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星圖指歸途 陣鎖浮城心

字數:8777   加入書籤

A+A-


    第一七五回 蜀營星圖指歸途 八卦陣鎖浮城心
    第一節 星圖初成 孔明夜探浮城秘
    蜀營中樞密室,實乃浮城之肺腑,藏於萬仞玄岩之下,非心腹重臣不得入內。其地幽深如太古洞府,四壁並非尋常磚石,而是天然形成的星髓結晶,在幽暗中泛著淡紫光暈,將滿室竹簡映照得如浸月華。那些竹簡皆是孤本,或錄《天工全書》之秘,或載密墟星文之奧,堆疊如山,散發著陳年的鬆煙墨香與星砂的清冽氣。
    密室中央,一案如砥,乃西域寒玉所製,觸手生涼,恰能鎮住星圖繪製時的熾烈能量。案後坐者,正是諸葛孔明。他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雖鬢邊霜華更密,雙目卻亮如寒星,此刻正執一支狼毫——那筆杆竟是雷擊桃木所製,筆尖蘸的也非尋常墨汁,而是以北鬥第七星\"搖光\"的星砂,混著鮫人淚熬製的\"玄淵墨\",在素絹上遊走。
    那素絹更非凡物,是用星槎殘骸的纖維,混著火浣布的絲縷,經百工之手織就,薄如蟬翼,卻韌似精鋼。此刻絹上已繪就大半星圖,銀河如練,星辰如鑽,經緯之間隱有流光暗轉,仿佛將一片微縮的宇宙鋪展於上。
    \"丞相,三更梆子已敲過三響了。\"帳外傳來薑維的聲音,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清朗,卻又透著幾分關切。孔明頭也未抬,聲音溫潤如古玉相擊:\"伯約可知,這星圖上的每一條線,都係著億萬生民的歸途。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輩讀書人,便是要與這天道爭一爭,讓漂泊的子孫,能再踏故土。\"
    他指尖在星圖上的\"紫微垣\"處一點,那裏頓時亮起一點紅光,與密墟拓片上的一個符號重合。孔明眼中精光一閃,想起三日前在密墟石壁前的頓悟——那些看似雜亂的星文,實則是上古先民以天幹地支標注的星軌密碼,而《天工全書》裏記載的\"地脈龍圖\",竟是地球各大能量漩渦的分布圖。兩者相合,恰如鑰匙入鎖。
    正思忖間,案上星圖忽起異變。北鬥七星的圖騰竟自行旋轉,鬥柄直指素絹右下角,那裏本是一片空白,此刻卻如冰雪消融般浮現出一條銀線,蜿蜒穿過無數星辰,終點處是一團漩渦狀的光暈,光暈邊緣有古篆自動生成,筆畫如遊龍:\"北極玄樞\"。
    \"北極玄樞......\"孔明取過密墟核心的拓片比對,隻見拓片上\"浮城能源中樞\"六個字的紋路,竟與那漩渦光暈的走向分毫不差,連最細微的曲折都一般無二。他猛地起身,寒玉案被帶起一陣冷風,案上竹簡簌簌作響,仿佛有遠古的歎息在其中回蕩。
    \"原來如此!\"他撫掌長歎,聲震四壁,星髓結晶上的光暈隨之明滅,\"浮城的能量核心,根本不是人造之物,而是地球北極能量漩渦的"鏡像錨點"!上古先民以大法力,將北極玄樞的一絲本源,複刻到這浮城之中,是以浮城能在星際間穿梭,全憑這天地玄樞的共振之力!\"
    薑維推門而入,見星圖異象,驚得手中燭台險些落地。那燭光搖曳,照在他年輕的臉上,滿是難以置信:\"丞相真乃天人!隻是......如何才能啟動這歸位程序?\"孔明指向星圖邊緣的八卦陣圖,那圖是以朱砂混著精血繪就,此刻正隱隱發燙:\"需以八卦陣鎖住浮城核心,借乾天、坤地、坎水、離火、震雷、巽風、艮山、兌澤八方之力,引動星砂、地脈、人魂三氣共鳴。隻是......\"
    他話鋒一轉,眉頭蹙如峰巒,指著密墟拓片的最後一行,那裏的星文殘缺不全,僅能辨認出\"三祖血脈,獻祭為匙\"八字。這八字如八根冰針,刺入孔明心頭——三祖者,伏羲、神農、黃帝也,其血脈延續至今,便是眼前這些隨他漂泊星際的將士百姓。
