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勤王

字數:9520   加入書籤

A+A-


    在呂望的引薦下,幽都府大族官吏們的代表們確實如願見到了薛雲。
    而薛雲的態度非常明確。
    隻要沒有犯下十惡不赦的罪行都能既往不咎。
    畢竟眼下薛雲他們屬於外來人,他需要這些人幫助自己維持幽都府的正常運轉。
    要知道哪怕戎人也要依靠他們才能安定治理幽都府乃至整個北境。
    薛雲能在東山府大開殺戒,不代表這一套同樣適用於幽都府。
    哪怕他看這些大族官吏再不順眼都要徐徐圖之才行。
    有了薛雲的保證。
    這些大族官吏才總算放心下來。
    “大人,您似乎不太喜歡他們?”
    等到這些人全部都離開後,伴隨在薛雲身邊忠實履行親衛職責的崔建德鬥膽問了句。
    盡管薛雲對待大族官吏們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
    但跟在他身邊久了,他的心情變化如何崔建德還是能敏銳覺察出來的。
    “這無關喜歡與否。”
    薛雲神色漠然地搖了搖頭,沒有多做解釋。
    犒賞結束後的第五天。
    餘貴終於風塵仆仆地趕了回來。
    “偵查結果如何?”
    當薛雲見到他後第一時間便迫不及待詢問道。
    “回稟大人,這支戎人大軍雖然途中短暫休整過一天,但最後還是全麵撤回了草原,同時屬下的人依然在尾隨監視著他們的動向,以防戎人突然卷入重來。”
    一路奔波下來的餘貴精神都頗為萎靡。
    “中途短暫休整過?大概是什麽時候的事情?”薛雲聞言頓時若有所思道。
    “大概是離開幽都府的第四天。”餘貴回想了一下。
    “原來如此。”
    薛雲當即了然。
    不出意外的話戎人確實有麻痹他們突然殺個回馬槍的意思。
    隻是後來為什麽會放棄了?
    因為戎人應該收到了薛雲大敗晉王援軍的消息,這才使得戎人徹底放棄了奪回幽都府的打算。
    “大人,不知接下來有何吩咐?”餘貴恭敬的語氣裏都帶著濃濃的疲憊。
    “暫時沒有,你先下去休息吧,有事我會派人喊你的。”
    薛雲倒也體諒餘貴的辛苦。
    明明是斥候的統領,結果還要屢屢親自出馬偵查在最前線。
    這些天下來足夠令他累得夠嗆了。
    “那屬下告退了。”
    餘貴心裏舒了口氣,趕忙便告退離開準備好好回去休息一番。
    “薛將軍,既然戎人已經退回了草原,那我們也該派兵進駐鹿門關,同時從東山府緊急調集兵馬糧草過來。”
    抽空趕來的衛超聽到餘貴帶回來的情報後連忙開口道。
    “放心吧,這些我會安排好的。”
    薛雲早都已經有所準備,隻等餘貴的情報。
    戎人大軍撤回草原,意味著他們都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完全集中精力對付中原的戎人大軍。
    “不知將軍打算派誰前去駐守鹿門關?”
