者,交易之尺度也,若尺度忽長忽短,則物值必紊。』近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亦雲:『當一國之貨幣量驟增,猶注巨水於小池,水麵必漲,而池畔之石,其高益顯。優質之產,譬如池畔磐石,貨幣之水愈漲,其相對之值愈昂。』某昔遊英倫,見拿破侖戰爭時,英吉利幣發逾常,小麥價格十年漲兩倍,然倫敦西區之地產,價增四倍,此非『水漲石高』之驗乎?」
    後生惑曰:「若然,則何為優質資產?豈凡物皆可保值耶?」
    第二章 資產之別:精金與朽木
    張公指庭中老槐曰:「汝視此槐,百年矣,風雨不能折,霜雪不能凋,此為良木。若夫道邊蓬草,春生秋枯,雖一時繁茂,安能久存?資產亦然。優質者,必具耐久性、稀缺性、實用性。《鹽鐵論·錯幣篇》雲:『幣者,所以通流也,而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王者貴之,重其質而不易朽也。』漢時桑弘羊置平準法,收天下良材美玉,非為虛飾,實以其值不可貶也。」
    李公取案上金錠示之:「觀此金錠,曆經千年,色猶奪目,熔鑄百變,質不損分毫。某嚐遍曆諸國,見印度用盧比,土耳其行皮阿斯特,皆隨通脹而貶,唯黃金白銀,無論何國何代,皆為硬通貨。昔年西班牙殖民者於美洲得巨金,運回歐陸,致使物價飛漲,史稱『價格革命』,然當時威尼斯之珠寶商、阿姆斯特丹之金銀匠,所持貴重金屬,反因幣貶而值升。此猶烈火煉真金,火愈烈而金愈純,非朽木敗絮可比也。」
    王公展西洋輿圖曰:「西人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論地租曰:『土地之值,基於位置與肥力。優渥之地,如倫敦泰晤士河畔、巴黎塞納河邊,人爭欲得之,雖貨幣貶值,其價必漲。』某曾見紐約曼哈頓島,百年前不過荒野,今為世界商埠,地價隨美元之貶而扶搖直上,此非『地以稀為貴』耶?又若股分公司之良者,如荷蘭東印度公司、今之匯豐銀行,其股票雖隨市波動,然長遠觀之,當貨幣增發時,公司盈利以貨幣計必增,股價亦隨之漲,譬如大樹盤根,雖風雨飄搖,其幹愈壯。」
    後生又問:「然今之世人多持紙幣,謂其便利,何獨重資產耶?」
    第三章 幣資之辨:浮沙與磐石
    張公歎曰:「紙幣者,信用之符號也,其值在信,信失則值亡。宋交子、會子,元之寶鈔,明之大明寶鈔,初行時皆稱便,然終因濫發而廢。《宋史·食貨誌》載:『交子之法,以三年為一界,界以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緡為額。然神宗時,陝西用兵,增發行數,界率增造,以給軍費,而價值遂賤。』當是時,交子一貫,僅值鐵錢數百,而成都田宅,價反倍漲。此非紙幣如浮沙,資產如磐石耶?」
    李公擊案曰:「某憶光緒年間,清庭鑄銅元,初重七錢二分,後減至三錢,再至一錢,民間謂之『鬼票』,物價騰躍,米價月漲三成。然山西票號、徽商大賈,皆以田宅、鹽引、茶票為資,雖幣賤而資不賤。近世歐戰,德國馬克貶值,一美元曾兌四萬億馬克,柏林市民持巨鈔購麵包,然西門子公司之股票、漢堡港之倉庫,其價以美元計,反增千倍。此猶舟行沙渚,舟中沙愈多則舟愈沉,而棄沙抱石者,反得浮於水麵。」
        後生再問:「若逢亂世,資產亦能保值乎?」
    第四章 治亂之守:良玉與敝屣
    張公撫劍曰:「昔秦末楚漢相爭,天下大亂,米至萬錢,人相食,然蕭何入鹹陽,先收圖籍,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此非重資產之根本耶?《戰國策》載:『中山之玉,雖經兵火,價逾千金;衛鄭之錦,遇亂則為敝屣。』優質資產,如昆山之玉,雖曆劫難,終為人所重。唐安史之亂,兩京淪陷,然江東沃土、江淮鹽鐵,價猶穩如泰山,此非因其用不可缺耶?」
    李公展賬冊曰:「某家藏有前明萬曆年間地契,其時倭寇犯邊,北虜叩關,江南田價曾一度波動,然待承平之後,價複倍漲。又聞歐陸拿破侖戰爭時,普魯士遭兵燹,柏林房產貶值,然萊茵河畔之葡萄園、薩克森之銀礦,因其產出恒在,價速複原。此猶人之有體,饑寒時需衣食,安定後求產業,優質資產,如人身之筋骨,雖一時受挫,終必複強。」
    王公取望遠鏡觀之曰:「西人凱因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言:『資產之值,在於未來收益之貼現。優質資產,如鐵路、電廠,雖逢亂世,其提供之服務不可缺,未來收益之預期猶存,故其價不致暴跌。』某曾見一戰後之法國,法郎貶值,然北方煤礦、裏昂紡織廠之股票,因工業需求仍在,價較戰前反升。此非『真金不怕火煉,良產不懼世亂』耶?」
    後生又疑:「今之資產,有數字代幣者,如比特幣,人謂可抗通脹,此亦為優質乎?」
    第五章 新舊之辨:精鐵與陶瓦
    張公蹙眉曰:「《考工記》雲:『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玄與黃相次,謂之布帛。金與玉相次,謂之器皿。』物之成器,必有其體。數字代幣,虛無縹緲,如海市蜃樓,安能比於土地、金石?昔王莽造『錯刀』『契刀』,形製詭異,終不能行;宋徽宗鑄『當十錢』,虛值高抬,終成廢銅。此非『器以實用為貴,資以實體為安』耶?」
    李公搖頭曰:「某嚐與南洋賈客論及此事,彼言比特幣如電子黃金,稀缺而不可複製。然某謂:黃金可鑄器,可飾身,可通萬國;比特幣雖可交易,然其用僅在虛擬,若電網一斷,便成虛無。昔年荷蘭『鬱金香泡沫』,花價貴比豪宅,一朝破滅,形同糞土。數字代幣,其性近之,雖一時炒高,安能當『優質資產』之稱?真優質者,必如精鐵,可鑄劍戟,可造器具,曆久彌新;而非陶瓦,雖飾以文彩,一擊即碎。」