    夜風從密室暗門的縫隙鑽入,吹得燭火如鬼火般跳躍。孔明推開暗門,一條通往浮城核心的密道在眼前展開。密道兩側的石壁上,刻滿了星辰運轉的軌跡,那些圖案並非靜止,而是隨著人的腳步緩緩流動,仿佛在重演宇宙生滅的過程。
    行至密道盡頭,是一座穹頂如天幕的大殿。殿中央,一顆琉璃般的球體懸浮於空,直徑逾丈,通體湛藍,如將整個地球的海洋濃縮其中。那便是浮城核心,表麵流轉的紋路如潮汐漲落,細看之下,竟與星圖上的北極漩渦一模一樣,隻是更顯深邃,仿佛藏著萬古以來的秘密。
    孔明緩步上前,指尖輕觸核心。刹那間,一股暖流順著指尖湧入體內,與他丹田處的真氣相融,無數畫麵如潮水般在腦海中炸開:
    昆侖墟上,三祖手持圖騰,將指尖精血注入地脈,大地隨之震動,北極冰原上衝天而起的能量柱與浮城核心遙相呼應;密墟九門緩緩開啟,門楣上的圖騰發出金光,歸位者與先民並肩而立,在星圖前立下誓言;還有一些破碎的片段——獻祭台上的鮮血,民眾的哭嚎,以及一句反複回響的話語:\"舍一人,救蒼生......\"
    孔明猛地收回手,額上已布滿冷汗。他望著那湛藍的核心,心中第一次生出猶豫:這歸途,當真要以血脈為代價嗎?那\"三祖血脈的活人獻祭\",究竟是上古先民的無奈之舉,還是歸位者設下的枷鎖?
    第二節 獻祭之秘 魏延怒闖八卦台
    翌日黎明,浮城之巔的八卦台已被晨光染成金色。這八卦台是孔明連夜命百工鑄造,台基以玄鐵混合星砂澆築,八根立柱按八卦方位而立,柱高九丈,通體刻滿符文,那些符文皆是用三祖時期的古篆寫成,筆畫間隱有紅光流轉,仿佛有血液在其中奔騰。
    台周已布下三百甲士,皆是蜀軍精銳,個個頂盔摜甲,手持丈二長矛,矛尖在晨光下閃著寒光。他們神色肅穆,連呼吸都刻意放輕,仿佛怕驚擾了台上的神聖儀式。
    孔明立於八卦台中央,身披日月星辰圖案的法袍,手持七星杖——杖上鑲嵌的七顆寶珠,乃是從北鬥星槎殘骸中尋得的星核,此刻正隨著他的呼吸明滅。他閉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詞,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整個高台,那些符文隨之亮起,在空氣中交織成一張無形的能量網,與遠處的浮城核心遙相呼應。
    \"丞相,血脈者名冊已查清。\"薑維快步走上台,手中捧著一卷羊皮冊,冊上的名字皆是用朱砂書寫。他聲音壓得極低,帶著一絲不忍,\"共一十三人,皆是軍中忠勇之士,其中還有三位是跟隨先帝轉戰南北的老兵。\"
    孔明接過名冊,指尖觸到那些名字,隻覺如觸烙鐵。他緩緩翻開,第一頁便是一個熟悉的名字——\"馬岱\",那是馬超的從弟,隨蜀漢遷徙星際,已是須發皆白的老將。孔明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馬岱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身影,心中一陣刺痛。
    \"丞相,為何定要三祖血脈者?\"一個洪亮如鍾的聲音突然響起,震得符文光芒一陣亂顫。隻見魏延大步流星走上台來,他身長九尺,麵如重棗,目若朗星,此刻雙眉倒豎,虎目圓睜,腰間佩劍的劍鞘因他緊握的手而微微變形。
    孔明睜開眼,望著這位素來剛直的將軍,輕歎道:\"文長可知,我等漂泊星際已逾三百年。子孫後代隻在古籍中見過地球的模樣,連"故土"二字都快忘了。歸位程序是上古先民所創,唯有三祖血脈能與之共鳴,激活核心與北極玄樞的聯係。\"
    \"共鳴?\"魏延冷笑一聲,聲如裂帛,\"丞相莫不是要學那商紂,以活人獻祭?我等皆是三祖後裔,身上流著同樣的血!先祖創下基業,是為護佑子孫,而非讓後人把血脈當祭品!這是背叛!是對先祖的大不敬!\"