    衛超眼裏帶著一絲期冀地看向薛雲。
    “高嶽不善守城,而你又肩負著降兵的整編與訓練,所以我打算親自率軍駐守鹿門關。”
    薛雲略作思索道。
    “好吧,不知將軍您打算帶走多少兵馬?”盡管衛超心裏有些失望,但卻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
    “一千吧,剩餘的兵馬加上呂長史派來的手下應該能讓你們穩住幽都府。”
    出來的時候,薛雲他們攏共率領了三千騎兵。
    如今能戰的兵馬隻有兩千不到,其餘的要麽不幸戰死,要麽重傷未愈。
    “再帶上五百兵馬吧,如今幽都府已經沒有了防守的壓力,單單依靠呂長史派來的手下以及官府下麵的人便足以穩定幽都府,反倒是鹿門關隨時都可能遭到大股戎人的威脅。”
    衛超深知鹿門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薛雲本人絕對不能出任何意外。
    “也行,繳獲的糧草輜重還有多少?”薛雲沒有拒絕,轉頭便談起了糧草問題。
    “繳獲的糧草還能供我們和降兵們吃上兩個月,如果長明教接下來能穩定糧草的供給,我們都暫時無需擔心糧草不足的問題。”
    呂望和官府方麵的人手並不在衛超的計算之中。
    畢竟彼此互不統屬,糧草供應自然要劃分清楚。
    尤其軍糧必須是優先保障的存在。
    “等到後續東山府兵馬調來,你我也能輕鬆一點了。”
    糧草的問題雖然已經解決了,但兵力不足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不到兩千的可戰兵馬,四千左右尚未可控的降卒。
    一旦北麵戎人重新整頓好殺回來,又或者南下中原的戎人緊急回援。
    他們這點兵馬完全不夠看的。
    同時幽都府內的大族官吏也需要警惕戒備。
    當初他們能投降戎人,現在又能幫助薛雲能下幽都府。
    未來見勢不妙也可能再次投降戎人。
    這也是薛雲為何不待見他們的原因之一。
    誰贏他們幫誰。
    三天後。
    薛雲便率領兵馬趕往了望北道鹿門關。
    當抵達鹿門關的時候。
    放眼望去都是大火燃燒後烏漆嘛黑的景象。
    之前幽都府的戎人派兵前來的時候,負責留守的斥候立刻按照命令燒毀了府庫裏堆積如山的糧食。
    大火一起根本難以撲滅,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糧食焚毀,火焰都朝著四麵八方蔓延。
    這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徹底燃盡,而鹿門關內大部分建築也毀於一旦。
    好在由石頭砌成的城牆看上去並無大礙,僅僅是留下了煙熏火燎過的痕跡。
    隨著正式進駐鹿門關。
    在派出斥候前往臨湖廣順偵查之餘,其他時間薛雲都在整軍備戰,以防身在中原的戎人隨時回援。
    “報!幽都府來信!”
    薛雲進駐鹿門關的第六天,他沒有等來戎人回援的大軍,反而是等來了幽都府的消息。
    “說!”
    “山陽晉王率領五萬精兵於前日南下,中原戎人大軍忽然調整攻勢直奔京畿。”
    “嗯?這些都是哪來的消息?”
    薛雲聞言一怔,目光緊盯著前來報信的使者。
    “回稟將軍,這是衛校尉讓屬下帶來的消息。”使者不敢抬頭渾身顫抖道。
    “衛校尉麽……”
    薛雲想了想,如今衛超不僅肩負著操練整編降卒的任務,並且還負責防守幽都府的重任。
    基本上隻要不是什麽大事都能自己決斷。
    這是薛雲臨走前專門賦予他的權力。
    不出意外。
    這些消息應該是呂望以及大族官吏們收集來轉告給的衛超,而衛超又派人轉告了自己。
    論及消息的靈通程度。
    薛雲他們拍馬也趕不上這些人。
    尤其現在戎人對北境的封鎖已經形同虛設。
    “朝廷與福王涼王那邊分出勝負了?”
    根據眼下的情報薛雲想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回將軍,屬下也不清楚,因為衛校尉沒有和屬下說過這個問題。”使者緊張不安道。
    “崔建德!”
    薛雲沉吟片刻當即做了個決定。
    “屬下在!”
    “鹿門關暫時交給了,我需要返回幽都府一趟。”
    “是!”
    很快。
    薛雲當天便帶著十來個親衛騎兵緊急趕往了幽都府,翌日便順利見到了衛超與呂望。
    “消息我收到了,但我需要更加詳細了解這裏麵到底發生了什麽。”
    行宮別苑的一處大帳裏。
    薛雲目光灼灼地看著匆忙趕來的衛超與呂望。
    “薛將軍,消息是老夫提供給的衛校尉,有何疑問之處盡管問老夫即可。”
    呂望鄭重其事地站出來拱手行禮道。
    “朝廷與福王涼王的戰況如何?”
    薛雲也沒有客氣直截了當道。
    “依舊僵持不下。”呂望想都沒想便給了回答。
    “僵持不下?那晉王和戎人又是怎麽回事?”