    王公沉吟曰:「西人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中主張私人貨幣,然比特幣之屬,雖有去中心化之妙,然無實體支撐,其價全賴人心供需,暴漲暴跌,何異賭博?反觀紐約證交所之優質股票,如愛迪生之通用電氣,其值基於電燈、電機之實用,雖經通脹,終能保值。此猶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根深則木茂,源遠則流長,數字代幣無根無源,何足恃哉?」
    第六章 萬世之則:常經與通變
    三老論辯良久,日已西斜。張公總結曰:「夫資產之優質,無外乎三:一曰耐久性,如金石土地,曆久不壞;二曰稀缺性,如美玉良材,不可多得;三曰實用性,如工農商產,能生效益。《管子·輕重甲》雲:『萬乘之國,必有萬金之賈;千乘之國,必有千金之賈。』此賈者,非徒持幣,實持優質資產也。通脹之時,貨幣如水,資產如舟,舟堅則可渡,舟朽則必沉。」
    李公接曰:「某行商五十年,見興衰無數,唯守『三不持』:不持易朽之物,不持過剩之物,不持虛浮之物。昔年囤米穀者,遇豐則賤;囤布匹者,遇新則舊;唯囤田宅、囤金石、囤良企之股者,雖經通脹,終得保全。此猶農人之擇種,必選嘉禾,棄莠草,嘉禾雖遇旱澇,終有收成,莠草雖一時瘋長,終歸枯萎。」
    王公最後言曰:「西諺有雲:『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然籃子亦有優劣,優質之籃,以藤竹編就,堅固耐用;劣質之籃,以朽木糊紙,一觸即破。置蛋於優籃,猶投錢於優質資產,雖遇風雨,蛋不致碎。今之世界,貨幣之水日漲,唯登高埠、抱磐石、乘堅舟者,方能立於不敗。此非獨為理財計,實為保家傳世之常經也。」
    後生再拜謝曰:「聞諸公高論,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今知優質資產如中流砥柱,通脹之水愈猛,其立愈固。願以諸公之言為鑒,審時度勢,擇善而從。」三老撫掌而笑,命童子續茶,又論及古今中外理財之術,直至暮色四合,方各歸其所。
    第七章 地力之征:阡陌千年與尺土萬金
    張公指階下青石曰:「此石來自終南山,秦皇築長城時曾用其類。夫土地者,萬物之母,《周易·係辭》雲『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此之謂也。漢晁錯《論貴粟疏》言:『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觀此可知,商賈重土地者,非獨為耕獲,實以其值如日月常新。」
    李公展宋元地契曰:「某藏有景定年間徽州田契,其時賈似道行公田法,幣製混亂,會子日貶。然契中所載婺源腴田,價折黃金三兩,較紹興年間已增五倍。又聞洪武初年,朝廷丈量天下土地,編定魚鱗圖冊,蘇鬆之地,畝值米二十石,至成化年間,寶鈔貶值,米價騰躍,而沃土畝值米百石,此非『地以時貴,值隨幣遷』耶?某昔年在廣州,見十三行商人爭購珠江畔碼頭之地,當英國鴉片輸入,白銀外流,粵省貨幣縮水,然碼頭地價十年漲八倍,此與荷蘭阿姆斯特丹港畔地產增值之理,如出一轍。」
    王公展荷蘭東印度公司地圖曰:「西人威廉·配第在《賦稅論》中首倡『土地為財富之母』,其言曰:『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十七世紀荷蘭『鬱金香泡沫』時,阿姆斯特丹運河區地價曾短暫回落,然待泡沫破滅,貨幣貶值,優質地產反較前增值三成。今之紐約曼哈頓中城,自洛克菲勒家族開發以來,曆經美元七次大通脹,其地價比1929年已漲兩千倍,而同期美元購買力貶損逾九成。此猶築堤於江河,水漲則堤愈高,地力之征,亙古未變。」
    後生問:「邊荒之地,亦能保值乎?」
    張公撫掌曰:「《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本名樓蘭,去陽關千六百裏,地沙鹵,少田,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然張騫通西域後,漢置屯田,地價遂漲。』夫土地之值,首在位置,次在開發。昔隋煬帝開運河,邗溝兩岸地價驟增;元世祖修京杭水道,臨清閘畔寸土寸金。今之上海浦東,二十年前猶是灘塗,今成金融都會,地價隨人民幣發行量而扶搖,此非『人力加於地力,而值增百倍』耶?」
    第八章 金石之恒:青燈古鼎與海底沉銀
    李公取案上古鏡曰:「此唐狻猊葡萄鏡,某得於長安故肆。昔貞元年間,吐蕃犯邊,德宗播遷,京畿物價騰踴,然《唐六典》載:『諸州貢金、銀、銅、鐵之器,皆入少府監,其價每歲依市估為定。』當是時,銅器價較開元間增三倍,而官鑄鏡鑒,價更逾常。某曾見《宣和博古圖》所錄商彝周鼎,在北宋崇寧年間,因交子濫發,其價以銅錢計,較熙寧時漲五倍。此非金石之質,曆劫不毀,反因幣貶而顯其貴耶?」
    王公啟西洋銀盒曰:「此盒藏有1717年英國基尼金幣,喬治一世時所鑄。彼時牛頓任皇家造幣廠廠長,定黃金與白銀比價,然南美公司泡沫後,英鎊貶值,基尼金幣在民間實際購買力反升。西哲洛克在《論降低利息和提高貨幣價值的後果》中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十八世紀法國密西西比泡沫時,約翰·勞發行紙幣,巴黎貴族爭以紙幣購金銀,致使路易十四時期的銀器,價格以紙幣計暴漲十倍,而以金銀重量計,其值恒在。此猶煉石為金,火愈烈而質愈純。」
    張公展《天工開物》礦冶篇曰:「宋應星言:『金之所生,於銀為近。其在水砂中者,色青而細,俗稱瓜子金;其在江沙中者,色黃而粗,俗稱狗頭金。』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攜中國金銀換海外明珠,其時寶鈔貶值,而官庫所藏金銀,估值反增。至萬曆年間,日本白銀輸入,張居正行一條鞭法,銀價稍落,然潞王朱翊鏐大婚,所製金冠金器,耗用黃金萬兩,其值按當時寶鈔計,竟抵江南十萬畝良田。此非『金石為萬世之貨,雖改朝換代而值不泯』耶?」
