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初次交鋒下

字數:3436   加入書籤

A+A-


    陳孟華聞言,不禁皺了皺眉頭,他們江南世家雖說對秦思源頗為看重,認為他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在這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時代,也從未篤定取大明而代之的就一定是他。
    可如今聽張倫這篤定的語氣,似乎得天下者非秦思源莫屬,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緣由?陳孟華心中滿是疑惑,卻又不便貿然發問。
    顧雲章則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他低頭思索片刻,隨後伸手入懷,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封信。
    “叔父,這是家父的親筆信,原本打算拜訪您時當麵呈上,既然您今日大駕光臨,還請您過目”,顧雲章雙手捧著信,畢恭畢敬地遞向張倫。
    張倫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伸手接過信。
    他先是仔細端詳了信封的封皮,那熟悉的字跡與獨特的封印,勾起了他對往昔歲月與故人的回憶。
    隨後,他不緊不慢地拆開信封,展開信紙,目光緩緩掃過上麵的每一個字,屋內瞬間安靜下來,隻有紙張翻動時發出的輕微聲響。
    眾人都屏氣斂息,仿佛這封信裏藏著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驚天秘密,一點都不敢打擾。
    由於天氣的原因,大堂內已經點燃了燭火,燭火搖曳,將張倫的身影拉得老長。
    良久,他緩緩放下手中書信,長歎一口氣,聲音略帶沙啞卻透著沉穩:“你父親的意思,老夫已然知曉。你們有什麽想問的,盡管開口吧”。
    顧雲章“唰”地站起身,身姿挺拔,恭敬地行了一禮,朗聲道:“叔父,依您之見,秦將軍當真能奪得天下嗎?”。
    此言一出,原本安靜坐著的陳孟華和王悟瞬間精神一震,兩人的目光如兩道利箭,直直地射向張倫,眼中滿是急切與探求。
    張倫輕撫胡須,不緊不慢地開口:“老夫實難斷言他能否取得天下 不過,老夫可以給你們說幾件事,你們自行判斷” 。
    他微微停頓,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第一,保寧府隨時能組織起五十萬以上的團練,這些人都經過一定訓練,配備武器也不成問題”。
    “什麽?”王悟忍不住驚呼出聲,“是和漢中府戰敗洪承疇的那種團練嗎?”。
    張倫鄭重地點點頭,神色間透著幾分唏噓:“正是!這些團練隻需召集起來,訓練半年便可投入戰鬥,而且,保寧府有能力籌集這五十萬人三年的軍糧”。
    三人聞言,頓時大驚失色,五十萬人,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太清楚那些農民起義軍是什麽樣子了,不過是烏合之眾,常常被數千精銳官軍追著幾萬人四處逃竄。
    可保寧府的團練,經過一年的殘酷戰鬥,早已聲名遠揚,如今還能籌集三年軍糧,這意味著擁有源源不斷的戰鬥力啊!
    張倫不動聲色地瞟了他們一眼,心中暗自得意,這話屬實有誇大之嫌。
    保寧府要組織五十萬人戰鬥,並非不可能,但必然會竭澤而漁。
    保寧府的軍製與大明截然不同,團練是有餉銀的,而且不僅要讓他們吃飽,還得有肉食補充體力,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開支。
    要不然,秦思源也不會急著把這些團練安置到地方,甚至不惜屠殺異族男子,為他們騰出安家之所。
    其中緣由,一來是為了徹底消滅異族,確保地方長治久安,二來,實在是養不起這麽多人啊!
    就這一年的戰爭,保寧府召集了三十萬團練,僅僅一年時間,秦思源就付出了千萬兩白銀的軍費,這代價不可謂不沉重。
    當然,秦思源並非不能召集五十萬團練出征,以戰養戰也是可行的。
    隻是一旦如此,地方的地主豪強和大小世家,都會被卷入戰爭的旋渦,化為齏粉,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借此大賺一筆。
    張倫沒有把這些話完全說透,但他相信顧雲章等人都是人精,肯定能明白其中深意。他們都是家族中的佼佼者,熟讀各類典籍,沒有一個是愚笨之人。
    幾人沉默片刻,顧雲章再次拱手,態度愈發誠懇:“還請叔父繼續指教”。
    張倫清了清嗓子,繼續慢條斯理地說道:“第二點,保寧府如今有吏員近兩萬,而且在今後每年還能培養出一萬人,甚至更多”。
    顧雲章三人聞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招募士兵容易,隻要有錢、有軍備,再給士兵們描繪描繪美好的未來,很快就能打造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可是治理地方,卻不是那些隻會舞刀弄槍的大頭兵能勝任的,那需要大量的基層官吏。
    想當初大明建國之初,江南地主世家為何能迅速掌控地方?還不是因為大明開國時極度缺乏官吏。
    一個國家想要平穩發展,就離不開大量的官吏。那些世家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迅速發展壯大。
    以至於後來,文官們不斷興風作浪,終於把武將集團徹底壓製下去,皇權也受到了極大的限製。
    “第三點,保寧府實行軍政分離,正規軍由秦將軍供養,地方守備營、民兵調配等事務歸軍部管理,實行文武雙軌製並行”,張倫神色嚴肅,話語擲地有聲。
    “原則上來說,文武官員等級相同,不存在誰指揮誰的問題,不過,地方主管在遇到造反、災難等緊急情況時,可以暫時指揮”。
    王悟忍不住插話道:“這麽說,文官沒有了軍隊的指揮權,而正規軍又直接掌握在秦思源手裏,那他要是得了天下,皇權豈不是沒有任何製約了?”。
    張倫目光如炬:“製約?你想怎麽製約?像大明現在這樣嗎?軍備廢弛,內部義軍蜂起,外部韃虜猖獗”。
    “大明落到這般田地,難道真的隻是皇帝的責任?” 。
    他一連四問,如同一記記重錘,砸得三人啞口無言,隻能沉默以對。
    在不了解實情的人麵前,他們或許還能把責任都推到皇帝身上,可在張倫麵前,這招顯然行不通,張倫可是個明白人。
    如果在他麵前再搞那一套,不但侮辱了幾人的智商,還會讓張倫覺得幾人很虛偽,沒有商談的誠意。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