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換一條回長安的路。

字數:3908   加入書籤

A+A-


    噗。
    氣急攻心,楊建安一口鮮血噴了出來,恰似一團血霧。
    顧淵殺死的不止是自己,還有楊建安二十年的夙願。
    “將軍。”
    副將衛賓陽急忙上前扶住搖搖欲墜的他。
    察覺到楊建安體內氣機亂作一團,儼然有走火入魔趨向,衛賓陽愈發慌張。
    實力越是強橫之人,與天道越發親和,心病也愈發容易轉變為心魔 ,逆亂氣血,走火入魔。
    “將軍,穩住心神。”
    楊建安再次吐出一口鮮血,緩緩道:
    “退兵,退兵。”
    看著眼神空洞的楊建安,衛賓陽心中越是慌亂。
    “將軍,若是退兵的話,長安怎麽辦。”
    楊建安臉上 浮現一抹慘笑。
    “這江山隻能姓顧,殿下死了,去長安還有何意義?”
    “難道要輔佐陳姝登基稱帝嗎?”
    他效忠陳姝的前提是這江山隻能姓顧,若不是知道顧權還有血脈遺留世間,他當年便辭官歸隱了。
    確切的說他效忠的並非陳姝,而是顧淵。
    之所以聽命於陳姝,是因為他和陳姝的目的是一致的,讓顧淵登基稱帝。
    隻有陳姝有能力讓顧淵繼承皇位,他沒有多餘的選擇。
    衛賓陽猶豫片刻,點點頭道:
    “將軍,我這就去讓大軍後撤。”
    楊建安緩緩閉上了眼睛,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逼死了大將軍唯一的子嗣,心中愧疚越發濃重。
    顧權之於他,不僅僅是知遇之恩、提攜之恩,更是救他全家的大恩人。
    他父親曾是遼國大將,用兵能力不差,就是好大喜功。
    恰逢當年遼國附屬國衛國作亂,父親立下軍令狀帶兵征討小國衛國。
    本土應該是十拿九穩的碾壓之局,結果因為父親狂妄自大,被衛國大將以兩萬兵馬大破十萬大軍。
    貪生怕死的父親見到兵敗,竟然丟下大軍,丟下了家中妻兒老小,獨自逃遁,下落不知。
    此事惹怒了遼國國君,下令誅滅楊家。
    一家老小逃亡燕國途中被包圍,以為必死無疑之時,恰巧遇到巡邊的燕王世子顧權。
    顧權不僅幫他們退了遼國追兵,還幫忙安頓了全家老小,並舉薦自己做了都尉將軍。
    後來在顧權照顧下,他的官路途一路坦蕩,做到了皇帝身邊的禦林軍統帥。
    沒有顧權,不可能有今日的他,更不可能有今日的楊家。
    現在他卻自以為是的逼死了恩人唯一的血脈,心中怎會不愧疚。
    逍遙子看著即將走火入魔的楊建安,歎了一口氣。
    無論多聰明,實力多強之人,一旦心亂了,都隻是一個充滿七情六欲的尋常人。
    “楊將軍,事已至此,與其追悔莫及,不如想一想如何完成小淵遺願吧。”
    楊建安掙紮起身,走到顧淵的屍體旁,緩緩道:
    “殿下,我帶你回長安,去結束這場鬧劇。”
    楊建安翻身上馬,將顧淵綁在身後,高聲道:
    “眾將聽令,大軍繼續駐守隴州,不得擅自北上,違令者斬。”
    說罷,他直接解下腰間先帝賜予的戰刀,丟給副將衛賓陽。
    “衛將軍,違令者,殺無赦。”
    衛賓陽雙手接過戰刀,嚴肅道:
    “末將領命。”
    京州防線,楊建安大軍想要最快速度北上馳援長安,必須途經此地。
    若是繞行他處,必然要多出兩三日的路程。
    按理來說,王三石大軍北上之後,楊建安的大軍會立刻接手防線。
    奈何田文逸突然率領前往京城勤王的信州大軍和化州大軍,沿著隴西道橫插。
    加上兵部右侍郎徐子昂的策應,大敗負責接手防線的楊建安先頭大軍,占領了防線,阻斷了北上長安之路。
    按照陳姝的謀劃,王三石是她的人,大軍北上之後,楊建安的大軍可以無縫銜接京州防線。
    然後等著忠於顧鄴的勤王大軍抵達長安城外,在北上合圍長安,切斷勤王大軍後路,讓顧鄴沒有半點 翻盤餘地。
    可惜沒有算到顧鄴沒有按照常理出牌,不讓勤王大軍去往長安馳援,而是趁換防之際,奪取了京州防線。
    中軍大營內,田文逸和徐子昂正在焦頭爛額的考慮如何盡量拖延楊建安大軍。
    畢竟他們手上隻有不到十萬兵馬,楊建安手中卻有二十餘萬兵馬。
    好在隻用拖到明天日出之後,隻要用兵得當,完全有可能。
    “報,將軍,大營外有一人自稱楊建安。”
    徐子昂和田文逸對視一眼,有些意外。
    “走,去看看。”
    大營外,楊建安一人一騎,神情肅穆,看向田文逸,有些意外,不知道他為何會出現在這裏。
    當年以兩萬兵馬大破他父親十萬兵馬的衛國將軍,正是十六歲的田文逸。
    後來衛國被遼國吞並之後,田文逸也自此銷聲匿跡,在出現時,已經是中域荊州城城主。
    至於如如何又成了顧鄴心腹,已經不是他現在關心之事了。
    此刻他忽然明白顧鄴用不到十萬兵馬,想要阻止自己二十萬大軍北上的底氣在哪裏了。
    田文逸不能改變兵力上懸殊的必敗之局,但是他也一定能讓自己無法按時抵達長安。
    聖後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謀劃之局,如今看來也未必有必勝之把握。
    並非他抬高田文逸,且不說久遠的兩萬破十萬戰績,就以田文逸在中域和董奇讚的對弈,便可看出其並非浪得虛名。
    顧淵一死,是非成敗於楊建安來說,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
    他沒有過多廢話,直取出兵符丟給兵部侍郎徐子昂。
    “二十萬大軍,換一條回長安的路。”