    他猛地轉身,對台下將士高呼:\"諸位弟兄!那十三人裏,或許有你的同鄉,或許有你的袍澤!他們為蜀漢征戰多年,難道要讓他們死得如此不明不白?隨我拿下八卦陣樞紐,毀了這吃人的歸位程序,另尋歸途!\"
    台下頓時騷動起來。將士們交頭接耳,神色各異。有不少人握緊了兵器,眼中閃過動搖——誰願眼睜睜看著同袍淪為祭品?更何況,那獻祭的對象還是自己的先祖血脈。
    \"魏延放肆!\"薑維拔劍出鞘,寒光一閃,直指魏延,\"此乃丞相深思熟慮之舉,豈容你在此煽風點火!\"孔明卻抬手攔住他,目光如古井無波:\"伯約退下。文長也是一片赤誠,隻是不知其中利害。\"
    魏延見狀,更是怒火中燒,他猛地躍上東方震位柱,那柱子上纏繞著一條星砂鎖鏈,正是控製八卦陣能量的樞紐之一。魏延揮劍便砍,隻聽\"當\"的一聲巨響,火星四濺,那鎖鏈竟是毫發無損,反震得魏延虎口發麻,長劍險些脫手。
    \"好堅硬的鎖鏈!\"魏延暗自心驚,卻不肯示弱,正欲再砍,孔明的聲音再次響起,平靜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文長且住手。這鎖鏈與浮城核心相連,若強行斬斷,能量反噬之下,整個浮城都會化為宇宙塵埃。你要讓億萬生民,為你一時之怒陪葬嗎?\"
    魏延動作一滯,回頭望去,隻見台下將士們臉上皆露出恐懼之色。他們雖不願獻祭,卻也深知浮城的處境——能量儲備已不足半年,若再找不到歸途,所有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難道除了獻祭,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魏延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他並非魯莽之輩,隻是無法接受這種背叛先祖的方式。孔明默然良久,望著遠方的浮城核心,那裏的藍光此刻忽明忽暗,仿佛在催促著什麽。
    \"老夫徹夜推演,尚未找到兩全之法。\"孔明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但請文長相信,老夫定會盡力,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讓弟兄們白白犧牲。\"他眼中的血絲,是徹夜未眠的證明;他微微顫抖的手指,泄露了內心的掙紮。
    魏延望著孔明,這位總是運籌帷幄的丞相,此刻竟顯得如此蒼老。他心中一軟,卻仍不甘心,隻是揮手讓將士們退下,自己則守在震位柱旁,如一尊鐵塔,目光死死盯著孔明,以防他暗中啟動程序。
    晨光漸盛,照在八卦台上,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一個是一心要回家的智者,一個是堅守忠義的勇將,他們的對峙,不僅是理念的衝突,更是人性中\"舍\"與\"得\"的艱難抉擇。
    第三節 空城投影 巧退魏延十萬兵
    日頭升至中天,毒辣的陽光炙烤著八卦台,玄鐵柱上的符文因高溫而微微發燙,散發出刺鼻的硫磺味。空氣中彌漫著壓抑的氣息,連風都仿佛停止了流動,隻有遠處浮城核心偶爾傳來的嗡鳴,如巨獸在喘息。
    孔明立於台中央,神色平靜,手中七星杖輕輕敲擊著地麵,發出\"篤、篤\"的輕響。每一聲都像敲在眾人心上,讓魏延越發警惕——他太了解孔明了,越是平靜,越是暗藏殺機。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帶來遠處蜀營的喧囂。魏延皺眉望去,隻見原本空蕩蕩的營寨方向,竟憑空豎起無數旌旗,\"漢\"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遮天蔽日;營門口,刀槍如林,甲士如蟻,黑壓壓的一片望不到邊際,殺氣騰騰,仿佛隨時會衝過來。
