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存在的風險
字數:3276 加入書籤
所以他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有的官員聽得抓耳撓腮,一頭霧水,有的官員茅塞頓開,覺得楊震的才學驚為天人,把所有曆屆狀元叫在一起和他比才思敏捷,恐怕都會敗下陣來。
這家夥太能說了,一張嘴抵得上千軍萬馬。
有了楊震做了一回出頭鳥,想讓這個工程能順利推進下去的官員,比如工部的官員,他們也開始發表觀點,皇上借此下了台階,沒有在分利的問題上繼續揪著不放。
不知不覺間,當夕陽從高窗灑進議政殿的時候,一眾官員恍然發覺似乎忘了什麽重要的事情。
對了,今天是殿試,狀元榜眼和探花下午可是要遊街,可現在一個下午都過去了,吉時都錯過了,還怎麽遊街?
這一遊,恐怕變成巡夜了,讓狀元榜眼和探花巡夜,還怎麽展露風采?怎麽彰顯皇恩浩蕩,這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
還別說,此刻京城的百姓都感覺到不對勁,今天是殿試的日子,按照往常,高中狀元榜眼和探花的舉子早就應該出來遊街了,卻一直沒見到什麽動靜。
現在,太陽都快下山了還不見人影,這讓準備目睹這盛況的百姓議論紛紛,覺得這次殿試恐怕出了什麽幺蛾子。
往屆也沒發生這樣的事情,關鍵是皇宮一直沒什麽消息出來。
一時之間,其議論聲仿佛把這場殿試披上詭異的披風。
整個京城,議論此事,其盛況比議論太陽被狗吃了還誇張。
而此刻的議政殿,所有官員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所有官員的腦子裏還被徘徊著楊震方才那番言論。
隻因這番言論打破了他們固有認知,一時還消化不了這種新穎的學說。
秦靳知道再拖下去,有損朝廷的威嚴,於是道:“大家對楊震的提議沒有提出不同看法,如今王朝麵臨多事之秋,此事宜早不宜遲,內閣馬上商討可落地執行的章程,至於耽誤了狀元榜眼探花遊街一事,由禮部出麵解釋,並安排明天遊街事宜,另外,還有一事,自諸葛臨卸任內閣首輔之位後,內閣首輔一直空著也不好,就由謝開明擔任,眾愛卿沒異議的話,那就退朝吧!”
話音一落,在場的所有官員發現皇上變得越來越果斷了,而且還很會找時機,等大家餓得半死,腦子又因被楊震的言論弄得混亂不堪的時候,宣布這樣的大事。
要是一早宣布這事,可沒這麽容易就這樣定下來,雖然知道皇上一旦決定了,可能沒有回旋的餘地,但是還是要拋出一些問題,讓謝開明當著眾朝臣的麵作答。
一來試探一下他的成色,二來,搞清楚他當上內閣首輔之後的施政綱領。
可現在哪還有心情去計較這些,肚子餓得咕咕叫,有氣無力的,精神也無法集中,要是提出的問題不能一針見血,圖惹笑話,說不定還把謝開明給得罪了。
場麵安靜了一會兒,高公公已經宣布退朝了。
大臣們拖著疲憊的身子離開議政殿,心情說不出的複雜,謝開明突然的升遷,沒能讓他許下什麽諾言來,令不少官員感覺吃了屎一樣難受。
可又興奮於楊震提出修路策略,想著如何在這潑天的富貴中,分一杯羹。
楊震也是很意外,皇上在這種時候突然宣布謝開明擔任內閣首輔,仿佛已經商量好似的。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沒出現意外,計劃已經完成一大半。
覺得計劃已經十拿九穩,因為所有人都覺得有利可圖。
尤其工部和商人,他們更加樂於看到這個事情搞成的,工部不用多說,一想到隨便從中刮點油水,足夠富三代,沉醉在美夢中,還不知道楊震挖了什麽坑給他們跳。
而商人最大的問題是地位問題,他們覺得賺再多錢也沒安全感。
之前楊震提出主動納稅可獲得良民稱號,民間反響很大,絕大部人表示支持,可朝廷官員壓根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完全是左耳進右耳出,都沒有那個官員在大朝會上提過哪怕一句。
而眼下這個修路策略,就是給他們的機會,把家裏多出的銀子投到修路這個大項目上去,以後哪怕家道中落,有這個分紅收益在,不至於讓家族跌落穀底,沒有翻身的可能。
而世家和皇親國戚肯定也會眼紅這潑天的利益,他們覺得這是左手倒右手的問題,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不會損失什麽,所以也一定會大力支持。
而百姓也一定會讚同的,如果修這樣一條路是征調徭役的話,他們的反對可能起不了什麽作用,但是一定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因為服徭役所免除部分稅賦,一點都不劃算,有可能在服徭役的時候白白搭上性命。
但是給工錢,百姓一定會讚同的,因為拿工錢可比在地裏刨食強多了。
所以當所有人都覺得有利可圖,才能把世家和皇親國戚給套進來,心甘情願的把錢掏出來,同時把所有心思放在這件事情上。
省得一天天,為了爭奪一點資源,勾心鬥角,互相算計,讓王朝陷入內耗之中。
果不其然,當退朝之後,官員回到家中,把議政殿的事情一說,整個京城一下子就炸鍋了。
有人覺得楊震是個天才,想出這麽絕妙的主意,要是這條如朱雀大街一樣路修到北平府,那是何等的盛況!能坐馬車直達北平府,不用受顛簸之苦,想想都令人神往。
但也有人覺得楊震是個瘋子,這已經不止是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了,這比始皇修長城的舉動還瘋狂。
今夜,整個京城都陷入一種亢奮與躁動之中,所有人都睡不著,各種討論此起彼伏。
已到子時,書童林澤還不時送來各種消息。
楊震隨便聽一耳朵,就沒有過多關注,是他設的局,他非常清楚,這裏麵還存在很大風險。
這個風險就是,必須建立在糧食是否足夠的問題上,如果壯勞力都來修路,因此而荒廢了農業,那大覺王朝恐怕會變成一個最壞的王朝。
至於惡化到什麽程度,恐怕隻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