    後生疑曰:「今之工業金屬,如銅鐵鋁,亦能抗通脹乎?」
    李公擊節曰:「善問!某嚐主理漢陽鐵廠股分,見光緒末年,銅元減重,物價日昂,然鋼鐵價格隨幣值同漲,且因鐵路大興,需求日增,其價漲幅反逾貨幣貶值率。歐戰之時,德國馬克貶值,克虜伯鋼鐵廠之股價,以馬克計漲百萬倍,以黃金計亦增十倍。此猶車之有輪,舟之有舵,工業愈興,金屬之需愈廣,其值必隨通脹而升,與珠玉金銀同具保值之能。」
    第九章 工商之脈:肆宇連檣與股券如金
    王公展東印度公司股券曰:「此1623年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時當『三十年戰爭』,荷蘭盾貶值,然公司壟斷香料貿易,每股分紅以盾計增三倍,股價較發行時漲二十倍。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批評東印度公司壟斷,卻亦言:『凡屬商業公司,其股票價值恒與公司盈利相關,而盈利以貨幣計量,當貨幣貶值,盈利數字必增,股價亦隨之揚。』今之通用汽車、殼牌石油,其股票在美元通脹期,常較cpi漲幅高出三成,此非『工商之脈,如活水長流,幣水漲則航船高』耶?」
    張公翻《宋會要輯稿》曰:「北宋汴京,商鋪分『行』『市』,如馬行街藥鋪、潘樓街酒店,皆為優質資產。崇寧年間,交子發行量超百萬貫,汴京酒樓價較熙寧時漲五倍,而礬樓豐樂樓)因獨占禦街要衝,其值更逾常鋪。《東京夢華錄》載:『礬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當是時,一鋪之值,抵中產之家十數。此與今之上海南京路商鋪、紐約第五大道寫字樓,因處商脈要津,值隨幣貶而增,理出一轍。」
    李公展家傳票號賬冊曰:「此光緒年間日升昌票號分號賬簿,記平遙、太原、北京三地票號鋪麵價值。庚子之亂,八國聯軍入京,京中票號遭劫,然賬簿記:『北京分號鋪麵,原值銀五千兩,光緒二十七年1901)估值銀二萬兩,因庚子年後京鈔貶值,而鋪麵地處棋盤街,為商貨總匯,故值反升。』某嚐聞威尼斯中世紀商館,在黑死病後,因貨幣貶值與貿易複蘇,其租金以杜卡特金幣計增兩倍,售價增四倍。此非『商肆之值,在地利與市運,幣貶而市運盛,則值必漲』耶?」
    後生問:「小商戶之產,亦屬優質乎?」
    王公搖頭曰:「西人熊彼特言『創造性破壞』,小商戶如江海扁舟,遇風浪易覆,唯具規模、占要津、有品牌之工商資產,方為優質。如倫敦勞合社oyd"s)之會員資格,自1688年以來,雖經數次英鎊危機,其資格費以黃金計仍增百倍;又如上海老鳳祥銀樓,自道光年間立號,曆經銀錢票通脹,其品牌與鋪產之值,較初創時漲萬倍。此猶大樹根深,雖風雨不能撼,小卉莖弱,一霜即凋。」
    第十章 藝藏之珍:法書名畫與吉金樂石
    張公展《宣和畫譜》曰:「宋徽宗政和年間,蔡京當國,改鑄當十大錢,物價騰踴,然內府所藏顧愷之《女史箴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估值較元豐年間增十倍。米芾《書史》載:『元佑中,蘇軾守杭,以官俸四十萬錢購懷素《自敘帖》,至崇寧時,此帖值百萬錢,因錢法敗壞,而法書之值反增。』夫書畫者,文人之魂,藝精則值永,幣貶而名愈貴。今之《千裏江山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民國法幣貶值時,其價以黃金計,較清末增二十倍。」
    李公捧青花瓷瓶曰:「此宣德青花纏枝蓮瓶,某得於波斯商人。明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帶回『蘇麻離青』鈷料,官瓷燒製極精。至正德年間,劉瑾用事,私鑄劣質銅錢,物價暴漲,然《江西大誌·陶書》載:『宣德官窯瓷,每對值銀百兩,較宣德時增五倍。』今之佳士得、蘇富比拍賣行,凡遇美元通脹,明清官窯瓷器成交價必創新高,如2010年清乾隆粉彩瓷瓶,以英鎊計較2000年漲三倍,以美元計漲五倍,此非『藝精則物貴,幣貶則珍顯』耶?」
    王公啟西洋畫匣曰:「此藏有17世紀倫勃朗油畫《夜巡》摹本,原畫在荷蘭黃金時代,值三百弗羅林,至18世紀荷蘭盾貶值,其值漲至千弗羅林。西人貢布裏希在《藝術的故事》中言:『藝術品之值,在於曆史、技藝與稀缺。』1929年大蕭條後,美元貶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購藏梵高《星夜》,價較十年前漲四倍;2021年比特幣暴漲時,畢加索《女人與花》以1.03億美元成交,較2003年漲八倍,遠超同期美元貶值幅度。此猶玉經雕琢而價增,藝曆歲月而值重,非虛飾之物可比。」
    後生問:「今之數字藝術,如nft,可入藏否?」
    張公擲卷曰:「《考工記》首重『審曲麵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數字藝術無質可觸,無象可摩,如鏡花水月,安能比於丹青金石?昔宋徽宗創『瘦金體』,親書《千字文》,雖紙壽千年,然至今猶存;今之nft存於區塊鏈,若算法更迭、硬盤損壞,便成烏有。此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耶?元人柯九思藏《曹娥誄辭》,曆經六百年,紙雖黃而字不泯;數字藝術如朝露,日出則曦,何足為藏?」
    第十一章 典製之要:泉府權衡與恒產之道
