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錢莊、鑄幣、拐帶
字數:5925 加入書籤
與此同時,萊州地界一支大軍正有序下船,尉遲恭安坐在港口的巨石上,與一名蒼髯黑麵的老者對飲閑談。
“你這老貨,身板倒是硬朗,隻是這腳程未免太慢,老夫都快回到家門口了,你這廝才將將趕到,真是不合時宜,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黑廝,怎麽臨到老了,反而咬文嚼字起來?有甚當說不當說的?
再說又不是老夫刻意拖慢腳程?我軍中另有渠道,自是知道爾等危難已解,故而老夫何必去爛泥地裏摻和?
老牛鼻子殷鑒不遠,老夫可不願去觸那小煞星的黴頭,勞軍嘛,啥時候勞軍不行?我看在這萊州地界就剛剛好,對了,你到底要說啥?別吭吭哧哧的。”
尉遲恭笑道:“老夫笑你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哈哈!”
那蒼髯老者正是程知節,他與崔昊二人領命打通糧道,一路上打擊各種民間武裝,連土匪都沒放過,屬實是有些不務正業。
於是足足延誤了半月有餘,直到東征大軍橫跨外海,才姍姍來遲。
程知節還有些竊喜,正好省了翻江倒海之虞,甚是妥帖。
聞言程知節有些不解,遂問道:“怎麽?聽你這話頭,似乎遼東之行還有油水可撈?”
尉遲恭得意道:“你知道我那徒兒給老夫添置了多少棺材本嗎?”
程知節四下看看,湊趣道:“多少?爾等把三國皇室的國庫私吞了?”
尉遲恭不屑道:“那才多少錢?國庫裏的錢都登記造冊,早就運回長安了,我等才看不上那點東西。”
“你這老貨別故弄玄虛,快說說呀。”
尉遲恭伸出一個手指,笑嗬嗬的看著程知節。
“一千貫?”
“再大膽些。”
“總不能是一萬貫吧?”
“老夫也不知道多少,隻知道是一千斤,要不你幫老夫算算?”
“一千斤錢嗎?一貫錢約莫六斤四兩……才一百多貫?這也沒多少啊?”
尉遲恭翻翻白眼,不屑的說道:“是一千斤黃金!可不是那些赤銅所能比的。”
“嘶~~崔堯小兒這麽狠?你們在遼東刮地三尺了?”
“遼東算個屁,窮的叮當響,實話告訴你,大頭是在倭國!”
“啥?老頭你扯淡吧?倭國乃是化外之地,能有這麽多油水?”
“倭國窮困不假,可金銀屬實不少,倭國皇室這些年也不知積攢了多少,這會讓我等一鍋端了,真真兒的吃了個飽!”
“這倭國有多少黃金?”
“據劣徒推算,至少也有四十萬斤,我等取了約莫十幾萬,不過不著急,細水長流嘛,總要撐幾個年頭的。”
程咬金眼睛都紅了,隻見他喘著粗氣說道:“見者有份!”
尉遲恭沒搭理他,老神在在的說道:“所以說你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已經沒了,一兩都沒有了。”
“金子呢?”
“拉到長安去了。”
“都上繳國庫了?”
“想什麽呢,都是弟兄們的好不容易劫掠的,憑什麽上繳國庫?”
“那為甚拉去長安了?”
“我家徒兒心疼士卒,怕他們大手大腳的敗了好不容易積攢的家業,故而都收走了。”
???
“全克扣了?連你的也昧了?”
尉遲恭不答話,從懷裏抽出一個布包,小心攤開,隻見裏麵折著一張半尺見方的好紙,小心翼翼地展開。
隻見上麵塗滿了各種意義難明地紋樣,正中端正地書寫著‘足金一萬六千兩整’。
下方豎排一行小字,憑票兌付,遺失不補。
右下角一行小字格外惹眼,年付利息一分二厘。
左下角書寫著永徽四年五月十八,清河崔堯署理。
除了字麵,紙張上密密麻麻地蓋著各種意義難明地印章,就連邊角都沒放過,左右兩邊各有兩個蓋了一半的印章,也不知是何用意。
程知節接過來看了看,疑惑道:“這是個啥?整個大軍給崔小子一個人放印子錢?”
“放的什麽屁?好好的事在你嘴裏狗屁不如。”
“不是,弟兄們就這麽信他?”
“本就是堯兒做主散下來的橫財,若是有心貪墨,何苦脫褲子放屁?再說存著還有利錢哩,老夫一年能多領一百九二兩黃金哩。”
“他憑什麽能兌付這麽多?就是有座金山也賠不起吧?”
“你這廝什麽都不懂,將本求利嘛,我家徒兒有的是產業,這些錢拿來擴大產業,招收工匠,雪球越滾越大,還能賠了?”