    \"這......這是怎麽回事?\"魏延大驚失色,他明明派親兵查過,蜀營中除了老弱婦孺,能戰之兵不過千人,何來如此多的兵馬?他再看向孔明,見孔明嘴角竟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心中頓時雪亮:\"不好!中了孔明的空城計!\"
    原來,孔明早料到魏延會有此一舉,昨夜便命能工巧匠,利用浮城核心的能量,製作了數百個\"幻真鏡\"——這鏡是以蜃珠打磨而成,能將遠處的影像放大投射,栩栩如生。此刻他見魏延遲疑,便暗中啟動機關,將蜀營僅存的精銳和一些老弱婦孺的影像投射出去,營造出大軍壓境的假象。
    \"文長,你看清楚了。\"孔明的聲音帶著一絲縹緲,仿佛從雲端傳來,\"此乃我軍暗藏的精銳。你若執意要毀樞紐,他們便會即刻出擊。到時候,不僅歸位程序不保,浮城也會陷入內亂,萬劫不複。你忍心讓億萬生民,因你一時之怒而喪命嗎?\"
    魏延望著那些逼真的影像,連甲士臉上的汗滴、旌旗上的破洞都清晰可見,心中驚疑不定。他雖是武將,卻也知蜀軍虛實,可眼前的景象太過真實,那衝天的殺氣,那整齊的陣列,由不得他不信。
    \"丞相,這......這真是我軍精銳?\"魏延的聲音有些發顫,他握劍的手微微鬆動了。孔明微微一笑,抬手一揮,隻見營寨門口的影像突然變幻,旌旗消失,甲士褪去,露出一群衣衫襤褸的老弱婦孺——他們有的拄著拐杖,有的抱著孩子,望著八卦台的方向,眼中滿是期盼與惶恐。
    \"文長你看,\"孔明的聲音帶著幾分沉痛,\"這才是我軍的真實境況。精銳早已在星際遷徙中損耗殆盡,剩下的多是老弱婦孺。這些投影,不過是老夫用來警醒眾人的手段。你若毀了樞紐,他們便再無歸途,隻能在這茫茫星海中漂泊,直至化為塵埃。\"
    魏延看著那些老弱婦孺的影像,其中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麵容竟與他已故的母親有幾分相似。他想起自己年少時,隨父親在星際間顛沛流離,親眼見過多數人因能量耗盡而慘死在冰冷的星空中——那種絕望,他永生難忘。
    \"這......\"魏延的眼眶有些發紅,他猛地轉身,對台下仍在猶豫的將士喝道:\"都退下!\"將士們如蒙大赦,紛紛放下兵器,躬身退去。
    魏延走到孔明麵前,\"噗通\"一聲單膝跪地,聲音沙啞:\"末將魯莽,險些釀成大錯,還請丞相降罪。\"孔明扶起他,溫言道:\"文長何罪之有?你心係同胞,乃是忠義之舉。隻是此事關乎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魏延起身,望著八卦台八方柱上的符文,沉聲道:\"丞相,末將雖不願獻祭,但也知歸途重要。若真到了萬不得已之時,末將願第一個獻祭,以全忠義。\"孔明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動,點頭道:\"文長之勇,老夫銘記在心。隻是不到最後一刻,老夫絕不會放棄。\"
    此時,陽光穿過符文交織的能量網,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如破碎的星圖。魏延望著那些光影,忽然覺得,這歸途或許真的如孔明所說,是一條布滿荊棘,卻不得不走的路。
    第四節 昆侖之謎 古圖騰暗藏玄機
    夕陽西下,將浮城染成一片金紅。八卦台上的對峙已解,卻留下一股揮之不去的沉重。魏延已率部退去,隻留下少數甲士守衛,他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在玄鐵柱上晃動,如沉默的巨人。
    孔明立於台中央,凝視著案上的歸墟星圖。那星圖在夕陽的映照下,竟泛起一層淡淡的金光,北極玄樞的漩渦光暈旁,一個小小的符號越發清晰——那符號形似一座山峰,峰頂有三道光柱衝天而起,旁有古篆標注:\"昆侖墟\"。