    王公展《國富論》譯本曰:「斯密言:『各國君主,多好聚斂,然善聚斂者,非聚貨幣,實聚能生利之資產。』英國王室自諾曼征服以來,置皇家領地、鑄幣廠、關稅權,雖英鎊數度貶值,王室資產以土地與特權計,恒為英倫之冠。今之美聯儲雖控貨幣,然美國憲法規定『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故優質資產在通脹中升值,實為典製保障。此與《周禮·泉府》『以泉府同貨而斂賒』之理,異世同歸。」
    張公翻《明史·食貨誌》曰:「明太祖定田賦,夏稅秋糧,兼收銀米,後行一條鞭法,皆因幣製多變,故以實物與金屬為稅基。丘濬《大學衍義補》言:『善理財者,當以天地自然之利為財,不當以銅楮虛券為財。』觀有明一代,凡遇寶鈔貶值,官府必重土地、商稅、鹽引,此非『以恒產為基,以虛幣為流』耶?今之房產稅、遺產稅,亦緣資產保值之理,政府藉此平抑貧富,實乃典製之要。」
    李公展《大清會典》曰:「乾隆朝定『旗地不準民典』,然嘉道以後,旗人貧困,多私售旗地,至鹹豐朝,因發行官票寶鈔,幣值大跌,而旗地價格以白銀計,較乾隆時增三倍。朝廷雖禁,然『恒產之道,民所同欲』,終不能止。某聞羅馬帝國戴克裏先時期,因銀幣貶值,頒《物價敕令》無效,而貴族莊園之值,反因糧食短缺而暴漲。此非『典製可限交易,不可限資產之值隨勢而升』耶?」
    後生問:「政府若強抑資產價格,何如?」
    三老同聲歎曰:「《史記·貨殖列傳》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王莽行『王田製』,禁土地買賣,然綠林赤眉起於隴畝;唐行『均田製』,限永業田交易,然安史亂後,均田成虛文。西人約翰·洛克言『財產權先於政權』,資產之值,本乎供需,強抑之如築堤堵河,水必潰堤。今之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強控房價、糧價,終致資產黑市價格百倍於官價,此非『順天則昌,逆天則亡』耶?」
    第十二章 萬世之鑒:桑田滄海與珠玉長新
    張公整冠肅容曰:「夫通脹之患,如江河之水,時有泛濫,然優質資產如中流砥柱,水越高而柱越顯。《詩經·小雅》雲:『高岸為穀,深穀為陵』,此變易之理;然『如金如錫,如圭如璧』,此恒常之則。漢魏時黃金萬斤,可購上林苑地;今之黃金萬兩,可置曼哈頓樓宇,量雖不同,其能保值一也。故智者理財,當如陶朱公『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完物者,優質資產也;息幣者,使資產生利也。」
    李公收契據入匣曰:「某生平三置田宅,兩收商肆,逢幣貶則增購,遇價昂則稍出,非為投機,實為守產。嚐見暴富者持幣炫富,未幾而貧;守產者如築堰儲水,水漲則堰高,終成富家。昔年胡雪岩囤絲抗洋商,雖敗於政爭,然其置杭州胡慶餘堂,至今猶存,此非『有形之產易守,無形之幣易散』耶?願後生記之:持幣如握沙,握愈緊則漏愈快;置產如築堤,堤愈固則水愈安。」
    王公合西洋典籍曰:「西諺雲:『aking it anyore.』買土地吧,他們不再製造了。)此言與《管子·乘馬》『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相通。今之世界,貨幣超發如江河決堤,唯優質資產如諾亞方舟,載財貨以渡洪流。觀荷蘭『黃金時代』、英國『維多利亞盛世』、美國『咆哮二十年代』,凡貨幣寬鬆時,必是優質資產增值日。此非偶然,實乃『物以稀為貴,幣以多為賤』之鐵律也。」
    後生再拜九頓曰:「聞諸公縱論古今,橫貫中西,始知優質資產之理,通乎天道人事。昔以為貨幣為財,今知資產為根;昔以為通脹危財,今知善守反利。願以諸公之言為銘,刻於座右:『寧抱寸金,不持匹幣;寧置尺土,不藏鬥鈔。』」三老撫須大笑,命童子取酒,於月下續論治家傳世之方,直至漏盡更闌,方以燈燭相送至巷口。
    耆老論資三編:資材萬類與通脹樞機
    第十三章 山海之藏:礦脈林澤與天工開物
    張公指壁上《禹貢》地圖曰:「禹別九州,任土作貢,青州貢鹽,梁州貢鐵,揚州貢金三品。《史記·貨殖列傳》載:『銅、鐵則千裏往往山出棋置……宛、周、齊、魯,商遍天下。』漢文帝時,鄧通得蜀嚴道銅山,鑄錢遍天下,景帝時七國之亂,吳楚據東海鹽場、章山銅鐵礦,資用豐足。夫山海之藏,天地所秘,非人力可廣增,故《鹽鐵論·禁耕篇》言:『山海者,財用之寶路也。鐵器者,農夫之死士也。』當幣值貶損,礦鹽林澤之值,必隨需求而漲。」
    李公展采礦業賬簿曰:「某曾參股開平礦務局,見光緒初年,李鴻章辦洋務,鑄銀元、修鐵路,煤鐵需求驟增。時寶鈔貶值,每噸開平煤價以製錢計漲三倍,而礦權估值較創辦時增十倍。又聞墨西哥銀礦在西班牙殖民時期,當比索貶值,銀礦股權價漲百倍,此與漢時鄧通銅山、吳楚鹽鐵,理同一轍。某昔年在南洋,見荷屬東印度之錫礦,當荷蘭盾貶值,錫價以盾計增五倍,礦場市值增八倍,此非『地蘊之寶,愈掘愈貴,幣愈貶而值愈顯』耶?」
    王公啟地質圖譜曰:「西人喬治·阿格裏科拉在《論礦冶》中言:『礦產為自然之饋贈,其儲量有限,而工業之需日增。』十九世紀加州淘金熱時,美元隨黃金開采而增發,然舊金山附近銀礦、銅礦之價,以黃金計仍增三成。今之中東石油,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油價隨美元貶值而飆升,19701980年漲十四倍,遠超同期美元購買力跌幅。此猶掘井於沙漠,井愈深而水愈貴,山海之藏,實通脹之保險也。」
    後生問:「林木漁場,亦屬優質資產乎?」
    張公撫案曰:「《商君書·算地》雲:『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宋太宗時,令江南諸州種植桑棗,官給種糧,然至徽宗朝,交子貶值,兩浙茶園、福建荔枝園,價較初年漲五倍。《夢溪筆談》載:『越州有茶園,歲收茶租千貫,至崇寧時,以交子計,租額增三倍,而茶園市值亦增。』今之亞馬遜雨林橡膠園、新西蘭林場,在貨幣寬鬆時,其值必漲,此非『木以時伐,利以歲收,幣貶而恒產不輟』耶?」