“你這老兒才是胡說,做買賣哪有不擔風險的?這天下就沒有穩賺的生意。”
尉遲恭扯著大嘴笑道:“風險?誰敢讓堯兒的生意沾上風險?你問問這五萬士卒誰答應?頭給他揪了!”
尉遲恭小心問道:“那陛下呢?若是陛下有心橫生枝節?”
“莫要瞎操心,堯兒的手段你不曾見識過,他能忘了陛下?別看他嘴上耍狠,其實虧了誰,也不會虧了他老丈人家的傻小子!說不得陛下此刻正師兄師兄叫的歡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師兄哇,你這版型設計的是不是有些太過單調?為何都是我父皇的頭像?太祖爺爺的呢?朕的呢?”
崔堯煩躁的推開李承乾,有氣無力的解釋道:“成本!成本!開模不用花錢嗎?
再說,統一幣麵形象是很有必要的,金幣、銀幣都用我嶽父的頭像顯得多和諧?
嶽父的畫像流傳甚廣,這錢若是流到外國,旁人一看頭像,謔,這不天可汗嗎?不用看字麵就知道是我大唐錢幣,印那麽多人作甚?亂糟糟的,不美,不美。”
“可皇爺爺乃是大唐開國皇帝,總不好掠過去吧?還有朕……”
崔堯打斷道:“問題是出了大唐,誰知道?四野番邦隻認一個天可汗,太祖陛下嘛,一般。”
“朕呢,朕呢?”
“你爺爺都沒資格,你好意思嗎?”
……
“開模多少錢?我自己掏了,你給朕壓製一批朕的頭像!”
崔堯耐不過李承乾糾纏,於是獅子大開口道:“一千貫,你說你非浪費這個錢作甚?”
李承乾心下大定,遂說道:“這個錢,朕付了,你給朕多做些。”
“服了你了,行行行,給你做一批紀念幣,一千枚如何?回頭要是百姓不認這個錢,可怪不得我。”
“這個不需你操心,朕用來賞賜不行嗎?朕就不信,白給的還有人嫌棄,切。”
李承乾說完頓覺這鑄幣工坊有些酷熱難耐,遂去找侍衛給自己取用茶飲去了。
一名陪同工匠此時才怯生生的對著崔堯說道:“大人,開個模不才六七貫錢嗎?怎好欺瞞陛下呢?”
“你信不信,我若給他報個實價,他能把他家一家老小都給鑲在錢上,連狸奴都不放過,到時候花錢的人得多膈應呢。
再說,給你們弄些外快不好嗎?某家又不要這錢,你們分了就是,就當作下個季度的獎金了。”
“大人聖明,就是小老兒這心裏不踏實,這可是陛下。”
“把心放到肚子裏,他還得謝咱們呢!旁人想幹這個,還沒這個門子呢,花一千貫就想把自己刻在錢上?哪涼快哪玩去!”
此刻,遠處傳來李承乾的叮囑聲:“把朕刻畫的威嚴些啊,用不用朕找個畫師?”
崔堯喊道:“不用,我爹的丹青也是有名號的,保準活靈活現。”
“那就多謝了!”
崔堯頷首致意,遂又低頭對著工匠說道:“給某家造一百枚特殊形製的金幣,正麵刻上房驕二字,背麵還是統一的大唐紋樣。”
工匠愕然道:“一百枚?作甚呐?”
“上墳用。”
……
工匠錯愕,看看崔堯,再看看陛下,一時間表示很難評。
崔堯隨手掏出六顆金豆子:“呐,我的製版費,看著啊,某家可沒占工坊的便宜,嘖嘖,這就叫公私分明。”
……
“公子,公子,不好了,百姓們把咱們府上圍了,非要大人給個交代!民怨沸騰,大理寺的差役都嚇跑了!您快回去看看吧!”
正在崔堯與李承乾巡視鑄幣工坊的時候,一名仆役被兩個護院押著走了過來,此人剛見到崔堯,就大喊道。
崔堯打量了一下,確認正是自家的下人,於是對著護院揮揮手,讓他們放他進來。
“說說,怎麽了?百姓們好端端的為何要包圍咱們家呢?”
那仆役揉揉被抓痛的手腳,無奈的說道:“是老爺,老爺派人在大街上拐帶了幾十個孩童,如今事發了,苦主上門了!”
李承乾頓時後退一步,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說道:“噫~~想不到爾父竟是這般人!當真禽獸也!”
崔堯也詫異道:“你確定是拐帶,不是招生?”
“呃,說來也能說是招生,可小人看來,與拐帶也差不多。”
……
“備馬,回城!”
“喏 !”
李承乾看的一頭霧水,於是對著自家侍衛說道:“走,一同回去,看看熱鬧去。若真有不法事,朕也不能置若罔聞不是?”
喜歡吾乃世家子請大家收藏:()吾乃世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