    \"昆侖墟......\"孔明喃喃自語,這個名字如雷貫耳。他曾在《山海經》中見過記載:\"昆侖之墟,方八百裏,高萬仞,乃帝之下都。\"隻是從未想過,這上古神話中的神山,竟會出現在歸墟星圖上。
    \"丞相,您看這裏!\"薑維忽然驚呼,他手中拿著密墟九門的拓片,正與星圖上的昆侖墟符號比對。隻見那九門門楣上的圖騰,若拆分開來,竟是九個不同的星軌圖案,而將它們拚接在一起,竟與昆侖墟符號隱隱相合,隻是多了一些星辰紋路,仿佛是昆侖墟符號的演化版本。
    孔明接過拓片,細細比對,眼中閃過震驚:\"原來如此!歸位者與地球上古文明本是同源!昆侖墟乃是上古文明的發源地,歸位者便是從那裏獲得了地脈與星軌的知識,才建造了浮城和密墟!\"
    他想起《天工全書》中的一段記載:\"三祖於昆侖墟鑄九鼎,定九州,引地脈之氣溝通天地。後有歸位者來訪,取九鼎之精,鑄浮城核心,仿昆侖墟之形,設密墟九門,以通星際。\"這段曾被他視為神話的文字,此刻竟成了揭開謎團的鑰匙。
    孔明快步走下八卦台,再次來到浮城核心所在的大殿。此刻的核心,因夕陽的映照而泛著一層暖意,不再像昨夜那般冰冷。他伸手觸摸,這一次,清晰地感覺到核心中除了北極玄樞的能量,還有一股更為古老、更為厚重的氣息——那氣息蒼茫如昆侖積雪,溫潤如黃河之水,與他想象中的上古文明隱隱呼應。
    \"若昆侖墟與歸位者同源,那或許......\"薑維的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那裏或許有不獻祭便能啟動歸位程序的方法?\"孔明點頭,眼中精光四射:\"極有可能。歸位者既然能仿昆侖墟之形建造密墟,那昆侖墟中定然藏著他們的秘密,或許就有破解獻祭之法的關鍵。\"
    話音未落,密墟方向忽然傳來一陣沉悶的轟鳴聲,仿佛有巨石滾動。孔明與薑維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快步向密墟走去。
    密墟入口處,原本緊閉的九門,此刻竟有正門緩緩開啟。那門高逾十丈,由不知名的黑色岩石砌成,門楣上的圖騰在夕陽下發出金光,與歸墟星圖上的昆侖墟符號遙相呼應。門內並非黑暗,而是透出柔和的白光,隱約可見一條通道,通道兩側的石壁上,刻滿了與歸墟星圖相似的星軌圖案。
    \"密墟正門竟自行開啟了!\"薑維驚道,\"難道是感應到了歸墟星圖的力量?\"孔明凝視著那扇開啟的門,若有所思:\"或許,這是昆侖墟在指引我們。門後說不定就是通往地球的線索,甚至可能直接連接著昆侖墟。\"
    他回頭望向八卦台,又看了看密墟開啟的正門,心中已有了決斷:\"伯約,速調三百精銳,隨我入密墟一探。歸位程序暫且擱置,若能從昆侖墟找到破解之法,便再好不過。\"
    薑維領命而去,很快便集結了一支精銳小隊。他們個個身背弓弩,腰佩利刃,臉上雖有疲憊,眼中卻閃爍著希望的光芒——無論前路如何,至少有了新的方向。
    孔明最後看了一眼歸墟星圖上的昆侖墟符號,又想起密墟九門的圖騰,心中暗道:上古文明與歸位者的聯係,昆侖墟的秘密,不獻祭啟動歸位程序的方法......這一切的答案,或許都在這密墟深處。隻是前路未知,不知等待他們的,是希望,還是更大的劫難。
    夕陽徹底沉入地平線,浮城陷入一片寂靜,唯有密墟正門透出的白光,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方向。孔明手持七星杖,率先走入正門,身後跟著薑維和精銳小隊,身影很快便消失在白光之中。
    那扇門緩緩關閉,門楣上的圖騰再次亮起,仿佛在訴說著一個跨越萬古的秘密。而八卦台上的歸墟星圖,北極玄樞的光暈與昆侖墟的符號相互輝映,仿佛在預示著,真正的歸途,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