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才死男人,就有人上門說媒?
字數:10876 加入書籤
推開四合院大門,熟悉的院落映入眼簾。
院子裏那棵老槐樹依舊挺立,樹下石桌上擺著幾盆王秀蘭精心侍弄的月季,開得正豔。
“當家的回來了!“
王秀蘭正在廚房忙活,聽到動靜立刻迎出來,臉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蘇建國把行李放在門廊下,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回來了,大棚那邊都安排妥當了。“
王秀蘭接過他脫下的外套,上下打量著他。
“那就好,不用一直呆在那邊了。“
“姥爺!“
大毛和二毛從廂房衝出來,像兩隻小獸般撲進蘇建國懷裏。
蘇建國蹲下身,一手一個把兩個外孫抱起來,在他們紅撲撲的臉蛋上各親了一口。
“想姥爺沒?“
“想!“
兩個孩子異口同聲,大毛還補充道。
“姥爺,我學會寫自己名字了!“
蘇建國笑著揉了揉大毛的腦袋。
“好小子,有出息!“
他的目光越過孩子們的肩膀,看到大女兒蘇玉芬站在廂房門口,手裏拿著針線活,臉上帶著溫柔的笑。
再往旁邊,蘇玉珍則是躲在門框後,隻露出半張臉,眼神閃爍。
“玉珍?“
見小女兒模樣有些怪異。
蘇建國喚了一聲。
蘇玉珍明顯抖了一下,但還是慢慢走出來,低著頭叫了聲“爹“。
“嗯。“
蘇建國應了聲,沒多說什麽。
他知道小女兒還在為私奔的事難為情,也不急著逼她。
王秀蘭招呼道。
“都別站著了,當家的,你去洗洗。玉芬,跟我去做兩個菜。。“
蘇建國回家,當然是要做幾道好菜了。
一陣過後。
飯桌上擺得滿滿當當,豆角燉肉,韭菜炒雞蛋和一碗冒著熱氣的酸辣湯。
王秀蘭開了一瓶二鍋頭,給蘇建國倒了一小盅。
“誒呀,今天這菜不錯啊,什麽菜係?“
蘇建國笑著問,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火辣辣的酒液順著喉嚨滑下,驅散了連日的疲憊。
王秀蘭給每個人碗裏夾菜。
“也不知道你今天回來,隻能對付一下了,什麽菜係?家裏菜係!“
蘇建國環視飯桌,大毛和二毛已經迫不及待地扒拉起飯菜,蘇玉芬細心地給兩個孩子擦嘴。
蘇玉珍則小口小口地吃著,偶爾偷瞄他一眼。
這個家,雖然經曆了風風雨雨,但終究還是沒出現大問題。。
“大棚那邊怎麽樣了?“
王秀蘭問道,給丈夫又夾了一塊肉。
蘇建國放下筷子,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苗子都移栽好了,長勢不錯。我估摸著,第一批蔬菜下來,最少能賺一萬塊。“
“一萬?“
王秀蘭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眼睛瞪得溜圓。
蘇玉芬也驚訝地抬起頭。
“爹,您說真的?種菜能賺這麽多?“
“這還隻是保守估計。“
蘇建國又抿了口酒。
“要是趕上春節前後,價格還能翻一番。“
蘇玉珍終於忍不住開口,聲音裏滿是不可思議。
“那...那不是比工人掙得多多了?“
蘇建國看了小女兒一眼,點點頭。
“是啊,所以我才敢投這麽多錢。現在政策放開了,誰先抓住機會,誰就能過上好日子。“
王秀蘭雙手合十,喃喃道。
“祖宗保佑,咱們家這是要轉運了。“
飯桌上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連蘇玉珍都放鬆了許多,主動給父親添了杯酒。
蘇建國注意到,小女兒的手已經不抖了。
正當大家沉浸在喜悅中時,王秀蘭突然放下碗,猶豫地開口。
“當家的,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蘇建國夾了塊雞蛋。
“什麽事?“
“前些日子,街道辦的劉嬸來家裏,說是要給玉芬說媒。“
王秀蘭看了眼大女兒。
“男方是機械廠的技術員,叫趙誌強,三十出頭,前年喪偶,沒孩子。聽說人挺本分,工資也不低。“
飯桌上瞬間安靜下來。
蘇玉芬的臉“唰“地紅了,低頭扒拉著碗裏的米飯。