    第十四章 智識之產:雕版專利與格致之珍
    王公展宋版《昌黎先生集》曰:「此建安餘氏勤有堂刻本,淳熙年間,餘仁仲得朝廷許可,獨刻韓柳文集,時稱『餘氏版』。至嘉泰年間,會子貶值,此書售價較初刻時漲四倍,而餘氏刻書專利,值逾萬金。西人1474年威尼斯頒世界首項專利法,伽利略得望遠鏡專利,當威尼斯杜卡特金幣貶值,其專利許可費以金幣計增兩倍。此非『智識為無形之產,專利如鐵券之固,幣貶而創意不朽』耶?」
    李公持算盤曰:「某家傳有明萬曆年間《算法統宗》雕版,程大位著書時,自刻自售,當萬曆礦稅繁興,銅錢貶值,此書每部售價銀二兩,較初版漲三倍,而雕版估值增十倍。聞清康熙時,戴梓發明『連珠銃』,康熙帝禁其推廣,然戴氏若得專利,當三藩之亂時,幣值波動,其器之值必超火器營歲費。此與十八世紀瓦特改良蒸汽機,獲專利保護,當英鎊貶值,其專利費收入反增,理出一轍。」
    張公展《天工開物》序曰:「宋應星言:『世有聰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範鮮經,而侈談「莒鼎」。』夫格致之學,必驗於實,故其產可寶。明熹宗時,徐光啟譯《幾何原本》,製火炮、修曆法,其知識之值,雖閹黨亂政,幣製敗壞,猶為朝廷重寶。今之專利商標,如可口可樂配方、英特爾芯片專利,在美元通脹期,其品牌估值必創新高,此非『智慧如黃金,愈煉愈純,學識如良田,愈耕愈沃』耶?」
    後生疑曰:「今之軟件代碼,可視作資產乎?」
    王公搖頭曰:「西人托夫勒《第三次浪潮》言:『知識成為首要資產。』然軟件代碼如江河之水,需持續迭代,非如雕版專利可傳永世。昔年王選院士發明漢字激光照排係統,得國家專利,當人民幣貶值,其專利轉讓費按美元計穩中有升,此因技術具實用性與稀缺性。若尋常代碼,如浮萍隨波,版本更迭即作廢,安能比於『智識之產,如金匱玉函,曆世而珍』?」
    第十五章 輿梁之固:運河鐵路與國之經絡
    張公展《水經注》曰:「酈道元注汴水曰:『自王景治河,此水徑浚儀而東,複其故道。』隋煬帝開大運河,邗溝段漕運繁忙,唐開元時,沿渠碼頭商鋪,值同金穴。《唐六典》載:『運河諸倉,河南、河北運米至洛陽,歲百萬石。』當安史之亂,貨幣貶值,然運河漕運權、沿岸轉搬倉,價較承平時增三倍。此與元世祖修京杭運河,臨清閘畔商埠,值隨寶鈔貶值而漲,理同一機。」
    李公展鐵路股票曰:「此1897年滬寧鐵路股分票,盛宣懷督辦時,鑄銀圓、修鐵路,當庚子賠款後,白銀外流,鐵路股價以銀兩計漲五倍。某聞1869年美國太平洋鐵路通車,恰逢綠背紙幣貶值,鐵路股票較發行時漲二十倍,紐約至舊金山運費雖以紙幣計增十倍,然鐵路資產以黃金計仍增值。此非『輿梁為國家經絡,幣貶而運輸不息,其值必隨世運而升』耶?」
    王公展蒸汽船圖譜曰:「西人瓦特改良蒸汽機後,1807年富爾頓造『克萊蒙特號』蒸汽船,當美國第一次銀行危機,紙幣貶值,哈德遜河航運權估值增八倍。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言:『交通改良,可擴大市場,而交通之產,如運河、港口,因具壟斷性,值必隨貨幣而漲。』今之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在美元通脹期,過路費以美元計年年攀升,運河股權估值亦水漲船高,此猶織網於江海,網愈密而漁愈豐。」
    後生問:「今之高速公路、機場,亦屬此類乎?」
    張公捋須曰:「《國語·周語》雲:『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土乃不震。』夫交通之產,猶人體血脈,通則不痛。唐長安朱雀大街,宋汴京禦街,明清北京棋盤街,皆因處交通要津,商鋪地價隨幣貶而增。今之上海浦東機場、深圳前海自貿區,因占物流樞紐,其資產值隨人民幣發行量而扶搖,此非『輿梁之固,如江山永固,幣潮雖湧,其基不動』耶?」
    第十六章 教藏之珍:書院典籍與文脈傳薪
    張公指架上典籍曰:「此白鹿洞書院舊藏,朱熹手訂《白鹿洞書院揭示》碑刻拓本。宋淳佑年間,會子貶值,米價騰踴,然書院田產、藏書之值,以黃金計反增。《宋史·選舉誌》載:『州郡建學,賜田十頃。』當理宗朝,會子發行量超億貫,而州學田產價較初年漲五倍,書院藏書估值增三倍。此與明南京國子監,在萬曆年間,寶鈔貶值,監中宋版書價以白銀計,較洪武時漲二十倍,理出一轍。」
    李公展天一閣書目曰:「範欽建天一閣,藏明嘉靖以前典籍,萬曆年間,倭患頻仍,貨幣混亂,然閣中宋版《資治通鑒》、元刻《全相平話》,價抵寧波半城田宅。某聞清乾隆修《四庫全書》,征天下遺書,時銅元減重,物價日昂,而江南藏書家所藏善本,價較康乾盛世增十倍。此非『典籍為文脈之舟,幣貶而文不墜,書愈古而值愈高』耶?」
    王公啟西洋羊皮卷曰:「此1450年古登堡印刷《聖經》副本,當歐洲黑死病後,貨幣貶值,此書在威尼斯售價較成本漲百倍。西人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文化》言:『圖書館為城市之魂。』1923年德國馬克貶值,柏林普魯士國家圖書館購藏古騰堡《聖經》,價以美元計較戰前增千倍。今之哈佛大學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其善本古籍估值,隨貨幣通脹而年年攀升,此猶燃燈於長夜,燈愈明而光愈遠。」
    後生問:「今之數字圖書館,可敵典籍乎?」
    李公擊節曰:「某嚐觀敦煌莫高窟數字壁畫,雖能還原,終失原作風神。昔人刻《淳化閣帖》,原石拓本與翻刻本,價差百倍;今之數字典籍,如翻刻之帖,雖便傳播,然真本孤本之值,如昆山之玉,不可複製。元人陸友仁藏《研北雜誌》手稿,在至正鈔貶值時,價抵鬆江田千畝;今之數字文檔如秋葉,風吹即散,何足與『手澤如新,墨光如漆』之真本比耶?」
