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西瓜變土豆
字數:8740 加入書籤
梁一戶是齊霄南某天帶回來的,被家人賣了。那天剛好齊霄南路過牙行子,就把他給帶了回來。
在這個動亂的年代,人命賤如草,梁一戶的賣身銀兩也不過十兩銀子。
單靠梁一戶肯定是不行的,沈青雲還請了一個掌櫃,這是城北的張掌櫃推薦的,餘斯。
梁一戶跟著小綠學的東西有點雜,小到家裏的生活安排,大到外出店鋪的運作查賬等等。
沈青雲跟著瞅了兩眼,小綠不虧是小紅的徒弟,這簡直就是一個全能的管家。
經過半個月的磨合,梁一戶成功地出師了。沈青雲家裏的事情沒有太多,大部分的他都是呆在店鋪裏的。
收稅進行得很順利,因為之前官府提供的良種,每家每戶收成都很不錯。
家家有餘糧。
收糧的商隊也來了,不過因為之前戰亂的原因,沒多少家願意賣糧。
收稅的事情告一段落,由齊霄南出麵牽線,沈青雲在祥和酒樓宴請新來的農官楊承鬱。
沈青雲端坐在靠窗的位置,湖藍色裙裾上繡著暗紋纏枝蓮,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茶盞邊緣。
身旁的李文政一身藏青常服,雙手交握放在膝上,眉宇間帶著幾分拘謹。
“咯吱”一聲,廂房木門被推開。齊霄南身著石青色錦袍,側身引著一位老者進來,“阿雲,文政,這位便是楊大人。”
沈青雲與李文政同時起身。來人雖頭發已白了大半,卻梳得一絲不苟,藏在方巾下的鬢角修剪齊整,深灰常服的領口袖口都漿洗得筆挺。
他目光掃過屋內,落在沈青雲身上時微微一頓,隨即拱手笑道:“原來這就是令夫人,真是國色天香啊。”聲音洪亮,帶著中氣十足的爽朗。
“楊大人謬讚了。”沈青雲屈膝行了個半禮,鬢邊銀流蘇輕輕晃動,“一路辛苦,快請坐。”
她抬手示意主位,目光卻不著痕跡地往李文政那邊偏了偏。
楊承鬱哈哈笑了兩聲,拱手作揖時袍袖翻飛:“坐,都坐。”待眾人分主次落座,他才轉向李文政,眯眼打量片刻。
“這便是令侄麽?瞧得倒是挺精神的。”
李文政連忙起身,作輯行禮,“見過楊大人。”
楊承鬱點頭示意,“倒是一表人才,怎麽想不開要想去學農事。”楊承鬱對於今天的帶來他是知道的,還以為是一個年紀比較大的要跟著學。
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少年郎,農事可少有少年郎學習喲。
李文政有些緊張,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沈青雲。
沈青雲對他報於一個鼓勵的眼神。
在沈青雲的鼓勵下,李文政大膽地說道:“因為我喜歡。”開了這個口,李文政鬆了一口氣,滔滔不絕地這樣說起自己的看法。
楊承鬱看向李文政有些讚歎,沒想到這少年郎還能說的頭頭是道。
他撚著花白的胡須,目光在李文政激動的臉上轉了兩圈,問道:“你還年輕,難道你不想去報取功名嗎?”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李文政把精力放在來農事身上,後麵想在回去讀四書五經什麽的,那可就很難了。
李文政回道:“之前嬸嬸也和我說過,但是這並不合適我,做這個選擇我並不後悔。”
“好,就衝你這麽說,老夫還得真收下你。”楊承鬱拍了下桌子說道。
他也希望這一身本事能有人繼承,可惜家中子弟皆不願。從他這搭上線後,就自找門路跑了。
寧願去做工匠,都不願意來做農官。
楊承鬱歎了口氣,這工匠多難做,很容易腦袋不保,農官多好。
就是沒人願意。
李文政當場拜師,敬了一杯茶,“老師!”
