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願為萬世開太平

字數:7729   加入書籤

A+A-


    崔昊離了前廳,直奔廂房,見房中地孔已然有寒氣冒出,顯然已經填塞了冰磚,就知道博安還是那般細心,這個管家著實當的不錯,遂有些欣慰,於是除去衣衫,躺在榻上睡了起來。
    午後,睡夢中的崔昊似乎突然感覺到有人窺視著自己,於是翻身起來,從枕下抄出匕首,四處打量了起來。
    “爺爺,怎睡得這麽不安生,是我啊。”
    崔堯從房梁上一躍而下,笑的頗為開心。
    崔昊丟掉匕首,笑罵道:“多大的人了,還和爺爺開這般玩笑,辛虧爺爺備的是匕首,若是藏著一叢袖箭,豈不是傷了你?”
    崔堯邁步坐在塌前的春凳上,嬉笑的說道:“爺爺莫要小看孫兒,別說袖箭,就是暴雨梨花針,也傷不得孫兒分毫。”
    崔昊笑道:“你師父還教過你輕身功夫?”
    崔堯搖頭:“不是,師父哪會這個?老爺子專精的是馬上功夫,走的是大開大合的路子,這等小手段,師父卻是不會。
    我這功夫還不賴吧?是我母親的貼身侍女教的,就是叫青蓮的那個。
    當初她還不想教我,還是娘為我說話,才教了我幾手翻牆越戶的手段,爺爺看孫兒的手段如何?”
    崔昊搖頭:“你這根基越發雄壯,卻失了輕靈,人家不願教你是對的,學的時候隻怕也是事倍功半吧?沒的辱沒了人家的手段。你上房梁之際,頭頂撲簌落灰,老夫的床榻都隱隱震動,就是上了梁又如何?
    如淨街過虎一般,哪個發現不了?”
    崔堯有些羞赧,遂嘴硬道:“您就說上去沒上去吧?孫兒學這手段又不是為了做刺客,乃是為了多一道保命的手段。”
    “哈哈,隨你,藝多不壓身,你小子高興就好。”
    爺孫二人寒暄了一陣,多日不見的生疏感頓時去了大半,遂親近了許多。
    “爺爺,您老人家此次登門,所謂何事啊?”
    “少給老夫打馬虎眼,你會不知道爺爺這一路的行蹤?”
    崔堯憨笑道:“知道是知道,可畢竟是道聽途說,不知內裏,還請爺爺明言。”
    崔昊翻身下床,走到桌子前飲了口涼茶問道:“你與李承乾現在到底是個什麽路數?”
    崔堯正待開口,崔昊緊跟著說道:“想好了再說,這關乎到清河崔氏接下來的百年大計,爺爺疏忽不得。”
    崔堯有些莫名其妙,遂問道:“爺爺,你這是怎麽了?這麽鄭重其事,倒是讓孫兒有些緊張了。”
    崔昊捋捋衣衫,正襟危坐道:“莫要緊張,今日我不當你是孫兒,你也莫當老夫是爺爺,咱們就事論事!
    我清河崔氏曆經千年,大大小小的危機不知遭遇了多少,能走到如今,多賴上天眷顧,也賴無數族人護持宗族,說來,你有如今的造化是天大的好事,可老夫身為如今崔氏的話事人,卻是不得不慎。
    故而老夫鄭重邀請你,我崔氏的麒麟子崔堯,坐而論道,共同商定崔氏的百年大計!”
    崔堯正了正衣冠,走到爺爺的對麵的座位,一臉嚴肅的表情說道:“爺爺請問,孫兒知無不答。”
    崔昊腦中莫名想起了平庸的老大,懶散的老二,沒來由的平添了一分欣慰。
    “堯兒,還請為老夫解惑,你與李承乾的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
    “爺爺問的是何事?太過寬泛,孫兒卻是不好作答。”
    崔昊點頭,遂說道:“年初,你本是閑散之人,行商賈之事,遊曆大江南北,這本是好事。少年之時,行萬裏路讀萬卷書,本就是我輩該做之事。
    緣何突然就成了遼東行軍總管?這裏麵有什麽內情?是利益交換?還是其他?”
    崔堯一板一眼的答道:“是陰差陽錯。”
    ……
    崔昊並沒有惱怒,而是細心問道:“如何個陰差陽錯?”