    第十七章 世變之驗:從羅馬通脹到津巴亂幣
    王公展羅馬鑄幣曰:「此公元3世紀羅馬安東尼尼安努斯銀幣,戴克裏先時,含銀量從最初50降至2,物價暴漲千倍,然羅馬貴族莊園之值,以糧食計反增。西塞羅在《論責任》中言:『土地為最可靠之資產。』羅馬帝國後期,雖幣製崩潰,然埃及糧倉、西西裏橄欖園,仍為貴族所重,此與漢魏之際,董卓鑄小錢,穀一斛五十萬,而關中腴田,價猶穩如泰山,異世同軌。」
    張公翻《舊唐書·食貨誌》曰:「唐肅宗時,第五琦鑄乾元重寶,一當十,後又鑄重輪乾元,一當五十,物價騰踴,米鬥七百。然《通典》載:『時權豪之家,多占良田,比歲不登,粟價翔貴,而田價不跌反升。』此與明末李自成起義,崇禎通寶減重,北京勳貴田宅,價以黃金計,較萬曆年間增五倍,皆亂世守產之明證。」
    李公展近代幣鈔曰:「此民國三十七年1948)金圓券,初發行時,一元兌法幣三百萬元,至三十八年,買米一升需金圓券八千萬。然上海外灘銀行大廈、南京路商鋪,價以美元計,較戰前增百倍。某親見其時,有商人以金圓券億萬購得石庫門一棟,未及三月,金圓券廢紙,而房產值黃金百兩。此與1923年德國魏瑪共和國,一美元兌四萬億馬克,柏林西門子公司股票,以美元計漲千倍,如出一轍。」
    後生問:「津巴布韋萬億紙幣時,何者為資?」
    三老同聲曰:「《管子·輕重乙》雲:『幣重則萬物輕,幣輕則萬物重。』津巴布韋2008年通脹率達2.31億,萬億麵值紙幣買麵包不足,然哈拉雷郊區農場、鑽石礦權,以美元計價穩中有升。西人蒙代爾《最優貨幣區理論》言:『當本幣崩潰,良產必以硬通貨標價。』此與明末張獻忠據蜀,鑄『大順通寶』,幣值不穩,然川中鹽井、茶棧,價以白銀計,較萬曆年間增三倍,皆『亂世藏金,盛世置產』之鐵證。」
    第十八章 治產之要:陰陽相濟與動靜相宜
    張公整衣正坐曰:「夫治產如治國,需知陰陽相濟。《周易·係辭》雲:『一陰一陽之謂道。』動者如工商股券,隨市波動而能生利;靜者如土地金石,曆久不變而可守成。漢晁錯言:『貴五穀而賤金玉』,非賤金玉,實重五穀之生利,金玉之守值。善治產者,當如陶朱公『務完物,無息幣』,完物以守,息幣以動,動靜結合,乃可抗通脹而保家業。」
    李公收賬簿入櫃曰:「某行商六十年,守『三占』之法:占天時觀貨幣鬆緊)、占地利擇優質區位)、占人和聚賢能共治)。昔年囤上海外灘地產,因占長江入海口地利;投資漢冶萍公司,因應洋務運動天時;延請留洋學生管賬,因合人才興盛人和。此與《史記·貨殖列傳》『樂觀時變,人棄我取』相通。今之世人,或迷於幣值數字,或惑於資產泡沫,不知『治產如烹小鮮,過猶不及』,悲夫!」
    王公合中西典籍曰:「西人達利歐《原則》言:『多元化投資是唯一的免費午餐。』然多元之要,在分置優質資產。如1970年代美元滯脹,投資者分置黃金靜)、能源股動)、農田靜),皆獲保值。此與《淮南子·主術訓》『智欲員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同理,員者通變,方者守恒,多者廣納,鮮者精擇,治產之道,盡在其中。」
    後生再拜曰:「諸公以山海之藏喻資材,以經絡之固喻基建,以薪火之傳喻教藏,更曆數羅馬、唐宋、近世之變,始知優質資產之理,通乎天地人三才。今而後,當以『動靜相濟、古今為鑒』八字為繩墨,置產如築萬年基,理財如行千裏路。」三老頷首,命童子取文房四寶,張公書「恒產恒心」四字,李公鈐家傳商印,王公題西洋年月日,以為後生治產之銘。窗外東方既白,槐枝間宿鳥驚飛,三老送後生至城門,看朝日初升,照見滿城煙柳,方撫須而返。
    第十九章 稼穡之基:良田美池與五穀根脈
    張公指窗外菜畦曰:「此五畝之圃,某手自耕種,《詩經·小雅》雲『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漢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代田法,畝增三斛,當武帝幣製多變,邊糧騰貴,而代田之畝,價較常田增兩倍。《齊民要術》序曰:『皇甫隆為敦煌,教作耬犁,所省庸力過半,得穀加五。』觀此可知,良田加良法,乃為農產之基,幣貶而穀價升,田值必隨之上。」
    李公展清代魚鱗圖冊曰:「某藏有康熙年間江南圩田圖,其時三藩之亂甫定,錢法未穩,而蘇鬆圩田,畝收米三石,價折銀二兩。至乾隆朝,因美洲白銀流入,貨幣量增,圩田價漲至十兩,較初墾時增五倍。某昔年在南洋,見荷屬爪哇之甘蔗園,當荷蘭盾貶值,蔗糖價漲三倍,而蔗園市值增七倍,此與明季江南棉田,因張居正行一條鞭法,棉價隨銀價波動,而棉田值反增,理出一轍。」
    王公展美洲農場圖譜曰:「西人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言:『糧食增長呈算術級數,人口增長呈幾何級數。』十九世紀美國西進運動,加州淘金熱時,美元隨黃金增發,然中西部麥田地價,以黃金計仍增四成。今之巴西大豆農場,在雷亞爾貶值期,大豆價格與農場市值同步上漲,20002020年漲十二倍,遠超雷亞爾貶值幅度。此非『稼穡為民生之本,幣潮雖湧,穀根不搖』耶?」
    後生問:「荒年歉收,田產何依?」
    張公撫案曰:「《禮記·王製》雲:『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漢宣帝時,耿壽昌建常平倉,穀賤糴,穀貴糶,當本始年間,幣值波動,而常平倉轄下良田,價穩如泰山。今之以色列滴灌農田,在謝克爾貶值時,因產量穩定,農田估值反較雨養農田高五成。此非『良法禦荒年,沃土抵萬金』耶?」
    第二十章 水火之利:煤田油田與能源恒資