楊承鬱接過了,笑道:“快坐下吃飯吧。”
齊霄南起身和外麵的小二低聲吩咐了一句,再次回來的時候手裏拿著一個盒子。
這是沈青雲提前準備的,因為不知道結果如何,她把盒子暫放在了外麵。
如果事情不成,這禮物她就不拿出來了。
“楊大人,這是文政的拜師禮。”沈青雲打開盒子,裏麵一格一格的全都是種子。
這個拜師禮是她精挑細選出來的種子,有些還用係統優化改良過的。
楊承鬱很驚奇,他以為的拜師禮是平常普遍的那種,沒想到竟然是一盒種子。
他問道:“齊夫人,這盒種子可有什麽講究。”
沈青雲笑了笑,“還是讓文政給您解釋吧。”
李文政站起來,指著第一個格子說道:“這是稻子的稻種,畝產一百十二斤,這是我家今年用的稻種,畝產兩百斤……”
李文政詳細地給楊承鬱介紹,楊承鬱越聽越激動。
他激動得臉都紅彤彤的,“這是怎麽做得到。”不說畝產一百二十斤,就說畝產兩百斤,那可真是不得了。
而且這種子主食居多,水裏有稻子,旱地上有小麥,糙米,豆子。
這禮,真的送到了他心尖尖上了。
“這些你們種過了嗎?”
李文政點了點頭,“稻子今年用是畝產兩百斤的,不過得要伺候好一點才行。”
李文政是全程記錄跟著這個下來的,他對這個是很了解的。
楊承鬱問道:“這是怎麽做到的。”要知道,改變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可從來沒做到。
“這……”李文政犯了難,他也不清楚。
沈青雲插嘴回道:“簡單,就是擇優而選,有些種子本來很優秀的,優秀的和優秀的種在一起,在選出一個優秀的。”
她是有掛才能這麽快,如果是普通做實驗,那得要靠時間去實踐了。
楊承鬱聽著沈青雲說著這新奇的思路,茅塞頓開。
他有點羞愧,“齊夫人這般優秀,老夫慚愧啊。”
“您別這麽說,我也就是看的書多一點。”沈青雲擺擺手,她就理論知識多。
楊承鬱不這麽覺得,就單單這良種,都不知道要比之前產出多少糧食了。
他對沈青雲欽佩及了。
這一頓飯吃得大家都很滿意,事情也順利地解決了。
李文政後麵跟著楊承鬱學習,大部分的時間也都不在家裏。
……
家裏的兩個小孩學習都安排妥當了。
飯桌上,就沈青雲和齊霄南吃飯。
沈青雲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覺得家裏空蕩蕩,說道:“這可真不容易啊,從我們下山就開始找,耽擱到了現在。”
齊霄南夾了一筷子的菜放到沈青雲碗裏,“現在這樣就挺好。”
在也沒人能打擾到他了,齊霄南狂喜。
“對了,上次不是拜托一個商隊找下你說的西瓜嗎。這支商隊已經來到了,東西放在城北的鋪子裏。”
“好啊,我們去看看。”
來到城北,叫賣聲,吆喝聲,絡繹不絕。
沈青雲看著這一幕,感覺之前的屍橫遍地離自己好遠好遠。可實際上,還沒過去一年。
人果然是一個奇跡的物種,沈青雲感慨道。
林大柱正在搬貨,最近商隊來得多,寄賣的東西也多。
“雲娘,你來了。”
王麗娘放下手頭清點的清單,轉交給了店裏另外一個夥計。
現在生意越來越好,城北就單靠三個人已經忙不過來了,齊霄南多請了一個夥計。
沈青雲說道:“我定的東西呢,聽說去西北的商隊回來了,我來看了。”
“來這邊,”王麗娘引著沈青雲來到了鋪子裏的一個角落。
“他們說按照你的要求,找到了。圓圓的,能吃。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個不甜。”
“而且他們說不能生吃,要煮熟了才行。”
沈青雲有些好奇了,這是給她找了什麽回來。
她迫不及待地解開袋子的繩子,一片黃澄澄映入眼簾。
王麗娘說道:“商隊頭說這在當地叫地蛋,你看行不行。”
沈青雲有些哭笑不得。
這不就是土豆嘛。
她回道:“不是西瓜,但這的蛋我也要了,你和商隊結賬吧。”
“行,這些我讓人給你搬回家去?”
“嗯,搬回家,放前院。”沈青雲說道。
因為夥計送貨一般都是要比較晚,沈青雲拿了一個小籃子,裝了一些帶了回家。
土豆嘛,能吃的東西也很多。
她問道:“你說我們在這邊種植的蛋,然後做成吃的去賣怎麽樣。”
“這的蛋我記得沒錯的話,產量也是很高的。”
齊霄南挑了挑眉毛,對於沈青雲什麽都認識他已經不在感到好奇了。
“種是可以,這對地有什麽要求嗎?”