    崔堯徐徐說道:“彼時,朝廷久不征戰,朝中武將寂寞難耐,於邊防肆意摩擦,且與蠻夷勾結,挑動大唐的底線。
    於是陛下起了雷霆之怒,誓要懲處諸邪,故而才有了遼東之戰。”
    崔昊點頭:“那為何偏偏是你呢?即便朝中久未征伐,可朝中宿將仍有大把,旁的不說,單說爺爺這一路行來,那薛禮、蘇烈、裴行檢都是上上之選!
    更何況李積、程知節都還在當打之年,為何這位子偏偏落在你頭上?老夫記得沒錯的話,你此前也就在先皇時期做過一回押運的勾當,論資曆、論戰績,怎麽也不會輪到你吧?”
    “這就是孫兒說是陰差陽錯的原因,彼時朝中諸多將領皆是參與了挑撥行為,餘者至少也在李積謀劃的這檔子事裏,也有個知情不報的罪過。
    陛下慍怒彼輩,故而棄之不用,想來也有敲打諸將的意思。”
    “你是說那幫殺胚尾大不掉?”
    崔堯搖頭:“非也,多數將領大抵應是皇室的死忠,就最近以孫兒的觀察,這等將領的數量還不算少。”
    “如此豈不是說不通?”
    “或是沒有不臣之心,但孩視君王這一點是跑不掉的,以李積為首的一幫貞觀勳臣,或許不會反,但如果說多尊重當今陛下,那也未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崔昊點頭,新君威望不足,在史書上也是有的,特別是一代雄主積攢下的文臣武將,對於繼任者期望過高,以致有了心理落差,也在所難免。
    “那你是如何運作的?武將上下挑動,李承乾不忿,於是就落在了你頭上?想必別有內情吧?”
    崔堯點頭:“武將勾結高句麗內部的反唐人士,策劃了長安縱火案,這一點孫兒或許比李積知道的還要早。”
    ????崔昊疑惑,繼而感歎,果有內情。
    “接著說。”
    崔堯點頭,遂言道:“因為這整件事,就是我與外祖一手策劃的,李積以為接觸的是高句麗的反唐人士,不過也隻是他自以為是。
    其實那些高句麗朝中的雜音,都是外祖留下的暗子直接或間接發出的。
    與李積接觸的人也有雙麵間諜的身份,收人錢財與人消災嘛,於是這事就稀裏糊塗的辦成了。
    本來我與外祖也沒報期望,隻不過是下的一手閑棋,意在挑動大唐與遼東三國的矛盾,好為將來征討做準備,誰知朝中以李積為代表的勳貴,更是急不可耐,直接將此事催化到水到渠成。
    那日,在縱火案當天,我尋準了機會,當街毖賊,與陛下製造了見麵的機會,從此就與宮中外祖留下的眼線搭上了頭。
    加上陛下此人……很難評,事情展開的速度順利的難以置信。
    於是遼東之戰就此發動,孫兒本想加快大唐征伐的速度,卻不料自己確偶然摘了桃子,這一點確實是陰差陽錯。”
    “哦?你說你的總管之位,不在計劃當中?那你與房兄原計劃中屬意的是誰?”
    “薛禮薛仁貴。”
    “此人有大才?”
    “天縱之才。”
    崔堯說完,又回想起自己那義兄種種表現,於是猶疑地續道:“隻是這廝有些因循守舊,或許還需成長。”
    “比你如何?”
    崔堯想了想:“比孫兒那自是強了許多。”
    “太過謙虛就是自負了,老夫隨軍歸來,你在軍中的聲望一時無兩,有人拿你與衛國公相提並論,更有甚者,說你可與冠軍侯媲美!”
    “怎麽可能?孫兒哪比得了霍去病?那可是霍去病!”
    “怎麽比不得?霍去病滅匈奴年歲幾何?你比他還小個幾歲。他以少勝多,千裏奔襲。你何嚐不是?”
    “可某家靠的是火器!形式上根本就不一樣。”
    “非也,將士們不這麽看,百姓們更不會這麽看,就連朝中君臣都不會這麽看!火器自是凶猛,可再利的刀子也是握在人手中才能殺人!
    整個天下,如今能熟練掌握火器戰法的有幾人?你現在就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人!”
    崔堯有些茫然,心中有些惶恐,可又難免生出幾分竊喜來,總之很複雜。
    崔昊徐徐說道:“此回歸來朝中,有沒有發覺朝中反對你的聲音小了很多?”
    崔堯點頭,隨即說道:“那是因為孫兒一直保持低調。”
    “嗬嗬,勝不驕敗不餒,也算有了一份宗師氣度,可這不是關鍵。”
    “那是為何?”