    李公指爐中炭火曰:「此大同之煤,《天工開物》言:『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鍛煉金石之用。』宋神宗時,汴京百萬家,盡仰石炭,當王安石變法,鑄當十大錢,煤價以錢計漲三倍,而山西煤窯礦權,估值增十倍。《宋會要輯稿》載:『政和元年,京西漕司言,汝州魯山縣石墨坑,官榷其利,歲收百萬貫。』當是時,交子貶值,而石墨坑值反增,此與今之陝北油田,在人民幣寬鬆時,油價與礦權同漲,理同一機。」
    王公啟石油勘探圖曰:「西人德雷克1859年鑽成首口油井,當美國南北戰爭,綠背紙幣貶值,原油價格與油田股權同步飆升。洛克菲勒創標準石油時,恰逢美元複本位混亂,其石油資產以黃金計增百倍。今之沙特阿拉伯,在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後,石油以美元計價,19702020年漲五十倍,遠超美元購買力跌幅。此猶取火於深地,火愈旺而值愈高,水火之利,實萬世之資。」
    張公翻《漢書·地理誌》曰:「豫章郡出石可燃,即今之煤也。東漢順帝時,杜詩造水排,鼓風冶鐵,當永和年間,貨幣減重,鐵價騰踴,而河南鐵礦、潁川煤田,價較建武時增三倍。《水經注》載:『酒泉延壽縣南有山,出泉,大如筥,注地為溝,水如肥,取著器中,燃極明。』此古代石油也,前涼張駿時,因五銖錢混亂,石油產區估值,較晉初增五倍。此非『地蘊水火,如泉湧不竭,幣貶而能源愈貴』耶?」
    後生疑曰:「今之新能源,如光伏風電,可抗通脹乎?」
    王公頷首曰:「西人亥姆霍茲《論力的守恒》言:『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今之光伏電站、風力農場,因處能源變革要津,當貨幣寬鬆,其電價與資產估值必漲。德國在歐元通脹期,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與電站市值同步增長,20102020年漲四倍,此與宋時水磨坊,當交子貶值,水碓磨坊值增,理出一轍。唯需察其址、審其效,乃可稱『新能源如朝陽,光照愈強而資愈重』。」
    第二十一章 人力之貴:百工技藝與智識資本
    張公展《考工記》曰:「『審曲麵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此百工之則也。唐武則天時,官營少府監,工匠分二十二作,當武周鑄『大足通寶』,幣值不穩,而少府監匠師月俸,以實物計增兩倍,其技藝之值,反因幣貶而顯。《夢溪筆談》載:『水工高超,治黃河商胡埽,以三節壓埽法堵口,神宗賜金百兩。』當是時,交子貶值,而高超技藝之值,較尋常水工高十倍。」
    李公持紫砂壺曰:「此時大彬手製,萬曆年間,礦稅繁興,銅錢貶值,而時壺每把值銀二十兩,較初年漲五倍。某聞清乾隆時,揚州八怪之金農,善畫竹,當銅元減重,其畫每幅價紋銀百兩,較康熙時增十倍。此與威尼斯文藝複興時期,米開朗基羅雕塑傭金,當佛羅倫薩弗羅林幣貶值,以黃金計仍增,皆『技藝如精金,工愈深而值愈貴』。」
    王公展哈佛學位證書曰:「西人舒爾茨《人力資本投資》言:『教育是最好的投資。』1929年大蕭條後,美元貶值,美國大學教授薪資以黃金計穩中有升,其人力資本值反增。今之矽穀工程師,在美元通脹期,薪資漲幅常超cpi,此與宋時書院山長,當會子貶值,束修以穀物計增,理同一律。某昔遊牛津,見其校產中,教授智力資產估值,竟超土地建築,此非『智識為無形之恒產,幣貶而才不敝』耶?」
    後生問:「凡人力皆可稱資乎?」
    張公搖頭曰:「《荀子·王製》雲:『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功苦者,技藝精粗也。漢時蜀錦、吳綾,價逾常帛;今之芯片工程師、腦科醫生,值超庸匠。昔年胡雪岩延請寧波賬房,薪俸五倍於常人,因精於絲茶貿易賬理;今之華爾街交易員,獎金以百萬計,因善測貨幣波動。此非『人力之值,在精不在多,如金在礦,精淘則貴』耶?」
    第二十二章 泉貨之變:票號錢莊與金融玄樞
    李公展日升昌匯票曰:「此光緒年間『會票』,票號有『一紙千金』之譽。鹹豐朝,因太平天國,發行戶部官票,幣值大跌,然山西票號匯水手續費)反增三倍,票號股權估值較道光時漲十倍。《清稗類鈔》載:『票號之利,甚於鹽商,京中巨富,多為票號東家。』當是時,官票廢紙,而票號信用之值,如中流砥柱。」
    王公展荷蘭盾圖譜曰:「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世界首所銀行,當『三十年戰爭』,荷蘭盾貶值,銀行票據信用反增,其銀行股權估值漲二十倍。西人桑巴特《現代資本主義》言:『銀行信用為資本之神經。』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美元與黃金脫鉤,而瑞士銀行保密賬戶資產,以黃金計增百倍,此與平遙日升昌,當清末幣亂,票號資本反增,異世同軌。」
    張公翻《宋史·食貨誌》曰:「交子之法,以三年為一界,界以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緡為額。然熙寧以後,界率增造,至宣和年間,交子一貫,僅值鐵錢數十,而成都交子務官辦票號)之運營權,估值反較初創時增五倍。《鶴林玉露》載:『蜀人以交子為命,雖貶猶用,以其有莊票可兌也。』此與今之美聯儲雖濫發美元,而華爾街投行估值仍漲,皆『金融為資財之樞紐,幣變而樞紐不壞』。」
    後生疑曰:「今之虛擬貨幣,如美聯儲數字美元,可抗通脹乎?」
    三老同聲曰:「《管子·輕重丁》雲:『凡將為國,不通於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虛擬貨幣雖稱『去中心化』,然本質仍為信用符號,與宋交子、元寶鈔無異。昔年約翰·勞之密西西比公司紙幣,依托殖民股權,終成廢紙;今之數字美元,若脫離實體資產支撐,亦如鏡花水月。真抗通脹之金融工具,必如票號莊票,以恒產為錨,如『金融為舟,資產為錨,舟行錨固,乃可渡潮』。」
