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潑天的富貴
字數:3202 加入書籤
楊震清了清嗓子,繼續道:“當然,目前所有商人加一起,也無法一次性拿出這樣一大筆銀子,但隻要有二百萬兩起步資金,就能讓這個計劃滾動起來,因為工匠和長工賺到了銀子,很快就會流到商人手中,而商人又把銀子投到修建大道上,得到了永遠的收益,可以世世代代的傳下去,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聞言,所有人都陷入沉思,他們意識到這提議或許可行,先不要提商人。
在場的官員家中,都有大筆的銀子放在家裏發黴,因為他們有不少莊子,加上朝廷每年賞賜的錦緞絲綢,生活上基本上足夠自給自足,平時又少不了地方官員的孝敬,花銀子的地方不多。
如果把放在家裏快要發黴的銀子投入大道修建,不僅能獲得長期收益,還能傳給子孫後代,這不是可以讓家族永享富貴嗎?關鍵是銀子在民間轉了一圈,大部分又流回世家手中。
不過存在一個問題,突然拿出這麽多銀子,會不會讓皇上覺得刺眼?
楊震知道他們在想著怎麽挑刺,繼續拋出新的問題:“大家應該知道,北平府地廣人稀,牧場極多,就拿羊肉來說,北平府的羊肉一斤隻需五文錢,而長安一斤需要兩百文,如果這樣一條大路修好了,單是羊肉一項,每年就有幾萬兩的利潤,更別提軍需輜重的快速運送,還有其他物資了。”
眾人順著楊震的話一想,馬上發現其中的巨大商機,可不止羊肉一項,還有其他物產。
如今的長安什麽都缺啊!
看到不少人的神色凝重起來,楊震覺得他們想得有點上頭了,繼續道:“林大人,工部這些年都閑得發慌,大部分官員都在白拿俸祿,有這樣一個工程,不正好有事可做嗎?”
聞言,林尚霄馬上反應過來了,工部這些年都快變成清水衙門了,若是有這樣一個大工程做,隨便刮點油水下來,哪怕一成,那也是好幾百萬兩銀子啊!
更妙的是這不是朝廷出的銀子,而是民間自籌,刮起油水來,完全不用提心吊膽,簡直名利雙收。
不單林尚霄反應過來,工部等官員也反應了過來,尤其是工部尚書葉啟剛,目光錚亮,他站了出來,緩緩的:“楊震,此策雖有可取之處,但是讓商人出資參與分紅,這事辦起來可不容易,在禮法上是不是有些不合規矩?”
話音一落,不少官員準備出來挑錯的人,又縮回去了,準備看看情況再說,因為葉啟剛說了這個提議有可取之處,這是表示支持。
楊震知道工部大部分官員已經看到其中的巨大利益,這算是拉攏到第一波盟友。
所以葉啟剛說的話,一點也不嚴厲,他這是讓自己解釋再通透一點,為這個工程能搞成而掃清障礙。
因為讓商人出資和朝廷分紅,這有損朝廷的顏麵,確實需要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更需要皇上許下重諾,不然誰敢把銀子拿出來。
楊震馬上接上話頭:“如今國庫窮得連東北的軍餉都拿不出來,除了加稅別無他法,這個工程啟動,就可以解決燃眉之急,倫禮法,朝廷與民同樂,共享繁榮,不算辱沒朝廷的威嚴,相反還能彰顯皇恩浩蕩。”
楊震頓了頓,繼續道:“關於如何讓商人安心出資,事務確實很繁雜,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出資的方式必須以不記名的方式入股,同時成立一個路政司,負責監督以及分紅事宜。”
聽了這番話,在場的不少人都聽到不同的弦外之音。
什麽叫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秦靳所感覺到的弦外之音是,修路集到的銀子可以先劃撥一部分充當東北軍餉。
如果是這樣,眼下的邊關危機馬上能得到緩解。
皇上越想越覺得這個政策似乎可行,先解決的燃眉之急,以後修路的事要是黃了,這可不是他的鍋,可以拿楊出來頂雷。
而在場的官員聽到的弦外之音,投給這個工程的銀子不需要實名,這簡直為世家量身定做的。
之前,他們隻是想想而已,覺得拿出大筆銀子投進去,是非常冒險的行為。
朝廷窮得揭不開鍋,他們幾萬兩,甚至幾十萬兩的銀子投進去,不被皇上惦記上才怪,如果不記名的話,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投資,既能獲利又無後顧之憂。
不過其中怎麽確保出資者的權益和分紅透明,還是個大問題。
於是有一個官員突然問道:“不記名,這如何讓出資者放心?”
楊震笑道:“這簡單,投多少銀子,就得到路政司所簽發帶有單獨編號的憑證,以後分紅拿著憑證到路政司兌現,單獨編號可防止有人仿製。”
場麵突然安靜,他們發現楊震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早有籌劃,把方方麵麵都考慮進去了,連怎麽讓世家安心出銀子的後路都想好了。
林尚霄臉色變來變去,下意識的往後退,完全沒有了想要再找楊震的茬。
他現在也覺得要是這個政策能執行,林家肯定能吃得滿嘴流油,不說飛黃騰達,往後絕對能過上富足日子。
所以現在非但不能找楊震的茬,還得想辦法暗中支持楊震。
林家的根基就在工部,隻要這個巨大的工程啟動,等於得到一筆潑天的富貴。
場麵安靜了好一會兒,氣氛變得很是古怪,秦靳突然道:“謝愛卿覺得楊震的提議可行嗎?”
這一點名,所有官員都覺得怪怪的,按理來說,這樣的問題應該問工部,這條路能不能把握能修得成,難度大不大?
或者問戶部,這麽一大筆銀子,是否真的能從民間籌集到?存不存在合理性。
謝開明管理禮部,對這些可不精通。
所以這其中肯定有深意,想到謝開明最近和周景洪正在競爭內閣首輔,之前皇上都沒給周景洪一個眼色,如今又先谘詢謝開明的意見。
似乎要讓謝開明當百官之首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