“沒多大要求,之前種稻子的地就能種。不過我忘了這的蛋有什麽疾病了。”
沈青雲是真的忘了,小批量的種植還能用係統的加數值維持著。一旦大批量還是得靠人力伺候才方便的。
“沒關係,先種下一批,讓文政來看看。”
“對呀,”沈青雲拍手說道,她怎麽就忘了家裏還有個正在學農事的呢。
“就這麽定了,我回去給你做好吃的去。”
土豆最好吃的,就是薯條了!
這是沈青雲的最愛,她之前這就經常自個炸薯條,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陸茂的刀工不容置疑,每條都切得大小均衡。
清洗幹淨,用紅薯粉裹均勻,這一步是為了定型。
裹著粉炸的薯條,才不會軟趴趴的。
家裏沒有植物油,用的是豬油,豬油也不賴。
薯條這個沒有什麽技術,要是火候,這對於陸茂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麽難題。
炸好出來沈青雲試了試,清清淡淡,沒味沒道。
糟糕了,忘記放鹽了。
“陸茂,得放鹽。”
已經炸好了就沒辦法了,沈青雲直接在上麵撒了一點點,稍稍有點味道也好。
陸茂在炸的時候,沈青雲也沒閑著。
拿了一個爐子熬番茄醬,薯條沒有了番茄醬,就沒了靈魂。
新的一批重新加了鹽,炸出來的味道就對了。
沈青雲沾著番茄醬吃了一口,“就是這個味道。”
端著一盤送給正在書房辦公的齊霄南,“快試試看。”
齊霄南在沈青雲期待的眼神下,嚐試了一下。
“怎麽樣。”
“有點怪,感覺和炸肉差不多,但是這是素的。”齊霄南說道。
“有肉味是因為用了豬肉,如果用植物油就不同了。”
“菜籽油?”齊霄南問道,家裏的菜籽還沒能壓油的,還需要在長一長。
“菜籽油不算好,得用花生油。”
花生油?齊霄南驚訝了,他沒想到花生也能出油。
“肯定,花生比菜籽出油率還高。”沈青雲說道。
“那等到家裏的花生能收了,我們試試。”
“拿去油坊吧,在家弄可得好久。”
油坊,是專門榨油用的。在古代,都是靠人力的敲打材料反複五千次以上才能擠出油。
一般的人家都是自己在家壓油的,因為送去油坊,需要收費。
收費一般是二到三成,要麽是出銀兩。
……
商隊送來的地蛋很多,沈青雲留下一部分當做種子之後,還能盡情地吃。
今天還不是沈青舟休沐的日子,沈青雲打算帶著薯條過去一趟。
薯條這個東西得先炸才好吃,陸茂提前準備好了材料放在車上。
沈青雲到書房裏去找齊霄南,“你忙完沒,我去看望舟哥兒,你去不去。”
齊霄南放下筆,“我去。”
到了袁夫子家,沈青舟和袁夫子正在院子外麵的那塊地上忙活。
今天是在田裏幹活的日子。
沈青雲熟門熟路地到了廚房,洗幹淨鍋,把自帶的豬肉全部倒鍋裏炸。
沈青雲來了,袁夫子自然也不會壓這沈青舟一直在田裏幹活,打發他提前上來了。
“阿姐,你又在做什麽好吃的。”
“薯條,剛拿到的。”
沈青雲炸了一盤出來,番茄醬倒在碗裏,“來,沾點番茄醬。”
番茄醬沈青雲糖的比例控的很好,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沒有小孩能拒絕薯條,沈青舟也不例外。
他吃得兩眼冒光,激動地到田埂上大喊:“老師,唐悟,快來吃好吃的。”
唐悟皺了皺眉頭,“老師,青舟也太急躁了,要罰他多紮一會馬步。”
有什麽好吃的,要知道在袁夫子這裏夥食可不差,他們的一人一個月的夥食標準是二十兩。
這是什麽概念,齊霄南帶回來的梁一戶賣身錢也不過十兩銀子。
袁夫子這裏的夥食大都是加了藥材,給學生打熬身體的。
平日裏也是挑得好的吃的,外麵都買不著的牛肉,他們這裏可是一個月吃一回。
唐悟心想,也不知道袁夫子的哪裏找的。他家都沒吃過幾回牛肉,袁夫子這裏竟然還能一個月吃一回。
他家可不是沈青舟那窮家庭,想到這裏,唐悟對袁夫子的敬佩又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