    第二十三章 方輿之異:殊方資產與通脹世相
    王公展世界通脹地圖曰:「西人蒙代爾言:『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然地域差異懸殊。』19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巴西雷亞爾年通脹率超千,然聖保羅金融區地產,以美元計增十倍;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場,以黃金計值穩如泰山。此與民國時期,法幣貶值,上海租界地產以英鎊計價,較戰前增百倍,理出一轍。」
    張公翻《島夷誌略》曰:「汪大淵言:『天竺,俗重佛,市易用金銀。』元至正年間,寶鈔貶值,而泉州港外商以金銀易香藥,其交易之值,較用寶鈔增三倍。今之東南亞,如印尼、菲律賓,當本幣貶值,雅加達黃金市場、馬尼拉灣港口資產,以美元計價必漲,此與《明史·外國傳》載『暹羅市易,用中國銅錢,其值較本土貨幣為穩』,異世同歸。」
    李公展南洋貿易賬冊曰:「某曾經營呂宋貿易,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泰銖貶值五成,然曼穀素萬那普機場股權、芭提雅旅遊地產,以美元計增三成。此與明嘉靖年間,倭寇亂海,閩廣海商以白銀為計,雖銅錢貶值,而海外貿易之值不變,皆『方輿不同,資性各異,擇良區而置產,如擇高埠以避洪』。」
    後生問:「何以辨地域資產之優劣?」
    張公指《禹貢》九州曰:「『九州攸同,四隩既宅』,辨地之要,首在『得水』與『得時』。漢時關中,因得渭水漕運,為天府之國;唐時揚州,因得運河樞紐,成雄富冠天下。今之新加坡,因得馬六甲海峽要津,當新元貶值,港口資產必漲;迪拜因得波斯灣樞紐,石油美元寬鬆時,帆船酒店地產值增。此非『地以水為脈,資以時為衡,得水得時,乃為上選』耶?」
    第二十四章 劫變之守:兵火荒亂與資材韌性
    張公展《東京夢華錄》殘本曰:「靖康之難,汴京淪陷,《會要輯稿》載:『金人破汴,索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然城中富戶,預以黃金購藏法書名畫、北珠寶石,城破後,金帛被掠,而藝藏之值反增。此與明末甲申之變,李自成陷北京,勳貴藏銀遭搜,而米萬鍾勺園之石、董其昌之畫,輾轉江南,價較前增十倍。」
    李公展上海租界地契曰:「1937年淞滬會戰,日軍陷上海,公共租界成『孤島』,其時法幣貶值,而租界內高樓、倉庫,價以美元計增五倍。某親見其時,有商人以金條購得外灘倉庫,戰後估值較購價漲百倍。此與1940年巴黎淪陷,納粹搜掠黃金,而盧浮宮藏畫因轉移鄉下,戰後估值以黃金計增三倍,皆『兵火毀貨幣,難毀恒產,亂世藏珍,如埋玉於土,土去玉顯』。」
    王公展二戰資產檔案曰:「西人雷蒙德·戈德史密斯《戰時國民財富》載:1940年倫敦大轟炸,英鎊貶值,然地鐵隧道、地下倉庫之值,以黃金計增兩倍。1945年柏林淪陷,西門子公司廠房被毀,然專利圖紙、技術文檔因轉移巴伐利亞,戰後估值反超戰前。此與宋靖康時,汴京太學石經被掠,而國子監書版因運至江南,紹興年間重刻,版值較前增五倍,皆『劫變毀形骸,難毀魂魄,資產之魂,在質在智』。」
    後生問:「核戰之時,何者為資?」
    三老肅容曰:「《周易·係辭》雲:『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核戰之時,萬物歸元,然優質資產之『韌性』存乎三端:一曰『物理韌性』,如花崗岩礦洞、地下堡壘;二曰『生物韌性』,如種子基因庫、淡水水源地;三曰『智識韌性』,如刻於陶石之典籍、存於腦髓之技藝。此與上古結繩記事,甲骨刻辭,雖經洪水大火,猶得傳於後世,是為『資材之極,歸於不朽』。」
    第二十五章 道器之辨:資理玄妙與治產心法
    張公撫案長歎曰:「夫資產之理,通乎道器。《莊子·天道》雲:『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黃金土地為『器』,抗通脹之理為『道』。漢賈誼《論積貯疏》言:『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積貯之道,在『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器為優質資產,時為貨幣周期,此乃『道器合一』。」
    李公收盡賬冊曰:「某行商七十年,終悟治產如弈棋,需明『死活』:活棋如土地金石,根基深固;死棋如虛幣浮產,氣盡則亡。昔年胡雪岩敗於絲繭投機,然慶餘堂藥號終存,因藥號為『活棋』,絲繭為『死棋』。此與《棋經》『寧失數子,不失一先』相通,先者,優質資產之先機也。」
    王公合中西哲典曰:「西人塞涅卡言:『時間的力量大於金錢。』中國《道德經》雲:『大器晚成。』優質資產如陳年佳釀,曆久彌香。1688年倫敦勞合社初創,股值百鎊,經三百餘年英鎊十三次貶值,今其會員資格費達百萬英鎊,增值萬倍。此與山西喬家大院,自乾隆年間置產,曆經九代幣製更迭,今成文化遺產,估值超億,皆『道器相濟,以時間為熔爐,鑄不朽之資』。」
    後生再拜稽首曰:「諸公以稼穡喻根本,以水火喻能源,以人力喻智本,更析地域、劫變、道器之微,始知資產之理,上通天文,下徹地理,中合人事。今而後,當以『根深、體固、魂強』六字為產,根深如良田,體固如金石,魂強如智識,縱幣潮滔天,亦可立乎不敗。」三老聞言,撫掌大笑,命童子取陳年花雕,於古槐下論道至暮,忽有祥雲出東方,映得滿庭金黃,恍若恒產之光,亙古不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