    “朝中的文臣武將,能留存下來的有幾個不是人精?勝負未定,你就是個路人,頂多是個世家出身的紈絝子弟,誰也不會高看你一眼。
    可勝了就不一樣了,這天底下最樸素的道理就是成王敗寇,捧高踩低!
    如今,你金身已成,已然是朝野之中默認的中流砥柱,什麽年齡、資曆統統都是狗屁,在戰績麵前,什麽都不重要。
    你已經在朝堂中有了自己的位子,有了默認的地盤,誰還會自找麻煩的惹你?
    正所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如今你在旁人口中也能稱的上一句,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資金梁,你難道不清楚嗎?”
    “爺爺,你說的太誇張了。”
    崔昊搖頭:“我原以為你是韜光養晦,原來你是真的沒有自知之明。”
    崔堯默然,他一心以為爺爺是言過其實,可總結最近的境遇,無論是陛下、群臣、乃至長孫無忌這等老賊,都對自己親熱有加,除了幾個不長眼的貨色會蹦躂幾下,可也被旁人按了下去。
    長孫無忌就坡下驢的如此之快,哪怕是自己主動釋放善意,可也沒料到事情順遂的不像話……
    難道真如爺爺所說的,自己已經是金身大成了?
    崔昊思忖了一番,繼續說道:“李承乾在半途中對你有不軌之舉,而後前倨後恭,是否是在你回京之後?”
    崔堯搖頭:“不是前倨後恭,都是誤會,他以為我死了,所以才……”
    崔昊靜靜的看著他,笑道:“你信嗎?”
    崔堯有些遲疑,不過還是點頭:“我信。”
    “嗬嗬,難得你有赤子之心,他李承乾真是上輩子修得好德行。
    爺爺不信,或許你會覺得爺爺太過市儈,心思太過陰暗,可爺爺始終認為,一個人的言行與心思絕不會如表麵看的那般統一。
    不過也不差,總歸是有了一個好結果,再糾結過往倒是顯得不夠氣量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崔堯認真道:“我真的信,我相信他想做一個合格的帝王,也試著掌握帝王心術,可那人我當真了解的很,他不是那塊料。
    此事發端與長孫無忌的謀劃,在李積手中得以執行,那廝或許有順水推舟之嫌,但如果說他籌謀已經,我卻是不信的。”
    “所以如今,你打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崔堯搖頭:“我沒打算當個愚忠的蠢材,說來不怕爺爺笑話,當我慢慢攫取到權力之後,當真想有一番作為。
    或是為了大唐、或是為了民族,可唯獨對李唐皇室沒有忠謹之心。
    合則兩利,若事有不協,孫兒自會抽身而去。”
    “哦?隻是抽身而去,不打算取而代之?”
    崔堯斬釘截鐵的說道:“天下梟雄如過江之鯽,興亡如過眼雲煙,你方唱罷我等場,可天下百姓何苦來載?要受幾個野心之輩的牽連?改朝換代對百姓從來都不是中興之舉,更多的是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孫兒阻止不了旁人的野心,可對自己卻有幾分要求,亂天下者多如繁星,卻不會有崔堯之名號位列其中。”
    “那為何非得是大唐呢?”
    “因為我喜歡大唐!”
    “誌向已定?”
    “立地成聖,萬家生佛!”
    崔昊長出一口氣,臉色逐漸沉默。
    崔堯有些不解,於是問道:“爺爺,你是在失望嗎?”
    少頃,崔昊大笑:“有何失望可言?我崔家存世千年,有高官巨賈,有謀士皇親,可就是沒有出過一個聖人!
    孫兒好誌向!憑什麽別家有聖人,我家不能有?
    卻不能讓孔老兒專美於前。
    皇帝算個屁,不過是過往雲煙,滄海桑田之後不過一捧黃土,有甚稀罕?
    流傳萬古才是我世家存身之道!”
    說罷,崔昊從懷中掏出一枚古樸的印章,丟給崔堯說道:“你大伯不日就會進京,到時會有一個小儀式,你需當回事。”
    崔堯翻看一下印章,隻見上麵除了“清河崔”三個古篆字,再無其他,也不以為意,隻當是爺爺隨意給的玩物。
    於是隨口問道:“什麽儀式?”
    “家主繼任儀式。”
    ???
    喜歡吾乃世家子請大家收藏:()吾乃世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