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新幣中
字數:3133 加入書籤
緊接著,又有幾位地方官員相繼起身,有說“當年陝西大旱,官府用寶鈔賑災,災民拿著紙鈔隻能眼睜睜看著糧商抬價”。
有說“市井中為了拒收寶鈔,商販與公差大打出手,一條街被砸得狼藉一片”。
殿內議論聲漸起,人人臉上都帶著焦慮與質疑,唯有幾位正副總理、軍部等最高級官員端坐不動,神色平靜,顯然早已知曉此事,隻是在靜觀其變。
就在又一位官員要起身進言時,秦思源忽然抬手,掌心朝下虛按,動作不大,卻帶著一股無形的威嚴,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他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眼神深邃如淵,嘴角卻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諸位的擔憂,本王都懂。但諸位隻知大明寶鈔之惡,卻不知本王要行的夏元,與那腐朽的寶鈔,截然不同”。
說完朝周立民微微頷首,周立民旋即起身,朗聲道:‘諸位同僚,我大夏發行的“夏元”,與大明寶鈔有著天壤之別,絕不可混為一談!’。
他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凝重:‘大明寶鈔之所以淪為廢紙,禍根有二——其一,發行之初便無半點準備金打底,如同無源之水”。
“其二,朝廷為填補財政窟窿,毫無節製地濫發,將寶鈔變成了搜刮百姓脂膏的工具,最終引得民怨沸騰,貨幣體係徹底崩塌”。
話音剛落,一名身著青色官袍的官員起身問道:“周相,既然夏元與大明寶鈔不同,那它的發行究竟以何為憑?百姓憑什麽信任這新幣?”。
周立民臉上露出笑意,抬手示意官員落座:“這位大人問得切中要害,這正是夏元與大明寶鈔的核心差異所在”。
“第一,夏元發行嚴守鐵律,每一張夏元背後,都有足額的金銀作為支撐,絕不像大明寶鈔那般隨心所欲濫發”。
“朝廷印鈔數量,完全錨定國庫中的金銀儲備,有多少儲備,便發多少貨幣,絕不多印一分”。
這話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官員們臉上滿是詫異。不等議論平息,又有一人起身追問:“周相,不知王府為夏元儲備了多少金銀?還請明示”。
周立民笑了笑,擲地有聲地答道:“王府已備下白銀四千萬兩,黃金八百萬兩,我大夏金銀兌換比例為十比一,折算下來,這便是足足一億兩千萬兩白銀的儲備!”。
“嘩——”
殿內瞬間炸開了鍋,喧囂聲幾乎要掀翻屋頂,官員們雖早已知曉禁衛軍在江南整治權貴富商,卻沒想到竟能收繳到如此巨額的財富。
一億兩千萬兩白銀是什麽概念?要知道,前朝崇禎元年,大明國庫稅銀收入僅三百多萬兩,即便加上稅糧折價,全年財政總收入也不過一千兩百萬兩左右。
這意味著,夏王僅靠江南整治,便攥取了相當於大明十年的財政收入!如此驚人的財富,怎能不讓眾人震撼?
片刻後,殿內才漸漸恢複平靜,又一名官員起身,語氣帶著一絲擔憂:“周相,充足的準備金固然能讓夏元站穩腳跟,但大明寶鈔前期也曾有過保證”。
“可後來一旦財政吃緊,照樣免不了濫發的結局。夏元日後如何避免重蹈覆轍?誰來監督貨幣發行?”。
“這一點,諸位盡可放心”,周立民沉聲道,‘夏元的發行,將由王室、貴族院、政務院、監察院四方共同監督,四方相互製衡,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決定印鈔事宜”。
“與此同時,王府將成立“夏國貨幣委員會”,設九名常任委員,全權負責監督夏元發行、調節貨幣流通”。
“這一委員會還將開放股權,允許貴族與民間富商入股,讓更多力量參與到貨幣監督中,確保每一筆印鈔都經得起核查”。
這番話背後,正是秦思源精心設計的貨幣改革藍圖。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貨幣的力量——後世那個名為‘美元’的貨幣,便是最好的例證。
在秦思源構想的未來裏,美元霸權堪稱‘以紙掠世’的巔峰。
那個誕生於美洲大陸的國家,憑借其強大的國力,將美元與黃金掛鉤,又在後來掙脫黃金束縛,讓美元與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石油綁定,硬生生將一張普通的紙幣,變成了稱霸世界的‘硬通貨’。
此後,美國隻需開動印鈔機,便能用源源不斷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購買礦產、糧食、工業產品,甚至是其他國家的優質資產。
其他國家辛苦勞作生產的商品,換來的不過是美國憑空印出的‘紙片’;一旦美國出現經濟危機,隻需通過美元貶值,便能將危機轉嫁到全世界,讓其他國家為其‘買單’。
靠著美元霸權,美國無需依賴繁重的賦稅,便能輕鬆掠奪全球財富,支撐起龐大的軍事力量與國內福利,穩穩坐在超級霸主的寶座上,讓無數國家敢怒而不敢言。
如今,那個靠美元稱霸的國家尚未誕生,夏國若能抓住先機,便能搶先打造屬於自己的貨幣霸權。
秦思源的計劃清晰而堅定:先以充足的金銀儲備為根基,讓夏元成為銀本位下的硬通貨,在周邊國家建立信任。
待國力足夠強大,再推動貨幣體係轉向金本位,進一步鞏固夏元的地位。
最終,通過掌控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定價權,讓夏元擺脫對貴金屬的完全依賴,憑借夏國的實力與信用,成為全球通用的貨幣。
屆時,夏國無需再像大明那般,靠壓榨百姓、盤剝地方填補財政,隻需通過夏元的流通,便能輕鬆獲取全球資源。
用夏元從海外購買廉價的原材料,將本國的商品銷往世界各地,用‘紙片’換回真金白銀與實實在在的財富。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秦思源在貨幣改革中埋下了諸多伏筆。
他堅決反對將貨幣發行權交給政務院,深知官僚體係的短視與貪婪,一旦讓他們掌控印鈔權,遲早會為了短期政績濫發貨幣,讓夏元重蹈大明寶鈔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