大毛和二毛不明所以,還在專心吃飯。
蘇建國放下筷子,眉頭微皺。
“趙誌強?是東城機械廠的那個?“
王秀蘭點頭。
“對,就是他。劉嬸說,人家不介意玉芬帶著兩個孩子,就想找個踏實過日子的。“
“我不同意!“
蘇玉珍突然拍桌而起,把大家都嚇了一跳。
“大姐才守寡多久啊,我估計那些人就是看咱家現在條件好了,要不就是看上了大姐的錢,想來占便宜!“
“玉珍!“
王秀蘭皺眉嗬斥。
“怎麽說話的?“
蘇玉芬拉住妹妹的手,輕聲道。
“坐下,別嚇著孩子。“
蘇玉珍甩開姐姐的手。
“大姐,你別糊塗!那些人嘴上說不介意,等真過起日子來,指不定怎麽對大毛二毛呢!“
蘇建國重重地放下酒杯,發出“咚“的一聲響。
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連兩個孩子都感覺到了氣氛不對,乖乖放下筷子。
“玉珍。“
蘇建國的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擲地有聲。
“你大姐的事,還輪不到你來做主。“
蘇玉珍咬著嘴唇。
“爹,我不是那個意思...“
“那你是什麽意思?“
蘇建國盯著小女兒。
“你大姐才二十八歲,難道要她守一輩子寡?“
“我不是,我就是怕大姐受委屈...“
蘇玉珍委屈地落淚。
這段時間,蘇建國不在家,蘇玉珍因為張強的事情,情緒低落,一直都是身為大姐的蘇玉芬在身邊安慰。
姐妹倆的感情,直線上升。
蘇玉芬連忙把妹妹摟進懷裏,輕聲安慰。
“姐知道你是為我好,別哭了。“
王秀蘭歎了口氣,轉向丈夫。
“當家的,你怎麽看?“
蘇建國沉思片刻。
“確實太早了點,最起碼也要半年以後吧。玉芬還年輕,確實不該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過一輩子。但再婚是大事,得慎重。“
蘇玉芬抬起頭,眼中帶著猶豫。
“爹,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我這一直住家裏,也不是事兒,有時候覺得一個人太累,可又怕找個不好的,委屈了孩子...“
“姐!“
蘇玉珍從姐姐懷裏抬起頭。
“你不用勉強自己!我和娘可以幫你照顧大毛二毛,咱們一家人在一起,不比找外人強?“
蘇建國皺眉。
“胡鬧!你姐還年輕,總得有個依靠。再說,你們能幫她一輩子?“
“怎麽不能?“
蘇玉珍倔強地頂嘴。
“等爹的大棚賺了錢,咱們家條件好了,還怕養不起兩個孩子嗎?“
“這是錢的事嗎?“
蘇建國的聲音陡然提高。
“你姐需要的是個知冷知熱的人!你以為誰都像你一樣,滿腦子情情愛愛,最後差點被人販子拐跑?“
這句話像刀子一樣刺進蘇玉珍心裏。
小姑娘臉色煞白,猛地站起來。
“玉珍!“
蘇玉芬想拉住她,卻被甩開。
蘇玉珍哭著跑回房間,“砰“地關上門。
飯桌上陷入尷尬的沉默。
王秀蘭歎了口氣,欲言又止。
“當家的。。“
蘇建國揉了揉太陽穴。
“這孩子,越來越沒規矩了。“
蘇玉芬低著頭,聲音哽咽。
“爹,娘,都是我不好,讓你們操心了...“
“傻孩子。“
王秀蘭握住大女兒的手。
“這怎麽能怪你?“
蘇建國看著大女兒疲憊的麵容,心中一軟。
自從那個酒鬼大女婿死後,蘇玉芬雖然住在自己家裏,但是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也確實不容易。
“玉芬啊。“
他的聲音柔和下來。
“這事兒不是急的事兒,等過半年以後,爹在托人打聽打聽,要找個人品可靠的。“
蘇玉芬輕輕點頭。
“我聽爹的。“
王秀蘭欣慰地笑了。
“這就對了。來,都吃飯吧,菜都涼了。“
。。。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房間,蘇建國伸了個懶腰。
回家休息的這兩天,他睡得格外踏實,連夢裏都是大棚裏綠油油的菜苗。
“姥爺!姥爺!“
門外傳來大毛和二毛興奮的喊聲,緊接著是“咚咚“的敲門聲。
蘇建國笑著打開門,兩個小家夥立刻撲了上來,一人抱住他一條腿。
“慢點慢點,姥爺這把老骨頭可經不起你們這麽折騰。“