    薛雲不由皺了皺眉。
    一直以來晉王都秉持著坐山觀虎鬥好漁翁得利的想法。
    誰曾想對方現在居然直接下場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什麽變故,晉王絕對不會這麽做。
    “據老夫所知,楚王疑似趁著中原大亂派兵入京了……”
    呂望輕歎口氣道。
    “……楚王可真是選了個好時候。”
    薛雲聽後不由陷入了沉默,不知是嘲諷還是讚歎地說了句。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楚王一動手,晉王毫不猶豫便率兵南下直撲京城。
    甚至極大可能說服了戎人與自己一道行動。
    要知道整個大魏的諸侯王裏。
    率先謀反作亂的楚王無疑是實力最強大的藩王。
    一旦成功讓楚王占據京城,其他藩王想要奪回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最重要是掌握京城等於掌握了朝廷。
    大義在手,天下我有。
    不怪乎晉王會如此急切匆忙南下。
    再不爭的話,到時候他連爭的機會都沒有了。
    “局勢越亂對於楚王反而越有利,老夫甚至懷疑,這一切都是楚王故意為之,目的便是為了迫使晉王不得不下場。”
    呂望目光深邃道。
    “如果楚王在關鍵時刻抽身而退……”
    薛雲順著他的思路低聲喃喃。
    “那麽朝廷乃至福王涼王都會一同把矛頭指向勾結了戎人的晉王……”
    “借刀殺人!”
    “驅虎吞狼!”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基本上摸清楚了楚王意欲何為。
    “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是好?”
    衛超忽然開口問了句,局勢變換得太快,以至於他都有些犯迷糊了。
    “守好城池,種好糧食,其他的什麽都不用做,隻等他們分出勝負即可。”
    呂望語氣沉穩道。
    說到底,這是皇家之間的一場內戰。
    福王涼王也好,楚王晉王也罷。
    彼此都是為了爭奪皇位而大打出手。
    貿然摻和進去絕對落不得好下場。
    “不得不說,楚王的出手極大緩解了我們的壓力,這讓我們都有足夠的時間調集兵力糧草。”
    薛雲根本不在意接下來可能爆發的諸王混戰。
    由始至終。
    他的敵人都非常明確。
    戎人!
    唯有戎人才是他真正的心頭大患。
    好在薛雲最擔心的事情非但沒有發生,而且肆虐中原的戎人大軍短時間內都不可能再威脅到自己。
    不管諸王混戰的結果如何,最後北境都能緩過好大一口氣。
    “看樣子戎人是完全沒把後路被斷當回事。”
    衛超沉聲道。
    “如果想要返回草原的話,可不止望北道一條路,何況戎人都是來去自如的騎兵,他們真想走的話,又有多少人能攔住他們?”
    呂望依舊充滿冷靜。
    望北道對於薛雲很重要,對於南下中原的戎人卻未必如此。
    如果真想撤回草原,他們完全可以走其他通往草原的道路。
    比如戎人和晉王達成了結盟。
    那麽他們都能借道山陽回到了草原,途中還不用擔心遇到阻礙與襲擊。
    隻要順利回到草原,來年便能重振旗鼓集結兵力再收拾薛雲也不遲。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絕對不能放這支戎人大軍回到草原!”
    薛雲深知放跑這支戎人大軍的後果。
    隻要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一旦放他們回到草原,來年又能組建起一支兵力更加強大的軍隊。
    到時候麵對這樣一支卷入重來的戎人大軍,他也隻能依靠死守才能抵禦住對方的入侵。
    “此事談何容易,戎人向來狡詐奸猾,他們是不可能真為晉王賣命的,關鍵時刻,他們可能會先賣了晉王。”
    呂望實在太了解戎人了。
    就戎人的尿性,晉王沾上他們隻能祈禱自己能一直贏下去。
    否則戎人勢必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對方。
    “呂長史說得沒錯,何況眼下八字還沒有一撇,誰知道朝廷福王涼王會不會和晉王戎人聯軍打起來,若是福王涼王選擇聯合了晉王,那麽……”
    說到這裏,衛超都不敢再說下去了。
    “這倒確實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薛雲微微頜首不再深究。
    他在幽都府待了兩天便重新返回了鹿門關。
    根據斥候最新的匯報。
    戎人已經全麵撤出了臨湖廣順,甚至廣順關外方圓數十裏都已經不見戎人的蹤影。
    這意味著戎人確實全麵收縮了兵力準備直撲京城。
    隨著北境與中原的封鎖徹底解除,一個個消息都開始如雪花飛來。
    無論朝廷還是其他藩王。
    基本上每隔兩三天都會有新的動靜傳來。
    麵對氣勢洶洶直撲京城而來的戎人大軍。
    朝廷自然是號召天下勤王。
    連帶著薛雲都收到了朝廷發來的勤王詔令,命他立刻率領所有兵馬進京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