蘇建國嘴上這麽說,卻滿臉笑容地揉了揉兩個外孫的腦袋。
“姥爺,您昨天答應帶我們去釣魚的!“
大毛仰著小臉,眼睛亮晶晶的。
“對啊,太陽都曬屁股了!“
二毛有樣學樣,還誇張地指了指窗外。
蘇建國看了看牆上的掛鍾,才七點半。
“兩個小饞貓,這麽早就等不及了?“
“他們天沒亮就醒了。“
蘇玉芬端著早飯走進來,無奈地笑道。
“一直念叨著要跟姥爺去釣魚。“
“行,咱們今天就好好玩一天。“
蘇建國坐下來,一邊吃早飯一邊琢磨著釣魚要準備的東西。
這個年代可沒有現成的漁具店,一切都得自己動手。
吃完早飯,蘇建國在院子裏忙活起來。
他找來一根細長的竹竿,又從工具箱裏翻出魚線和魚鉤。
大毛和二毛像兩個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身後,時不時發出驚歎聲。
“姥爺,這是什麽呀?“
二毛指著一卷透明的尼龍線問道。
“這是魚線,待會兒綁在竹竿上,魚咬鉤了就能感覺到。“
蘇建國耐心解釋著,手上動作不停。
“那魚為什麽要咬鉤呢?“
大毛歪著頭,一臉不解。
蘇建國笑著捏了捏他的小臉。
“因為鉤子上要掛好吃的啊,就像你們聞到姥姥做的紅燒肉一樣,魚兒也會被吸引過來。“
“我知道!要用蚯蚓!“
二毛興奮地跳起來。
“我看見隔壁王爺爺釣魚都用蚯蚓!“
“聰明!“
蘇建國讚許地點點頭。
“等姥爺做好魚竿,咱們就去挖蚯蚓。“
不一會兒,一根簡易但結實的魚竿就做好了。
蘇建國試了試彈性,滿意地點點頭。
雖然比不上後世的專業釣竿,但在八十年代初,這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裝備了。
“走,挖蚯蚓去!“
蘇建國大手一揮,兩個小家夥立刻歡呼著衝向院子角落的菜地。
蘇建國教他們用鏟子輕輕翻開濕潤的泥土,尋找那些紅褐色的“魚餌“。
大毛和二毛很快就掌握了訣竅,每挖到一條蚯蚓就興奮地大叫。
“姥爺!這條好大!“
大毛小心翼翼地捏著一條肥碩的蚯蚓,生怕把它弄斷了。
“真棒!這條肯定能釣到大魚。“
蘇建國拿出準備好的小鐵盒,把蚯蚓放進去,又撒了些土保持濕潤。
王秀蘭從屋裏出來,手裏拿著一個布包。
“當家的,給你們準備了點幹糧和水,別餓著孩子。“
“謝謝姥姥!“
兩個孩子異口同聲地道謝。
“中午要是釣到魚,咱們就在外麵烤著吃。“
蘇建國眨眨眼,逗得兩個孩子又是一陣歡呼。
收拾妥當,蘇建國一手牽著一個小家夥,朝北海公園出發。
路上,大毛和二毛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問東問西,蘇建國都一一耐心解答。
“姥爺,您以前經常釣魚嗎?“
大毛仰著臉問道。
蘇建國眼神恍惚了一下,想起了前世沒工作,靠著釣魚賣魚賺錢度日的時光。
“是啊,姥爺可喜歡釣魚了,知道很多釣魚的竅門呢。“
“那您今天要教我們!“
二毛拽了拽蘇建國的手,一臉期待。
“當然,今天就讓你們見識見識姥爺的本事。“
蘇建國笑著應道。
北海公園很快就到了。
岸邊已經有不少釣魚人支起了魚竿。
蘇建國帶著孩子們找了個樹蔭下的好位置,既能遮陽,又靠近一片水草區。
那是魚群喜歡聚集的地方。
“來,先看姥爺怎麽做。“
蘇建國從布包裏拿出一個小布袋,裏麵裝著他昨晚特意準備的玉米粒。
“這是什麽呀?“
大毛好奇地問。
“這叫打窩。“
蘇建國解釋道。
“就是把魚喜歡吃的食物撒到水裏,把魚群吸引過來。“
他抓了一把玉米粒,均勻地撒向選定的水域。
這個舉動立刻引來了附近幾個釣魚人的側目。
“同誌,你這是幹啥呢?“
一個戴草帽的中年人忍不住問道。
蘇建國笑了笑。
“打窩啊,先把魚引過來,再下鉤就容易釣到了。“
“還有這種說法?“
草帽男一臉狐疑。
“我們釣魚都是直接下鉤,等魚上鉤。“
“方法不同而已。“
蘇建國沒有多解釋,繼續他的準備工作。
他給魚鉤掛上一條肥碩的蚯蚓,然後輕輕一甩,魚線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準確地落在了打窩的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